政治博弈论研究述评_黄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哲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1年第25卷第1期
Journa l o f Chongqi ng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Soc ial Science)V o.l 25N o .12011
收稿日期:2010-04-01
作者简介:黄正(1982)),男,重庆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逻辑、政治博弈;唐晓嘉(1954)),女,广西全州
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
政治博弈论研究述评
黄 正,唐晓嘉
(西南大学 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摘要:政治博弈论应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互动中/理性0主体如何做出战略选择的过程。
政治博弈论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从政治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与假设出发,介绍其研究的基本内容、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将引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势必拓展政治博弈论的研究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政治博弈;博弈论;政治科学;标准式博弈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1)01-0097-04 在很短的时间里,博弈论成为研究政治科学问题最为有力的工具之一。
从最早被用于研究选举和立法行为开始,博弈论就广泛应用于国家安全、民主化等各领域的研究中。
其实,政治科学所有领域都受益于博弈论模型的重大贡献[1]。
尽管如此,博弈论在政治科学中的应用并不像在经济学中那样发展迅速,尤其在我国,虽然博弈论的研究比较活跃,但政治博弈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课题值得探讨。
对政治博弈论研究现状的介绍与发展前景的展望,将有助于我们发现该领域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并吸引更多的学者加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为政治博弈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政治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政治博弈论(Po lit ical Ga m e Theory )是以政治科学为研究对象,应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互动中/理性0主体如何做出战略选择,以分析博弈过程的方式解释均衡结果的合理性,达到分析与解释政治事件的目的。
政治博弈论有两个基于社会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一是政治活动的参与者,即博弈主体是/理性的0,该假设意味着政治活动中各利益主体总是在给定的政治制度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我们称该假设为/理性人0假设,该假设源自经济学中对经济当事人的假定,它是现代经济学分析的基石。
从哲学的角度
看,将该假设移植到政治科学的分析中,可以看作是一种方便的工具性假设:重要的并不是它本身的经验合理性,而是从假设合乎逻辑地得出的结论在经验上的合理性[2]。
第二,政治博弈参与者的战略行动不仅受到自己偏好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参与人行为的影响。
政治博弈论包含如下几个要素:
第一,政治博弈的参与者(Po lit ical P layers)。
一般来说,用N 表示参与者集合,i I N 表示任意一个参与者。
博弈论中参与者可以是个人或者集体,也可以是不确定性博弈中的自然。
政治博弈论中的参与者则是政治活动中的个人、政党、团体等政治活动中的主体。
第二,战略集合,即可供政治博弈参与者选择的全部战略(Strateg ies)的集合。
一般用S 表示战略集合,s i I S 为参与者i 的一个策略。
列出所有
可能的策略组合,就得到了策略组合S :S =@
i
I N S i 。
某个参与者的一个策略就是一套完整的行动方案,它事先确定了如何应对博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可能情况。
在不同的博弈中,不同的参与者可供选择策略的数量是不同的。
即使在同一博弈中,不同的参与者所面临的可供选择策略数量也是不同的。
第三,收益或支付(P ayo ff),指在一个战略组合下参与者得到的效用,或者是参与者的期望效用函数。
政治博弈论中,收益是一个定义在策略组合上的效用函数u i :S y R 。
其中R 表示效用值
在实数范围内。
所以,收益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这是分析博弈模型的基础。
二、政治博弈论的基本研究内容
博弈论在政治科学中的具体应用主要集中于政治活动中的公平决策、公共选择、社会选择理论等方面。
政治博弈论将选民、利益集团、政治家、政党等当做/理性人0作为博弈参与者建立博弈模型。
依据政治博弈论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社会理性选择理论与政治博弈模型两部分。
第一,社会理性选择理论。
在物质资源和对其他人行为的预期所施加的约束下,人们理性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一假定是政治博弈的基础。
选择理论中的/理性0是根据如下两个特征来定义的。
一是具有完全性:面对任意两个选择策略x 和y,主体能够确定自己是偏好策略x胜过y,或者偏好策略y胜过x,或者对二者的偏好无差异。
