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山樱花种子发育观察与育苗技术研究_康木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山樱花种子发育观察与育苗技术研究
康木水
(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福建南平353004)
摘要:对福建山樱花花期、种子发育过程进行多年的定点不定期观察,开展了福建山樱花种子的不同催芽条件和不同播种方法的育苗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在福建省南平市,福建山樱花4月20日左右胚珠发育成熟,采种期为4月25日左右;冷藏至翌年春播种,种子发芽率达9618%;撒播芽苗移栽的播种方法最好,1年生苗木平均高1172m 、平均地径1103cm;福建山樱花生长较迅速,3年生平均高可达316m 、平均地径可达318cm 。

关键词:福建山樱花;种子发育;育苗
中图分类号:S685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07)03-0019-04
Seed Development Observation and seedling Raising Experiment of Cerasus campanulata
KANG Mu -shui
(Laizhou National Forestry Trial Farm ,Nanping,Fuj ian 353004,China)
Abstract:T he observation of the efflorescence and seed development of Cer asus camp anulata M ax im.w as performed at the same place but different per iod.T he seeds w er e planted in differ ent germination conditions and cultivation ways.T he results indicated:1.T he ovules of C.camp anulata matured on around 20th Apr il,so t he best time to collect its seeds was approx imate on 25th ,A pril in N anping Fujian Pro vince; 2.Cooling t he seeds till next spring and sow ing next year ,the seed germination rate could reach 96.8%; 3.T he best cultiv atio n ways was to transplant t he y oung seedlings,the av erag e heig ht of one -y ear -old seedlings w as 1.72m,aver ag e g round diameter was 1.03cm;4.T he av erage height of t hree -year -old seedlings was 3.6m,and the av erage g round diameter w as 3.8cm.
Key words:Cer asus camp anulata M ax im.;seed development;raise seedling
福建山樱花(Cerasus camp anulata M ax im 1)属蔷薇科李亚科樱属,落叶小乔木或中乔木,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等地[1]。

叶片长4~7cm,宽2~315cm,下面无毛或脉腋有簇毛;叶柄较短,长8~13m m,无毛;早春新叶萌发时,具2片托叶向外凹卷,长8~15m m,水红色。

花期12月底至翠年早春2月中旬。

花先叶开放,着生于1至多年生小枝上脱落的叶腋部位,无总梗,单生或3~5朵簇生;花梗细,长1~2cm ,无毛;花萼筒钟状,无毛,长约8mm,半开状,萼片长圆状卵形,紫红色;花瓣倒卵形,桃红色、绯红色或暗红色,长1cm,顶端凹缺;花柱15mm 左右,比雄蕊长,雄蕊多数,39~41枚,心皮1枚,无毛[2]。

福建山樱花于早春开花,花大而密,花开时满树红艳艳,十分绚丽,蔚为壮观,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杂交育种亲本的好材料和园林应用的好树种。

福建山樱花是一种不稳定的森林群落,因其个体数量少,花后也难以引人注目,加之人为干扰和果实易遭鸟、虫危害,种子自然繁殖率低,以致分布数量日益减少,很可能在其群落中渐失[3]。

前人对福建山樱花的群落学、扦插繁殖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未见对播种育苗技术方面的报导[1,3-5]。

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福建山樱花这一优良的园林树种种质资源,促进其产业的规模开发,开展福建山樱花种子发育观察和育苗技术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笔者在福建省南平市,开展了福建山樱花种子发育观察与育苗技术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1 观察地概况
定点观察地位于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周围的延平区西芹镇浆甲村、茫荡镇宝珠村和北山村、来舟镇
收稿日期:2007-04-17;修回日期:2007-08-14
作者简介:康木水(1962-),男,福建泉州人,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及植物引种驯化研究。

第34卷第3期2007年9月
福建林业科技
Jour of F ujian Forestry Sci and T ech
V ol 134 N o 13Sep 1,2007
东山村和游地村等地;所设观察点海拔在170~594m,土壤为红壤,肥沃;共设5个点。

其中观察地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的西北部(26b 36c ~26b 47c N 、118b 02c ~118b 13c E),总面积11063hm 2,其中核心区面积922hm 2。

本地区属南亚热带中南部,气候属华中区浙闽副气候型,受海洋性气流影响,气候暖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914e ,极端最低温度-613e ,极端最高气温41e 。

年降水量159214~169712mm,相对湿度较大,达79%,云雾多,年蒸发量138113mm,植物生长期可达300d 左右。

土壤有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红壤和山地草甸土4个亚类14个土属。

112 苗圃地概况
播种试验的苗圃地设在南平市来舟镇的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林坑工区北山村,位于东经117b 57c 、北纬26b 38c ,海拔120~150m,土壤为稻田土,土层肥厚,腐殖质含量丰富,光照、水肥条件好。

