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礼法结合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孔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311d6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5.png)
孔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礼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礼学思想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尊重、忠诚和谦逊,提倡了一种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其核心思想是以仁爱、敬畏和忠诚为基础,强调了人的内心修养和社会交往的规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尽管孔子的礼学思想在当今社会中可能有所局限,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可以对我们的人际关系、社会风气和道德伦理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孔子的礼学思想强调了人的修养和内在品德的培养,强调了虔诚、忠信和诚实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行为和态度往往受到了物质利益和功利主义的影响,追求个人利益和欲望的满足成为了人们行为的主导。
而孔子的礼学思想强调了内心的清净和真诚,倡导了恪守道德规范、相互尊重和谦和虔诚的处世态度,这对当代社会中个人品德的培养和提升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孔子的礼学思想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倡导了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敬畏和尊重。
在当代社会,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人们往往忽视了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导致了道德风气的败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孔子的礼学思想强调了社会关系中的敬畏和尊重,倡导了恪守道德规范、遵守社会伦理、守护家庭和尊重传统的重要性,这对于当代社会中重塑积极健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孔子的礼学思想虽然产生于2000多年前,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可以对我们的人际关系、社会风气和道德伦理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正因如此,我们应该不断深入挖掘、传承和发扬孔子的礼学思想,使之真正成为当代社会中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儒家礼仪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儒家礼仪及其现代价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d353baea1c7aa00b52acba9.png)
儒家礼仪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享誉于世。
礼仪是通过人类的历史发展,一步步积淀起来的行为习惯,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方面,儒家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对儒家礼仪进行研究,挖掘其内在精神、规范和结构,为今人所用,是历代学者为之不懈探索的目标和重要任务。
本文由六部分构成。
首先在导论中回顾了儒家礼仪研究的现状,并对儒家礼仪的界定作以简要概述。
文章第二部分论述的是儒家礼仪精神,此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章节,透过礼仪的外在现象分析其本质,将儒家礼仪精神归纳、概括为“仁”、“礼”、“诚”和“敬”。
第三、四部分论述了儒家礼仪规范和儒家礼仪结构,对儒家礼仪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探索。
儒家礼仪规范的研究,是围绕着行为规范和制度规范展开的论述;儒家礼仪结构的探求,是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以人伦为中心”和“以政治为中心”的儒家礼仪形成。
文章最后两部分主要论述的是儒家礼仪的现代价值,以及对当今高校素质教育的启示,取儒礼之精华,为今人所用。
对社会来说,儒家礼仪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对个人来说,儒家礼仪是界定“人之为人”的标准,又是塑造完美人格的手段。
因此,批判地继承儒家礼仪之精华,将其融入到高校素质教育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传统儒家礼仪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当代价值——兼论孔子在中国礼仪文
![传统儒家礼仪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当代价值——兼论孔子在中国礼仪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fc8355b307e87101f696e8.png)
功用 。这种意识形 态在维 持政 治秩序 方 面发挥 了积
极作 用 , 同时也维 持 了社 会秩 序 、 规 范 了家庭及 个人 的行为 。春秋 战 国时代 , 人们 改 造 自然 的 “ 人力 ” 和 “ 人为” 因素增 强 了 , 人 与人 之 间 的关 系也 突破 了原 先的尊卑秩 序 , 诸 侯 国之 间 的 固有 格 局 也发 生 了改 变, 出现 了社会动荡 、 礼乐崩坏 的局 面 , 原 先的礼仪 文
化只剩下 了繁 琐 的仪 式 和复杂 的程序 操作 。主张 , 意在恢 复周代意识形态对政治 和社会 生活的规 范 , 恢复 上下
求 人们“ 以德配天 ” 。最初 的祭祀礼仪 行 为和对祭 祀 仪 式的崇拜 实际 上表 达 的是对 “ 天” 的敬 畏 与崇 拜 ,
有别 、 尊卑有序 的传统秩序 。 孔子提 出的恢 复 “ 周礼” , 不 只 是在 礼 仪形 式 上
回到 以前 的外在仪 式上 , 还 为外在的仪式注入 了思想 内涵 , 即把 “ 仁” 纳 入 了传统 礼仪 文化 之 中。“ 仁” 是 “ 礼” 的核心 , “ 礼” 是“ 仁” 的外 在化和具 体化 , “ 克己
并 发展出天尊地卑 、 本末有序 的思想 。农 业生产 方式
导致农业定居生活 的形成 , 定居 生活要 求处理好 人与 人之间 的关系 , 人 与人之 间的关 系的安排也是 为 了顺 应农业生产 的需要 , 也就是说人 与人之间 的关 系必须 顺 应人与 自然之 间的关 系 , 才能够保证人们 的生存需 要, 因此人与人 之 间的关 系也必 须效 法天 道 , 以德配
关 键 词: 礼仪文化 ; 道德 ; 信仰 ; 规 范; 秩 序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1 6 7 0 ( 2 0 1 4 ) 0 6— 0 0 1 9— 0 3 中 图分 类 号 : B 2 2 2 . 2
儒家精神当代价值和作用
![儒家精神当代价值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31abc1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d.png)
儒家精神当代价值和作用背景介绍儒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学派,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及其弟子所创立。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谐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儒家精神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价值观与人生观儒家强调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塑造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
仁爱与和谐儒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并且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实践可以达到最高境界。
其中,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意味着发扬有爱心、善良和关怀的品德。
这个价值观鼓励人们对他人的关心与支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孝道与家庭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孝道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它强调对父母和长辈的尊敬和孝顺,并鼓励人们关心、支持和照顾自己的家人。
这种家庭观念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融洽,同时也是培养良好公民的基础。
教育与社会作用儒家思想对教育体系和社会组织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教育的重要性儒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将之视为国家和社会的基石。
儒家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智慧和责任感。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教育体系的影响深远,并且在今天的教育系统中,仍然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痕迹。
