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腹腔引流护理操作方法的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简述体位引流的护理措施

简述体位引流的护理措施

简述体位引流的护理措施体位引流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用于排出体内的液体或气体。

它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利用重力帮助排出体内的积液或排气,从而达到疏通管道、促进康复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体位引流的护理措施。

1. 头低位引流:适用于胃肠道排气或引流胃内容物。

患者平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厘米,头稍微偏向一侧,利用重力帮助胃内容物流向出口。

此时,患者要保持呼吸通畅,避免窒息。

2. 侧卧位引流:适用于胸腔积液或气体引流。

患者侧卧位,引流部位下方放置引流瓶,利用重力帮助积液或气体排出。

同时,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堵塞。

3. 俯卧位引流:适用于胸腹部积液引流。

患者俯卧位,将引流部位下方放置引流瓶,利用重力帮助积液排出。

俯卧位引流时,要注意患者的呼吸状况,避免压迫胸腔导致呼吸困难。

4. 反侧位引流:适用于腹腔积液引流。

患者平卧位,将引流部位放置在床边侧沿,并将患者的身体稍微向引流部位倾斜,利用重力帮助积液排出。

此时,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体位导致不适。

5. 高位引流:适用于上呼吸道积液或引流口腔分泌物。

患者坐位或半卧位,将引流部位放置在较高的位置,利用重力帮助积液或分泌物排出。

高位引流时,要注意保持引流部位的稳定,避免引流部位下沉导致引流不畅。

在进行体位引流时,护士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患者安全:在改变患者体位时,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摔倒或滑落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可以使用床栏或辅助工具提供支撑,保证患者的稳定。

2. 引流管的选择:根据引流部位和引流液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引流管。

引流管应具有足够的长度和直径,以保证引流通畅。

同时,要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及时清洗或更换。

3. 引流瓶的选择:根据引流液体的量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引流瓶。

引流瓶的容量应足够大,能够容纳引流液体,并具有密封性,防止引流液体外溢或污染。

4. 引流液体的观察:护士要定期观察引流液体的性状和量,及时记录。

引流液体的性状可以包括颜色、浑浊度、气味等方面的观察,有助于判断病情的变化。

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冲洗方式引流效果的观察

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冲洗方式引流效果的观察

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冲洗方式引流效果的观察汪永会;何凤益【摘要】Objective:To explore and compare two different tube drainage in the abdominal cavity dual flush after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Methods:80 cases of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ex-ternal drainage place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aline flush pipe using intermittent flush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aline uniform drip irrigation tube. Results:The patient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tube plugging rate (7.5%) than the control group(3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observation group were double casing average retention time (4 day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5.0 day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0.01). Conclusion:Intraperitoneal double drainage tube flush uniform way is much better than intermittent infusion flush.%目的:探讨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冲洗方式在肝胆胰手术后引流效果比较。

腹腔引流管及护理

腹腔引流管及护理

腹腔引流管及护理
(一)护理
1、保持有效引流。

①病人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及预防隔下感染;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和受压,防止血凝块和纤维素沉淀阻塞导管;③引流管长度适中,避免翻身时脱出;④应用腹带时,引流管应从腹带的缝隙穿出,避免对引流③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

④避免误入阴道。

⑤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脱高度,防止尿液返流。

处理:
①遵医嘱给予抗菌素治疗。

②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使尿量维持在200Oml以上。

③保持尿道口清洁,做好会阴护理。

2)虚脱及血尿
预防:
①防止患者膀胱高度膨胀。

②实施导尿术时动作轻柔。

③密切观察患者脸色、神志等。

处理:
①导尿第一次放尿量应VIooOmI。

②适当补充能量。

③报告医生,有血尿者积极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3)黏膜损伤
预防:
①操作动作要轻柔。

