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本溪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12分)
1. (2分)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 狡黠(xié)诓骗(kuāng)根深蒂固(dì)咬文嚼字(jué)
B . 亵渎(dǔ)扶掖(yè)恪尽职守(gè)方枘圆凿(ruì)
C . 旁骛(wù)睿智(ruì)强聒不舍(guō)一抔黄土(póu)
D . 诘难(jí)忐忑(tǎntè) 孜孜不倦(zhī)豁然贯通(huò)
2. (2分)下列加线的字读音和书写都完全正确一项是()
A . 洗濯(dí)暗(yīn)哑紊(wěn)乱即物起兴(xìng)
B . 伫(zhù)立发怵(shù)间(jiàn)或鳞次栉(zhì)比
C . 襁(qiáng)褓栈(zhàn)桥胆怯(què)面面相觑(qù)
D . 剽(piāo)悍鞭挞(tà)躯壳(qiào)顶礼膜(mó)拜
3. (2分)选择适当的词填空:
今天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中心()发射实况的观众目击这一悲剧时,由震惊而转为悲痛,不少人失声痛哭。
A . 观察
B . 观摩
C . 观看
D . 观赏
4. (2分) (2017九下·荣成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著名媒体人“罗胖”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他认为,未来中国人必须适应“U盘化生存”,即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B . 与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
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细胞提前衰竭而埋下糖尿病。
C . 精神颜值,是衡量一个人内心善良或靓丽的数值。
精神颜值的高低代表了一个人心灵美的程度,相对外表颜值高只是一时而言,精神颜值则可以永葆青春。
D . 中国创客还处于发育期,数量规模都较小,由于国内的认知度较低的原因,中国创客创业后往往依赖海外市场。
5. (2分)(2017·莒县模拟)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B . 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 . 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 . 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6. (2分) (2017九上·仪征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陈涉世家》《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分别选自司马迁所著编年体史书《史记》、左丘明所著纪传体通史《左传》和刘向所著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B . 《故乡》《骆驼祥子》《多收了三五斗》都通过人物刻画,反映了当时农民凄苦悲惨的命运,揭示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腐朽。
C .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美》中谈到了美貌与美德的关系,告诉我们:只有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D .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他写的《白鹭》就属于前一类,而《石榴》则是后一类的代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7. (6分)(2018·云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
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深管同时在海道两端建起人工道连接桥生。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从上空俯瞰港珠奥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批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
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上形成人工岛。
“每个圆简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
”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妃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
要让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
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下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的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跃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5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航船多达4000余艘。
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桃战。
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道。
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⑧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保护措施。
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数量,由施工之初的约1400头,增加到了约1800头。
⑨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1)港珠奥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饰要概括。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⑧段中划线词语“全部”和“无论……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请你再简要介绍一项能体现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工程项目。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 (11分)(2019·北部湾模拟) 文言文阅读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
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
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
时值秋祭① ,例用鹿。
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②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
猎者固请。
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
”是夜鹿去,遂不归。
李氏深悔之。
(据《小豆棚》改写)
(注释)①秋祭:在秋天祭祀天地。
②旬日:十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以伐薪为生(________)
②是夜鹿去(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
(3)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四、古代诗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9. (10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① ,晚动归桡②出道场。
卢橘③子低山雨重,栟榈④叶战⑤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⑥在海中央。
【注释】①柳湖:西湖旁多植柳,故而称柳湖。
莲花寺:孤山寺。
②桡(ráo):小船。
③卢橘:枇杷。
④栟榈(bīng lǘ):棕榈⑤战:颤动。
⑥蓬莱宫:传说海上有仙山,名蓬莱,而孤山寺中又有蓬莱阁,语带双关。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二两句意为“波光漪涟的柳湖上,映出了松岛、莲花寺;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