社会组织与礼仪儒家强调社会组织和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在儒家思想中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工具。
儒家将礼仪视为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并将其应用于各个方面,如家庭、政府和社会交往等。
礼仪的实践可以提高人们的自律和自制力,促进社会和谐。
道德价值与社会建设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实践,对社会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公正与公平儒家思想强调公正和公平的价值,并认为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儒家强调对他人的公平和公正待遇,避免利益之争和不公正的行为。
这种价值观对于当代社会的法制建设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礼法结合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儒家礼法结合精神及其现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0524313a8114431b90dd86d.png)
实践中的实际运用, 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更好地贯 彻依法治国方略, 正确处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 有重要 的 仍 现实意义。0
一
由“ 三纲” 说到“ 春秋》 《 决狱” 再到“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其 内在 , 的理论体现了董仲舒礼法结合, 以礼制法的思想, 也即他一再强调的 “ 阳德 阴刑”说 , 这就是董仲舒新儒学基本精神之所在。从汉武帝时 起, 新儒学就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治国的正统 思想 , 虽然后世 的政治家 思想家对其有所 损益, 但都万 变不离其 宗。 ( ) 二 礼法结合精神对后世 的影响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看到法律和刑罚并不能从根本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的作用强调选拔干部上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已经看到人们的道德面貌道德思想和必须德才兼备的重要性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当以身作则注意道德素质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L g l y tm dSo it e a se An ce y S
调整社会、 治理国家 , 无外乎两种主要手段, 即法律规范和道德规
范 。中 国 古代 治理 国家 , 两者 兼 用 , 以后 者 为 主 二 者 的 结合 融 通 , 即
礼被确定为 治国模式始于西周王朝 , 确切地说始于周公。 在继承 “ 夏礼” “ 、 殷礼”的基础上 , 着手将分散零乱 的礼进行编排、 修补和厘 订, 使之系统化 、 制度化和规范化 。其基本精神是别尊卑、 序贵贱, 在
“ ” 即所 谓 “ 法 合 一 ” 用 , 礼 。
至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竭力主张礼治, 反对 法家 的“ 治” 法 。与西
中国法律之儒家化可以说是始于魏 晋, 完成于北魏、 北齐, 经历 了
周相比, 表面看来是“ 礼崩乐坏” 但实际上只是礼的实际范 围有所变 三个半世纪, , 隋唐集其大成。 唐律尚存于今 日, 阅全书 , 翻 更可完整
儒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总结
![儒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e7958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1.png)
儒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总结儒家思想起源于中国,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它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为代表,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社会秩序和教育培养,旨在提高个体和社会的道德素质和和谐发展。
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在人际关系、教育、领导和政治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
儒家思想鼓励个体在社会中建立正当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尊重他人、忠诚和关爱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这种伦理观念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家庭、职场和社区等关系中。
儒家思想教导人们关注他人的需要,并以尊重、理解和合作的态度面对他人,这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关系至关重要。
其次,儒家思想注重教育的重要性。
儒家学派认为,通过正确的教育培养,个体可以提高品德和修养,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儒家思想主张家庭和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人们的品德、智慧和知识。
在当代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承认,儒家思想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公民。
此外,儒家思想对领导和政治具有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认为,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操守,关注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公益。
领导者应该谦虚、诚实、勇敢而实事求是,以正确的品德和智慧为指导,为社会做出贡献。
现代社会中,这种领导理念对于塑造良好的政治文化和提供有能力的领导者非常重要。
最后,儒家思想强调对历史传统和文化的尊重。
儒家思想认为,人们应该尊重并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
通过对古代先贤和经典的研究,个体和社会可以找到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在当代社会中,儒家思想鼓励人们保留自己的文化身份,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为社会发展提供启示和指引。
总而言之,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强调人际关系、教育、领导和政治等方面的道德和伦理原则,为社会和个体提供了建立和谐关系、培养素质、塑造领导者和尊重文化等的指导思想。
中国儒家文化核心理念及现代价值
![中国儒家文化核心理念及现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813b9e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7.png)
中国儒家文化核心理念及现代价值中国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社会的基石。
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仁、义、礼、智、信,这些理念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准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探讨中国儒家文化核心理念及现代价值。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它是一种关爱和同情的情感,是一种对他人的关注和尊重。
在古代中国社会,仁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关心他人的利益和福祉。
在现代社会,仁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它要求人们关注社会公正和人类福祉,倡导和平、和谐、互助、互利的社会关系。
义是儒家文化的另一个核心理念,它是一种道德责任和义务,是一种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奉献。
在古代中国社会,义是一种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它要求人们尊重家族和社会的规则和法律,遵守社会的道德标准。
在现代社会,义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它要求人们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规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礼是儒家文化的另一个核心理念,它是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对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在古代中国社会,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它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遵守社会的道德标准。
