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空气的水平运动(共54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转风
由气压梯度(tīdù)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 衡而形成的风,称为地转风。
第24页,共54页。
自由(zìyóu)大气中的风压定理
风沿着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 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等压线 越密,风速越大。
南半球风的运动方向与北半球相反。
第25页,共54页。
自由大气中低压(dīyā)区和高压区的 风
第3页,共54页。
风的16个方位 表示 (fāngwèi)
第4页,共54页。
风速(fēnɡ sù)
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微团的水平位 移,常用的风速单位是: 米/秒(m/s), 千米/小时(km/h),
海里/小时(nm/h)也称为节(KT)
第5页,共54页。
2.风的测量(cèliáng)
(1)仪器测量
1 烟能表示风向
2 人面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
3 树叶及微枝摇动不息,旌旗展开
4 能吹起地面灰尘及纸张,小树枝摇动
5 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的水面有小波
6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张伞困难
7 全树摇动,大树枝下弯,迎风步行不便
8 可折坏树枝,迎风步行感觉阻力甚大
9 烟囱及平屋房顶受到破坏,小屋受破坏
10 陆上少见,可使树木拔起,建筑物吹坏
第37页,共54页。
北半球摩擦层中风随高度(gāodù)变化示意 图
第38页,共54页。
2.摩擦(mócā)层中风的日变 化
白天,近地面的风风速增大,风向向右偏 转,上层风的变化则相反。
晚上,下层风风速减小,风向向左偏转, 上层风速增大,风向右偏转。
第39页,共54页。
3.摩擦(mócā)层中风的阵性
摩擦层是指从地面到1500米 高度的气层
第29页,共54页。
图2-10 摩擦(mócā)层中风的形成
第30页,共54页。
摩擦(mócā)层中的风压定理
摩擦层中的风压定理: 风斜穿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
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 等压线越密,风速越大。
南半球风的运动方向与北半球相反
第31页,共54页。
第42页,共54页。
风随高度(gāodù)的变化
第43页,共54页。
热成风(chéngfēng)
定义:由气温的水平差异而形成的风称 为热成风。
规律:风沿着等温线吹,在北半球背热 成风而立,高温在右,低温在左 等温线越密,风速越大。
第44页,共54页。
西风 急流的形成 (xīfēng)
由于北半球南高北低的温度分布,热成 风为西风,高度越高,风速越大。上升 到一定高度后,就可能形成西风急流。
P P S F
Gn
N
N S
V
水平气压梯度可以表示单位体积的 空气块受到的水平静压力
第15页,共54页。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dàxiǎo)和方 向
G
1
P
N
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 密度成反比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第16页,共54页。
2.地转偏向 力 (piānxiàng)
摩擦层大气中作曲线运动(qǔ xiàn yùn 的空 dònɡ) 气块
低压附近的风是沿逆时针方向向内吹
高压附近的风是沿顺时针方向向外吹
第32页,共54页。
风压定理的应用
已知气压场,判断(pànduàn)风场(摩擦层) 第33页,共54页。
已知气压场,判断风场(自由(zìyóu)大气)
第34页,共54页。
第12页,共54页。
(一)形成 风的力 (xíngchéng)
1 水平气压梯度力
2 地转偏向力 3 摩擦力 4 惯性离心力
第13页,共54页。
1.水平气压(qìyā)梯度力
由水平气压梯度引起的作用在单 位质量空气上的压力差就是水平 气压梯度力
第14页,共54页。
水平气压梯度(tī 的意义 dù)
3.摩擦层中风的变化方式有哪些,变 化原因是什么?
