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0 江苏加试
201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含详细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99748d960590c69ec376e0.png)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包括选择题(第1题~第7题,共7题)、非选择题(第8题~第20题,共13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1.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3. 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7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 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 B. 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C. 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 踟蹰积聚 废寝忘食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 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 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bfd22d5901020207409c89.png)
• (2)【参考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 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 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 朗、待春还)。【解析】1.问的是艺术手法,一 般应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特 色等方面逐一思考作答。2.问的又是“写景艺 术”,因此每个方面都应侧重从写景、描写这个 角度来思考作答。
• 10.(1)【参考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 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 【解析】首先要理解“开颜”的意思:脸上现出 高兴的样子。 • 分析作者“开颜”的原因要从主观(作者自己) 客观(他人及周围环境)两个方面从诗句中筛选 相应的信息,然后分点概括。第2句提到的自己心 情闲适是主观原因;标题提到的朋友新居落成、 颔联提到的优美景色、颈联提到的主人品味高雅、 尾联提到的宾主志同道合等应属客观原因。 •
• 先生长大以后,更加重视学问,不去研究 那些应对科举考试的文章词藻,只去探究 古代那最早出现的论议文字,从上古时代 始有文书以来直到现在,君主臣宦世代相 传的系统,每个朝代的法令规范以及礼乐 制度,其它至于天文地理等学问,没有不 学习研究的。先生学习这些不是为了追求 应对眼前而浮光掠影,只注意枝枝节节, 而一定探本溯源,了解学问的前因后果。 编辑整理资料都分门别类,考查研究一定 要有收获,有收获还要能有所用。
• 啊,先生的志向也算够大的了!但是,他 与人相处不随意迎合他人,议论事情坚持 原则,即使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会有一 点屈居其下的意思,关键时一定要陈述自 己的意见,因此,他们也不愿意随意任用 他,让他发挥其所能,因而,别人也很少 能了解他的。现在,先生已经去世了,眉 山苏子瞻(苏轼)感到很悲伤,认为先生 继承了其父文忠公(欧阳修)的学问,可 以称得上是东汉蔡邕(字伯喈)、西晋张 华(字茂先)这类人了。
2015江苏高考语文真题答案(含详细解析)
![2015江苏高考语文真题答案(含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e8fc8784868762caaed5a4.png)
201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1. B[①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根据语境,应用“徘徊”。
②积聚:积累。
积淀:动词,积累沉淀;名词,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文中强调“几千年来”,应用“积淀”。
③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根据语境,应用“废寝忘食”]2. C(A. 成分赘余,删除“将”;成分残缺,“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
B. 语序不当,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D. 搭配不当,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可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3. B(A. 由“试新刀尺”“一手裁”可知将“东风”拟人化。
C. 由“有情”“含春泪”“无力”“卧”可知将“芍药”“蔷薇”拟人化。
D. 由“旧相识”“偷开门户”“翻书”可知将“南风”拟人化)4. A(横线处前文描写了“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的现象,横线处首先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⑥是这种习俗的动机,因此应为首句,排除B、C两项。
③中“生命力”是对⑥中柳树“生殖力”的升华,因此⑥③相连。
④中“这种生命力”承接③,①进一步阐释④,②⑤在语段的最后表明上述文化心理因素产生的行为结果。
答案为A)5. D(“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错,“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并无太大关联)6. C(申:表明)7. D(“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错,原文是“而宪来求铭”)8.(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掌”“号”“检束”各1分,语句通顺1分)(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7966cfcc22bcd126ff0cd1.png)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T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l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u.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2015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最新版本图文
![2015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最新版本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53f987daef5ef7ba0d3cb1.png)
1、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2分)治学(东汉)徐幹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
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兮B、哉C、夫D、矣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3分)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25、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3分)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
(3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精品推荐】【17份】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分类汇编(精品推荐)
![【精品推荐】【17份】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分类汇编(精品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1229e40e650e52ea5518987c.png)
【17份】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分类汇编目录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病句题汇编 (2)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词语题汇编 (5)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古诗文阅读题汇编 (9)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汇编 (19)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名句名篇默写题汇编 (24)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散文阅读题汇编 (28)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社科文汇编 (49)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汇编 (68)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图文转换题汇编 (77)2015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文学常识、名著题汇编 (82)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文言文阅读题汇编 (84)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衔接排序题汇编 (108)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小说阅读题汇编 (111)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语言运用题汇编 (121)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语音题汇编 (129)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字形题汇编 (131)2015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作文试题汇编 (132)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病句题汇编1.(安徽)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 )A 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 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 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 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答案:D(A项成分残缺,“装备制造”后加上“企业”;B项偷换主语,最后一个分句前加上“这些”;C项缺少主语,“对……的认识”介宾短语作状语)2.(福建)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江苏2015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2015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a2836d3186bceb18e8bb27.png)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T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l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u.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00d346da38376baf1faeef.png)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