在现代社会,礼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它要求人们尊重社会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智是儒家文化的另一个核心理念,它是一种智慧和知识,是一种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在古代中国社会,智是一种重要的知识和智慧,它要求人们掌握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在现代社会,智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它要求人们注重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水平,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信是儒家文化的最后一个核心理念,它是一种信任和诚信,是一种对他人和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在古代中国社会,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和信任,它要求人们诚实守信,信任他人和社会的规则和法律。
在现代社会,信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它要求人们诚实守信,信任他人和社会的规则和法律,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f48e0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b.png)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现实意义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道德,强调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是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想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它能够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启示,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诸多挑战。
一、儒家思想对人类关系的理解儒家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礼仪、信任和道德约束之上的。
在当今社会中,这种精神非常重要,因为现代社会强调的是利益为先,为了谋求个人的利益,人们常常会采取不道德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儒家思想反对这种行为方式,提倡的是一种互信、互敬、互爱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能够让我们在困难时互相扶持,共同前行。
二、儒家思想对教育的理解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提倡全人教育,即培养学生在品德、智慧、艺术和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这种理念极为重要,因为现代社会很容易忽视道德和人性价值,强调经济效益和职业技能,而儒家思想则提醒我们,在教育中,不能忽视学生成长的全面需求。
只有将道德、智慧、艺术和身体融为一体,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儒家思想对领导的理解儒家思想认为,领导者应当是明君,即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遵循儒家思想的道德准则,制定公正、透明的政策,言听计从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并通过自身行为的榜样效应来引领人民。
在现代社会中,领导模式的转变使得儒家思想更加重要,儒家思想的政治理念能够为领导者提供准则,明确标准,引导其在建设和领导国家时,走向一种更加尊重人性、依循人间关系的道路。
四、儒家思想对家庭的理解儒家思想注重家庭伦理和家族观念,强调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道德关系和亲情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易于受到现代经济、城市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
因此,儒家思想的家庭观念能够为人们提供准则,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的重要性,为现代家庭带来亲情和平安。
孔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2378e9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4.png)
孔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孔子,即孔丘,生于公元前551年,去世于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对中国古代礼乐文化和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与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礼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孔子的礼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注重礼仪之道和追求和谐共生的伦理观念上。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他认为“礼义”的确立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一切行为和处世的准则。
孔子所理解的礼,不仅包括传统的礼仪习俗,还包括对于尊重他人、不伤天害理的品德与行为的追求。
孔子认为,“君子之德风尚好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观念成为《论语》一书中的著名箴言。
在孔子的思想中,他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种善待他人的态度,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在孔子看来,要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就必须要追求仁的境界,让仁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准则。
孔子的礼学思想还表现为其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他强调天下大同,强调社会和睦。
在他的思想中,“国有忠、父有孝、兄有恭、朋有友,制于礼也”成为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经典。
可见,孔子的礼学思想不仅涵盖了个人的道德修养,还进一步提出了家庭和社会的伦理准则,构建起了关于人际和社会关系的和谐观念。
孔子的礼学思想在当代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思想的角度来看,孔子的礼学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观念。
传承和弘扬孔子的礼学思想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孔子的礼学思想提出了一种以和谐为目标的社会发展理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和善行善举,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孔子的礼学思想提出了全面、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强调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培养有德有才的人。
儒家思想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儒家思想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f75c1d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6.png)
儒家思想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数千年来的智慧和哲学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儒家思想拥有许多深刻的思想和理念,如仁、义、礼、智等,这些理念与中国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愈加凸显。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儒家思想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一、以仁爱为中心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儒家思想以仁爱为中心,主张尊重人的本质和天性,倡导以人为本。
这与现代社会中的人道主义价值观相互契合。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着精神焦虑、道德沦丧等问题,如果回归儒家的仁爱观念,便能促进社会道德风气的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儒家思想也对人们如何关爱他人,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二、推崇实践和实用的实用主义精神儒家思想拒绝荒谬的虚无主义和骄傲的利己主义,主张实践和实用。