②用无菌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

③选择型号合适的导尿管。

处理:
①报告医生,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②保护受损黏膜。

③做好会阴护理。

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连接方式引流效果的比较

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连接方式引流效果的比较
d r a i n a g e e f e c t .
[ Ke y wo r d s ] T h e e f e c t o f d r a i n a g e ; D u a l c a s i n g ; I n t r a p e r i t o n e a l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h e e f e c t o f p e r i t o n e a l d r a i n a g e p e i r t o n e a l d o u b l e c a n n u l a t w o c o n n e c t i o n c e l i a c m a j o r s u r g e r y o r s e v e r e
o b s e r v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he t t wo g r o u p s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d r a i n a g e . Re s u l t s he T p a t i e n t s d o u b l e t u b e d r a i n a g e i s r e l a t i v e l y u n o b s t r u c t e d ,
E x t u b a t i o n t i me t h a n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i s s h o r t e r . Co n c l u s i o n T h e o b s e va r t i o n g r o u p wa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i n t h e

双侧腹腔引流管的操作流程

双侧腹腔引流管的操作流程

双侧腹腔引流管的操作流程如下:
消毒:在穿刺区域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三次。

定位、穿刺: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对腹腔病变脏器或病变区域进行定位,然后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麻醉成功后,使用穿刺针沿着影像学定位部位进行穿刺,直达病灶区域。

置管:穿刺成功后,将引流管沿着穿刺针指引,放置到病灶区域。

固定管路:将穿刺针退出,将引流管放置于病灶区域,随后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防止移位、脱离等情况发生。

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是引流腹腔积液、减轻腹腔压力常用的手段之一,需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第一篇: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概述】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各种手术。

对手术创面的渗液起到良好的引流作用,局限消化道瘘并促进窦道形成,避免腹腔感染和腹腔脓肿。

在腹部外科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护理目标】1.患者及家属理解留置管道的目的并积极配合。

2.保持引流通畅及维持有效负压,达到以下目的:引流腹腔内渗液、渗血、脓液;为胃肠道瘘、胆瘘、胰瘘患者进行持续吸引,减少其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3.及时发现及处理病情变化,最大限度的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将不适感降到最低。

【护理重点步骤】1.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道的目的及重要性、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

2.正确放置双套管位置,近端应置于引流最低位。

3.妥善固定双套管,防止意外拔管或脱出。

除缝线固定于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将其外固定。

4.保持引流通畅,保持引流有效性。

维持适宜负压,按医嘱调整负压,一般不超过4kpa,以免损伤内脏组织及血管。

双套管的通气管应与大气相通。

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利充分引流。

若有阻塞,先离心方向挤压或用注射器回抽,无法疏通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5.监测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黏稠度等。

因引流目的不同而流出的液体及量均不同,动态分析引流情况,观察有无并发出血、感染、胆瘘、胰瘘、胃肠瘘等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观察腹部体征以及全身症状,有无低钾或低钠等。

7.检测腹腔感染情况。

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8.做好腹腔双套管灌洗的护理。

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持续腹腔灌洗,根据医嘱可在0.9%氯化钠溶液内加抗生素,以维持20~30滴/min为宜,冲洗液现配现用。

9.做好拔管后护理。

若引流量逐渐减少,患者全身及腹部情况较好,可考虑拔管。

在医生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渗液情况,渗出液较多应通知医生处理。

严密观察全身及腹部体征等变化,观察有无感染、出血、慢性窦道等并发症。

外科手术中的术中腹腔闭式引流方法

外科手术中的术中腹腔闭式引流方法

外科手术中的术中腹腔闭式引流方法外科手术中的腹腔闭式引流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在手术结束后将引流管插入腹腔内,帮助排除伤口和手术区的淤血液、渗出液和脓液,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在外科手术中,选择适合的引流方法非常重要,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术中腹腔闭式引流方法。

一、胸水引流管引流在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例中,由于手术创面较大,会有较多的胸水产生。

这时,医生会选择胸水引流管引流的方法来避免胸水在胸腔内积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胸水引流管引流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引流管型号和长度,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的压迫和移位。

二、腹水引流管引流腹腔手术中,当患者腹腔内积液较多时,医生会选择腹水引流管引流的方法来排除腹水,减少腹腔内的压力,避免腹腔内淤血和感染。

腹水引流管引流需要注意避免感染源的污染和移位,保持引流管通畅,及时处理引流管周围的感染。

三、胆汁引流管引流在胆囊切除手术等胆道手术中,由于手术的特殊性,会出现胆汁渗出的情况。

此时,医生会选择胆汁引流管引流的方法来排除胆汁,避免胆汁在腹腔内引起感染和炎症。

胆汁引流管引流需要注意避免胆汁引流管的压迫和阻塞,及时处理引流管周围的感染。

四、淤血引流管引流在外科手术中,术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创面淤血,淤血引流管引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引流管引流,可以减轻淤血对手术创面的影响,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淤血引流管引流需要注意合理选择引流管的数量和位置,保持创面通畅,避免引流管的阻塞和感染。