B . 第三、四句中,一个“重”字,写出了诗人对棕榈树高叶大的喜悦之情;一个“凉”字,透出了诗人多少快感!。
C . 第六句中“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高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有景色。
D . 七、八两句落笔到“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的题旨,不着痕迹,增加了孤山寺的诗情画意。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标题“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本身就可形成一幅很美妙的画,极易引起人的悠悠遐想。
B . 一、二两句类似于“先是全景,然后镜头推近,最终定格两个分镜头”的现代电影摄影手法,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
C . 结构上,这首诗前两句点题并勾勒,中间四句分写大小远近各个场景,结尾点明“海中央所见”,并总托收结。
构思新颖,耐人寻味。
D .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孤山寺的秀美,表达出诗人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喜悦之情。
10. (8分)(2013·湘潭) 默写填空。
(1)
________,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2)
蒹葭苍苍,________。
(《诗经•蒹葭》)
(3)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
(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论语》)
(6)
生活中难免有不良诱惑,我们为人处世应像《爱莲说》中的莲一般洁身自好:“________,________。
”
(7)
我们每个人在追求着幸福,而要真正地拥有幸福,我们不仅需要辛勤的汗水,还需要有“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的豪情壮志,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赤子之心,更要有“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的爱国情怀。
五、文学作品阅读 (共1题;共18分)
11. (18分) (2017八上·平川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寂寞红柳
山谷
①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
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树,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阴,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车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
②同行的新疆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红柳。
③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
这一份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兀地让人想起刑场上的视死如归,想起身处绝境之中的从容镇定,想起蛮荒之远的处变不惊,也让人联想起壮汉胸前素手的抚摸,想起干涸心田清泉的滋润……
④我不知道有无关于红柳的民间传说,如果依我猜想,她该是侠肠柔骨的女子宁死不屈的灵魂的再现。
她要在这天地之间,留下她的凄情哀婉,她的绝唱,在甩下一串潇洒和浪漫后,昂起头嫣然一笑,毅然决然地走向天涯,走向大漠深处。
她依旧年年岁岁开花,在蓝天旷野中,在无人注目欣赏的孤城绝域,以自己的一腔柔情照耀天地,将微笑将柔情留存在天地方圆之间。
⑤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一抹于深绿丛中散发出来的美丽,粉紫的细细的叶子,衬出柳枝的翠绿和旷野的落寞,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
她把她惊人的美丽和执著、倔强,留在天地之间,宁愿与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繁嚣的江南内地水草丰茂之处留连,那儿有着太多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朋比为奸,只是为了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内心不得安宁。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灵的安静使人更为高贵和脱俗的了。
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
⑥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们的天地啊,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另一种颜色和性格。
(选自《扬子晚报》)
(1)本文写的是红柳,而第①自然段却又写了胡杨树。
请简要分析作者写胡杨树的用意。
(2)文中第③段说“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
”
①结合文意,扼要分析作者为什么“怦然心动”。
②联系下文,简析作者“难以释怀”的原因。
(3)文中第⑤自然段末说“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简析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红柳的“寂寞”?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
12. (6分) (2017七上·彭水期中) 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将组织举办“重庆市大中小学经典诵读晚会”。
为配合这一活动,学校开展了“书香满校园”的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标语。
(2)七年级四班要举行“经典诵读”的交流活动,请你为他们设计三种活动形式。
(3)有同学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不知该读什么书,请你给他推荐一本。
(要求:写明作者和推荐理由)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教授问他的学生:“如果你上山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
同学们异口同声:“当然砍那颗粗的了。
”
老教授一笑:“可是,粗的不过是杨树,而细的是红松。
”
同学们:“那当然砍红松了,杨树不值钱!”
老教授看看他们:“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歪,你们又会砍哪一棵呢?”
同学们互相看看:“如果是这样,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紧接着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多,中间大多空了,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同学们:“那还是砍红松。
”
……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无数选择组成的。
面对一件事,我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往往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关于选择你有怎样的思考呢?你经历过那些选择吗?
请以“选择”为题,补全题目,然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⑵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⑷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7-1、
7-2、
7-3、
7-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1、
8-2、
8-3、
四、古代诗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9-1、
9-2、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五、文学作品阅读 (共1题;共18分)
11-1、
11-2、
11-3、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
12-1、
12-2、
12-3、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