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专项练习-阅读理解题5通用版
(完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
![(完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77ff02c0c22590103029d6b.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精选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一)井蛙之志有一天,一只小井蛙来井水的画眉:“朋友都〔潮嘲〕笑我坐井天,短浅,太不公平了!回我〔立下下〕雄心壮志:好学划,两年内成一名知渊博的学者!不信你瞧,我的学划都好了!〞大概是由于分〔感激〕吧,小井蛙〔的得〕肚皮一鼓一鼓的,看子真要干一〔番〕事呢!画眉:“井蛙弟弟了划可得努力去呦!好吧,两年后我听你的好消息。
〞完,就走了。
小井蛙不手地看着自己的〔宏〕划,越看心里越美。
他冲冲地〔借惜〕来了几本厚厚的籍,心想,一来当上学者就更有把握啦!第二天,小井蛙拿出一本,翻开看了几行,,看挺吃力的呢!他想,先好好休息几天,等精力〔充分充分〕了,〔在再〕来本厚也不。
一个星期后,当他第二次拿起的候,突然想起:蝌蚪不是我今天去做游?去不去呢?小井蛙又想:两年的呢,先去玩,明天再看吧!从蝌蚪那里回来后,小井蛙感到身上有点酸酸的,不精神是挺不。
他正准看,抬一望,〔园园〕的月亮正挂在井台的上空,好几星星直冲他眨眼呢!小井蛙的心又了:么好的天气不月 ,开开心,那才是傻瓜呢,明天再看吧!一天推一天,两年不知不地溜走了。
一天清晨,小井蛙正在睡,朦中从井台来唱歌的声音:“明日推明日,明日有多少,万事推明日,光空消磨⋯⋯〞“呀?么早就来吵吵,死了!〞小井蛙了一句。
“我是画眉姐姐,特地赶早来祝你成学者的。
太阳都晒着屁股了,你怎么没起床呀?〞小井蛙一翻身爬起来,开嘴巴,开双手,半天不出一句来。
、把文中不正确的字、划去。
、解下面的。
1〕坐井天:2〕不手:3、井蛙所立的志向;它是去做的:;果。
4、寓言故事了你怎的启示?写一写。
〔二〕给予的故事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渴耐,快要支持不住了。
他仍然〔托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于找到了一弃的小屋。
屋子已很久没人住了,吹日晒中欲。
在屋前,他了一个吸水器,就用力抽水,却一滴水也没有。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59eacf4b35eefdc9d33377.png)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一、阅读感悟台湾竹我爱台湾竹,爱它那新绿的生命,爱它那修长的姿态,爱它那谦逊的品格。
我爱台湾竹,一个不大的花盆里,生长着十几株台湾竹。
仔细打量,茎是淡绿的,叶是墨绿的,芽是新绿的,都是那样苍翠茂盛,凝成了那盆台湾竹绿色的整体。
轻风一吹,那浓淡相间的绿色相互掩映,绿得像要从叶尖流下来似的。
我爱台湾竹修长的体态。
台湾竹细而直的茎有尺把高,茎的顶端簇拥着一堆叶子。
说是簇拥,其实排列有序,每层都长着两三片绿叶。
数一数几层加在一起,足有十四五片。
修长的绿叶成线条状,自然地向外展开,每片叶子上都有纵贯叶子两端的脉纹,远看就像开着的“绿色的花朵”。
少女都以身材苗条引以自豪,台湾竹在植物世界里恐怕也算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公主”吧。
有人认为台湾竹不开花,其实每年百花盛开的时节,台湾竹也悄悄地开出一朵洁白的小花,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因为这花实在不起眼,太不引人注目了。
但它却不管你欣赏与否,它都默默无闻地为大地倾吐着自己的全部芳香。
是啊,越是普通就是伟大,越是平凡就是具有一种朴素,谦逊二完美。
1.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
①近义词:姿势——(_________)谦虚——(_________)②反义词:伟大——(_________)华丽——(_________)2.认真读短文,仔细做题①“绿色的花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体现台湾竹品格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用横线画出文中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然后仿写一句拟人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最想赞美什么植物?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27300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c.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诗中写将军雪夜率军追敌的壮举,突出了将军_________的精神。
诗一开始用月黑之夜大雁被惊高飞,来衬托_______的情景;三四句写将军________,“大雪满弓刀”这一细节,既写出了环境的__________,更突出了将军的__________。
[2]《塞下曲》一诗如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读三四句,分析“逐”和“满”两个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白桦》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解释词语:姗姗来迟——______________徜徉——______________[2]这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姗姗来迟”描写的是_______,突出它的形态之美,从而衬托出白桦的_____________。
[4]仿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小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中的“抹”改为“涂”好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__________,________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下列对古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春意融融,诗人感到有些懒困,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觉得美极了,生出了一丝无奈。
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f8f1e7f01dc281e53af0dd.png)
父亲看到儿子没有明白他的用意,于是便让帕科去照照镜子。
帕科在一面大镜子里看到自己满身都是黑灰,从脸上只能看到牙齿是白的。
父亲这时说道:“你看,白衬衫并没有变得特别脏,而你自己却成了一个‘黑人’ 。
你想在别人身上发生很多倒霉事情,结果最倒霉的事却落到自己身上了。
有时候,我们的坏念头虽然在别人身上兑现了一部分,别人倒霉了,但是它们也同样在我们自己身上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污迹。
”1 .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q ing ()愿() 朗m 百()花倒()d d ()列()现w u ()鸦() 迹2.在文章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的”、“地”、“得”。
3•从文中找出表明帕科生气的词语,写在横线上4. 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华金让我在朋友面前丢脸。
,我现在特别希望华金遇上几件倒霉的事情。
(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2)帕科说:“累死我了,但我很开心,因为我扔中了好几块木炭,白衬衫上有几个黑印子了。
”(改为转述句)5. 父亲让儿子做了一个什么游戏?6. 父亲让儿子做这个游戏的用意是什么?7.在生活中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会怎样处理?(四)家乡的桑树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长江三角洲,那儿长满了桑树,我爱家乡的桑树。
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
一片片桑叶长出来了,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只要梢不注意,那些在微风中绍手的已经是长大了的叶子。
顺着“沙沙沙”的声音走进屋子,你瞧,那一只只白胖胖的蚕儿在一片片桑叶上吃得正欢呢!桑叶长多了,渐渐地树上就挂满桑葚(sh峦)。
我和小伙伴拾完麦子,常溜到桑树下,几个人使劲一摇树,“扑啦啦”,熟透了的桑葚边撒满一地,一个个红得发紫。
拣一个放进嘴里,细腻(n i)而柔软,那滋味就甭提了,甜得叫人心醉。
没熟透的桑葚是不会掉下来的。
有时,我们等急了,会爬上树去摘了吃。
