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教育传播符号_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插图、挂图与板画
(3)电子教材
18
三、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运用
(二)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原则: 1、辅助性
其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与语言符号的配合上,不能喧宾夺主, 只能少而精。 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价值体现其准确的表意。 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选择不同的非语言 符号。 教育传播中的一些基本非语言行为是相对稳定的。 充分发挥非语言符号在沟通情感、激发学生热情方面的优势。
6.调节的功能
15
三、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运用
(一)教育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 1.教师的非语言符号
象征性非语言符号:教师用来传递明确信息并能为学生所理解、有 固定含义的体态语。
说明性非语言符号:教师在解释、说明、描述教学内容时用于辅助 语言表述的体态语。
表露性非语言符号:表现教师内心情绪和情感倾向的表情、眼神等 体态语。
非语言符号超越文化、民族和国家的范围,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 的交际手段一、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案例1
我国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空城计”,讲的是: “武侯弹琴退仲迟”。诸葛亮守着空城, 在城楼上镇定自若,笑容可掬, 焚香弹琴。司马懿的15万大军不战自退。 分析:诸葛亮妙用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传递给司马懿一个信息,吓退了的司 马懿15万大军,而转危为安。由此可见,在非语言信息的传播领域里,可 以说是“眉来眼去传情意,举手投足皆语言”。
这是指以非语言符号增强语言符号中特定信息的重点和力度。 “给我狠狠打!”随着一声令下,指导员一拳咋在桌上。“一拳” 突出强调了讲话者的愤怒和决心; 对讲话中的某些词或话故意提高音量或者拖长,也是为了强调和突 现其特别之处。
13
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非语言符号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他具有六种功能: 4.否定的功能
非语言符号有着语言符号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 2.形象性
“现代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情景,不能使用或不满足于使用语言作为 交际工具,人们常求助于能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官的各种各样的非 语言符号,用他来代替语言传达信息,以便更直接和迅速地作出反 应。”——陈原 非语言符号在语义表达上比语言符号更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它的运 用能帮助人们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2、准确性
3、适宜性
4、稳定性
5、情感性
19
声调、表情、手势、人际距离等非语言符号,都可以用来填补、增 加、充实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的某些不足、损失或缺欠。
战场上,指挥员高喊“同志们,冲啊!”的同时,右手猛力向前一 挥;
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们“注意听讲”的时候,两眼盯着两个说话 的学生。
11
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非语言符号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他具有六种功能: 2.替代的功能
7
一、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案例3
阐明抽象概念——磁化
8
一、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非语言符号有着语言符号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 3.隐含性
有些非语言符号的使用不易被察觉,这与语言符号正好相反。 非语言符号的隐含性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有默契的人之间,一个眼神、 一个动作都在传递着不为他人所知的某种信息。
这是指以非语言符号重述语言符号中的信息。
对服务员说“再拿两瓶啤酒”时伸出两个手指,说“真棒”时连连 点头,说“没劲”时连连摇头,在说了“走吧”之后手臂向外。 重复可以使信息传递更加准确。 这是指以非语言符号来协调和调控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流状态。 如把一个手指靠近嘴唇,意思是“别说了”或“小声讲”;把耳朵 对准讲话人的嘴巴,意思是“大声些”、“我在仔细听”。
6.阐述教育传播中常用的语言符号及其有效运用的方法。 7.阐述教育传播中常用的非语言符号及其有效运用的方法。
3
一、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三、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
4
一、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非语言符号有着语言符号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 1.普遍性
语言符号不可能与丰富多彩的世界一一对应:“意翻空而易奇,言 徵实而难巧”。
主讲教师:关玉兵
2
本章学习目标
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符号、语言符号、自然语言、人 工语言、非语言符号、动作性符号、音响符号、图像符号。 2.懂得从符号的含义中分析语言符号的本质。 3.阐述语言的特征及语言运用障碍和有效运用原则。 4.阐述非语言符号的类别。
5.分析非语言符号的特性和功能,并举例说明。
有时非语言符号会否定语言符号所传播的信息含义。 假装的笑脸往往会否定高兴、愉快的言语,痛苦的表情又会被人 “读”出幸灾乐祸的心境。 人们倾向于相信非语言符号承载的信息,而不相信语言符号,非语 言符号通常无法被传播者完全控制的。
14
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非语言符号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他具有六种功能: 5.重复的功能
9
一、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非语言符号有着语言符号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 4.多维性
客观世界是多维的,语言符号是线性的。 非语言符号在传递形式上,通过各种途径,以多维的角度将事物的 特征同时表达出来。 能够调动各种感官全方位地传播信息,弥补了语言符号的不足。
10
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非语言符号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他具有六种功能: 1.补充的功能
2.教材的非语言符号 (1)标本、模型与演示实验
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无法直接接触真实事物与现象,采用标本、 模型与演示实验等形象地呈现事物现象的信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 识。 教科书中与文字相配合的插图,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给学生的挂图, 以及配合教师讲解画的板画,都是通过静态图像符号呈现事物信息, 这些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中都有大量的非 语言符号,如运动的画面、静态的图像、图标、象征符、实义符、 配乐、色彩等。与语言符号配合,准确全面传递信息。
当某件事不便用言语表述或特定环境阻碍了言语交流,这时以非语 言符号代替语言符号传播信息。
当一位朋友在饭桌上将你一次尴尬的经历准备告诉别人时,你用脚 踢了他一下,他会意后打住;
在吵嚷的股票交易所,人们也是用手势代替说话。
12
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非语言符号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他具有六种功能: 3.强调的功能
16
三、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运用
(一)教育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 1.教师的非语言符号
空间的非语言符号:包括教师的个人空间、师生之间的人际距离、 教师的身体指向等。
类语言符号:教师讲课时的节奏、音量、音调、语速等。
副体态语言:教师的相貌、身材、衣着、发型、字体等。
17
三、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运用
案例2
在礼节性拜访中,主人一边说“热烈欢迎”,一边不停地看看手表,客人 便知道该起身告辞了。 分析:要想了解说话人更深层的心理,即无意识领域,单凭语言绝对是不 可靠的。俗话说“打鼓听声,说话听音”便是这个道理。而通过非语言符 号所传递的信息往往比语言更能够准确地传达“真正的意向”。
6
一、非语言符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