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7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诗,把字音读正确。
2、检查读,赛读。
3、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三、自主感悟,探究诗意
1、导语。
2、个性化阅读,感悟诗意。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预设:
(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读后说说感受,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朗读。
a.你发现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b.是啊,想起从此再也见不到母亲的面,再也得不到她的疼爱了,卡罗纳怎么不难过呢?——齐读
(2)我们从卡罗纳的外貌、神态、行动中感受到了他的可怜与不幸。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请找出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反馈:
3.教师导读:
二、说感动、感悟的品质
1.教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2.集体交流感动的句子,引导探究
三、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1.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2.引导学生讨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
3、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4、总结: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的地方,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具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四、读中品析,再现意境
1、过渡。
2、学生读诗,渗透学法。
3、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送别情。
4、看课文插图,表演体验送别情。
5、小结: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让我们一起来读!
1、交流送别诗,体会送别情。
2、学生吟唱李叔同的《送别》,笛子伴奏。
3、自主选择个性化作业
1)画一画: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场景;
2)演一演: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情景;
3)写一写:把诗改写成短文。
第二课时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习相关部分,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收集白血病、骨髓移植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猜谜导引
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




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教案序号:
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
(从哪儿体会到不容易。)
六、小结课文,结合“谈何容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台湾青年捐献骨髓的经过
2.总结全文,启迪学生为两岸人民的团结做出贡献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地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了引导。
(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讨记录
主备课题:28*卡罗纳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Leabharlann 遇不幸时,同情体贴给予关爱。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我们每天都在爱的包围中,你感受过怎样的爱?在这么多爱中,母爱是最最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因为拥有它而感到幸福,可一位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外国小朋友却失去了世界上最最珍贵的母爱,他就是——卡罗纳(齐读指名读)相信学了课文之后,再读这个名字时,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指名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a.卡罗纳的母亲病的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
想像说话:这几天卡罗纳会做些什么呢?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b.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侯,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这样的场面,文中还有一处,找出来读一读。
备课预案设计
集体研
讨记录
主备课题:27《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骨髓一直对小钱的重要性。
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3.教师小结:是他们的爱心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
四、总结全文:宝岛台湾与大陆同胞被台湾海峡所隔,但血脉亲情是无法割舍的这种血脉亲情——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摘抄令你感动的句子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教案序号:
备课预案设计
集体研
五、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过渡:真正了解了诗歌以后,就要把自己当作诗人去读诗,再现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2)学生练读全诗,小组赛读。
3)教师配乐(古筝曲《阳关三叠》)范读,学生挑战,即时评议。
4)总结:那么,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备课预案设计
集体研
讨记录
主备课题:《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师: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
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师: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反馈:
生1: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二、感受不幸
1、读过课文没有,想不想再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想一想,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并在句子旁写上批注。
2、生读课文
反馈:
有不会读的生字词吗?(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我体会到了一个(怎样)的卡罗纳,是从(读一读文中句子)感受到的。(板书:伤心、可怜、痛苦、悲哀…)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组交流。
六.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教案序号:
c.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仔细读读(b c)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理解“放声大哭”“号啕大哭”
“号啕大哭”什么意思?(大声地哭,伤心地哭,痛苦地哭……)他为什么哭?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
(3)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教案序号:
备课预案设计
集体研
讨记录
主备课题: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