那桑葚有酸又甜,多吃几个,就觉得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两眼也被酸得眯成一条线,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12c30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3.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课内阅读理解(一)麻雀(节选)猎狗慢慢地走(进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zhěn zhěng)救自己的幼儿。
它准备着一场(搏博)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sīshī)哑的声音。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用“√”标出选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汉字。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危险( )强大( )3.用“”线画出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到。
4.“嘶哑的声音”传递着老麻雀的愤怒与呐喊,想一想,它在呐喊着什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米。
”“强大的力量”指的什么力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二)麻雀①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②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③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6.根据下面的提示,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____的顺序写的。
提示:猎狗攻击小麻雀(起因)→老麻雀拯救幼儿(经过)→猎狗退缩(结果)7.句子①是写“我”____的,表明猎狗处在____状态;句子②中,“它浑身发抖”是“我”____的,发出嘶哑的声音是“我”____的;句子③中,“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是“我”____的,这句话表明猎狗处在____状态。
A.看到B.想到C.听到D.攻击E.退缩8.通过上面的分析,我明白了:写一件事,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把__ __和__ __写下来,这样才能清楚地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15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a1dfd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e.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15篇)一、课外阅读, 完成练习。
鸟趣几年前, 家里的糯米生了虫子, 在阳台上晾晒时, 发现常有麻雀啄食, 怯生生的, 甚是有趣。
从那以后, 我便有意在阳台的水泥台上撒下一些米, 玻璃杯里装满水。
几年来, 不管酷暑寒冬, 一群群的麻雀成了每天必然“光临”的朋友了。
每到4月上旬, 雏鸟来了, 由母鸟带着, 一只母鸟带着两三只小雏鸟, 母鸟啄了食物嘴对嘴地喂, 不辞辛苦地履行母亲的职责。
有一次, 我发现一只受伤的鸟, 一条腿已经折断, 伤残的肢体连皮耷拉着, 只能用一条腿艰难地支撑着身体, 用爪子紧紧抓住电线, 摇摇晃晃好不容易才使身体保持平衡。
我为它的生存担忧了, 此后, 我大约有半个月未见它的踪影, 我想, 它肯定是死了, 心中不免有些怅然。
在一个雨雾蒙蒙的天气里, 天空一片灰暗, 突然我眼睛一亮, 我又看见那只伤鸟了。
它的羽毛淋得透湿, 停在电话线上仔细整理羽毛, 抖搂水珠。
更使我吃惊的是, 它的伤腿居然“康复”了, 像一个伤病人拄着拐棍, 一颠一颠地跳跃。
我庆幸它战胜伤残活下来了。
还有一只老麻雀, 它伤了翅膀, 一个翅膀拖挂到地上, 起飞蛮费劲, 几经磨炼, 伤翅硬朗起来, 又能振翅高飞了……我常感叹, 这些小生灵, 它们蹦蹦跳跳, 叽叽喳喳地生活在大自然中, 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 它们为了生存, 顽强地活着, 真是令人感动。
1.面对那只受伤的鸟儿, “我”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反映这一情绪变化的词语, 依次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2. 作者发现麻雀在阳台上吃虫子时“__________”的样子, 觉得“甚是有趣”;又把感动于“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的小生灵能“________地活着”视为另一种“鸟趣”。
3.仔细阅读短文, 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你积累了哪些含有鸟名的成语和古诗句?写在下面短横线上。
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3876c1caaedd3382c4d367.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第一课观潮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 ?),(? ? ? ),(? ? ? )。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是按照(? ? )顺序来写的。
A、由远及近B、由近及远2、这段话从()、()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和()。
4.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5.《观潮》以总分结构独具特色,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常见形式先交代了(? )、()、()。
这篇课文的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是(? ? )。
第三课鸟的天堂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边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1、给画? ? ? 的句子加标点。
2、选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3、这是作者第(? )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鸟飞的热闹情景。
4、这段话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有()、(),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有(? )、()、(? )。
三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句写出了鸟的各种(),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鸟的生活的(),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和(? ? )之情。
5、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知道了鸟的(? )多、()多,还能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 ? ? ?)。
四年级(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四年级(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8d17bc43323968001c920c.png)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出卖住宅(节选)有位孤独的老人居住在林木环绕、优雅安静的湖边。
他的住宅后面是绿油油的草坪,前面是鸟语蝶飞的小花园,再前面就是微波荡漾的湖水了。
然而他还是不得不决定去养老院,因为他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无人照顾。
老人不得不宣布出售他生活了一辈子的住宅。
欲购房者蜂拥而至,从底价18万英镑,很快炒到了24万英镑,30万英镑……购买者络绎不绝,价钱也越来越高。
但老人一直抑郁地低着头,默不作声。
他舍不得出卖自己的住宅呀。
老人伤心地走出了喧闹的客厅,来到幽静的花园,惆怅失落地环顾了好一会儿,才长叹一声颤颤巍巍地坐在长椅上,凝视着天上那朵漂泊不定的孤云。
正当老人长吁短叹时,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在老人面前徘徊着,似乎有难言之隐。
突然他弯下腰,微笑着低声对老人说:“老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很穷,只有1万英镑。
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会让您像我的亲人一般依旧生活在这里,依旧保留你所有的习惯。
我们会一起喝茶,读报,散步,你天天会感到快快乐乐——请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的!”老人颔首微笑着,甜甜地微笑着。