二是传递性:面对任意三个选择策略x、y与z,如果主体偏好策略x胜过策略y,同时偏好策略y胜过策略z,那么该主体面对策略x与z时,必定偏好x 胜过z。
社会理性选择理论就是建立在对/理性0形式定义的基础上,运用偏好函数、效用函数对人们如何选择策略以及该策略所对应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能带来的收益进行计算的过程。
所以,运用该理论可以对政治活动参与者的偏好、效用等做出形式定义,以便我们建立政治博弈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理性选择理论是针对单个/理性人0如何进行策略选择所做的分析,那么整个社会或者集体的理性选择能否达到呢?社会理性选择理论通过偏好加总规则,如选举中的多数规则,将单个理性人的策略选择加总为社会的理性选择,最终形成集体选择。
著名的/阿罗的不可能定理0就是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代表[3]。
社会理性选择理论的研究是将经济学中的标准研究方法(一般均衡论)应用到政治科学的研究中,这给之后的学者研究政治科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论途径,同时也成为政治博弈论研究的基础。
原因在于只有通过社会理性选择理论将政治博弈中各主体的策略、收益等做出精确的形式定义后,才可能建立政治博弈模型,对政治过程做出形式解剖。
第二,政治博弈模型。
政治博弈模型,即利用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对政治活动做博弈分析,建立博弈模型后运用现代数学与逻辑方法寻求政治博弈的均衡解。
这样的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当今政治博弈论的主要研究途径。
目前,在5美国政治科学
研究6(Am erican Po litical Science Rev i e w)、5美国政治科学期刊6(Am erican Journa l of P olitica l Sc-i ence)和5国际组织6(Internat i ona l O rganization)等刊物中,几乎每一期都有至少一篇论文对政治现象提出新的博弈模型分析,或者至少有一篇论文对已有的模型进行经验实证的检验[1]。
与博弈论的分类相类似,根据博弈的信息结构与博弈过程,政治博弈模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标准式博弈。
标准式博弈即完全且完美信息标准式博弈,它包括参与者i I N、纯策略s
i
I S
与收益u
i
:S y R。
可以将标准式博弈看做2个阶段:在阶段1,每个参与者i I N选择自己的纯策略
s
i
I S;在阶段2,每个参与者得到收益u
i
(s),其中
S=(s
1
,,,s
n
)。
囚徒困境就是典型的标准式博弈,根据对方的策略,可以做出自己的最优反应对应策略。
标准式博弈是政治博弈的基础。
2.标准式贝叶斯博弈。
标准式贝叶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对应,即在标准式博弈基础上加入参与者类型、状态变量和这些随机变量上的概率分布所构成的博弈模型。
这一博弈模型弥补了标准式博弈必须假定参与者拥有完全信息,或者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拥有相同的概率推断等不合理之处,使博弈模型能够分析更为复杂的政治活动。
该博弈模型可以应用于贸易保护、候选人偏好不确定性以及竞选活动等领域。
3.扩展式博弈。
扩展式博弈是对政治科学中参与者按照时间顺序选择自己的策略时,加入信息集、行动集、行动顺序等概念,对Nas h均衡做进一步的改进,以适应政治科学分析的需要。
4.精炼贝叶斯博弈。
精炼贝叶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对应,它是在参与者行动无法被完全观察到的扩展式博弈中,在信息集上加入随机概率分布,构成一个战略组合。
该模型能克服上述3类博弈模型存在的各种不足,提高博弈论在政治科学中的应用范围。
此外,政治博弈模型还有重复博弈、讨价还价博弈等,这些博弈模型在政治科学的分析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政治博弈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4]。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政治博弈论与博弈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政治博弈论的研究蕴含着丰富的博弈论知识,博弈论的研究也促进了政治博弈论的发展。
博弈论是
98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http://cqlg.jourserv.co m
一门决策科学,同时也是有力的分析工具,它研究各类决策问题,努力寻求博弈参与者之间均衡的战略选择以及均衡的博弈结果,并对该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现代博弈论可以看做是现代数学与现代逻辑相结合的产物,利用博弈论对政治科学进行分析,导致了数理政治学的产生并成为政治科学家广泛关注的课题。
自1944年冯#诺依曼(John Von Neu m an m)与摩根斯坦恩(Os ka M o r genstern)的著作5博弈论与经济行为6发表以来,博弈论得到迅猛发展,纳什、豪尔绍尼和泽尔滕也因在博弈论方面的研究获得1994年诺贝尔奖。
因博弈论强大的工具性作用,已广泛应用于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研究。
同时博弈论与数学、逻辑学、统计学等学科有密切联系。
它与其他学科相互促进,使其在政治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与深入。
较早将博弈论应用于政治科学研究的是安东尼#唐斯(A nthony Downs),他于1957年出版著作5民主的经济理论6(An E cono m ic T heory o f De-m ocracy)(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一次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政治科学研究中,为利用数学与逻辑方法分析政治科学打开了大门。