113 材料来源
2003年4月于茫荡镇宝珠村、北山村等地适时采收福建山樱花种子2kg,2004年4月采收15kg,2005年4月采收28kg 。

对采收的种子开展播种育苗试验。

114 试验设计与方法
以野生分布的福建山樱花为观察对象,不定期实地观察植株生殖生长发育动态,解剖观察胚胎发育成熟过程。

对采收的种子进行选洗,按风干、露天沙藏、冷藏进行催芽条件试验,在催芽后进行秋播、春播2个播种时间和点播、撒播、撒播芽苗移栽3种播种育苗方法进行技术试验,年终生长停止后进行苗木生长量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1 种子发育与形态
福建山樱花种子发育期在不同海拔有所不同,在海拔较高处,种子发育的时间相对滞后3~7d;在不同年份,种子发育期也不尽相同。

21111 种子发育 福建山樱花为雌雄同株两性花植物,观察中也有发现雌蕊败育的现象。

在福建南平地区,12月中旬露出球状花芽,直径2~5mm,着生于一至多年生小枝上脱落的叶腋部位,翌年1月中旬盛花,花脱落后7d 座果,见果2mm 左右,青绿色,2月中旬即见种壳和乳胚,3月中旬种壳变硬,果径达5~8mm 大,4月上旬增至8~15mm 大,以后直径不再增大,4月中旬部分果皮逐渐变淡金黄色,胚珠发育成图1 钟花樱种子解剖
熟。

果实完全成熟时,外被鲜红色肉质种皮,长椭圆形。

21112 种子形态 洗去种皮得种子,见图1,种子呈稍扁的倒卵形,长7~12mm,宽4~8mm,厚3~5mm,表皮淡褐色,有凹凸痕迹,先端突尖,基部宽楔形。

种壳坚硬,纵向对缝,敲击易粹和裂开,内见种仁,有淡褐色真种皮包裹,种仁白色。

212 育苗试验
21211 种子采收与处理 经野外调查发现,野生福建山樱花始花的树龄最小为6a,成年树的结实量不同年份不尽相同,同时受所处的环境条件影响极大。

由于成熟的福建山樱花果实颜色鲜艳,肉质种皮酸甜,鸟类一经发现,很短时间(常在1d 内)即啄食一空。

因鸟食严重(调查时发现鸟类不仅啄食肉质果皮,而且啄开种壳),少见种子成熟变红而自然脱落。

因此应在成年结实的树上设置风哨、羽毛等驱鸟,于种皮淡金黄色稍微有点斑红时即可采收,有条件的可人工照看2~5d 进行采收,采种最适期为4月下旬。

采收的果实应放置在阴凉、通风的房间内,完成种子后熟,一般要3~7d,待果皮完全变红后再洗去肉质种皮,清水漂洗干净,凉干。

自然风干保持7d,千粒重为108~135g,不同年份、不同植株千粒重差异较大。

21212 催芽条件和播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对采收的种子进行随采随播、冷藏秋播、冷藏春播、风干秋播、风干春播、沙藏秋播、沙藏春播等7种试验,由表1可以看出:在7种催芽条件中,冷藏春播种子发芽率最高,依次是冷藏秋播>随采随播>沙藏春播>沙藏秋播>风干秋播>风干春播。

冷藏春播发芽率
#20#福建林业科技第34卷
比常用的沙藏春播发芽率高5214%,而且采用冷藏春播方式,种子出苗整齐,成苗最好。

由此看出,随着风干贮藏时间的延长,对种子萌发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在自然条件下,种子发芽的这一特性与鸟食啄开种壳,可能也是福建山樱花在林中幼苗稀少,出现断代现象的关键原因。

表1 不同催芽条件和播种时间对福建山樱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年度试验数量/粒发芽率/%随采随播/%冷藏秋播/%冷藏春播/%风干秋播/%风干春播/%沙藏秋播/%沙藏春播/%2004年30078158513981340122512421345162005年500
7516891295123912221338164312平均
7711
8713
9618
3917
2318
4015
4414
*:冷藏温度为2e (寄放茫荡镇山野花卉有限公司的百合花衡温库),沙藏为露天放置。

21213 播种育苗方法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在3种不同播种育苗方法中,以撒播芽苗移栽方法育苗苗木生长最好。

撒播芽苗移栽育苗方法培育的苗木平均高度分别比点播育苗和撒播育苗高015m 和0176m,而且苗木地径也比较大。

表2 不同播种育苗方法对福建山樱花苗木生长的影响
播种育苗方法
试验播种面积/m 2
播种种子数/粒
调查株数/株
苗木平均高/m
苗木平均地径/cm
点 播550046511220189撒 播550043601960173撒播芽苗移栽
1500
60000
500
1172
1103
*:播种时间为2005年1月26日,种子为冷藏春播,调查时间为2006年1月13日。

21214 实生苗不同苗龄苗木生长观察和调查 通过对不同年龄的福建山樱花实生苗进行生长观察,结果表明,1年生苗木直立生长,侧枝较弱,一般不分枝;2年生幼树生长旺盛,多分枝;至3年生苗木侧枝开始生长粗壮,主干不具明显的优势。

