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模拟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模拟试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
1. 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
A.缺营养
B.他感作用
C.缺水分
D.缺光照
2.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 下列食物链属于碎屑食物链的是( )。
A.太阳→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分解者
B.哺乳动物、鸟类→跳蚤→细滴虫
C.枯枝落叶→分解者或碎屑→食碎屑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
D.动物尸体→丽蝇
4. 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是受( )的限制。
A.光照周期
B.雨水分布
C.极端温度
D.有效积温
5.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A.大型哺乳动物
B.小型哺乳动物
C.土壤动物
D.木本植物
6.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
A.油菜
B.冬小麦
C.水稻
D.甜菜
7. 具有r对策的种群与具有K对策的种群的区别是( )。
A.其扩散能力较弱
B.其出生率低,形体较大
C.其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
D.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使种群数量下降,其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坡较北坡有温度高、湿度小、蒸发量大的特点
B.南坡较北坡土壤有机质积累少,也较干燥和贫瘠
C.南坡的植被多喜暖、喜光、耐旱
D.在水分经常缺乏的地方,南坡树木的生长较北坡好
9.反映植物种在群落中分布均匀程度的指标是()。
A.盖度
B.多度
C.频度
D.高度
10. g/(m2·a)是哪个选项单位
A.现存量
B.生物量
C.生产力
D.生产量
11. 必须经常或暂时居住在寄主体上并从寄主处获得营养,这种寄生生物是( )。
A.兼性寄生生物
B.专性寄生生物
C.腐性生物
D.碎食性生物
12.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能量守恒定律
D.能量传递定律
13.相同的群落类型()。
A.可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
B.不会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
C.只能出现在同一地区
D.只能出现在不同气候区
14. 地衣的生活型是( )。
A.内生植物
B.一年生植物
C.浮游植物
D.高位芽植物
15. 下述生态系统中属于半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业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
16. 在典型的水生演替中,湿生草本植物的前一个阶段是( )。
A.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B.沉水植物阶段
C.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D.直立水生植物阶段
17.板状根现象常见于( )。
A.北方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热带雨林
18. 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单配偶制
B.群婚制
C.一雌多雄制
D.一雄多雌制
19.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E五级,按饶基耶尔(Raunkiaer)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中,属于五个级别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
A.A>B>C>D>E
B.A>B>C>D<E
C.A>B<C<D<E
D.A<B<C <D<E
20.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
A.频度
B.密度
C.多度
D.优势度
21. 在生态农业中,稻田养鱼体现了( )原理。
A.整体效应
B.生物种群相生相克
C.物质循环与再生
D.生态位
22. 引起种群数量非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因子
B.光因子
C.气候因子
D.土壤因子
23.下列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的是( )。
A.锌
B.铝
C.磷
D.锰
24.下列光谱成分中,可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主要是()。
A.绿光
B.红光
C.紫外光
D.红外光
25. ( )直观地表明了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A.个体数金字塔
B.生物量金字塔
C.能量金字塔
D.年龄金字塔
26.在相当匀质的环境中,主要资源分布均匀的条件下,由于种群内个体竞争的结果,种群内个体常呈()。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随机和集群分布
27.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 )。
A.相对密度等于40%
B.盖度等于40%
C.频度等于40%
D.相对盖度等于40%
28.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
A.阿伦规律
B.贝格曼规律
C.谢尔福德定律
D.林德曼定律
29.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
A.阶段性
B.限制性
C.补偿性
D.不可替代性
30.按瑙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当年完成生活史并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时期的植物是()。
A.一年生植物
B.地面芽植物
C.地上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二、填空题(20题)
31. 甲乙两个群落均由两个树种组成,每个群落的树木总数都是1000株;甲群落中A树种为300株,B树种为700株;乙群落中A树种为20株,B树种为980株。
则甲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______于乙群落。
3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气相型、沉积型和水循环三种类型。
碳循环
属于_______型。
33.待分解资源的______性质影响着分解的速率。
34. 生物种内关系包括植物的______、动植物的性行为、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
35.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面形成降水,而在背风面形成
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
36.形成生物群落的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7.季节性消长主要是一年内随______和生物生活史的适应性变化。
38.种群的出生率是种群的__________繁殖能力。
39. 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______ 四类。
40.在一定生育期内,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温度叫________。
41. 迁移现象在鸟类的研究中称为______。
4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为______。
43. “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______,总是在系统反馈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
44.白唇鹿在低密度条件下生活时,雌鹿怀孕率为93%;在高密度条件下,雌鹿怀孕率为78%。
这是生态系统中______作用的反映。
45.森林群落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______四个层次。
46. 高斯原理(或假说)又称为______原理,意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47.绿色植物处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第___________营养级。
48.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__________。
49.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又可称为______。
50.在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叫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题)
51.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
52.生物的地理分布与其生态幅无关。
()
A.否
B.是
53. 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废气中的SO2引起的。
[ ]
A.正确
B.错误
54. 森林生态系统中如果某种鸟类减少,某些昆虫因失去其消费者而爆发性增加,树木的枝叶因昆虫吃食而受到危害,鸟类就会更加减少。
( )
A.正确
B.错误
55. 硫(S)属于气相型循环。
[ ]
A.正确
B.错误
56.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和食物调节都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 )
57. 酸雨是指pH值等于6.0的降水。
()
A.正确
B.错误
58. 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水分和土壤。
()
A.正确
B.错误
59.