实用主义精神在中国现代社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科学、经济、管理等领域中,实用主义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
儒家思想提出的实践和实用的思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广泛的实践价值。
三、强调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儒家思想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下,传统文化被视为过时的,但儒家思想中的一些核心价值始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具有对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需要通过融合传统和现代的文化,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
四、确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儒家思想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提出了“礼”的概念。
这种概念认为在社会关系中存在一定的规矩和礼貌,通过自律和自我修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失信现象、欺诈行为等。
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的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提倡公平正义的思想儒家思想提倡公平正义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孔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f86fd7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f.png)
孔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对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礼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当代价值。
本文将从孔子的礼学思想出发,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孔子的礼学思想强调了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在孔子看来,春秋时代的礼仪制度已经丧失了道德原则,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孔子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强调了天下大同、仁爱之道,提倡以礼制约人的行为,以德化人的内心。
他认为,礼乃人伦之统纲,是人们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的基础。
通过学习和遵循礼仪规范,人们才能建立和谐、和睦的社会关系。
在当代社会,孔子的礼学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现代社会在追求经济发展的也面临着道德伦理的困境。
孔子的礼学思想提醒我们,要重视人际关系和道德规范,不断弘扬仁爱之道,建立和谐、和睦的社会风气。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礼仪规范和社会伦理正在被忽视和淡化。
孔子的礼学思想强调了以礼制人、以德化人的理念,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参考。
孔子的礼学思想对于塑造良好社会风气和提高国民素质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他强调了仪表端庄、言谈和气、行为规范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各种社交场合和职业岗位对人们的仪表和言行举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孔子的礼学思想可以引导人们注重修养和修身,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更加尊重他人、自律自尊,提高整体素质。
孔子的礼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在当代社会,重视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弘扬仁爱之道、提高国民素质、塑造良好社会风气等方面,都可以借鉴孔子的礼学思想。
通过对孔子礼学思想的深入学习和传承,可以推动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文明进步,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繁荣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孔子的礼学思想,使其在当代社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儒学背景下的礼法交融及其现代价值
![儒学背景下的礼法交融及其现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e192ecf767f5acfa1c7cd95.png)
儒学背景下的礼法交融及其现代价值作者:高璐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5期摘 ;要:礼法交融,系指儒家法律文化与法家法律文化的融合,是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伦理化。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过渡的时期,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飞速增长的社会财富极大的刺激了人们的欲望,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国家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正在进行着全面的调整和发展,这种调整和发展必将经受文化融合、价值多元化、信仰迷茫的冲突,在这种态势下,我们必须谨慎的审视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探索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制衡机制,建构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在儒学背景下梳理礼法融合的历史,探讨了礼法融合的现代价值,以期对新时期的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有所启迪。
关键词:礼、法、礼法交融、现代价值礼法交融,系指儒家法律文化与法家法律文化的融合,是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伦理化。
礼,最初起源于上古的宗教祭祀,后来扩充到政治和伦理领域,成为了一般的道德规范,《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1]礼是人一切行为的道德准则、规范,是为人处世的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法,是由一定社会物质活条件决定的,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和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中国古代的最早的法,称之为“刑”。
《说文.廌部》云:“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一、中国古代礼与法的融合中国历史是一部缺少法律的历史,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我们几乎缺失了民法、行政法、民事诉论法、行政诉讼法、商法、经济法等许多部门法,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最初且最主要都是以“刑”的方式存在,中国古代法律一直是“义务本位”而非“权利本位”。
众所周知,大多数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靠法律调整人们的日常生活,维持整个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而在古代的中国,在许多部门法长期缺失的情况下,我们的社会并未崩塌,同样健康而有序的存在了几千年,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在承认中国古代没有法律体系这样的历史事实,或者说古代的中国法律始终不能获得自己的独立生命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其实,中国的道德从一开始就被法律化了。
儒家礼仪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儒家礼仪及其现代价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909265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7.png)
儒家礼仪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儒家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儒家礼仪不仅是古代社会的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对于塑造人的品格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儒家礼仪也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启示和借鉴。