他慈祥地紧紧握着年轻人的手,高兴地以1万英镑的价钱把房子卖给了他。
在场的众人皆惊得目瞪口呆。
(选自《桃花源就在这里》,山东友谊出版社)(1)解释词语。
蜂拥而至:________络绎不绝:________(2)写出文中的一个双重否定句:________,再改写成肯定句:________ 。
(3)关于这篇文章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老人的住宅很大,里面有草坪,有花园,还有湖水。
B. 老人要卖掉住宅,是因为他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要去养老院了。
C. 想欲购买房子的人们出的价格越来越高,老人却并不因此而高兴。
D. 最后买到房子的是只有1万英镑的年轻人。
(4)老人开始因为舍不得卖房子而难过,后来又为什么高兴地卖了呢?(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案】(1)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fe6e12453610661fd9f41c.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第一课观潮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这段话是按照()顺序来写的.A、由远及近B、由近及远2、这段话从()、()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3、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和().4.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5.《观潮》以总分结构独具特色,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常见形式先交代了()、()、().这篇课文的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是().第三课鸟的天堂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边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1、给画的句子加标点.2、选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3、这是作者第()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鸟飞的热闹情景.4、这段话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有()、(),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有()、()、().三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句写出了鸟的各种(),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鸟的生活的(),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和()之情.5、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知道了鸟的()多、()多,还能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6、这段话是()态描写.第五课古诗两首1、默写《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解释诗的含义.2、《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时题在()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分别从()、()、()、()、()、()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苏轼字(),()朝人,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3、《题西林壁》中“题”的解释:()4、山穷水复疑无路中的“疑”的解释:()5、《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想要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是第()句和第()句诗所表达的含义.()这句话让人想起一句俗语()6、《游山西村》的作者是()代的(),诗人以()字贯穿全诗,诗中()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用尽其所有的盛情.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诗句是“”,诗句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7、昨天晚上,小红在做数学题是,尽管不断思考,还是找不到正确的思路,爸爸走过来,给她做了指点,她很快解出了这道难题.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六课爬山虎的脚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哪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1、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2、根据选文写出“嫩”的意思嫩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嫩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5、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1、用横线画出第二句的动词.2、你认为这些动词之间是什么关系?(答:)3、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4、爬山虎的脚上的细丝触着墙后先是()的,后变为()的了.第七课蟋蟀的住宅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他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这外面,触须轻微的摆动.不大一会儿,他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1、“它用前足扒土”的“扒”字的读音和字义分别是()和().2、找出第一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3、“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4、蟋蟀的住宅内部特点是()、()、()、和(),外部特点是()、()、()和().5、蟋蟀的出名是因为它的()和().6、选择恰当的关联词A:蟋蟀的出名()由于它的唱歌,()由于它的住宅.B:()它的工具是那么简单,()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C:蟋蟀()自己一点一点挖掘,()肯随遇而安.4、修辞:A:在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B: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C: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D: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第九课巨人的花园“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的,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了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敖!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它不仅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1、解释词语叱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说“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3、巨人看着小男孩的眼神,为什么心里火辣辣的?他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4、本文是一篇().作者是()国作家().本文显著特点是运用()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从中揭示了()的道理.5、“巨人生活在()和孩子们(),感到().”这是文章的中心句.第十一课去年的树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他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1、文中的两个“看”字,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第一次“看”,是“鸟”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好朋友树,它仿佛在说:()第二个“看”,是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2、你从这两个“看”字中读出了什么?3、我还知道表示“看”的字有()、()和().4、《去年的树》作者是()国作家().