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欣赏
每天被600人参观的世界第一油画《蒙娜丽莎》
该作品经过了四个创作阶段:第一层,是一幅对未知对象的肖像草稿,从轮廓可以看出,有较大的头、鼻、双手和较小的嘴唇;在第二层里,达·芬奇用一幅《佩戴珍珠发饰的肖像画》覆盖了最初的草稿。
第三层,是1503年创作的《丽莎·格拉迪尼肖像》,帕斯卡认为这才是蒙娜丽莎的原貌,也是他所认为的“另一幅女人的画像”。
画中的蒙娜丽莎眼睛看向左边,面带微笑,这是当时标准的肖像画模样。
第四层,是《蒙娜丽莎》油画作品:脸微微向右转了过来,就连目光也是向右的。
《蒙娜丽莎》创作时间,大约从1503年至1506年。
该幅画创作
于达·芬奇人生的转折点,即从服务了17年的米兰斯佛扎宫廷,回到了佛罗伦斯。
很有可能在那段时间里,达·芬奇赢得了政治家马基维利的支持,他主要从事军事工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绘画作品。
达·芬奇画完《蒙娜丽莎》之后,便投入到了亚诺河改造计划。
《蒙娜丽莎》的姿势,已经升华为一种神圣的符号,它不仅仅是艺术规律问题,不仅仅是对文艺复兴人文思想粗糙大潮的冲击,而是心灵回归者、觉醒者心中的一个崇高细致理想的显现。
《蒙娜丽莎》具有另一种难以说明的象征意义,如佛的坐势、站势、讲道姿势,菩萨的动势,基督的几种象征性姿势:如两手摊开,一手持十字,一手指天,这有某种非世俗的意味,不是做作,而是不得不是如此,是最不自然最自然,最不简单最简单,最轻松最沉甸甸的样式,你无法赞美它,又无法挑剔它,它就是这样,原始的样子,人们只能沉醉其中,而不能有条理地褒贬它。
一切欺骗与神秘都集中在《蒙娜丽莎》身上,而令人们产生一种畏惧。
《蒙娜丽莎》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形象,在该幅作品面前,不能说她是女人肖像,她穿越一切无所不见、又视而不见的空洞目光,想躲避是办不到的,而想迎接那目光同样也是枉然。
奇异的前额,广阔得失去了一个平凡人的味道,弥漫在脸上的那种神奇表情,似笑、非笑使人们无法相信这是一张现实的脸,而它的存在,又无法使人们的怀疑进行得彻底。
《蒙娜丽莎》的表情,像东方佛教中佛陀的表情一样,是非凡人所能做出来的。
“蒙娜丽莎”不是因为了什么而微笑,她只是静静地在那,脸上是自然地出现的一种永恒的、无所谓表情的表情。
《蒙娜丽莎》的美学意义,主要在于人物形象焕发出的人性的光辉;而在这之前,即使是人的形象,也带有或多或少的宗教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