在外科手术中,术中腹腔闭式引流方法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正确选择和操作引流方法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适合的引流方法,严格执行引流操作规范,确保引流通畅,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保障。

腹腔引流护理的操作流程实验报告

腹腔引流护理的操作流程实验报告

腹腔引流护理的操作流程实验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近年来,腹腔引流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外科手术中的术中腹腔闭式引流方法

外科手术中的术中腹腔闭式引流方法

外科手术中的术中腹腔闭式引流方法引言:腹腔手术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类手术,术中腹腔闭式引流方法的应用对于手术后的恢复和疗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腹腔手术中常用的术中腹腔闭式引流方法,并探讨其优点和适用范围,为外科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腹腔闭式引流概述腹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将术中残余液体、气体或血液引流至负压容器中的方法,常用于腹腔手术中。

腹腔闭式引流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后的积液和感染风险,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2. 术中腹腔闭式引流装置术中腹腔闭式引流装置由引流管、负压容器和负压控制系统组成。

引流管通过手术切口置入腹腔,与负压容器连接。

负压控制系统可以调节引流管中的负压力度和引流速度,达到最佳引流效果。

3. 术中腹腔闭式引流的操作步骤(1)手术准备:确保引流装置无损坏,排除负压容器中的气体,准备引流管。

(2)引流管置入:在手术切口处或腹腔其他位置,将引流管插入腹腔。

(3)引流管连接:将引流管与负压容器连接,确保连接处密封。

(4)负压控制:根据术后引流需要,调节负压控制系统,使引流管中的负压力度和引流速度达到最佳状态。

(5)引流观察:术中密切观察引流液体的颜色、量和性质,及时调整负压力度和引流速度。

(6)术中调整:根据引流情况,及时调整引流管位置、数量和使用时间。

4. 术中腹腔闭式引流方法的优点(1)减少感染风险:腹腔闭式引流可以将术中的残余液体、气体或血液及时引出腹腔,减少感染风险。

(2)促进创面愈合:通过负压控制系统的引流作用,可以减少术后创面积液,促进创面愈合。

(3)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术中腹腔闭式引流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5. 术中腹腔闭式引流方法的适用范围术中腹腔闭式引流方法适用于各类腹腔手术,特别是那些易产生积液、气体或血液的手术,如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和胃肠手术等。

根据不同手术类型和术后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引流管和负压控制系统。

结论:术中腹腔闭式引流方法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腹部手术中引流方式与注意事项

腹部手术中引流方式与注意事项

腹部手术中引流方式与注意事项目前,医学界关于腹腔引流的治疗措施方式、效果等一直存在不同医学观点争执,原因在于:虽然腹部手术采用引流的方式让患者体内的血液、脓液、炎性渗液、胆汁、分泌液等影响患者病症的积存液体排出,但是引流管在腹部也给患者的身体造成腹腔内部肠道感染的风险;因此,腹部手术体内插入引流管对医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对医生的精湛外科手术技能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随时可能会引发医疗事故。

一、腹部手术引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主动引流:主动引流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外源负压吸引装置将腹部内积存的液体吸出来。

2.被动引流:被动引流主要是通过利用引流管和腹腔内液体的压力差或重力作用而让患者腹腔内积存的积液得以排出。

3.开放式引流:开放性引流是指引流管是与外部相通的,也正因如此,患者的伤口容易造成逆行感染。

4.封闭式引流:封闭式引流是指引流管在患者的体内,与外界式隔离的状态,虽然相比开放式引流造成逆行感染机率更小,但是由于在患者体内,却容易造成患者内部肠道粘膜之间的感染。

