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汇编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汇编4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篇1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二年级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这篇寓言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在教学设计中,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的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分别学习课文第一、四两个自然段,了解现象及结果的基础上探究原因,学习二、三两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
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
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找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
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施教过程中也发现自己存在着许多不足。
首先是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课堂上,随时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促进学生,今后还有待提高。
其次,语言过于生硬,不够儿童化。
这点在试教过程中反映尤为明显。
在师傅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正式上课时进步不少。
例如将呆板的介绍蚜虫,转变为教师模仿蚜虫的语气进行自我介绍,调动了课堂氛围,增添了不少乐趣。
最后,希望教学语言能够再精炼一些,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语言的目标性要更明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继续努力,继续学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篇2 《我要的是葫芦》主要是讲从前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因没有及时医治叶子上的蚜虫,导致他种的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通过对这篇课文朗读和理解,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以及要虚心
接受别人的建议。
我运用谜语导入,为使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识字环节创设一个“葫芦园摘葫芦”的情景,自由识字并口头组词,以“开火车”的形式识字组词并领读,个别学生分析字形,之后就读词语,在这里应该渗透识字方法,归类识字:比如“葫、芦、藤”三个字,都带有草字头,你还能说出带有草字头的字吗
再比如“邻”字组词时,同学们说“铃铛”一词,我只是在读音上作了区分,没有在字形上作辨别。
写字指导方面教师没有充分起到示范作用,并且字写得太小。
在“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问题中,对孩子要求过高,应该是课件出示一个特定的格式。
语文课要有读书声,而在这堂课学生读的少,这样也很难充分感悟,教师也应该示范读,传授更多的朗读技巧。
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做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于自己太年轻,教学经验不足,课堂驾驭能力不成熟,导致了课堂时间没把握好。
最后的环节是扩散思维,以“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为开头续遍一个小故事,没有完成。
这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我有很多次都没有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来进行启发,没有给予他们更大的想象空间,也没有关注到个别学生的养成习惯。
还有就是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
教学语言的再精炼,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一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一些。
我相信,通过我今后不断的努力,我一定会慢慢的走向成熟,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做一名恰如其分的给予者和引导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篇3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
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
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平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
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
”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
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篇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而,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来表达出情感。
在《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下面一个教学片段:
师:读了第一自然段,你们眼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生: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等。
师:谁愿意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生: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师:你读的真不错!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把“挂”读重音呢
生:我喜欢“挂”这个字因为我每次读到“挂”时我仿佛看见有几只小葫芦挂在藤上随风飘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所以我读时重读“挂”觉得张衡说这些话时相信自己说的是对的,很有自信。
所以我就把“就”读成重音。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哪位同学也来读一读呢
生: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雪白的”读成重音,为什么这么读呢
生:因为我要让别人知道葫芦花的颜色是白色的……
师:你们理解的都很好,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大家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教学反思:
在此片段中,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学所表达的意思,在朗读中表
达出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在朗读中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学生在朗读中提高了
朗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文章的内容是由
语言表情达意,其意境是读出来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
学生在读中悟义、悟情、悟境,在生活中他才能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感受
美、创造美,从而逐步形成并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