首先,儒家礼仪强调尊重和谦卑的精神,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自我中心思想和个人主义盛行,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冲突。
而儒家礼仪强调以礼待人,尊重他人,不仅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还可以塑造人们的高尚品格,增进社会和谐。
其次,儒家礼仪注重家庭伦理和家族观念,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家庭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在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紧张和破裂问题日益突出,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而儒家礼仪强调家庭的和谐稳定,注重家族观念和亲情,可以为现代家庭提供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促进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此外,儒家礼仪还强调身心修养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欲望膨胀,追求个人利益和享乐成为主流。
而儒家礼仪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人们从内心开始修养
自己,自我约束,追求道德和精神的升华。
这种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社会的个人品质提升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儒家礼仪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礼仪不仅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促进社会和谐和家庭建设,还可以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个人品质的提升和社会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和传承儒家礼仪,将其发扬光大,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孔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6f8b8d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5.png)
孔子的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的思想理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其中礼学思想更是他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学作为孔子学说中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孔子对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等方面的思考。
本文将围
绕孔子的礼学思想展开探讨,分析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礼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的本义,二是礼的实际应用。
其二,礼的实际应用。
孔子在礼的实际应用方面十分重视。
他认为,礼是一种行为规则,准确地说,是一种行为准则,是考虑到人际冲突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准则。
从孔子“有
其父必赴于丧,未见君子,不易衣纴,不得与之同礼”的观点来看,礼的实际应用体现了
一种尊重个体尊严的态度,把社会准则转化为个人的行为属性,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仍具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倡导以道德为本的价值观念。
孔子主张追求道德和品德上的卓越表现,是人类社
会发展道德伦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其中的道德伦理标准为个体、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要
求人们遵循它并通过其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当代,我们也应该通过坚守道德
伦理,努力创造在道德和法律支持下的和谐共处的环境。
结语:
总之,孔子的礼学思想对当代仍具有着很高的启示和价值,保持对于道德伦理的坚守,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及重新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需
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只有更好地应用孔子的礼学思想,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社
会和谐与稳定的目标。
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
![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2010b0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0.png)
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现代意义。
其精髓主要包括“仁爱”、“中庸”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先,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仁爱”。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关爱和互助,强调个人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仁爱体现在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愿意为他人付出。
通过培养仁爱之心,人们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儒家注重“中庸”。
中庸是指避免过分偏激和极端,追求平衡和中立的态度。
儒家认为平衡是社会稳定和个人成功的关键。
中庸不仅要求个人保持内心的平衡和温和,也要求人们在行为上遵循中庸之道,避免极端言行。
中庸的理念在社会管理和家庭教育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供准则和指导。
第三,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一种整体观念,提出了人们应该从个人修身开始,然后追求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个人修身包括自我反省、自我培养、扬善抑恶等方面的努力;齐家包括维护家庭关系、尊重长辈、教育子女等家庭责任;治国包括推行正确的政策、廉洁政治、勤政为民等职责;平天下就是追求社会和谐、公正、稳定。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在于它能为社会提供道德准则和行为模范。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面临各种道德困境和价值冲突,儒家文化可以提供一种具有灵魂力量的道德准则,引领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向。
例如,在商业领域,儒家的中庸之道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竞争、合作和商业关系,避免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和道德原则。
在政治领域,儒家强调仁爱和公正,可以提供一种文明和和谐的政治文化,促进公民参与与社会稳定。
此外,儒家文化还有助于推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
儒家注重个人修身和家庭教育,强调人的完善和全面发展。
这种观念可以引导教育体系更加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和人格塑造,培养有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还在于它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不断凸显。
儒家的仁爱思想提醒人们要关心他人和谦和待人,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论儒家法思想的现代价值
![论儒家法思想的现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6228875ec3a87c24128c425.png)
论儒家法思想的现代价值一、儒家学派与法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法律思想,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法律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继孔子之后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的思想,儒家思想开始形成完善的体系,并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统治的需要,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创立了儒家学派。
孔子的法思想是伦理法思想,作为儒家始祖,对儒家伦理思想起到了奠基和导向作用。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这也是孔子伦理法思想的逻辑起点,孔子重视以德治国,在治理国家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建立大同社会。