医生会根据患者自身的不同病症情况而选择适合患者的引流方法,而如何选择正确适合患者的腹部引流方法主要依据患者体内引流物的粘稠度和流量大小来决定的。

二、关于腹部手术引流的注意事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参考:1.选择适合患者的引流管,注意如何正确的摆放引流管的位置:目前医院常用的引流有Penrose引流,闭式Penrose引流,封闭式引流及套管引流,而常用的封闭式引流有乳胶管或硅胶管,其一端接引流袋,与外界不通。

腹部引流管通常应该放于术者手术平卧位时腹腔的最低点,接近病灶或缝合处,但是要切记不能和吻合部位直接接触,更不能放入瘘口内,因为这样会影响患者体内的组织正常愈合。

而且在做腹部引流手术时,引流管应该要从距离引流点最近的地方穿出腹壁,因为路径越短引流排出积液所能达到的效果越好。

2.尽量避免在腹部手术引流的过程中造成感染:细菌感染问题是腹腔手术中特别要引起注意的处理地方,引流管的操作使用不当或是引流位置摆放错误抑或是引流管大小选择错误等一系列的问题所导致,而上述因素都会导致患者的手术切口部位易受到细菌感染,一旦感染不仅会影响整台手术的成败,还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命风险,因此,在确认无菌操作腹部引流手术时特别要谨小慎微的做好每个环节,防止因感染病菌带来的未知损害。

普外科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普外科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普外科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目的:探讨针对普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有效引流方式,为普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7月本院普外科手术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分别给予真空负压引流术和非真空负压引流术实施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总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拔管时间(3.29±0.98)d、总引流量(214.34±10.98)mL均低于对照组的(5.81±1.34)d和(326.34±17.43)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23.5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观察组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的69.1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针对普外科术后手术患者实施引流的实践过程中,与非真空负压引流术相比较,采用真空负压引流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切口愈合。

临床研究表明,针对普外科手术而言,术后引流方式的不同可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一定的影响[1]。

封闭式负压引流属于临床常用的引流方式之一,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可以有效防治患者术后感染,改善患者预后[2]。

鉴于此,本次研究探讨针对普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有效引流方式,以便为普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的病例资料均来自梅州市中医医院,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均为2014年10月-2015年7月,共计136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引流方法真空负压引流和非真空负压引流均可适用于压迫性溃疡、烧伤、静脉淤滞性溃疡、糖尿病足以及穿通性创伤等创面。

腹腔引流的种类与应用

腹腔引流的种类与应用

腹腔引流的种类与应用发表时间:2009-06-17T13:33:57.0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8年10月第20期供稿作者:孙大伟[导读] 被动式引流(passive drains)和主动式引流(active drains);前者是由于腹内压升高时使液体溢出,后者则是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将液体吸除。

腹腔引流的种类与应用孙大伟 (黑龙江省明水县中医院黑龙江明水 151700)【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20-0015-01 腹腔引流主要分为两类:被动式引流(passive drains)和主动式引流(active drains);前者是由于腹内压升高时使液体溢出,后者则是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将液体吸除。

1 被动引流这是我国当前腹部外科中最常用的引流方式,最常用的引流物有Penms。

引流、烟卷引流、乳胶管和硅橡胶材料的管状引流。

被动式引流可以是开放的,引流管端直接与外界敷料接触或是封闭的,连接引流管至一密封的消毒容器,并可加以间断负压吸引。

密闭的被动引流可以推迟引流通道的细菌感染。

当使用腹腔被动引流时(除用硅橡胶管外),在24h内大网膜便迅速地将引流入口处包围隔开,48h后,引流管道便被完全包围,使其与主要腹膜腔隔开,故临床上常见到引流处有感染或脓液流出时,并不影响腹膜腔;游离腹腔内有腹水时,亦不经引流管排出。

故一般的引流管并不能保持其长时间的有效引流作用。

用硅橡胶材料造成的管状Penrose引流物,常可以用作密闭式或开放式的腹腔被动引流,是最合适的引流材料,使用得亦最广泛;以其柔软而无刺激性,在符合外科原则下使用时,亦最少并发症。

被动性腹部引流受腹腔内压力变化的影响。

上腹部因有横膈的呼吸活动,故在不同的呼卜吸周期,上腹部压力亦随之改变。

Overhoh观察到狗的腹腔内压力在上腹部是负值,并且在于正常呼吸期间的变化很小。

Drye的研究发现术后病人在仰卧位时上、下腹的腹腔内压力相似,大约为0.78kPa(8cmH2O);但在直立位时,下腹的腹腔内压增加至3倍而上腹则基本不变,而且两点的垂直距离越大,压力差也越大,故腹腔内压是呈动态性改变,当有咳嗽、呕吐动作时,腹腔内压可升高至10倍。

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连接方式引流效果的比较.