之后的学者不断在唐斯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该理论。
主要代表有大卫#奥斯丁#斯密斯(Dav i d Austen S m ith)与杰弗里#班克斯(Jeffrey S.B anks)的两本著作5实证政治理论Ñ6(Posit i ve Po litical t heory Ñ)(1999)与5实证政治理论Ò6(Posit i ve Po litical t heoryÒ)(2005),前者对社会理性选择理论进行了透彻的研究,对理性主体的偏好、期望效用函数、策略空间等参量都做了精细的分析。
后者在博弈论基础上,对政治科学中的策略与制度进行了探讨[5]。
目前,国外对社会理性选择理论的研究非常活跃,由此发展而来的政治博弈理论则成为当代数理政治理论的核心分析工具。
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诺兰#麦卡蒂(No lan M c Carty)与亚当#梅罗威茨(A da m M e ir ko w itz¹)的著作5政治博弈论6(P olitica l G a m e Theory)(Ca mbridge Un iversity P ress,2007),他们在运用社会理性选择理论、现代逻辑方法定义理性主体的偏好、效用等概念基础上,分析了政治科学中存在的博弈,建立博弈模型,并运用数学、逻辑方法寻求均衡解。
该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博弈论在政治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为从事政治科学研究但数学与模型分析基础有限的学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资料[5]。
此外,政治博弈论的应用也发展迅速。
主要代表作有:美国人David Austen S m ith的论文/E lect i ons,Coaliti ons,and L eg-islative Outco m es.0(Am erican Po lit i cal Science Re-v ie w82(2):405-422,1988);美国人N olan M c C ar-ty的著作/P resi dential R eputat i on and the V eto0(E-cono m ics and Politics9:1-27,1997),/V etoes in the E arl y Repub lic.0(W or k i ng paper,W oodro w W i-l son Schoo,l P ri nce ton U niversity2002);美国人M e-i r ow itz,Ada m的著作/I n for m at i ve Vo ti ng and Con-dorcet J ury Theore m s w ith a Continuu m of T ypes.0 (Soc ial Cho ice and W e lfare,19:219-236,2002); W hitt m an,Dona l d的著作/Candidates w ith Po licy P re ferences:A Dyna m ic M ode.l0(J ournal of E co-no m ic Theory14:180-189,1997);Duggan,J ohn, and C esar M art i nelli的论文/A Bayesian M odel of Voting in Jur i es.0(Ga m e and E cono m ic Behav i or 37:259-294,2001)等[1]。
在国内,博弈论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出现了许多有关博弈论的著作。
具有代表性的专著是张维迎的5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6(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等。
然而,国内对政治博弈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研究还集中于社会理性选择理论的探讨。
研究成果主要有:胡毓达与胡的的著5群体决策)))多数规则与投票悖论6(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胡荣著5理性选择与制度实施: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的个案研究6(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潘天群著5社会决策的逻辑结构6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等。
目前,我国对政治博弈的模型研究还非常少。
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的是古洪能,他著的5政治博弈论6(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以政治科学研究为取向,在阐述政治博弈的参与者、环境、过程以及结果的基础上指出,政治博弈均衡解只能从博弈过程中寻求解释,而且人性与个性是解读其奥秘的关键。
其最终研究目标是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政治博弈论框架,并提出对博弈论进行改造是达到目标的必要条件[6]。
笔者赞同古洪能先生主张政治博弈模型与现实政治科学研究应形成紧密的对应关系的观点,而具体如何改造,则应该结合博弈论发展的实际以及政治科学研究的需要。
这是政治博弈论与博弈论的密切关系所决定的。
当然,对政治博弈论的研究还需要更多专家、学者的加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从而拓展其理论与实践的价值。
99
黄正,等:政治博弈论研究述评
¹作者在原著中始终以相同的方式错误地拼写。
四、政治博弈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前景
尽管政治博弈论在理论方法上还存在一些不完美,但其势必在理论研究上得到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其实际应用范围也将得到拓展。
第一,/理性人0假设的合理性问题。