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答案】C【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为了更好地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复习时先要从最基本的地方抓起,熟悉常用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答案】A【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推荐】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0 江苏加试
![【推荐】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0 江苏加试](https://img.taocdn.com/s3/m/78931132ba1aa8114431d981.png)
考点20 江苏加试一、(2015·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
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根据文言虚词使用规律“因、以、其、而”等前面“者”后可断句,结合文意(编书时广泛搜集、合理分类、不删改),即可组织答案。
答案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评分标准】5处断句,每处1分。
2.《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1分)【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答案刘义庆【评分标准】答对1分。
答成其他不给分。
3.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
(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
关键是细读文本,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切分层次,再逐层概括。
从“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可知体例;从“靡不旁搜广辑”可知材料搜集情况;从“因文析类”可知分类情况;从“不敢妄缀一词”可知不加评论。
答案模仿《世说新语》而条目略有减少;搜集广泛;分类合理;对所用文字不妄评述。
【评分标准】四点每点1分。
概括不准确酌情扣分。
附【译文】我朋友武林王子丹麓,亲手修订了一本《今世说》。
这本书模仿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体例而条目有所减少。
我得到了这本书并读了它。
这本书记录了清朝以,上自贤良名臣、下至隐士文人,凡是他们值得记载的一言一行,没有一样不经过广泛搜集,按合理的条目记载下,形成一家之言。
此书的大致内容是搜集流行于世的各种序、记、杂文,而且没有敢妄加评论一词一句。
他编写这本书就是这样周密详尽谨小慎微而又不厌其烦。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a45665f46527d3240ce05c.png)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答案C
8.(2015课标全国Ⅱ,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14.(2015湖北,22)
欣赏右边的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要求:
①突出景物特征;
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③不超过80字。(4分)
答:
答案(4分)(示例1)一池水融融,几丝柳依依。天鹅知春暖,悠游自在啼。
(示例2)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袅依依。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
答案①商品如果没有配备产品说明书②说明书的文字内容要非常准确③可很多消费者不太关注产品说明书的质量问题
17.(2015广东,23)下图是北京市控烟协会遴选的两个劝阻吸烟的手势,分别是“我介意”和“不可以”。请写一段话分析这两个手势的劝阻效果。要求语意完整,前后连贯,不少于50字(含标点符号)。(6分)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①,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②,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③,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答案(5分)(示例)①从而大大提高交易效率
②除了大量节省宝贵时间
③上网浏览商品信息
13.(2015湖北,20)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请依据下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要求: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附加题解析版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附加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84a52d83c4bb4cf7ecd14c.png)
2015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B(①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②积聚:积累。
积淀:动词,积累沉淀;名词,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
③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答案】C(A.删除“将”;“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
B.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D.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可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e2a45eff00bed5b9f31d78.png)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T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l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u.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172d0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75.png)
2015年普通⾼等学校招⽣统⼀考试语⽂(江苏卷)含答案2015年普通⾼等学校招⽣统⼀考试(江苏卷)语⽂I试题⼀、语⾔⽂字运⽤(15分)1.在下⾯⼀段话空缺处依次填⼈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分)书是整个⼈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体,让⼏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个⼈的⾎液⾥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旰⾷B.徘徊积淀废寝忘⾷C.踟蹰积淀宵⾐旰⾷D.踟蹰积聚废寝忘⾷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开始,推⾏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和算术能⼒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T会的强烈反对。
B.⼀种观念只有被⼈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们⽩觉遵守和奉⾏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偏激,但只要l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态对待。
D.今年5⽉9⽇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拟⼿法的⼀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尺,万叶千花⼀⼿裁。
B.浮萍破处见⼭影,⼩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蔷薇卧晓枝。
u.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翻书。
4.在下⾯⼀段⽂字横线处填⼈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3分)⾃宋元⾄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丁兴旺、⾝体健康的⽬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类⽂化中⽣命⼒的象征④⼈们企盼将这种⽣命⼒转移到⾃家门庭和家庭成员⾝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殖⼒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化内涵,也体现⽂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共15份)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共15份)](https://img.taocdn.com/s3/m/d80aa1d4bb4cf7ec4afed04c.png)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共15份)目录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Ⅰ)------ 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Ⅱ)-------18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3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4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安徽卷)---------55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福建卷)---------67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湖北卷)---------80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湖南卷)---------93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浙江卷)---------103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重庆卷)---------114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124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四川卷)---------136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卷)---------146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天津卷)---------158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卷)---------170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Ⅰ)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ec1bb0f121dd36a32d82dd.png)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3 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窗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