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连接方式引流效果的比较.

作者:孙新华孔月华董卫红【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腹腔双套管连接方式在肝胆胰手术后腹腔引流的效果。

[方法]将60例肝胆胰术后放置双套管引流患者随机分A、B 两组,A组外套管接负压引流瓶,内套管接0.9%氯化钠冲洗,B组与A组相反,观察两组的引流效果与不良反应。

[结果]A组患者双套管引流通畅,堵管机率降低。

[结论]A组引流效果优于B组。

【关键词】引流效果双套管引流急性胰腺炎胰腺脓肿本文拟比较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中60例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的引流效果,为双套管的正确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右肝叶切除18例,左肝叶切除22例,左肝外侧叶切除8例,急性胰腺炎,胰腺脓肿切开引流术12例。

双套管制作:本组所放置的双套引流管在术中制作,制作方法与周敏[3]、贺健[2]等报导的方法基本相同。

取事先已灭菌处理普通橡胶引流管(直径0.8~1.0cm)作为外套管,长度30~40cm,内套管选用输液器(直径0.3cm),长度60cm,分别在前端的管壁修剪2~3个侧孔,用丝线将内外套管固定。

1.2 方法用抽签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n=30)患者回病房安置好体位后,按无菌要求将腹腔双套管的外套管接负压吸引器,持续负压吸引引流积血积液,内套管接0.9%生理盐水持续冲洗。

B组(n=30)患者采用外套管接0.9%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内套管接负压吸引器,持续负压吸引引流积血积液。

两组患者护理方法基本一致。

2 结果A组患者没有发生术后引流管阻塞,2例引流不畅经挤管后通畅,平均拔管时间5.5天,1例拔管后B超发现肝区积液自行吸收。

B组9例患者发生术后引流管引流不畅多次,1例经挤管后通畅,3例经50ml注射器冲管后通畅,5例更换内套管,平均拔管时间6.5天,拔管后B超发现肝区积液3例,1例自行吸收,2例肝区积液经B超引导下抽液后自愈。

普外科术后两种引流方式效果的比较及护理

普外科术后两种引流方式效果的比较及护理

普外科术后两种引流方式效果的比较及护理
刘迎春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1(032)015
【摘要】目的:评价普外科术后引流管道采用负压吸引引流方式与虹吸引流方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500例普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虹吸方式引流,对照组采用负压方式引流,观察总引流量,持续引流时间,引流管堵塞情况等指标。

结果:试验组术后总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引流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引流管堵塞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1),相关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普外科术后采用负压引流方式与虹吸引流方式效果相同,但虹吸引流方式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便于观察及护理,更适合于临床工作。

【总页数】2页(P3118-3119)
【作者】刘迎春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广东中山5284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两种不同负压引流方式应用于骨科术后的效果比较 [J], 杨元娇;刘丽悔;蔡颖娟;江燕开;贺宪
2.普外科术后两种引流方式效果的比较及护理 [J], 刘迎春
3.普外科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J], 郑雪辉;沈展平
4.腔镜甲状腺术后两种引流方式的效果比较 [J], 雷伟娜;陈艳分;甄带娣;马春娇
5.乳腺癌术后两种引流方式的效果比较 [J], 雷伟娜;马春娇;陈珠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1、根据病情需要腹腔内可能安置几种引流物和数根引流管,病人转入病房必需清点,最好根据作用或名称做好标志,并接引流袋。

2、分别观察记录引流出物质的性状和量,外层敷料湿透及时更换并估计液体量,引流管如无液体流出可能管道被阻塞,如引流液为血液并流速快或量多,应通知医生处理。

3、妥善固定导管,病人翻身、下床、排便时应防止引流管脱出或折断滑入腹腔,滑出者应更换新管插入。

4、需负压引流者,应调整好所需负压压力,并注意维持负压状态。

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时,负压可达20.0 kPa,可减少腹腔内腔隙和清除积液。

