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排文学大师事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韩寒:新中国以后的中国文学很不注重文笔和文采,我们的课 本选文章和要求背诵的那些文章的文采也都很差,茅盾、巴金 等人的文笔很差,我也觉得冰心写的东西读不下去。 • 我个人的认为是,作为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1:作品的情怀2: 作品的文采3:诚实说真话 • 而对于我们一直强调的文以载道和思想性,我觉得是应该放在 最后的因为文学很容易变成政治的妓女,导致的结果就是,你 跟对了人,你就是崇高和灵魂,你跟错了人,一模一样的文字, 你就变成了反动和毒草而我们一直说的感情真挚,我也不认同, 你一个作家,仅仅只有感情真挚,那还不如去做午夜聊天节目 的知心大姐 • 所以,我们单单说文字,我个人认为这冰心茅盾巴金三个人的 文采的确不行当然,因为每个人对文采的理解不一样,所以, 大家自然可以觉得这三人不光思想非凡,而且文采也非凡关于 这个,大家各自说理就行

• 排名前: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排名前: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 • 排名后: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郁达 排名后: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 夫、王蒙、张爱其诱惑力,因为它简捷、清晰而严格, 利于一目了然的澄清以往的迷雾。” • 他认为:“20世纪中国经历了从政治制度、 经济组织到文化价值体系的全方位革命性震荡, 文学常常成为各种力量纠结争夺的对象。于是, 关于文学的评判也来自于各种不同的势力与向度: 政治的、战争的、民族的、哲学的乃至于病学研 究,而最易为人忽略的是从审美标准看文学。误 解与偏见掩盖了文学的本来面目。” •
• 曾楚风:“王一川们值得喝彩” • 他认为 王一川在每一类型中选一位最重要的代表,编选者的角度较为 独特,意欲为“文学界带来一种新颖的眼光”,却无意于“排排坐, 吃果果”,硬拼出个一二三来。 • 还说,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人持此态度:一方面私下里承认金庸是一 位优秀的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深刻震撼力的小说家,却又不肯为他公开 作一点辩护。也许是谦谦君子吧,也许是对“大浪淘沙,真金不怕火 炼”特别有信念吧,但也许只是一种圆滑。显然知道此举的离经叛道 必然引得非议缠身,费时费力,何必呢?由此可见,王一川们的作为 颇有英雄色彩,值得一声喝彩。
• 林焕平:我们待会重点看一下
• 司空奇:此事关系到对文学史的评价,一两个人的结论也只能是 一家之言,难成气候。总结历史经验,介绍大师的名作,篇幅又 显得太单薄。仅一个金庸,就写了15篇武侠小说,在文学卷中只 选了两回半,恐怕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 那么,被递补上来的几位,是不是就真的是“拨乱反正”,彻底 地免除了“政治偏见”和“学术偏见”,发掘出了埋没的大家, 让我们免除了多年的“遗珠之恨”了呢?怕不一定。