孟子发展了儒家思想,为儒家思想的完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仁政”的学说也是孟子法思想的母体,再次基础上孟子大胆提出了“君舟民水”的观点,因为代表了社会下层人民的利益,得到他们的拥护。
荀子的法思想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荀子先秦儒学一个新派。
荀子的反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性恶论”,认为人天生好恶,必须用礼制去约束他们。
所以形成了荀子较为系统的“礼法论”。
荀子提出了“王道”的政治命题,阐述了王道政治法的基本原则和主张,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借鉴意义。
儒家法思想是中国古代法文化的主干,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作为理论的基础,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法律的儒家化。
儒家法思想包括的内容广泛,诸如立法、刑法、民事法、诉讼等。
这对于现代法律原则和制度有着借鉴意义。
儒家法思想的精神核心在现代法律领域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为现代法律所运用。
二、孔、孟、荀典型法思想的法律价值(一)孔子“道德齐礼”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意思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儒家传统礼仪文化的本质及其当代价值
![儒家传统礼仪文化的本质及其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ad8a46316fc700aba68fc41.png)
儒家传统礼仪文化的本质及其当代价值摘要:礼之核在于仁,礼之本在于敬,礼之得在于和。
礼仪是人的道德修养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非礼不成。
关键词:礼;礼仪文化;本质;当代价值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所谓的“礼”即“礼仪”,包括礼节和仪式两个方面。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是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经典之作,涉及行、走、坐、立、洒扫、应对、冠、婚、丧、祭诸多方面,细致周详,无与伦比。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
“五四运动”后,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国人对于礼仪文化的认识却渐趋淡漠。
在我们的现代人看来,古圣先贤们所推崇的“繁文缛节”与高效的市场经济的运作似乎是格格不入的,是过时的“古董文化”。
那么,传统的礼仪仅仅是卑躬屈膝和九叩三拜吗?孔子毕生所推崇的以礼治国的主张仅仅只是为了祭祀祖先神明而不惜倾家荡产吗?或者,所谓的礼仪只是为了用于社交的一种表面应对的施为吗?对此,本文拟从《论语》中关于“礼”的章句的论述出发,试图寻求问题的解答。
一、礼仪文化的源起与发展从现存资料来看,《周礼》、《仪礼》和《礼记》是我们研究传统礼仪文化的主要典籍。
什么是“礼”?根据甲骨文的记载以及商人重鬼神的史实,学者们普遍认为,礼的起源与原始社会对天地鬼神的崇拜有关。
伴随着《周礼》的出现,礼又与血缘和宗法密切结合,成为了一种对于人性和亲情的内在要求,礼的内容也逐渐地囊括进了各种纷繁复杂的关于社会关系的规定。
成书较晚的《礼记》是对此的最好说明。
“古人把合于德性要求的行为称为‘礼’”。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礼”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释义:社会生活中由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表示尊敬的言语和动作;礼物;以礼相待。
礼仪文化虽历经风雨沧桑,但其主要方面都被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二、礼仪文化的本质明礼是道德修养的首要前提。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儒家精神当代价值和作用
![儒家精神当代价值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7ea4e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d.png)
儒家精神当代价值和作用儒家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儒家精神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儒家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
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儒家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协调。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友谊、尊重长辈和对他人的关怀。
这种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追求个人利益和竞争,导致了社会的冷漠和矛盾。
儒家精神提醒我们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增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儒家精神强调教育和修养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认为,教育和修养是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儒家强调个人的自我完善和道德修养,注重人的内在品质的培养。
在当代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儒家精神提醒我们要注重教育和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提高个人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儒家精神强调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儒家思想强调政治伦理和社会道德,主张以德治国。
儒家认为,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应该以公平和正义为基础,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当代社会中,不公平和不正义的问题依然存在。
儒家精神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儒家精神强调人的自我价值和人文关怀。
儒家思想认为,人是具有尊严和价值的存在,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关怀。
儒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人文精神,注重人的内心世界的培养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享受,忽视了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达。
儒家精神提醒我们要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注重人的情感和人文关怀,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和美好。
儒家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儒家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注重教育和修养的重要性,强调公平和正义的实现,关注人的自我价值和人文关怀。
这些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了新生 特别 是经 过荀子的改造 , 隆礼重法 !, 将 礼与法有机结 合起来 苟子站在更 高的角度 , 适应 战国末 期的新形势 , 以 礼!为基
外 , 还 有不少条文是来源于 礼的. 比如 , 儒 家主张 父为子隐, 子 为父 隐 , 于是律许亲属容隐 , 不要求子孙作证.更不许告父母, 告者绞 #荀
过程始 自魏 晋 南北朝, 隋 唐集其大成后便成为中国法律 的正统 , 一 直沿用到清末.
时的官学 真正完成礼法结合 由理 论到 实践而成 为治国方略过程的是董仲
二 封建法律的衰落, 西方法律思想的引进 鸦片战争失败后, 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 日益衰落 的穷途末路 ,
舒 . 法律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 , 吸收法 家的君主集权 思想和重法思 封建法律随之逐步衰落 分析其衰落的原因 , 主要是封建法律的保守
对治国方略 的重大提升. 在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既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 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 以德治 国! 江泽民同志强调的这两个
坚持不懈地加强 !, 是我们确立治 国方略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有中国 特 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
石兽之属 , 于令有违者 , 杖一百, 并令改正 以上 种种规定都足 以说明 礼在法律上的重要性, 故 #四库全书提要 ∃云: 唐律 一准乎礼 !
