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矫正2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复发
精选课件ppt
追踪两年

19
运用消退法关键点:
●控制环境,不受旁人干扰 ●消退程序一旦开始执行,一定要坚持下去
精选课件ppt
20
第七章 间歇强化——维持行为的间歇强化
同学们喜欢买彩票吗?钓鱼吗? 这两种行为有什么特点?
●某些行为的发生并不是意味着每次都能得到强化。 ●某些行为必须持续一定时间后,才能得到强化。
不一定要形成良好行为;。(
)是通过厌
恶刺激抑制不良行为,并达到建立良好行为的目的。
实施方式不同:惩罚是当儿童表现不良行为时及时施以 厌恶刺激,以便阻止不良行为产生。负强化是针对正在 受惩罚的个体,激发他“改过向善”的动机,或鼓励他 去从事良好行为。一旦出现预期中的良好行为,立刻把 正在进行的厌恶刺激撤走
4、某种情况下,间歇强化更容易操作。 对已建立了的良好行为,间歇强化最有效最经济
现实中某些行为不得不采取间歇强化(举手发言)
精选课件ppt
23
三、间歇强化类型
间歇强化分类标准
1、行为发生的时间单位
行为发生以时间为单位计算——时间间歇强化
行为发生以次数为单位计算——比例间歇强化
2、强化发生的时间间隔是固定还是间隔
12
3、执行消退程序的背景设置
背景关系到消退的成效
物质环境 有关人物扮演的角色
语言
例如;呜咽 不认真吃饭吃零食(饿、家里不放零食)
4、连续强化的行为容易消退
例如:呜咽 每次都有报偿 时有时无
前者更易消退(为什么?)
5、应用:“自然结果”
不追究原因 让错误行为得到自然结果
例如:三年级小男生上课时不断站起来,
负强化:指在一辨别性刺激或情境下,行为者发出一种行 为,结果可引起厌恶刺激(或称负强化物)的移去或取消
则以后在同样情境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
精选课件ppt
5
负强化与惩罚的比较
共同点:都需要运用厌恶刺激
区别:惩罚是施加厌恶刺激;负强化是除去厌恶刺激
具体区别:
实施目的不同: (
)是阻止不良行为出现,
施行后果不同:(
)的后果是不愉快的、痛苦和
恐惧的。 (
)的效果是愉快的。
精选课件ppt
6
负强化与正强化
相同点:都是一种用来增加行为发生率的强化过程。(?)
区别:正强化是使用愉快刺激;负强化是使用厌恶刺激。 应用上的不同,当 正强化物强度不够,无法吸引被矫正者 去从事所期望 的行为以改正不良行为时,就需要用厌恶 刺 激,用负强化来建立良好行为。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若没有此结果会怎样?
精选课件ppt
9
消退范例 (1)朱华
“花猪” 不理睬 “朱华 ” “阿华”应答
(2)录音机接触不良 拍打
拍不响 不拍
(3)小明哭 奶奶怕,立刻满足 回父母身边 哭没有效果 不哭(奶奶负强化的误用)
(4)弱智女孩抓头发 剃光头发 哭闹 不理睬 不抓头发 (负强化建立起来的消退)
精选课件ppt
10
二、消退类型及影响因素 ◆消退类型 ★由正强化建立的行为消退(前三例) 特点:存在普遍 容易收效 主要针对 正强化建立的不良行为
★由负强化建立的行为消退 特点:不易消退 主要针对负强化建立起来的心理疾病
精选课件ppt
11
◆影响消退有效性的因素
1、消退应和正强化相结合
儿童哭闹
停止10秒奖励 20秒 一分钟
◆消退程序内完全减少的行为可在另一 情境中再现 称 为自动回复 如在父母身边已不在通过哭闹要东西的孩 子回到奶奶身边。。。。。
◆消退程序失败原因
不良行为后不 给予注意;不良行为从其他来源得到间歇 强化;良好行为没有得到适当强化
◆考虑对良好行为的强化
逐步脱离程序进入自然情精选境课(件pp?t )
18
五、消退法实施案例
精选课件ppt
2
惩罚的结果:制止不良行为,能产生替代行为吗? 对实施惩罚者和被惩罚者有哪些影响?
精选课件ppt
3
第五章 负强化
一、负强化涵义
指在一辨别性刺激或情境下,行为者发出一种行为, 结果可引起厌恶刺激(或称负强化物)的移去或取消, 则以后在同样情境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
精选课件ppt
4
精选课件ppt
7
负强化实施案例
斯蒂科 弱智儿童 7岁男性 高椅 金属小卡车 电子钟
有自伤行为(打自己的头)
蜂鸣器发出声响 ( 信号 )
电击 引导孩子用手接触小卡车 蜂鸣电击自动消失
12次后 两个刺激呈现后,小男孩自动把手放在“卡车上” (建立什么反应?)