这篇童话通过()展开的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共有四次对话.第一次是()与()的对话;第二次是(鸟儿)与()的对话;第三次是()与()的对话;第四次是()与()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占美了高尚的、令人感动的().5、读了这段话,你想对小鸟说什么?第十三课鹅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1、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2、作者在这段中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好在哪里?3、这段话从()和()两个方面写了鹅()的特点.4、这段话中将鹅的步态与()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鹅的().5、你喜欢这只鹅吗?为什么?6、作者还用()来比喻鹅的(),不仅形象生动写出了鹅(),更显示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7、作者在课文中重点表现白鹅的性格特点是(),主要采取了()等修辞方法.“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和()中”,这句话是文章的(),起()的作用;又是()句,不仅承接上一句,还引起下文对鹅的描写.参考答案第一课观潮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这段话是按照(由远及近)顺序来写的.(A、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2、这段话从(形状)、(声音)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3、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白线)、(水墙)和(战马).4.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答:该句子写得很好.因为它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5.《观潮》以总分结构独具特色,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常见形式先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这篇课文的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是(天下奇观).第三课鸟的天堂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边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1、给画的句子加标点.2、选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静寂)-----(热闹)3、这是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鸟飞的热闹情景.4、这段话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大的)、(小的),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有(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有(站)、(飞)、(扑).三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句写出了鸟的各种(姿态或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鸟的生活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5、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知道了鸟的(种类)多、(数量)多,还能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6、这段话是(动)态描写.第五课古诗两首1、默写《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解释诗的含义.2、《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分别从(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苏轼字(子瞻),(宋)朝人,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3、《题西林壁》中“题”的解释:(书写、题写)4、山穷水复疑无路中的“疑”的解释:(以为、怀疑)5、《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想要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是第(三)句和第(四)句诗所表达的含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让人想起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6、《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宋)代的(陆游),诗人以(游)字贯穿全诗,诗中(足)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用尽其所有的盛情.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诗句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许多事情看似无望,实则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7、昨天晚上,小红在做数学题是,尽管不断思考,还是找不到正确的思路,爸爸走过来,给她做了指点,她很快解出了这道难题.这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六课爬山虎的脚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哪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1、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2、根据选文写出“嫩”的意思嫩红:颜色浅嫩叶:初生而柔弱3、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答:(叶子新鲜;叶尖而一顺儿朝下;叶子在墙上铺的均匀,即没有重叠的起来的,也没有空隙.)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答:①仔细观察;②连续观察5.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1)、用横线画出第二句的动词.(2)、你认为这些动词之间是什么关系?(答:因果关系)(3)、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拟人的修辞方法)(4)、爬山虎的脚上的细丝触着墙后先是(直的)的,后变为(弯曲)的了.第七课蟋蟀的住宅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他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这外面,触须轻微的摆动.不大一会儿,他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1、“它用前足扒土”的“扒”字的读音和字义分别是()和(刨开、挖).2、找出第一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扒)、(搬)、(踏)、(推)、(铺).3、“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答:蟋蟀不辞辛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我”是一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4、蟋蟀的住宅内部特点是(简朴)、(清洁)、(干燥)、和(卫生),外部特点是(向阳)、(隐蔽)、(有门)和(有平台).5、蟋蟀的出名是因为它的(唱歌)和(住宅).6、选择恰当的关联词A: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B:(因为)它的工具是那么简单,(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C:蟋蟀(宁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也不)肯随遇而安.7、修辞:A:在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B: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设问)C: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比喻)D: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张)第九课巨人的花园“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的,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了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敖!