#宋刑统 ∃沿用唐律 , 明 清律亦深受唐律影响 除官 当外 , 土述有
2 .董仲舒真正完成礼法结合 的过程
关礼的规定大体保存在法典中, 只是处分有所不 同而 己 我们可 以说
智 仁 勇!兼备 的健全人格 这些道德观念 固然带有 明显的封建色 彩, 但数千年来 , 又的确起着维系整个 中华 民族精神纽带的作用 当 然, 我们今天提 出以德治国, 并不意味着照搬传统俗学的信条 , 而是根 据当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创造出的新的道德体系, 亦即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它植根于 中华 民族五千年优秀道德传统的土壤 上, 体现时代特征, 是融传统美德 与现代美德于一体的现代道德 , 是充 分体现 了时代性与历史继承性相统一的新道德, 从这个意义上讲, 以 德治国的提 出, 将道德建设推进到 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是党中央
中国法律之儒家化可以说是始于魏晋, 完成于北魏 北 齐, 经历 了
周相 比, 表面看来 是 礼崩乐坏 !, 但实际上 只是礼的实际范 围有所变 化 , 礼的形式有所 改变 , 而 礼的本身并没有被废 弃.相反, 礼在改造 中
三个半世纪 , 隋唐集其 大成 %唐律 尚存于今 日, 翻 阅全 书, 更可完整 地看 出有关礼的 内容 除八议 官当 十恶 不孝 留养 按服制 定罪
三 礼法结合精神的现代价值 (一 )从 中国历史上看 法治与德 治的得 失 在中国历 史上, 法治和德治 一 直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根本手段, 如 同车之两轮 鸟之双冀, 对调整社会 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
德治!思想 , 是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 容 生活在两千 多年前的孔子, 就 已经看到法 律和刑罚并不能从根本 上 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 目的, 己经看到人们的道德 面貌 道德思想和 道 德素质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 作用 他认为, 如果不重视道德教 育, 一味地依靠刑罚的强制手段, 靠强力来制服那些违反法律的人 , 人 们 就不可能产生 羞耻之心 !, 也不知道违反法律 是 可耻 的!. 因此, 他们就不可能在 内心中形成 一道防御犯罪的堤防, 而只是力求逃避法 律的惩罚, 甚至想方设法 去钻法律的空子, 一犯再犯, 从而陷入邪恶的 深渊 从汉代开始, 由于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中占有 独尊 !的地位, 因而 德治 !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中有着特 别重要 的意义.
在我 国的治国方略中, 为了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 利进 行, 为了正确处理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矛盾, 强调
法治 !是极其必要的. 因为, 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严格的执法措 施, 我们就不能给那些违法 犯罪分子 以应有的惩罚, 就不能维护正常 的社会秩序 .但是 , 我们决不能也不应 当因此而忽视甚至否定 德治 ! 的重要作用 .而要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 德治 !观.
两大手段. 回顾传统 治国理念 中关于 法 !与 德 !的关系及其在政 治 飞 五常!论:倡导 #春秋∃决狱!:建议汉武帝 罢期百家, 独尊儒术 !.
实践中的实际运用 , 对于今天 我们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更好地贯
由 三纲 !说到,(∀ 春秋 ∃决狱 !再到 罢黝百家 .独尊儒术 !.其内在
在封建法律逐步衰落 的过程中, 西方进步思想被 当时的有识之士 大量 引进 , 与中国本土思想碰 撞融合, 形成了中国新的法律体系 在 他们 的思想中都吸收了儒家 的礼法结合思想, 如:梁启超提出法治 人 治应 并重.法律 道德 相须为用,∀ , 法治和 人治不可偏废的观点 , 反对 只要人 治的主张, 认为人治的弊端重重, 其次也反对只靠法 治. 提倡 法律 与道德 要 相须为用莫可偏废 !. 沈家本 继承 了儒家 的法律与教 育相结合 德主刑辅的思想 , 并结合世 界发展的潮流 , 阐明了法律乃道 德 教化之辅 的思想 提 倡教化为先 , 以刑辅之
德治 !思想 , 既汲取它的合理 的 正确的方面 , 又抛弃其不适应现代社 会要求的错误 的内容
(二 )法治与德治的现代价位 道德作 为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 , 对社会 具有积极的规范 教育 导 向作用 , 因而历来成为人们修身养性 完善 自我乃至治国安邦的重要 工具 传统道德 修养强调 忠 信 孝 梯 仁 义 廉 !这些准则, 培养
化 西汉至清末 , 刑虽成为独立规范体系, 不再为礼的一部分 , 但 与礼
(一 )礼法结合思 想的形成 过程
比较 , 刑仍处于从属地位 借用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礼为 体 !, 而 刑为
1.苟子最早提 出礼法 结合 的思想
用 !, 即所谓 礼法合一 !.