下一步将建立什么反应?如何反应?
负强化:从打头的不良行为转移到拿金属物的良好行为上
第四章 惩罚
五、有效运用惩罚的原则
1、选择被惩罚的行为是具体行为 2、正确选择惩罚物 3、惩罚程序实施前 尽量为替代反应的产生创造条件,即最大限度地引导 和强化替代行为产生;尽量控制产生不良行为的情境 出现;成人执行惩罚的态度必须一致。 4、正式实施惩罚程序时 及时;保持平静;惩罚应和替代行为的强化相结合 5、仔细收集惩罚程序以被分析
主要是对什么行为进行消退?
2、严格控制要消退行为的强化物
四岁小女孩有呜咽行为当需要某种东西时就会长时 间呜咽,其母亲决定消退这一行为,不理睬
一段时间不呜咽了,就给她喜欢的东西
晚上其父回家,忍受不了女儿的呜咽,给爆米花
可见:使用消退法时重要点是消退期间确保各种强 化物在 不良行为发生后不呈现。
精选课件ppt
小成每次捡到东西都会交给老师,老师总表扬他,有一次, 在马路上捡到钱包就交给民警了,结果。。。。。。
可见这两个例子是把什么行为消退了?
精选课件ppt
14
消退误用的类型
1、无意中消退了儿童的良好行为 弱智学校 甲护士根据正强化和消退原理设计了一套教 育程序,想教会这些儿童自己穿衣
甲出差了 ,乙护士代替甲,面对一个会自己穿衣和一 大群不会自己穿衣的孩子,乙更多注意有问题的儿童
在可变比例强化程序中,每次强化所要求的行为(或反 应)的数目要比固定比例强化程序中增加的范围大,而 且不容易有行为减退现象。
精选课件ppt
21
一、间歇强化涵义
是一种偶然地(或间歇地)而不是每一次都对所发生的 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
●注意点:当一个行为被强化,就意味着强化的是次行 为的反应的部分而不是全部。
二、间歇强化与连续强化、消退的比较
正强化 行为每发生一次 强化一次
间歇强化
消退 行为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予 强化
精选课件ppt
22
间歇强化的优点:
这学期,小胡迟到了几次,错过老师的讲解,开
始老师向他补述,后来,老师不给他单独讲解,结果课堂
精选课件ppt
13
注意点: 应用自然结果法,首先应仔细了解可能会发生的自然结果 如:小孩爬高攀墙 中学生离家出走
三、消退的误用 例如:
老师教育小学生要懂礼貌,对家人要道别和问安,结果其 父母没有相应回答, 后期这个小学生就不会道别和问安 了。
消退程序中的困难:被矫正者的情感抵触性行为
哭叫 绷脸 噘嘴 攻击性行为
例如:咬指甲的小孩,当他咬指甲时老师用消退法, 不理睬,当他更多咬指甲,并拍桌子时,老师放弃消 退法,则间歇强化了什么行为?
4、误把消退法用于不具有消退性质的行为
妈妈买了一 盒巧克力,儿子很喜欢。但只让他吃两粒, 儿子还想吃,妈妈不让,他就自己拿来吃,妈妈生气 了不理他,当母亲隔了两小时回来时,巧克力已经快 吃完了。
二、负强化与正强化、惩罚的比较
概念比较
正强化 :指当一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后即 时得到一种正强化物,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者 的需要,则以后 在那种情境或刺激下,这一特定的操作性 行为的出现机率会升高。
惩罚:指当行为者在一定情境或 刺激下产生某一行为后, 若即时使之承受厌恶刺激(又称惩罚物)或撤消正在享用 的正强化物,那么其以后在类似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 的 发生频率会降低。
分为固定强化 、间隔强化
比例(R) 时间(I)
固定(F)固定比例强化 固定时间间隔强化(FI) (FR)
可变(V)可变比例强化 可变时间间隔强化(VI) (VR)
精选课件ppt
24
固定比例强化
1、固定比例强化(FR)的涵义
指只有当行为者作出的反应达到所要求的特定次数后,该 反应才能得到强化。简称FR程序。 例如:生活中父母训练孩子好好练字的习惯。FR10 FR20
精选课件ppt
1
六、惩罚实施案例
小男孩 本本 7岁 爱打架喜欢挑衅或殴打其他儿童 经三周观察记录平均每天打人30次
惩罚程序: 1、每当本本打人时,工作人员便说“。。。 罚你做10次起立和坐下的动做”,边说边拉他做,嘴里同 时喊“起立,坐下”。 2、语言命令 记录结果:第一天打人次数11次,第二天10次第三天1次 两周后停止实施惩罚,结果如何? 接下来如何操作?注意什么?