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它不仅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1、解释词语叱责:大声地斥责.任性: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2、为什么说“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答:因为有了孩子,才有希望,才有快乐.3、巨人看着小男孩的眼神,为什么心里火辣辣的?他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答:看到小男孩清澈的眼睛,巨人为自己的冷酷、任性而感到羞愧,所以心里火辣辣的.他从小男孩的眼睛里读懂了温情、读懂了爱.4、本文是一篇(童话).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本文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从中揭示了(快乐要与大家分享才会感到无比幸福)的道理.5、“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这是文章的中心句.第十一课去年的树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他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1、文中的两个“看”字,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第一次“看”,是“鸟”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好朋友树,它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第二个“看”,是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到了吗?再见了朋友.”)2、你从这两个“看”字中读出了什么?答:我从中能够感受到鸟儿对树无比深情和留恋,感受到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3、我还知道表示“看”的字有(瞅)、(瞧)和(望).4、《去年的树》作者是(日本)国作家(新美南吉).这篇童话通过(对话)展开的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共有四次对话.第一次是(鸟儿)与(树)的对话;第二次是(鸟儿)与(树根)的对话;第三次是(鸟儿)与(门先生)的对话;第四次是(鸟儿)与(小女孩)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占美了高尚的、令人感动的(友情).5、读了这段话,你想对小鸟说什么?答:你真是一只重感情的小鸟,我很欣赏你的这种做法.第十三课鹅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1、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2、作者在这段中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好在哪里?答:形象地突出了鹅傲慢的特点.3、这段话从(鹅的步态)和(见人不让还咬你一口)两个方面写了鹅(傲慢)的特点.4、这段话中将鹅的步态与(鸭)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鹅的(傲慢).5、你喜欢这只鹅吗?为什么?答:我不喜欢这只鹅.因为不管是动物也好,是人也好,太傲慢了,不好相处.6、作者还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生动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示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7、作者在课文中重点表现白鹅的性格特点是(高傲),主要采取了(对比、反问)等修辞方法.“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又是(过度)句,不仅承接上一句,还引起下文对鹅的描写.。
2021年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2021年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33dd9b7fd5360cbb1adb78.png)
2021年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攀在树梢上的童年①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
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
②“这伢子很皮。
”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童年的我下的一个评语。
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qiú)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③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
四月的芬芳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
④我的童年时代,没有快餐,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
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
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
⑤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手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
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
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给一点点,一点点可以吗?”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鸟窝:“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
”天呀,半块啊!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
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⑥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
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洋辣子”的毛虫蛰了,采棉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
⑦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歌声里,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
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1.第①段说树枝很细,可能承受不住“我”的重量,可“我”为什么还要去冒险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段,画“____”的句子中“皮”的意思是()A.表面的,肤浅的B.顽皮,调皮C.由于受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听谓”的3.“我”童年攀树时也“吃过不少苦头”,请用波浪线画出这些苦头。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eae49ea45177232e60a2bc.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观潮》节选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顿时(),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起来。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是按照()顺序来写的。
(A、由远及近B、由近及远)。
3.这段话从()、()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4.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和()。