至春秋战国时 期, 儒 家竭 力主张礼治, 反对法家 的 法 治! 与西
想, 同时又结合阴阳五行以及殷周 的天命神权等各种有利于维护封建 落后 己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只好退出历史舞台 封建法律的讲师.
Leo al sy at em 劫 d SOC 脚
是 以礼统法, 强调人治, 但它忽视法的作用 , 是对礼法结合思想的片面 解释 , 是 不符合 儒家礼法结合精神本 意的.
系的一种开放性的行 为规范
范. 中国古代 治理 国家 , 两者兼用, 以后 者为主 二者的结合融通 , 即
礼被确定为治 国模式始于 西周王朝 , 确切地 说始于周公 .在继承 为礼法结合 . 中 国古代的 法 !有多种含义, 但常用是指刑 , 如今之 刑
夏礼 ! 殷 礼! 的基 础上, 着手将 分散零乱的礼进行编排 修补和厘 法 刑 罚 西周时期 , 实行 礼 治!, 刑被礼所包容, 刑即礼 的一部分.
彻依法治国方略 , 正确处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仍有重要的 的理 论体现 了董仲舒礼法结合, 以礼制法的思想 , 也 即他 一再强调的
现实意义
阳德阴刑! 说, 这就是董仲舒新儒学基本精神之所在 从汉武帝时
一 礼法结合 思想的形成过程 礼是远古时代 人们 祭神求福的一种仪式 , 也是中国最早的行为规
础, 对法家之法进行批判 性的吸收.并在吸 收中改造 了孔孟之礼 因 子 ∃云 : 礼者 .养也 !欲望的满足 ;物质的享受, 都区别贵贱而有所 制
此 , 荀况思想的主要特征 与贡献便 是治礼 法于一炉 , 使儒 法两 家趋 约 , 详细规定于礼书中 唐律于是规定营造舍宅 车服 器物及坟 莹
于合流 ∀, 当然, 荀子虽 引法入礼使礼法在治 国上统一, 但他毕竟是 位 儒家大师 , 在礼法之间他仍然将 礼摆在首位 , 认 为礼是法的纲领和 基础 , 强调 礼 !是治国的最好方式
综上所述 , 礼法结合精神 自西汉汉武帝 以来一直为历代治国的指 导思想 , 而且对它的正确运用可以迎来盛世 , 如历 史上有名的 贞观之 治! 康乾盛世 !. 但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 提倡 人 治!, 狭隘解释 礼法结合 !, 这是礼法结合精神运用 的误区 , 可是我们 并不 能因此 否定礼法结合的进步性 我们应 该有扬有弃 , 发掘礼法结 合精 神的现代 价值.
汉初统治者吸取奈亡教训时认识到秦亡 的主要原 因是用法苛严 , 当然不敢重蹈察亡搜 辙, 故不行法治:而儒家因秦始皇 焚 书坑儒 !之
以礼入法的过程即儒家化的过程, 是中国法律 发展 史上的一件大 事. 法律因此发生了重大 深远的变化, 礼成 为法 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这
举 几乎遭到毁灭性 的打击 , 至汉初尚处于恢 复状 态, 且因高祖等并不 喜儒 , 故礼治也难实行 而黄 老之学此 时却有 了发展的契机 , 成 了暂
治国之道为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依 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提供 了极其重要的 可资借鉴的资源.
关键词 礼法结合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9一592(2 9)5一9一2
t
法律和道德是 治理 国家 维护 社会 秩序 规范人们 行为最重要 的 统 治的思想因素 , 创立 了一种新儒学.董仲舒做 了三件 大事:提 出 三
我们所说的新型的社会主义 德治 !, 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 德治!思想 的优 良成分 抛弃其糟粕的基础上 , 以为人民服 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重视道 德教育和道德感化的作用, 强调选拔干部 必须德才兼备的重要性, 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当以身作则 注意 发挥示 范带头作用的 德 治 !.这里 的 德治 !.是在肯定 法治 !的重要 意义基础上的 德泊 !, 是把 德治!和 法治!看作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 德治 ! 这也是新型的社会主义 德治 !观和中国古代儒家 德治 !观 的重要区别之一 更重要的是, 新型的社会主义 德治 !是 以社会主义 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其基本内容的 , 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 和发展服务 的, 这就 同中国古代儒家所 谓的 德治 !从根本上区别开 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