60.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水分和土壤。
()
四、简答题(10题)
61.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62. 按照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几类?
63. 简述种群的年龄结构的三个基本类型的特点。
64. 简述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
65. 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66. 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67.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包括哪几个层次?
68. 水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与光、温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69.简述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70.简述植物对土壤pH的适应类型。
五、论述题(5题)
71. 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72.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73. 试论述生物的生态对策。
74.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75.论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保证生态系统稳定需要的条件。
六、单选题(0题)
76.在生物群落中,物种对环境的潜在综合适应范围属于该物种的( )。
A.栖息地
B.生境
C.现实生态位
D.基础生态位
参考答案
1.B
3.C
4.C
5.D
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6.C
7.C
8.D
9.C
10.C
11.A
12.D
13.B
14.A
15.B
16.D
17.D
18.B
19.B
20.A
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21.D解析:稻田养鱼充分利用了农田的空间生态环境,体现了生态位原理,即物种在生态系统时空上的位置及相互关系,故选D。
22.C
23.C
24.B
25.C
26.B
27.C
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28.B
29.C
31.高(或大)高(或大)
32.气相
33.物理和化学
34.密度效应密度效应
35.焚风效应
36.降水
37.季节变化
38.平均
39. 岛屿生态学
40.活动温度
41.迁徙迁徙
42.0.5%
43.过捕过捕
44.负反馈
45.苔藓层
46.竞争排斥竞争排斥
47.【正确答案】:
一
48.团粒结构
49.生殖潜能
50.次生演替
51.Y
52.N
53.A
54.B
55.B
56.N
57.B
58.B
59.N
60.N
61.答案见解析(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62.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63.①增长型种群:增长型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②稳定型种群:稳定型种群的老、中、幼个体的比例差别不大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稳定。
③下降型种群:下降型种群中幼体比例在减少而老年个体比例在增大种群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种群趋于萎缩。
①增长型种群:增长型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②稳定型种群:稳定型种群的老、中、幼个体的比例差别不大,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稳定。
③下降型种群:下降型种群中幼体比例在减少而老年个体比例在增大,种群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种群趋于萎缩。
64.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有:(1)系统组成的多样组成系统的物种越复杂层次相对越多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的效应就越强系统的稳态机制就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
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压力和干扰有一定抵抗和适应能力但这个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要受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限(阈值)。
(3)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
幼年的生态系统处在演替开始阶段往往易于波动不稳定。
成熟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负反馈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稳定性随之逐渐增强。
(4)环境的
影响。
在恶劣的环境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少结构简单、脆弱、稳定性差;反之稳定性强。
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有:(1)系统组成的多样,组成系统的物种越复杂,层次相对越多,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的效应就越强,系统的稳态机制就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
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压力和干扰,有一定抵抗和适应能力,但这个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要受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限(阈值)。
(3)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
幼年的生态系统,处在演替开始阶段,往往易于波动,不稳定。
成熟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负反馈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稳定性随之逐渐增强。
(4)环境的影响。
在恶劣的环境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少,结构简单、脆弱、稳定性差;反之,稳定性强。
65.(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
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
(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
(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
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
(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
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
(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
(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
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
66.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竞争的结果是其中一个要被排除。
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竞争的结果是其中一个要被排除。
67.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遗传多样性二是物种多样性三是生态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遗传多样性,二是物种多样性,三是生态多样性。
68.水因子不仅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是组成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几乎都离不开水都必须以水为介质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除、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水还能维持细胞组织的紧张度保持器官的直立状态夏天通过水分的散发还可以降低体温。
更重要的是水是原生质的组成成分没有水原生质就死亡生命就停止。
而光和温度则只是为生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而其本身并不能构成生物体本身。