评价一个作家,既要深入地、全面地研 究他的作品,还要如鲁迅先生所教导的, “及于他的全人”,从时代的高度,历史 地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才能得出恰如其 分的评价;否则就容易陷于主观片面,以 偏概全。我们来看一下林焕平的观点
“百家争鸣”
• 叶子铭、陈辽、李庆西、马俊华、韩寒、 • 林焕平、司空奇、李国文、曾楚风、金庸
• 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 难道还赶不上金庸? • 过去文学界“老”的思潮的影响,对一些作家如沈从文、徐志摩、 张恨水、金庸不很重视,在文学史中很少论到,这是应该纠正的。 但是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把他们抬高到不适当的 地位,甚至把茅盾拉下来,由沈从文、金庸取代郭、茅的位置, 那就近乎荒唐了。 • 他认为,这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偏见,离开了作家所处的时代和 历史背景,也没有真正以审美价值来评价一个作家。他说,“文 学大师”的称号和排名毕竟不是少数人说了算的。
• 李庆西:在《文汇读书周报》发表《作家的排座次》,更是对排名 冷嘲热讽,他说,这份排行榜的主事人显然是要摒弃文学史上某些 传统价值标准,代之以全新的眼光。于是,也就顾不得茅盾的声望, 依然将之撇除。缺了茅盾倒也罢了,可是有一点让人觉得蹊跷,这 么排下来的标准是什么,好像找不出一个道理。 • 主事人大概比较看重作品的畅销程度,把金庸、张爱玲、贾平凹这 几位摆进来,好像有这个意思。可是,也并不全是,否则像张恨水、 还珠楼主、琼瑶、三毛这一类都可以入榜。而榜上有名的沈从文、 郁达夫、王蒙那几位发行量也不是很高。 • 这般看来,主事人的选择也未必近视商业眼光。或许他是要搞一点 平衡,在大胆进行商业开拓的同时,也要跟传统套路接上茬口。 • 可是这一来,回到文学自身的价值定位,比较的标准又不那么简单 了。 可见,标准不一,亦没有说服力。
• 那么到底谁是文学大师呢? • 评选大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大师是一个时代的总结与另一个时代的预言,大师与大师的 相继犹如连绵的山峰,构筑了人类文明的主脉。比如说:李白、 杜甫、曹雪芹式的古典文学大师;托尔斯泰、乔伊斯、艾略特式 的现代文学大师 • 王一川说,现有的文学史已经为20世纪的文学大师排定了座 次,然而,这是一种非文明的序列排定。现在,我们决定用审美 的标准重新阐释文学史。 •
• 他同时指出,关于大师级的文本确认,“我们认为至少 它应具备下述四种品质”: • 首先,语言上的独特创造。 • 其次,文体上的卓越建树。 • 再次,表现上的杰出成就。 • 最后,形而上意味的独特建构。
• 排名前: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排名前: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 • 排名后: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郁达 排名后: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 王蒙、张爱玲、 夫、王蒙、张爱玲、贾平凹

我们选择的标准是作品的审美价值及文学影 响,即一部作品向读者提供了什么样的审美体验、 享受和升华,而不是它获取了政治宣传册、经济 学例证之类的辉煌与成功。
• 王一川:让作品本身说话 • 王坚持认为,在文学史上,不是浮名,而是 作品本身才能确证大师作为大师的价值。他说, “要想成为大师,必须靠作品说话,”而“不能 凭其它功夫”
重排文学大师事件
• • • • • •
简介“重排文学大师事件” 比较前后两个排名。 作者的观点。 “百家争鸣”名家的见解。 “百花齐放”同学们的探讨。 评价和反思。