经调查(表3),福建山樱花实生苗在苗圃地生长较好,较迅速,适应性强,易于引种驯化和栽培,3年生苗木最高达415m 、地径达515cm,表现很好。

表3 福建山樱花不同苗龄苗木生长状况
苗龄/a 苗木高度/m
苗木地径/cm 平均值最大值当年抽高平均值最大值当年生长量
111721211711011511022153120182153151153
316
415
111
318
515
113
3 结论
自然条件下福建山樱花繁殖、更新缓慢,除与其生物学特性有关外,还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植株均残存于阔叶次生林或毛竹林缘)、鸟类危害严重密切相关。

掌握福建山樱花生殖生长及实生苗育苗技术,是利用福建山樱花园林种质资源和产业开发的前提。

笔者经过多年实地观察和有性繁殖试验研究,摸索出在鸟食危害前适时采种和进行室内完成种子后熟,可以得到高发芽率的种子。

该试验研究为采收福建山樱花种子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催芽条件对福建山樱花种子发芽率有较大影响。

采用冷藏春播的播种育苗方法,可以比较容易打破种子休眠期,有利于种子发芽,平均发芽率高达9618%,取得了理想的试验效果。

该方法已用于生产实践,实生苗的大量繁育已取得成功。

不同播种方法对福建山樱花苗木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以撒播芽苗移栽方法苗木生长最好,成苗率最高,点播苗木质量次之。

因此,福建山樱花宜采用撒播芽苗移栽育苗,应加以推广应用。

通过对福建山樱花实生苗不同苗龄的苗木生长状况进行调查,认为福建山樱花是较速生树种,3年生最高达415m,地径515cm 。

如人工截干培育冠形,在短期内即可达到观赏效果,具有比较广阔的推广应
#
21#第3期康木水:福建山樱花种子发育观察与育苗技术研究
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吕月良,施季森,陈 璋,等1福建山樱花群落学特征的研究[J]1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29-331
[2]吕月良,陈 璋,施季森1福建山樱花研究现状、开发前景与育种策略[J]1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
(1):115-1181
[3]许克福,王贤荣,阎道良,等1钟花樱野生群落的生态特征[J]1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6):111-1141[4]方妙辉1福建山樱花扦插育苗试验[J]1福建农业科技,2006,33(4):40-411
[5]吕月良,陈 璋,施季森,等1福建山樱花扦插繁殖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J]1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1-61
(上接第5页)
[22]汪小全,邹喻苹1银杉遗传多样性的RAP D 分析[J]1中国科学(C 辑),1996,26(5):436-4411
[23]苏应娟,王 艇,黄 超,等1陆地松不同居群的RA PD 分析[J]1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8(1):98-1011[24]周永红,郑有良,杨俊良110种披碱草属植物的RAP D 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J]1植物分类学报,1999,37(5):175-1771
(上接第13页)腾失水而造成叶肉组织受到伤害,这也反映了云锦杜鹃对干旱条件的一种生态适应策略。

水分利用效率表征植物对其本身蒸腾耗水量的利用能力。

Heitholt 等认为适度水分胁迫能使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12],但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云锦杜鹃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作用并不大。

一般而言,在适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以在降低光合作用的同时通过更大程度地降低蒸腾作用而实现的。

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否适应当时的极限环境条件,最主要的是要看它们能否很好地协调碳同化和水分消耗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水分利用效率是其生存的关键因素。

云锦杜鹃的水分利用效率在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降低,表明其抗旱能力不是很强。

参考文献:
[1]陈模舜,柯世省1紫荆光合日进程及光响应[J]1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47-511
[2]Yu Q,Goudriaan J,W ang T D 1M odelling diurnal courses of photosy 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of leav es on the basis of stomatal
and non -stomatal responses,including photo inhibition [J]1Photosynt hetica,2001,39(1):43-511[3]Griffiths H,P ar ry M A J 1Plant responses to water str ess[J]1A nn 1Bot 1,2002,89:801-8021
[4]苏培玺,严巧娣1C 4荒漠植物梭梭和沙拐枣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光合作用特征[J]1生态学报,2006,26(1):75-821[5]Guo W H,Li B,Huang Y M ,et al 1Effect of different water stresses on eco -physiological char acteristics of Hippophae rham -noides seedlings [J]1Acta Botanica Sinica,2003,45(10):1238-12441
[6]方瑞征,闵天禄1杜鹃属植物区系研究[J]1云南植物研究,1995,17(4):359-3791
[7]边才苗,金则新1天台山云锦杜鹃的开花与结实特性[J]1园艺学报,2006,33(1):101-1041
[8]柯世省,金则新,陈贤田1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等6种阔叶树光合生态特性[J]1植物生态学报,2002,26(3):363-3711[9]张贤珍,程延年,勾俊哲,等1BA SIC 语言农业数理统计计算程序[M ]1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1781
[10]Winter K ,Schromm M J 1A nalysis of stomatal and nonstomatal compo nents in the env ironmental control of CO2ex chang es in
leaves of welw itschia mirabilis [J]1Plant Physiol 1,1986,82:173-1781
[11]F ar quhar G D,SharkeyT D 1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photosynthesis [J]1Ann 1Rev 1P hysiol,1982,33:317-3451
[12]Heitho lt J J 1W ater use efficiency and dry matter distribution in nitrogen-and water-stressed winter wheat [J]1Ag ron 1J 1,
1989,81:464-4691
#22#福建林业科技第34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