5.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走月亮》节选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
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
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月光下,在坡头上那片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是啊,旁边就是它浇灌过的稻田。
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油菜,种蚕豆。
我在豆田里找兔草。
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豆,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1.“走月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月亮的美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三个);与月亮有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三个);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15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1738fd7cd184254b3535f6.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15篇)一、阅读课文《麻雀》选段,完成练习。
①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锐利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②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保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③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画“√”。
2.请用一两句话概括选文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将老麻雀比作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中,“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从选文中摘录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写下你的批注。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散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3c24787c1cfad6185fa766.png)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等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在意大利(休养 休息)时,他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盼望 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裁 载 栽)了好些花籽,不久,就回国去了。
后来,鲜花盛开了。高尔基看着(zháo zhuó zhe)窗前怒(lù nù)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父亲这时说道:“你看,白衬衫并没有变得特别脏,而你自己却成了一个‘黑人’。你想在别人身上发生很多倒霉事情,结果最倒霉的事却落到自己身上了。有时候,我们的坏念头虽然在别人身上兑现了一部分,别人倒霉了,但是它们也同样在我们自己身上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污迹。”
1.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qíng( )愿 ( )朗méi( )花 倒( )
5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6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
1.为短文中两处词语选择正确的字,打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朦胧──__________________梦幻──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划出表示时间的变化的句子后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dùi()列 ( )现wū( )鸦 ( )迹
2.在文章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的”、“地”、“得”。
3.从文中找出表明帕科生气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帕科说:“累死我了,但我很开心,因为我扔中了好几块木炭,白衬衫上有几个黑印子了。”(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15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14637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1.png)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15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4 题。
他要感谢那只手①感恩节的前夕, 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 图画的内容是: 他想感谢的东西。
②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
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 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③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 她吃了一惊, 他画的是一只手。
④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
孩子们也纷纷猜测。
一个说: “这准是上帝的手。
”另一个说: “这是农夫的手, 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⑤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⑥“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⑦她回想起来了, 在放学后, 她常常拉着他粘糊糊的小手, 送这个孩子走一段。
他家很穷, 父亲常喝酒, 母亲体弱多病, 没有工作, 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
当然, 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
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 他要感谢这只手。
⑧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的, 其中()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 诸如别人对你的关爱、给予你的机会。
另一个方面, 对于很多给予者来说, 也许, 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
可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
因此, 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 给予别人。
1.第⑦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 结合⑦、⑧段内容, 说说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
(20 个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第⑧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从全文看, 第⑦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自然段的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阅读理解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阅读理解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2b61476ec3a87c24128c4aa.png)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阅读理解练习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野兰父亲喜欢兰草,经常从深山里挖一些野兰回来栽培。