25
3、有效使用固定比例程序的原则
★ 反应数目应逐渐增加 ★ 每次强化所要求的数目不宜过多(极限、力不从心) ★ 强化与强化之间有“停顿”现象,注意所适用行为
精选课件ppt
26
实施案例
四位学前班的学生分别有不良行为: 脑损伤 语言或智力问题 活动过度 严重攻击性行为 训练学习技能——遵循指示和模仿
1、由间歇强化所增加的行为比由连续强化所增加的 行为保持得更好、更巩固。(延迟强化)
2、间歇强化消减行为的效果更好,还能根据需要使 行为消减到一定的水平。
3、间歇强化能克服连续强化中的“饱厌”现象 例如:原级强化物,糖、巧克力、饮料等
(与连续强化相比,相同数量的行为反应在间歇强化 中所得到的强化物更少)
结果。。。。。。
2、中断消退程序,加剧了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 例如:呜咽案例
上课时某儿童不停举手咬指甲想引起老师注意,但老师 发现不理睬,咬指甲更严重了,老师要放弃,。。。
理解:行为在变好之前可能会变得更坏 必需坚持
精选课件ppt
15
3、对不良行为采取间歇消退法,结果间歇强化了该 不良行为及附带的攻击性行为
工场工人完成定额 ——奖金
2、固定比例强化程序的优点
◆比连续强化程序中反应率高(强化次数少)
◆由于“饱厌”出现缓慢,强化物的有效时间较连续强化 程序中的时间长
◆已被强化的行为消退时间要比连续强化程序建立的行为 消退时间长,即行为的保持时间长。
◆有助于保持由其他间歇精强选化课件程ppt 序所训练的行为。
精选课件ppt
8
第六章 消退
提问:某一正强化物对某一行为的强化作用
某一惩罚物对某一行为的抑制作用
是否永远有效?
某行为 强化递增
强化效果终止 递减 消退
某行为递减
惩罚停止
递增 衰退
一、消退的涵义:
指在一确定情境中,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 若此时这个反应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 下一次遇到相似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找出个体能从事的良好的替代行为
◆确保良好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程序前有关人员均知道何行为要消退 何行为要强化
例如:呜咽中的父母 精选课件ppt
17
3、程序实施
◆实施前计划告知被矫正者
◆对良好行为的正强化,遵循正强化原则
◆程序开始后,撤消不良行为的所有强化物,同时强化所 需要的良好行为
4、让被矫正者逐渐脱离程序
1、可变比例强化才能工序中所要求的反应数目是 按照 一个平均值变化的,行为者平均发出几次行为,才能得
到一次强化,称为VRn程序。每次强化所要求的反应
次数围绕着n而变化。
例如:小学生举手发言
赌博
买彩票
推销
精选课件ppt
28
2、可变比例强化的特点
(与固定比例强化相比较)
没有要求每次强化需要多少次反应,由于每次强化所要 求的反应数目不确定,使行为不得不不断作出反应,以 求强化。
美心理医生发现
一名21个月的幼儿,每天晚上当父母将他放在床上离去 时,就大哭大闹无法中止,父母不得不在孩子睡前陪伴 他2小时直到他安然入睡再离去。
强化物 患儿父母的关注、安抚
消退程序
把孩子放在床上,不再关心或理睬让他自己睡觉,父母 离去,不再进屋
第一天,哭50分钟
第二天15分钟
第十天哭闹完全消失
第十二天,小姨插手安抚又反复
巧克力原级强化物 不需要通过制约来建立其强化力
精选课件ppt
16
四、有效运用消退的原则
1、选择好被减少的行为
◆选择行为要具体
◆行为在开始变好之前可能变得更坏
◆尽可能选择一个能人为控制强化物的行为
2、准备阶段应考虑的问题
◆了解不良行为在消退之前的发生频率 建立行为基线
◆确定何强化物正在强化不良行为,确定消退程序所花时 间
教学区
游戏区
先采用连续强化
再采用FR2、FR3
FR4
代币凡是可以累积起来交换别的强化物的条件强化物就称
为代币(五角星、记号)如果一个刺激本身不是原始强化
物,而是通过和一个强化刺激相联系才获得强化力量,这
个刺激称为条件强化物。
精选课件ppt
27
可变比例强化(VR)
每次强化所要求 的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可预 测地变化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