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因素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因素探讨
王明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根据mRS评分,将110例患者分为A组(预后良
好,n=65)、B组(预后不良,n=45),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发病90 d病死率等,分析影
响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治疗后,出现颅内出血的有9例,其中,症状性颅内
出血6例;发病后90 d,死亡6例.A组、B组在年龄、发病到治疗时间、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等方面差异显著
(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结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
溶栓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
评分等,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治疗过程中准确识别这些高危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以提升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7(015)031
【总页数】2页(P48-49)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影响因素
【作者】王明
【作者单位】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辽宁沈阳 11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公认,并被多国指南推荐[1]。

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其病死率。

这就需要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寻找有效的方法,对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实施针对性干预,提升溶栓治疗效果。

本研究对110例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

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在4.5 h内,溶栓治疗前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均在30 min以上。

排除含头颅外伤史、心肌梗死史、严重外伤史的患者;排除含出血性卒中的患者;排除含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用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kg。

先将总剂量的10%在1 min内进行静脉推注,剩余的90%在60 min内持续静脉泵入。

1.2.2 调查方法:治疗后每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90 d。

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在发病第90天评估患者预后。

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1分;预后不良:mRS评分为2~6分[2]。

根据mRS评分,将110例患者分为A组(预后良好,n=65)、B组(预后不良,n=45)。

对两组一般资料、发病90 d病死率等
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
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以t检验,影响静脉溶栓治疗的多因素相
关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安全性及近期预后:治疗后,出现颅内出血的有9例,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

发病后90 d,死亡6例。

2.2 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单因素分析:A组年龄、发病到治疗时间、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分别为(60.0±7.0)岁、
(2.0±1.0)h、7.3%(4/55)、(5.5±1.6)mmol/L、(133±17)mm Hg、(11.0±4.2)分。

B组则为(69.8±9.2)岁、(2.9±1.2)h、32.7%(18/55)、(6.8±1.3)mmol/L、(150±18)mm Hg、(16.2±4.8)分。

两组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OR=1.566)、溶栓前血糖(OR=2.205)、溶栓前收缩压(OR=1.268)、溶栓前NIHSS评分(OR=1.917)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有着较高的患病率,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是采取积极措施,对缺血脑组织的血液灌注进行恢复[3]。

溶栓是公认的治疗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的方法,特别是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不仅能对患者致残率、病死率进行控制,还能对其生存质量进行改善。

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近期预后中,仍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加强对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4]。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B组在年龄、发病到治疗时间、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

且Logistic多
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

由此可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异常、糖代谢异常、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等直接影响着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需要实施临床合理干预。

有研究认为,高血糖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5]。

此外,相较于健康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着较高的糖代
谢异常发生率,且脑卒中所引发的一系列应激反应,都能对糖代谢产生干扰,促使血糖水平提升。

此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认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能影响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出血转化等[6]。

因此,加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
病初期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在判断其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本研究还证实了其他因素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如年龄、发病到治疗时间、血压变异性等。

因此,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因素较多,且较为复杂,仍需要在今后加大研究力度,进行分析和证实。

综上所述,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等,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治疗过程中准确识别这些高危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以提升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相关文献】
[1] 黄银辉,李明媚,陈振杰,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
神疾病杂志,2013,39(10):581-586.
[2] 万锦平,张圣,刘克勤,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不同部位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
析[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1):36-42.
[3] 李玮,王欢,王延江,等.完善卒中绿色通道对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率的影响[J].重庆医
学,2014,43(16):1979-1982.
[4] 欧阳宛炯,黄银辉,李明媚,等.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
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8):1980-1983.
[5] 黄银辉,李明媚,林友榆,等.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3):287-291.
[6] 梅晶,李惠允,杨珩,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1):1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