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化PPT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第6页/共45页
2021/料(简称“币材”),是指用来充当货 币的物质。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 货币本位,如果确定用黄金充当货币材料,就构 成金本位。确定以何种物质作为币材,是一国建 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
(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结构
主要是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就是本位币,是 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同伙,一般作为该国法定 的价格标准,主币的最小规模通常为一个货币单 位,如1美元、1英镑等。辅币就是本位货币单 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其面额多为货币单位的 1%、2%、5%10%、20%、50%几种。
返回
第4页/共45页
2021/7/18
5
货币制度由于范围不同,形成不同适应范 围的货币制度。如在一国范围内,形成国家货币 制度;如在国际范围内,形成国际货币制度,比 如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有区域性的货币制度,如 欧洲货币体系。我们本书中主要讨论国家货币制 度。
国家货币制度:是一国货币主权的一种体现, 由本国政府或司法机构独立制定实施,其有效范 围一般仅限于国内。国家货币制度始于国家统一 铸造货币之后,自国家货币制度产生以来,各国 政府在不同时期都曾用不同的法律形式对货币制 度加以规范。
②货币当局按固定价格收购黄金,作为 储备,金价无下跌的可能性;
③货币当局虽然也对人民出售黄金,但 仅限于某一最少数量以上。
(2)建立金块本位制的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黄金存量分布极 不平衡,使得许多缺乏黄金储备的国家退而求其 次,建立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
②战后各国担心通货膨胀,为避免金币本位制
返回
第5页/共45页
2021/7/18
6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规定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是指货币制度中规定的货币计量单 位。
货币单位的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 币单位的名称,在国际习惯上,一国货币单位的 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名称,如美元、英镑、 日元等;二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值”。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的值就是每一货币单 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在不兑现的信 用货币尚未完全脱离金属货币制度时,确定货币 单位的值主要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当黄金 非货币化后则主要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国货币与 他国货币或世界主要货币的比价,汇率。
第一,不同的货币制度的安排都与相应的经济 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
返回
第3页/共45页
2021/7/18
4
第二,人类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摆脱 金属货币,特别是贵金属货币的束缚,而通过 国家宏观制度来自发调节货币供应量,以满足 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货币制度的统一与商品市场统一相伴 随,可以预言,单一的货币制度的出现,需要 更加广泛统一市场的形成,欧洲货币的出现是 一个极好的例证。
返回
第13页/共45页
2021/7/18
14
(二)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 的货币制度。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的国家,一国 的基本货币单位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和白银两 种金属维持固定关系。在这种制度下,金、银都 可以自由铸造为金币和银币,二者都有无限法偿 能力。
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货币本身有
(2)内容:①规定纸币含金量,但不铸造金币, 也不直接兑换黄金;
②确定本国货币单位与另一国家的货币单位 的固定比价,该国实行金币本位或金块本位制, 且经济发达。
③实行金汇兑制国家在所依附国的金融中心
存储黄金和外汇,通过无限制买卖维持本国币值
稳定。
返回
第21页/共45页
2021/7/18
22
二、不兑现货币制度(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返回
第9页/共45页
2021/7/18
10
第二节 货币制度的类型及其演变
一、金属货币制度——本位制度 二、不兑现货币制度 三、国际货币制度与区域货币制度
第10页/共45页
返回
2021/7/18
11
第二节 货币制度的类型及其演变
一、金属货币制度——本位制度
“货币本位”,是指一国一旦选定了某种货币 单位,就将其货币单位用法律规定与某一特定金 属商品保持固定关系,作为衡量该商品价值的标 准,进而建立起一国的商品价格体系。标准的金 属货币制度就是货币本位制度。
15
复本位只有如此严重的缺点,为什么在
16~17世纪,即资本主义早期成为一种典型的货 币制度呢?
这是因为,这种制度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早期 发展的二元经济的双重需要:一方面,在封建社 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 过渡期间,城乡商品货币关系迅速扩大,小额零 星交易,日益增加对较贱的白银的需求;另一方 面,大工业和批发商业的迅速发展,大宗交易频 繁,对价值更大的黄金需求增加。另外,在复本 位制下,金银均为本位币,货币价值是以两种金 属的价值为基础,所以其波动也趋于两种金属的 平均值,使本位币的价值相对稳定。
(五)货币铸造与货币发行的规定 金属货币存在铸造和发行问题,而不兑现货币 则主要存在发行问题。在古代国家,本位币的铸 造有的由国家完全垄断,有的则由人民自由铸造, 辅币铸造一般由国家垄断。现在信用货币首先由 私人银行发行,现在逐渐集中在中央银行或指定 发行机构。
返回
第8页/共45页
2021/7/18
排他性、独占性,而法律却规定金银均为本位币,
因此,复本位制的最大缺点是采用此制的国家的
金银铸币之间的铸造比率必须与其作为金属的价
值的比率经常一致。但这两种金属的价格虽金银
市场比价的不断变化而变动,很容易引起价格混
乱,出现“格雷欣法则”下的“劣币驱逐良币”
现象。
第14页/共45页
返回 进入专栏2-2
2021/7/18
在货币近代史上,按照各国本位币所采用的金 属类别,存在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 制三种类型。
返回
第11页/共45页
2021/7/18
12
(一)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较早的金属货币制度。在此制度下, 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维 持固定关系,以白银为主币币材,银币为无限法 偿货币,具有强制流通的能力;主币的名义价值 与所含的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相等,银币可以 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现银币 活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入和输出。
4.不兑换信用货币的发行供给数量是根据经济发 展客观需要确定的,并受到国家的管理调控。
返回
第22页/共45页
2021/7/18
23
不兑现货币制度下的纸币制度是货币发展的
返回
第17页/共45页
2021/7/18
18
(2)金币本位制的优缺点