在过去的一年里,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文坛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就是: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就是:太邦科技文化发展有限 公司要推出一套王一川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大 公司要推出》。说这件事不大,是因为和所谓“重写文学 比较起来,毕竟只涉及其中的几位作家; 史”比较起来,毕竟只涉及其中的几位作家;说它不 是因为这事到底与文学史有关, 小,是因为这事到底与文学史有关,而且还涉及文学 艺术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不单纯是几位作家的事。 艺术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不单纯是几位作家卷——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郁达 小说卷——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 ——鲁迅 王蒙、张爱玲、 夫、王蒙、张爱玲、贾平凹 • 诗歌卷——穆旦、北岛、冯至、徐志摩、戴望舒、艾 诗歌卷——穆旦、北岛、冯至、徐志摩、戴望舒、 ——穆旦 闻一多、 青、闻一多、郭沫若等 • 散文卷——鲁迅、梁实秋、周作人、朱自清、郁达夫、 散文卷——鲁迅、梁实秋、周作人、朱自清、郁达夫、 ——鲁迅 贾平凹、毛泽东、三毛、丰子恺、许地山、李敖、 贾平凹、毛泽东、三毛、丰子恺、许地山、李敖、余 秋雨、 秋雨、王蒙 • 戏剧卷——曹禺、田汉、夏衍、郭沫若、老舍等 戏剧卷——曹禺、田汉、夏衍、郭沫若、 ——曹禺
• 李国文:“交椅与座次” • 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相当犀利。 • 先是从《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排座次的故事中,看出交椅 的重要,然后对王一川等人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嘲讽 • 特别是精神产品,是无法掂斤播两加以计量的,在智者眼 里,作家是无法相比较的 • 文人相轻,可谓天下通病矣!但不至于排排坐,吃果果
• 林子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矛盾学会会长学性。对于矛盾,尽管他有这 样那样的缺点,但国内外学术界大都肯定他的历史地位。文 库不提茅盾的名字,我个人认为是荒唐的。至于金庸的入选, 我没有异议,金庸在武侠小说作家中品位较高,但其排名应 放在恰当的位置。
• 金庸:“排名第四,绝不敢当” • 1994年10月27日,金庸在北京大学接受北大学子们的 提问。当有人问他,怎么看待这一评价时,他回答说: “北师大青年学者 在他们编写的当代文学史中,把我的 名字排的很高。我得知这一消息后,内心感到很不安,绝 对不可以这样。” • 对于艺术的评价,向来总是有主观和个人喜爱的成分 的,见仁见智。
• 总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本就 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问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重排文坛座次的同志,把郭沫若和茅盾不知贬到哪里去了, 这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符合郭沫若和茅盾的个人情况, 也不符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事实。 • 决定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由他整个的文学成就和 他一生在社会上的活动、对人民、对社会、对时代发展所产生的 巨大影响和作用来衡量的,这是历史的评价,人民的评价,不是 某一两个什么理论家或什么文学史家所决定的。这里有历史的客 观性和现实性。

然而,Байду 性的一场风波,可谓是 石破天惊。
媒体纷纷刊发文章,评说此事。《读书》杂志在 该刊的“文事近录”栏刊发文章《重排大师座次》, 除转述《中国青年报》报道的基本内容外,还称此举 令“国内文学界感到愕然,产生颇多争议”。 • 《中华读者报》称此举“颠覆教科书,石惊文坛” • 《中国妇女报》则以“毛泽东是散文家,矛盾名 落孙山;金庸跃居大师之列,钱钟书未能入选"等抢 人眼球的大标题进行渲染。
• 马俊华:<不知主编决定编选《》的用意何在,但从报道中所说 的金庸这次被选中的作品“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两章《江南七怪》、 《黑沼隐女》”中可以看出,这又是一个把“大师作品”大卸八块后 再中心粘贴的怪胎玩艺。而且,从我对金庸作品的印象上看,《射雕 英雄传》虽然是金庸的成名作,但却是金庸全部作品中最臭的作品之 一。因为单从小说本身上看,这部小说只有庞大的故事框架,语言生 涩,任务塑造机械而做作(比如黄蓉形象)。但由于这部小说情节铺 排较好,适合排成电视剧。确实,电视剧的再创为这部小说润色不少,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射雕英雄传》的再版后记里,作者本人笔或嫩笔之作,根本就谈不上择恰当。 • 将沈从文排在第二位并不恰当。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长河》、 中篇小说《边城》,短篇小说集《月下小景》都写得很好,在 30年代就走红,但他的作品有名家之美,而无大家之气派。 • 金庸于50年代初受梁羽生新派武侠小说的影响,开始创作新武 侠小说,品位较高,拥有众多的读者。他的代表作《书剑恩仇 录》《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七天屠龙记》等,具有浓 厚的浪漫色彩和象征意味,其成就必须肯定。但作为通俗文学 作品,金庸的成就和影响,还不能与创作了《啼笑姻缘》《八 十一梦》等一百几十部长篇小说的现代通俗文学家张恨水比拼。
王一川认为,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重要特征之一, 政治对文学的干预也导致了非文学因素对文学评判系 统的歪曲或颠覆,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20世纪 文学史只剩鲁迅一人,样板戏八部,甚至以鲁迅划线, 凡鲁迅反对过的全部批判 ,口号和标语充斥于文学作 品当中。 • 而一大批专心致力于文学事业的杰出作家和诗人, 如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穆旦等长期尘封于文学 史之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