5、纱布和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者应密切观察全身情况,若已稳定时应在48~72小时内拔除,或更换新的纱布再填塞。

6、预防性应用的引流管应在48~72h内拔除,如为防止吻合口破裂后消化液漏入腹腔则应在术后4~6日拔除。

如引流腹膜炎的脓液应据流出物情况具体决定。

如为引流脓肿的脓腔则引流管应逐渐退出或逐渐拔除,以免形成口小腔大的残腔。

如皮管置时过久或被腐蚀应调换皮管。

7、腹腔内引流管如2~3日不能拔除则每2~3日应转动
皮管一次,以免长期固定压迫造成继发性损伤。

8、如需用外引流管注入抗生素等药物溶液或作管腔冲洗,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操作。

9、观察引流物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压迫组织坏死出血、肠瘘、继发感染、疼痛等应及时拔除或换管,处理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伟英. 烧伤导致呼吸道梗阻患者 的循证护理[ ] 护理 J.
与 康 复 , 0 , ( ) 43— 5 . 2 6 6 7 :5 4 5 0
深度有关 , 深度烧伤 时焦痂缺 乏弹性 , 外观 肿胀 不 明显 , Ⅱ度 烧伤在烧伤后 l 6h颈围 可在 5 0—3 0—5 m, 5c 此时易 出现 脱
加重肺部损害。②严重呼吸道 烧伤或痰液黏 稠患者 呼吸道灌
洗 时 , 防 止 缺 氧 , 洗 前 将 氧 流 量 凋 至 3— i, 患 者 为 灌 6l n让 Mm
深吸气数次 , 呼吸机 吸入氧浓度调 至 10 ,p : 10 时 , 0% SO 达 0%
张发, 张靖 , 奚靖 , 气管切开后气道冲 洗 3 等. 3例[ ] 护 J.
义 ( >0 0 ) 尸 .5 。
表 1 两组不同置管方法 引流情况 比较
12 方 法 观 察组 采 用 双 腔 导 管 作腹 腔持 续 灌 注 引 流 , 腔 . 双 引流 管 是 一条 “ 形 、 4 m、 径 为 0 8—1 5c 的 硅 胶 Y” 长 0c 内 . . m
管 。如 发 现 患 者 烦 躁 、 吸 浅 促 、 汗 等 症 状 时 , 立 即 寻 找 呼 大 应
梁炜. 人工气道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 护 J.
理 实 践 与研 究 , ( ) 9 — 2 6 4 :1 9 .
原因, 并立 即做好重置套管的准备 。
参 考文 献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 临床资料 本组 9 . O例 , 5 , 3 ;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l 7 9~ 2
岁, 平均 5 . 。病种类型 : 82岁 急性化脓性 阑尾炎手术 4 7例 , 胃
肠 道瘘 和急 性 穿 孔 修 补 手术 2 4例 , 症 胰 腺 炎 和腹 膜 炎 手 术 重
转 。③不满意 : 引流液清晰 , 实验室检 查正常 , 引流基本彻底 ,
王敏 丽. 机械 通气患者 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 实用护 J.
理 杂 志 ,00 1 ( )2 . 2 0 ,6 1 :3
陈素萍 , 丽萍. 谭 重症颅 脑外伤 气管切 开后气道 湿化的 护理进展 [ ] J .实 用 临床 医 药杂 志 ( 护理 版 ) 20 , ,06 2
( )7 . 2 :8
管。管内有 两条单 独管 腔 。前 端管 壁 开有 数个 多方 向的侧