水因子不仅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是组成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几乎都离不开水,都必须以水为介质,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除、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水还能维
持细胞组织的紧张度,保持器官的直立状态,夏天通过水分的散发还可以降低体温。
更重要的是水是原生质的组成成分,没有水,原生质就死亡,生命就停止。
而光和温度则只是为生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而其本身并不能构成生物体本身。
69.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1)土壤是许多生物栖居的场所;
(2)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
(3)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
(4)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70.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和要求不同,可以把植物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三种类型。
(1)酸性土植物仅能在pH6.5的酸性土壤中生长,并且对Ca2+及HCO3-离子非常敏感,不能忍受高浓度的溶解钙,这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气候冷湿的针叶林地区和酸性沼泽土上,这里土壤中的钙及盐基被高度淋溶。
(2)碱土植物只能在pH 7.0的碱性土壤上生长,适于生长在含有高量代换性Ca2+、Mg2+离子而缺乏代换性H+的钙质土和石灰性土壤上,这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气候炎热干旱的荒漠和草原地区,以及盐碱土地区,这里降雨少,不足以淋失土壤中的盐基和钙质。
(3)中性植物生长在pH6.5~7.0的中性土壤上,大多数作物、温带果树都属此类型。
71.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
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没有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
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
但是高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
②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
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
一般防御能力较强。
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
具有K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K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
但是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种群数量下降想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
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
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没有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
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
但是高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
②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
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
一般防御能力较强。
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
具有K对策
的生物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K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
但是,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种群数量下降,想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
72.人工选择是人为定向地使生物发生遗传变异,即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人为手段(定向培育、杂交选育、基因嫁接、克隆技术等)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或者通过改变和影响环境等环境胁迫的作用来影响
生物生长和繁殖等。
人工选择已经成为种群进化适应的强大动力之一,因此,从现在的观
点来看,种群的进化与适应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遗传变异的结果。
人工选择不可避免地会有有害类型的产生,如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
性,导致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种群越来越大。
73.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种生物都具有自独特的并且是相互联的生态特征。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r对策和k对策。
r对策者生活的环境条件多变不可预测不确定;死亡率大为随机的非密度制约;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大无平衡点通常处在环境K值以下属于未饱和的生态系统有生态真空每年需生物重新定居;种内和中间竞争强弱不一一般较弱;寿命短通常不到一年;对子代投资小常缺乏抚育和保护机制;迁移能力强适于占领新的生境;能量较多的分配给繁殖器官;自然选择的最终结果是种群迅速发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种生物都具有自独特的并且是相互联的生态特征。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r对策和k
对策。
r对策者生活的环境条件多变,不可预测,不确定;死亡率大,为随机的非密度制约;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大,无平衡点,通常处在环境K值以下,属于未饱和的生态系统,有生态真空,每年需生物重新定居;种内和中间竞争强弱不一,一般较弱;寿命短,通常不到一年;对子代投资小,常缺乏抚育和保护机制;迁移能力强,适于占领新的生境;能量较多的分配给繁殖器官;自然选择的最终结果是种群迅速发
74.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有三个阶段。
①裸地形成。
没有植物生长的地面称为裸地,它是群落形成的最初条件。
裸地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类:地形、气候、动物牧食和人类活动。
裸地的共同特征是环境条件比较极端,或者潮湿,或者干燥,常常盐
渍化程度严重,等等。
原生裸地的条件比次生裸地更为严酷,一般群落形成的速度比次生裸
地缓慢。
②物种传播。
群落形成过程中物种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在物种向群落
内的扩散过程。
物种扩散有被动扩散和主动扩散两种类型。
植物主要以被动形式扩散,主要依靠风力传播。
被动扩散的动力还有水、人和动物的活动。
有些植物的繁殖体具有钩、刺、芒、黏液,可以依附在动物体上传
播。
有的则种皮坚硬或是浆果,靠动物吞食后到处扩散。
主动扩散一
般针对动物而言。
为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动物总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不断地向新的区域扩散,如飞行和洄游。
有些植物的繁殖体也能进行主动扩散,有些植物则依靠根茎向外蔓延。
③物种定居。
生物扩散到一个新区后,定居成功的可能性和扩散距离及对新区域环境的适应程度有关。
最迅速定居成功的是扩散力很强、对环境条件忍受幅度大的物种。
先锋物种有开拓新区的能力。
在原生裸地最初形成的只能是地衣群落。
而在次生裸地,一般最早形成苔藓群落或杂草群落。
随先锋植物进入新区的还有昆虫、螨类等开拓性动物。
75.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改变的环境条件或人类干扰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内部的调整而保持结构和功能的总稳定即使在上述影响改变后也会回到它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
②要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功能完善、信息畅通。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空间(或地区)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生物多样性表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水平上。
③各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
7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