第54页,共54页。
13.9~17.1 15.5 50~61
17.2~20.7 19.0 62~74
20.8~24.4 22.6 75~88
24.5~28.4 26.5 89~102
28.5~32.6 30.6 103~117
32.7~36.9 34.8 118~133
二、风的形成(xíngchéng)
(一)形成风的力 (二)风的形成及风压定理
11 陆上很少,有则必有重大损毁
12 陆上绝少,其摧毁极大
第11页,共54页。
相当风速
m/s
范围
中数
km/h
0.0~0.2 0.1
小于1
0.3~1.5 0.9
1~5
1.6~3.3 2.5
6~11
3.4~5.4 4.4 12~19
5.5~7.9 6.7
20~28
8.0~10.7 9.4
29~38
10.8~13.8 12.3 39~49
第45页,共54页。
(三)地方性风
一些特殊的地理条件(tiáojiàn)也会对局地空气运 动产生影响,形成与地方性特点有关的局部 地区的风,称为地方性风。 主要的地方性风有:
1.海陆风
2.山谷风
3.峡谷风
4.焚风
第46页,共54页。
焚风
第47页,共54页。
四、风对飞行 的影响 (fēixíng)
三、风 的 变 化
(一)摩擦层中风的变化(biànhuà)
(二)自由大气中风的变化
(三)地方性风
第35页,共54页。
(一)摩擦(mócā)层中风的变化
1.风随高度的变化
2.日变化
3.风的阵性
第36页,共54页。
1.摩擦(mócā)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
在北半球随高度增加,风速增 大,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变 化相反。
第19页,共54页。
3.摩擦力
空气在近地面运动时,地表对空气
产生的阻碍(zǔ ài)作用即摩擦力。
摩擦力可表示为:
R KV
式中K为摩擦系数,它取决于地表 的粗糙程度;负号表示R与V的方向 总是相反的。
第20页,共54页。
4.惯性 离心力 (guànxìng)
空气在地球表面上作圆周运动时要受到惯性 离心力的作用。
第一章 大气 的状态 (dàqì) 及其运动
第三节
空气的水平运动
第1页,共54页。
主要内容
一、风的表示和测量
二、风的形成(xíngchéng) 三、风的变化 四、风对飞行的影响
第2页,共54页。
一、风的表示 和测量 (biǎoshì)
1.风的表示
气象上的风向是指
风的来向,
常用360°或16个方位来 表示
风向风速仪、 测风气球、 风袋、
多普勒测风雷达等。
第6页,共54页。
风 向 风 速 仪
第7页,共54页。
测风气 球 (fēngqì)
风袋
第8页,共54页。
多 普 勒 测 风 雷 达
第9页,共54页。
目视估计-- 2.
风力 等级表 (fēnglì)
第10页,共54页。
风力 等级
陆地地物象征
0 静,烟直上
乱流涡旋随大范围基本气流一 起运动,引起局地风向不断改 变,风速时大时小,形成风的 阵性。
第40页,共54页。
阵风 的形成 (zhèn fēnɡ)
第41页,共54页。
(二)自由大气(dàqì)中风的变化
1.自由大气中风随高度变化的原因
由于第26页,共54页。
结论
北半球低压区空气逆时针旋转
(xuánzhuǎn)
高压区空气顺时针旋转
第27页,共54页。
应用
在北半球穿过低压(dīyā)区飞行,先碰 到左侧风,后碰到右侧风。
在北半球穿过高压区飞行,先碰到 右侧风,后碰到左侧风。
第28页,共54页。
2.摩擦层中风的形成(xíngchéng)及风压 定理
定义:由地球自转引起的使相对于 地球运动的物体偏离原来运
动方向的力
第17页,共54页。
地球 旋转的作用 (dìqiú)
第18页,共54页。
地转偏向 力的大小和方向 (piānxiàng)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
A 2V sin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运动 的方向,在北半球指向右,在南半 球指向左。
惯性离心力的方向与速度V垂直,由曲率 中心指向外缘。
惯性离心力的大小为
第21页,共54页。
V2 Cm
r
(二)风的形成 及风压定 (xíngchéng) 理
1.自由大气中风的形成及风压定理
2.摩擦层中风的形成及风压定理
第22页,共54页。
1.自由(zìyóu)大气中风的形成
第23页,共54页。
高空逆风:会减小地速、增加飞行时
间、缩短航程。
高空侧风:会产生偏流,需进行适当
修正以保持正确航向。
第51页,共54页。
风与地速
第52页,共54页。
高 空
(gāokōng)
侧 风
第53页,共54页。
复习 思考题 (fùxí)
1.形成风的力有哪些,北半球地转偏向 力的方向如何?
2.自由大气和摩擦层中的风压定理是 如何表述的,区别在哪里?
(一)风对飞机起飞着陆的影响
(二)风对飞机航行的影响
第48页,共54页。
风对飞机起飞(qǐfēi)着陆的影响
地面顺风 地面逆风
地面侧风
第49页,共54页。
地面 侧风 (dìmiàn)
第50页,共54页。
高空风对飞行(fēixíng)的影响
高空顺风:会增大地速、缩短飞行时
间、减少燃油消耗、增加航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