几年间,庭院里就有了百余种,像个兰草园似的。
有一次,父亲又要进山,并带我一起去。
我们沿谷底小溪向前走,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响声。
顺声而去,到了山谷深处,便见飞瀑直泻谷底,潭水幽深。
我发现谷底、潭边、山坡上,到处生长着尺把高的野兰,淡淡的花,香气浓烈,站在谷底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闻到。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不仅连声叫好,而且又动手挖起一株,准备带回家栽培。
不料父亲拦住了我,说:“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法呢?”父亲又问。
我说:“这里兰草的姿态比家里的更美,味儿也更香。
”父亲接着说:“是的,那么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处就有不同的姿态和味道呢?这是因为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大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一经人工栽培,便成了[欣赏观赏]的盆景,自然就失去了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
”父亲的话是对的。
但我不禁为野兰感到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会有几个人知道它而来欣赏?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坐到潭边,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意味深长地说:“孩子,这正是野兰的不俗之处。
它不以别人的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人活在世上,也要像野兰一样不能失去自己的真性,( )以献媚处世,( )会像家兰那样失去自己的[品质品格品性]的,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心上。
从那以后,15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
1.在文中[ ]内选择恰当的词,在下面画“”。
2.在文中( )内填写关联词。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兰的品格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5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父亲的话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04cc1a856a561253d36f13.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蜜蜂和蚂蚁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
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
我们干的活不少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气乎乎地说:“”“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小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
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1.填空:蚂蚁忌妒蜜蜂的是,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蜜蜂勤劳是,蚂蚁勤劳为的是。
从中看出。
2.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写( )里。
( ) -----( ) ----- ( )3.联系上下文,在“”上补全对话。
4.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美丽的童心在十里山村,有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姑娘。
她,就是富家村十二岁的少先队员,“全国学赖宁”奖章的获得者欧阳志红。
她不是雷锋,但是,她身上却闪烁着同雷锋一样的光芒。
这光芒,给小小的山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温暖和快乐。
1989年初,相邻的尹家村大西桥工程,因为缺少资金,半路停工了。
小志红想:“每年涨大水时,河对岸的同学都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河水发愁,涨几天水,就要耽误几天课。
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2]
![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a14337917fd5360cbb1adbc6.png)
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 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含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 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 下为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等级:__________________(一)生命的药方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只有大他四岁的艾迪依旧 像从前一样跟他玩耍。
离德诺家的后院不远,有一条通往大海的小河,河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 花朵,艾迪告诉德诺,把这些花草熬成汤,说不定能治他的病。
德诺喝了艾迪煮的汤身体并不见好转,谁也不知道他还能活多久。
艾迪的妈妈再也不让艾 迪去找德诺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这可怕的病毒。
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个孩子的友情。
一个偶然 的机会,艾迪在杂志上看见一则消息,说新奥尔良的费医生找到了能治疗艾滋病的植物,这让 他兴奋不已。
于是,在一个月明星亮的夜晚,他带着德诺,悄悄地踏上了去新奥尔良的路。
他们是沿着那条小河出发的.艾迪用木板和轮胎做了一个很结实的船。
他们躺在小船上, 听见流水哗哗的声响,看见满眼闪烁的星星,艾迪告诉德诺,到了新奥尔良,找到费医生,他 就可以像别人一样快乐生活了.不知走了多远的路,船进水破了,孩子们不得不改搭顺路汽车.为了省钱,他们晚上就睡在 随身带的帐篷里.德诺的咳嗽多起来,从家里带的药也快吃完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K12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e49deda87c24028905fc3a9.png)
(完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文中“我" 对爸爸的感情是通过弟弟的心情变化而逐渐升华的.找出弟弟心情变化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3、本文写父爱,抓住了爸爸回头的动作,真切感人.阅读短文,回答:(1)这一动作发生的时间仅仅;地点是 .(2)最能表现爸爸此时神态的词是:;对弟弟关心的动作是: .(3)这一动作体现了爸爸的性格是:4、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父爱像(四)最贵的项链店主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的望着窗外。
一个小女孩走过来,整张脸都贴在了橱窗上,出神地定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
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狐疑的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 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在柜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
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还在上面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
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
”小女孩满心欢喜,连蹦带跳的回家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理解题5
猛醒
“人之初,性本善”。
