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总论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总论
讲授内容
关于经络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根结、标本、气街、四海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
一、概念
经络 经络系统 经络学说 经气
经络
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 经脉和络脉。
经络与血管
《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 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 坚而毛发长。谷(饮食)入于胃,脉道以通, 血气乃行。
十二经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总的走向规律:手三阴 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 走腹胸。
十二经流注示意
十二经循行图
十二经分布规律
十二经络属脏腑器官
(二)奇经八脉
与十二正经不同的“别道奇行” 的经脉。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 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
六 经 皮 部
分 部

六经皮部表
六经名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皮部名 关枢 害蜚 枢持 关蛰 枢儒 害肩
经络系统组成
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结束!
“经络” 的概念已远远超过了解剖意义上的 (血管)内涵。它是一个多方位、立体、交叉、 综合的概念。
经络立论的基础
解剖知识 针灸、按摩的感应规律 气功导引规律的总结 临床经验规律的总结 “人与天地相应”观点的指导作用
“人与天地相应”指导下的经 络系统
《灵枢.五乱》说:“经脉十二者, 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 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 异……”
又称“血海”。
一源三歧(图)
十四经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 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十四经 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主治病候及所属腧穴, 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部分。
奇经八脉的循行特点
除带脉是横向循行外,均为纵向循 行,纵横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 脉之间。
(三)十五络脉
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 彼此衔接,将人体的组织器官、四 肢百骸联络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体系。
经络学说
就是研究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 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 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学问。
经气
经气,就是经络中运行之气。
二、关于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 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 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 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 躯干部的任脉络(身前)、督脉络 (身后)及脾之大络(身侧),总为 十五络脉(fifteen collaterals)。
络脉及络穴表
(四)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twelve divergent meridians)是十二正经离、入、出、 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 腔的分支。
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若喻十二经脉如江河,奇经八脉则犹如湖泊。
一源三歧
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 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 故称为“一源三歧”。
督脉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为“阳脉之海”;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
经络系统组成示意图
(一)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twelve meridians)系指 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 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十二经名称及命名
十二经表里关系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手 太 阴 、 手 阳 明 经 别 图
十二经别表
(五)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twelve muscle regions)是十二 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 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手 太 阴 经 筋 图
十二经筋表
(六)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twelve cutaneous regions)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 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的之气散 布之所在。
奇经八脉的特点
无所络属的脏腑,无表里配偶的经脉关系。 除任、督二脉外,不直接参与十二经的循环,而是
别道异行。 奇经八脉行于十二经脉之间,以调节溢蓄正经之脉
气。 除任、督二脉有所属腧穴外,其余六经的腧穴均寄
附于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的作用
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 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 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