目前博弈论中的/理性人0假设是假定参与博弈的人全都是理性的,但现实中的情形是难以满足该假设条件的。
为了拓展政治博弈论的应用领域,就必须在理论上对/理性人0假设加以改进,正如北京理工大学的张峰博士所言,/有限理性0条件下的博弈行为是今后研究博弈论的新方向[7]。
因为,政治博弈参与者的诸多方面影响着博弈结果:博弈参与者的性格、信仰、心理情况、环境以及偶然事件等。
只有将完全/理性人0假设向有限/理性人0假设转变,才能更加彰显政治博弈论的适用范围与价值。
对这类问题的讨论与分析,将引出从哲学角度对政治博弈论的思考,尤其是政治博弈论本体前提的讨论,这将拓宽政治博弈论的研究范围。
第二,随着数学与逻辑在政治博弈论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形式模型是政治博弈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代博弈论可以说是现代数学与现代逻辑相结合的产物,政治博弈论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现代数学与逻辑技术。
当前,作为政治博弈论研究对象的政治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要对其进行充分、精细的博弈分析,必须得到数学与逻辑技术的辅助。
所以,加强数学与逻辑在政治博弈中的运用将有力地促进政治博弈的理论研究,势必引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使得政治博弈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注重政治博弈中虚假信息研究。
政治博弈主体可能采取欺骗、传播虚假消息等手段扰乱对手做出合理的策略,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例如在选举中,利益主体为达到各自目的,完全可能向外界传递虚假信息,这也是选举中存在策略性投票的原因之一。
所以,开展在失真环境下的政治博弈论的研究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总之,随着政治博弈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政治博弈论将广泛应用到政治科学的各个领域,如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民主进程等。
政治博弈论在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将促进其理论研究的进步,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势必产生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吸引更多的学者加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推动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N olanM cC arty,A da m M e i rkow i tz.Po litica lG am e Theo-
ry[M].Ca m bri dge:Ca m bri dge U ni v ers it y P ress,2007. [2][美]安东尼#唐斯.民主的经济理论[M].姚洋,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美]肯尼思#约瑟夫#阿罗.社会选择:个人与多
准则[M].钱晓敏,孟岳良,译.北京:首都经济贸易
大学出版社,2000.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出版
社,2004.
[5][美]诺兰#麦卡蒂,亚当#梅罗威茨.政治博弈论
[M].孙经纬,高晓晖,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 [6]古洪能.政治博弈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
社,2008.
[7]张峰.论博弈逻辑[J].学术论坛,2006(3):37-39.
(责任编辑王烈琦)
R evie w of Political Ga m e Theory
HUANG Zheng,TANG X iao-jia
(R esearch Center of L og i c and Inte llect ua lA b ilit y,South w estU n i versity,Chongqi ng400715,Chi na)
Abst ract:Po litical ga m e theory i s the applicati o n of ga m e theor y m ethods of ana l y sis and studies ho w to m ake a strateg ic cho ice i n the po litical i n teracti o n.Its research in China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Fro m the basic concepts and assu m ptions of po litical ga m e t h eory depart u re,th is paper i n troduces the basic content of its research,i n ternati o nal research status,ex isti n g proble m s and developm ent pr ospects, w hich w ill raise a number of valuab l e researc h topics and expand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study.
K ey W ords:po litica l ga m e;ga m e theory;po litica l sc ience;ga m e in the nor m al fo r m
100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http://cqlg.jourserv.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