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电视节目策划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大学》节目策划方案
一、初衷
对电视节目而言,创新基点包括/不外乎获取独占性资源、以独特方式提供、寻找具有足够市场的产品。

对湖南卫视而言,频道价值已经在注意力经济市场中取得不俗战绩,研发创新节目更偏重满足频道树立/建立影响力的需求,即影响受众的决策力、消费力、话语权和社会行为。

做有影响力的创新节目,是《我的大学》的创意初衷。

以人的活动视线观察,全面介绍中国的大学,以及大学教育产生的人生影响。

发挥电视优势,通过各所大学的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事件或活动,用人生故事和文化细节展现大学的不同风貌。

满足观众对大学这一人生重要场所和经历的资讯需求和情感需求。

贰、市场背景
节目定位论证:
1,满足观众对资讯的需求。

在国家教育部社科类科研调查报告《中国城镇电视观众需求变化及对策》中,由三组数据值得关注:
A, 资讯类节目更容易获得观众的喜爱度和满意度,数据图表链接
B, 科教文化类节目位居潜在成长力之首,数据图表链接
C, 属于满足精神生活需求或具有较高文化艺术内涵的节目中,农村观众“经常收看”的比率十分接近甚至超过城市观众。

数据图表链接,2图
以这些调查数据为依托,我们力图在节目中生动鲜活地提供与人们生活和生存发展有明显和直接联系的高教信息。

本节目不是以资讯为主,但可以提供服务性更强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观众而言可说是介乎于必看和选看之间的可看性信息,满足其服务与被服务的信息需求。

观众可以据此廓清其视野,优化其决策,使得传媒提供的资讯能够为观众创造价值。

2,满足观众对梦想的需求。

早期的《时尚》杂志是国家旅游局的下属刊物,当时最突出的就是旅游板块,其信息多为十分实用的介绍,比如行程指南、签证
办理,消费索引等,而后调整策略,站在一个时尚梦想的高度,提供一个精神之旅。

内容也从具体的旅游景点和信息介绍到抽象的、涵盖范围更广的理念推广和消费,从而扩大影响,并发展出若干分支刊物。

而作为电视身份,传播具有实用性资讯的同时,也唤起人们对梦想的憧憬。

《我的大学》力图以人本化的叙述方式展示大学的文化品格和细节,在资讯传递的过程中,就像老朋友一样互动倾诉,达到价值观上的认同和思想情感的共振,可以满足观众对这所大学的梦想需求,满足观众对这一年代的怀旧需求,同时也满足传播者向引领者过渡的需求。

3,满足频道的需求。

A, 青年依然是本节目主要的受众,符合频道的统一特征(无调查数据,仅从频道广告中日常消费品和新锐商品居多得出结论),也是对青春励志概念的延续。

B, 校友回忆和人生影响的环节,将会吸引中青年观众,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中年人是我们聚焦的目标观众,通过这些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形成以一当十的社会影响力。

C, 明确我们的主打战场,以减法思维不求全,提供满足观众潜在需求的异质性节目产品,培育壮大忠诚度较高的精英观众群,完善频道资讯整合的专业精深形象和传媒职责,提高核心竞争力。

这个选题是否符合创新节目对足够市场的需求?
根据《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抽样调查》报告,“子女教育”是仅次于“住房”的第二大消费。

教育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求学、成功与失败、国内与国际、励志性内容等等,与之相关的电视节目将会受到关注,同时也会吸引教育类机构和国内外投资商的目光。

基于以上分析,观众群设定(表,饼形,交集图):
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家长;
在校大学生和教师;
曾经有过大学生活的中青年;
农村观众;
关注高教改革的决策者、学者及其他社会人士
三、节目定位
节目描述:
在内容设计思路上,偏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原则,由6、7个人物故事带出院校历史、学科设置、学术成果、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大学对其人生的影响。

宏大主题,从低视角观察切入,变自上而下的煌煌宏论为自下而上的用事实说话。

即选择著名校友、知名教授、在校生、特招生、校政官员等人物,记录和设计有进行感的故事,多条线索交叉推进,以经典环境、经典道具、经典流行语等,用相似蒙太奇手法完成转场、剪辑成篇,由点滴故事透射学校全貌,情感化与
客观纪录、评价批评结合互补,人本化展现大学精神。

节目形式:
1,由典型人物的点滴故事,串起典型环境、典型事件或活动,在人物故事的推进中介绍院校历史、学术大家、资源成果、科系设置、学校生活、社团活动、毕业发展等内容,在每条人物线上分解硬性元素,设计和寻找人物故事之间的关联,交叉推进,透射学校全貌。