具有同情心、慈爱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乐善好施、乐于助人是做人的根本。
那么,同情、帮助什么样的人,怎么帮助人?读读本文,你是否受到一些的启发。
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
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到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
不愿意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
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
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了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的。
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终于他俯下身,用他那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
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歪贴在额头上。
妇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妇人有递给乞丐20元钱。
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
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作纪念吧。
”说完那人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这庭院。
那妇人把乞丐引到屋后,指着砖堆对他说:“把砖搬到屋前就给你20元钱。
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走开了,不
知是不屑那20元还是别的什么。
妇人的孩子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
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
”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那堆砖也就在屋前屋后来回了几趟。
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这个庭院。
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后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来人俯下身用一只独手拉住已经有些老态的女主人,说:“如果没有你,我还是个乞丐,可是现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妇人连同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妇人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
董事长伤心地坚持着:“妇人,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什么是人格,那房子是你教育我应得的工钱!”
妇人终于笑了:“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庭()毫()枚()喘()
挺()豪()玫()端()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乱发被汗水濡湿了(fā fà)自信、自重(chónɡ zhònɡ)
一模一样(mó mú)自己凭力气挣工钱(zhēnɡ zhènɡ)
3、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4、选择下列带点词的意思
(1)这个乞丐很可怜: 1) 可爱; 2) 同情; 3) 使人同情。
(2)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 1) 不同样; 2) 特别的; 3) 反常的。
(3)不知是不屑那20元还是别的什么: 1) 碎末; 2) 细小的; 3) 认为事物轻微而不肯做或不接受。
5、查字词典,理解下列词语
慷慨:气度不凡:
捉弄:美中不足:
6、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不愿意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
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的。
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走开了,不知是不屑那20元还是别的什么。
7、请用“ ”画出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
8、文中还有许多细节描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如:“他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请再找出两处以上,并读一读,体会其好处。
9、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
”为什么说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
【参考答案】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庭(庭院、家庭)毫(毫毛、丝毫)枚(一枚、枚举)喘(喘气、喘息)
挺(挺立、挺拔)豪(豪杰、自豪)玫(玫瑰)端(端正、端庄)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乱发被汗水濡湿了(fā fà)自信、自重(chónɡzhònɡ)
一模一样(mó mú)自己凭力气挣工钱(zhēnɡ zhènɡ)
3、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高贵的施舍(或人格、一堆砖等)
4、选择下列带点词的意思
(1)这个乞丐很可怜: 3) 使人同情。
(2)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 2) 特别的;
(3)不知是不屑那20元还是别的什么: 3) 认为事物轻微而不肯做或不接受。
5、查字词典,理解下列词语
慷慨:肯用财物帮助人。
气度不凡:精神、气质非常好。
捉弄:戏弄。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不足之处。
6、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不愿意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多好的同学,何必为一块小小的橡皮闹不和呢?
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的。
今天我非要把作业做完才能休息。
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走开了,不知是不屑那20元还是别的什么。
瞧他那高兴的样子,是老师表扬了还是中什么大奖了?
7、请用“ ”画出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
“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到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与“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后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作纪念吧。
’”与“董事长伤心地坚持着:‘妇人,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什么是人格,那房子是你教育我应得的工钱!’”
8、文中还有许多细节描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如:“他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请再找出两处以上,并读一读,体会其好处。
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
//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歪贴在额头上。
//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说完那人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后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9、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
”为什么说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搬了,说明肯劳动,有可能能唤醒自己,认识到自己能自食其力;不搬,说明他(她)懒惰,不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