①优点: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 度。在此制度下,银行券的发行制度日趋完善, 中央银行垄断发行后,银行券的发行准备和自由 兑换曾一度得到保证,从而使银行券能稳定地代 表金币流通,故被认为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货币制 度,因为它保证了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 相一致,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自动调节 国内货币流通和保持外币行市的相对稳定,并具 有货币流通的自动调节机制。
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化
会计学
1
第一节 货币制度构成的 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内涵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返回
第1页/共45页
2021/7/18
2
第一节 货币制度构成的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内涵
货币制度:是一国、一个区域组织或国际组织 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相应范围内货币的流通的结构、 体系与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内容包括:货币单位的规定;货币材 料的确定;货币种类及其比例;货币法偿能力的 规定;货币准备制度等。
返回
第15页/共45页
2021/7/18
16
(三)金本位制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 从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 是英国。
金本位制,或称金单本位制,是指一国的基本货 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关系。按 基本货币单位兑现黄金的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种类 型: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进入专栏2-1
返回
第7页/共45页
2021/7/18
8
(四)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 货币法偿性,是指法律赋予货币一种强制流通 的能力,任何人不得拒绝接受。包括无限法偿和 有限法偿。前者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这 种支付是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结清帐款、交纳 账款等。后者是指辅币而言,仅限于零星小额支 付和找零使用。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随着金本位制的崩溃而 建立的现代货币制度,我们称之为不兑现货币制 度。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有如下特点:
1.在此制度下,各国主要货币为中央银行发行的 纸制的信用货币,是国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具有无限法偿资格。
2.纸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固定联系,并主要有现 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3.不兑换信用货币主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流通。
最后,贸易管制以及外汇管制的实施,使黄金 的自由输出入受到限制,使黄金流动保持对外汇 率稳定及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受到削弱。
基于以上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不平 衡加深使得金币本位制走向崩溃。
返回
第19页/共45页
2021/7/18
20
2.金块本位制(生金本位制)
(1)主要特征:①黄金并不参加货币流通,流通的 是可以兑换黄金块的银行券,并规定其含金量;
仅就基本货币单位兑换白银的办法而言,银本 位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银币本位制; (2)银块本位制;(3)银汇兑本位制
返回
第12页/共45页
2021/7/18
13
银本位制盛行于16世纪,由于白银在历史
上的地位远不如黄金重要,其被接受的程度也与 黄金相差甚远,到19世纪末期,大部分国家都 放弃了银本位制。我国用白银作为货币的时间很 长,唐宋时期的白银已经普遍流通,清宣统二年 (1910年)4月清政府颁布了《币值则例》,宣 布实行银本位制,实际是银圆和银两并行, 1933年11月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在我国 废止了银本位制。
下人们窖藏黄金,便选择金块本位制。
返回
第20页/共45页
2021/7/18
21
3.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
(1)定义:金汇兑本位制,是指有些国家虽欲采 取金币或金块本位制,但苦于缺乏足够的黄金, 该国便将本国的货币单位与黄金固定联系,但不 直接兑换黄金,而是可以直接兑换成某种可以兑 换黄金的外国货币,然后以该国货币再兑换该国 黄金,这种制度叫做金汇兑本位制。
② 缺点:金币本位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
程中,也有不稳定因素,造成运行困难,主要表
现在:
返回
第18页/共45页
2021/7/18
19
首先,黄金数量的增加受生产的限制,不能 满足日益增长的货币供给增加的要求,这是金币 本位制不能维持的客观原因;
其次,金币流通以后,往往会因为磨损而使重 量减轻,从而浪费大量黄金,另外,大量黄金的 非货币用途,造成货币用途黄金不足,是的多数 国家的金币本位制基础削弱;
1. 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1)条件:①货币单位与黄金发生关系,铸造金币
②大中可以无限制地提出请求用黄金铸 造金币
返回
第16页/共45页
2021/7/18
17
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④一切法偿货币或金币的价值符号均可以其 面值兑换成金币
上述四个条件是金币本位制运行的基础,其落脚 点在与稳定货币价值。首先,货币单位与黄金发 生关系,这是金币本位制的基本定义;其次,金 币的自由铸造和熔毁是为了保证金币价值与黄金 价格的一致性;再次,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可以 保持国内的黄金价格与国外黄金价格维持同一水 平;最后,各种法偿货币自由兑换黄金,可以维 持这些货币之间按照平价流通。
返回
第2页/共45页
2021/7/18
3
历史上,按照货币特性来分类,主要存在两 大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 度。
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及各种习惯上的原因,一 个社会究竟如何选择一种货币制度,以实现货币 的各种功能,在经济史上,往往存在着巨大差异 性选择。但是,虽然不同国家的货币制度安排不 同,其共同的趋势却有如下特征:
9
(六)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是指在货币发行是须以 某种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 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 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 在不同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是不 同的。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定 的贵金属金或银作为准备;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 下,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已经与贵金属脱钩,多 数国家都采用以资产做准备,也有以物资做准备 或其他国家的货币直接挂钩作为准备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