每集节目一小时左右,包含如下元素:表和返回
2,典型人物的选择设定:链接
1)在校学生
●大一新生:无知的新奇的视角,渴望了解的心态,介绍
学校现状,和报考心态,有时也起到了解学校历史的作用;
●高年级生:社团活动介绍,学校生活和流行语
2)校友
●具有杰出成就的知名校友
●在各单位、各行业最踏实肯干的中流砥柱,你我身边
的普通人,具有以一当十的影响力,展示毕业发展
3)教授
●代表顶尖学术水平、科研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擅长传播校史、解读大学精神的特色人物
4)校政人员
校长或学校管理者
5)教工
6)特殊学生
特招生、明星学生、不拿学位的边缘生
3,典型环境的选择设定:链接
每所学校的地标性建筑,学生口耳相传的聚集场所,如三角地、英语角、小树林等,包括现在的和经典的,校内的和校外的。

也包括典型道具,如借书卡,饭票等等。

这是唤起回忆和共鸣的载体,也是重要的转场手段。

4,典型事件或活动的选择设定:链接
校庆、校友会、学校自己的节日、社团活动日、各种带有仪式感的大型活动;
5,关键词:
体现意识形态变化的校园流行语、校训、校歌等等。

四、节目表现
表现手法:
根据慧聪调查报告《电视收视行为与模式》数据分析,越是高学历、年龄偏长者对节目形式新颖和包装样式以及熟悉面孔的要求
越低,他们对一个节目的喜爱度和忠诚度受到上述三个因素的影响越小,朴素形态往往更容易受到他们的青睐。

观众知道他们能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我们诚实讲述的故事,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除了平实纪录,交叉推进这一基本手法,增加设计〈A货区〉、〈公共摄像机〉、〈校友录〉、〈风飙榜〉四个板块,以期吸引青年观众,如实展示当下的校园生活,同时从技术手法上获得更多的剪辑空间。

1.〈A货区〉:取自动(Auto)录影区之意。

提前在该校设置一
个封闭的录影空间,学生可以自由进入,录下自己的
一段话,我们规定并选择主题使用,如我想对校长说
的话,对学校或学科的期望和满意度,评价一位老师
等。

这是博客电视化最直接的一种表现。

(之后可以
将这一环节放大到网络上,不局限于在校生的校园环
境感触与回忆、难忘的一堂课、一个老师、一位室友
对自己的人生影响等等。


2.〈公共摄像机〉:即校园大观。

在校园的若干公共场所,如图
书馆、食堂、花园长椅、道路、标志性建筑等处设置
固定机位,长时间定点拍摄,展示当下校园生活,同
时成为时空穿梭的重要画面元素。

3.〈校友录〉:﹌㏑
4.〈风飙榜〉: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生活按榜单的方式发布。


如南开大学的社团协会蓬勃发展,艺术节、文化节、
体育节、外语节等已经成为南开学生独特的节日,学
生合唱团屡获国际金奖,女子排球队和国际象棋队也
多次蝉联冠军;北大的皮划艇、山鹰社等等。

展现各
院校塑造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努力。

五、节目结构元素脚本流程图ppp
六、操作流程及团队介绍
1,一期一小时节目的制作周期大约需要一个月。

其中前期采访和策划10天,脚本撰写3天,拍摄10天左右,后期5天。

目前的节目设计适合模块化制作,可以分组并行。

在播出安排上如果能够将每所学校分为2周播出,更可以大大缓解制作压力。

2,团队介绍(附件)
七、风险规避与关联机遇
1,从市场表象、节目风格和投入产出效益判断,《我的大学》不太可能在短时间迅速成为高关注度的节目产品,其影响力的树立也需要一定时间的观众培育。

2,人物故事的叙述中不可避免地论及一些高教问题,如学术腐败、人才和生源流失、制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瓶颈因素等等,这将触及敏感的社会神经。

触碰问题既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为那些应战状
态的社会弄潮儿提供他们最为需要的信息支持、知识支持和智慧支持,同时也会招致一些不必要甚至致命的麻烦。

对这类问题的把握,还需要在决策前给出尺度,我们也会在执行时小心处理。

3,在收视率目标上,因为节目的异质性特点,希望台领导能够给与较高的权重,使得收视率数字不过分难看,也符合电视受众调查的科学性。

4,节目本身有延续性;可以形成二次营销;(如大陆对台已开放留学政策,这类选题可引起台湾同行的兴趣,也可以作海外发行)联合网站或其他新媒体形式扩大影响。

5,形成资源集纳性节目,有利于资源的多次开发。

明年是恢复高考制度30年,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节目积累的资源、经验、素材、人脉以及观众培育,推出系列政论片,真正意义的探讨中国高教制度的改革进步发展之路,提升频道影响力。

快乐表达的不同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