孑, L 以冲 洗 和 引 流 。 患 者 平 卧 或 半 坐 卧 位 , 空 膀 胱 , 密 消 排 严 毒腹 部 皮 肤 , 根据 病 情 选 择 引 流 穿 孔 点 。 常 用 有 下 腹 右 侧 麦 式 点 、 侧 麦式 对 称 点 、 下 3c 或 腹 部 其 他 相 应 部 位 , 麻 左 脐 m 局 后 , 无 菌 手 套 , 穿 刺 点 微 创 切 口 , 双 腔 管 顶 端 置 人 腹 腔 戴 于 将 内, 外端 固定 于腹 壁 , 以无 菌 纱 布 条胶 布 固定 。然 后 外 端 一 盖 侧 管 端 连 接 负 压 引 流瓶 , 于 床 下 。另 一 侧 外 端 管 口用 于 推 置 注冲 洗 液 。 常用 冲洗 液 为 生 理 盐 水 5 0—1 0 l 0 0m +庆大 霉 素 0 8万 u或 0 5 甲硝 唑 溶 液 , 据 腹 腔 内 引 流 液 体 的数 量 、 .% 根 色
齐鲁护理杂志 2 1 年第 l 卷第 — 00 6
时可灌洗 。最大灌洗 液量 3 5 , 洗后顺 呼吸道壁滴入 0— Oml 灌 抗生素或止血药。注意 : 无 咳嗽反应 的患 者不 能用气 管 内 ①
灌洗的方法 , 因患 者 无 咳 嗽 反 射 , 入 的 液 体 无 法 排 出 , 而 进 反
对照组采 用传统的烟卷 式橡皮 条 、 胶或硅胶 管单 管引流 方 乳
法。
13 引流效果评定标准 ¨ ①满 意 : 3— . 经 4d冲洗引流后 ,
引流液清晰 , 镜检标本阴性 , 引流彻底 , 患者无发 热、 腹痛等不
流不彻底 , 而影响手术效果和患 者康复 , 至发生腹 腔内组织 甚
患者无发热 、 无瘘道粘连等 , 但愈后仍呈 中等以上持续性 或间
断性腹痛 、 胀等不适 。 腹 2 结 果 两组 不 同置 管 方 法 引 流 情 况 比较 见表 1 。
I , 3例 胆道手术 6 。将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4 例 3例和对照组
4 7例 , 两组 患 者 性 别 、 龄 、 种 等 资 料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年 病
感染 、 粘连等严重后果 。20 06年 4月 一20 0 9年 4月 , 我们改用 双腔导管作腹腔持续灌注引流,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良反应 , 无瘘道粘连等后遗症 , 愈后 良好。②较满意 : 拔管前 ,
引流液清晰 , 实验室检查 阴性 , 引流彻底 , 者无发热 、 患 无瘘道 粘连 , 但仍有 轻度 腹痛 不适 , 给予腹 部 热敷 或对 症 治疗后 好
田沈平. 气管切 开常规 护理卡在预防痰痂形成 中的作用 [ ] 中华护理杂志 , 0 ,( 8 :0 . J. 2 343 )38 0 戴 文英. 人工气道 湿化法 的临床 研究[ ] 护理 与康复 , J.
20 ,()8. 04 3 2 :0
部软组织进行性水肿 引起脱 管 , 可从 颈 围的变化 来判 断套 管 脱 出的可能性 , 正常人的颈 围为 3 3 m, 围改变 与烧 伤 0— 6c 颈
本文编辑 : 邱春 晖
] ] ]
21 0 2 00— 8— O收稿
I 二



两种 腹 腔 引 流 护 理操 作 方 法 的对 比研 究
郭凤 仙
( 莘县 第三人 民医院 山 东 莘县 2 2 2 ) 5 4 7
腹腔管置管持续 引流 , 是腹膜炎 、 腺炎、 胰 胃肠道瘘 、 胆瘘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等腹 部外科手术后 引流常用 的护理技术操 作。以往采取传统的烟卷式橡皮条引流 、 乳胶或硅胶管单管被 动引流 , 虽有一定 的效果 , 但是 常因腹腔 内渗漏残 留液导致 引 流液标本阴性 , 即可拔管 , 口严 密消毒后 , 创 贴以无菌创可贴 。
理 学 杂 志 ,04,9 1 )3 . 20 1 ( 9 :2
再将 吸痰管尽可能深 地插入 气管 内, 将痰 液或坏 死 的呼吸 道
黏膜等 吸出。③ 灌洗 时备好氧气 , 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 3 24 防止套管脱 出 观 察脱管 的方法 是看套 管位 置是否 ..
居 中 , 痰 管能 否 顺 利 插 入 或 者 患 者 的 呼 吸 有 无 阻 力 。 颈 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