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担保的形式,由质库、解库、普惠库、长生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动产担保,它的设立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旧契交付抵押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当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典权存续期间典权人不向出典人支付租金,出典人也不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通货偏于紧缩,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及,几乎消费领域、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而且赊买赊卖所涉及人员的关系也异常复杂,触及官家和私人各层面。
从其实际效果看,解决了军需、赈济了贫民、加强了流通、满足了财政,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发起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对货币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货币币材的复杂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涌现出诸如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便钱、交子、钱引、见钱公据、关子和会子等大量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共15份)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共15份)](https://img.taocdn.com/s3/m/d80aa1d4bb4cf7ec4afed04c.png)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共15份)目录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Ⅰ)------ 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Ⅱ)-------18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3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4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安徽卷)---------55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福建卷)---------67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湖北卷)---------80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湖南卷)---------93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浙江卷)---------103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重庆卷)---------114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124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四川卷)---------136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卷)---------146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天津卷)---------158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卷)---------170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Ⅰ)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五年真题]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0 江苏加试
![[五年真题]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0 江苏加试](https://img.taocdn.com/s3/m/0043666c804d2b160b4ec09a.png)
考点20 江苏加试一、(2015·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
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根据文言虚词使用规律“因、以、其、而”等前面“者”后可断句,结合文意(编书时广泛搜集、合理分类、不删改),即可组织答案。
答案: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评分标准】5处断句,每处1分。
2.《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1分)【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答案:刘义庆【评分标准】答对1分。
答成其他不给分。
3.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
(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
关键是细读文本,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切分层次,再逐层概括。
从“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可知体例来源;从“靡不旁搜广辑”可知材料搜集情况;从“因文析类”可知分类情况;从“不敢妄缀一词”可知不加评论。
答案:模仿《世说新语》而条目略有减少;搜集广泛;分类合理;对所用文字不妄评述。
【评分标准】四点每点1分。
概括不准确酌情扣分。
附【译文】我朋友武林王子丹麓,亲手修订了一本《今世说》。
这本书模仿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体例而条目有所减少。
我得到了这本书并读了它。
这本书记录了清朝以来,上自贤良名臣、下至隐士文人,凡是他们值得记载的一言一行,没有一样不经过广泛搜集,按合理的条目记载下来,形成一家之言。
此书的大致内容是搜集流行于世的各种序、记、杂文,而且没有敢妄加评论一词一句。
他编写这本书就是这样周密详尽谨小慎微而又不厌其烦。
2015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Word版含解析
![2015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1bc99d284ac850ac02421c.png)
资料概述与简介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 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 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 B.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C.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 D.踟蹰 积聚 废寝忘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
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 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答案】C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为了更好地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复习时先要从最基本的地方抓起,熟悉常用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
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答案】A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0 江苏加试
一、(2015·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
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根据文言虚词使用规律“因、以、其、而”等前面“者”后可断句,结合文意(编书时广泛搜集、合理分类、不删改),即可组织答案。
答案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
【评分标准】5处断句,每处1分。
2.《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答案刘义庆
【评分标准】答对1分。
答成其他不给分。
3.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
(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
关键是细读文本,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切分层次,再逐层概括。
从“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可
知体例;从“靡不旁搜广辑”可知材料搜集情况;从“因文析类”可知分类情况;从“不敢妄缀一词”可知不加评论。
答案模仿《世说新语》而条目略有减少;搜集广泛;分类合理;对所用文字不妄评述。
【评分标准】四点每点1分。
概括不准确酌情扣分。
附【译文】
我朋友武林王子丹麓,亲手修订了一本《今世说》。
这本书模仿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体例而条目有所减少。
我得到了这本书并读了它。
这本书记录了清朝以,上自贤良名臣、下至隐士文人,凡是他们值得记载的一言一行,没有一样不经过广泛搜集,按合理的条目记载下,形成一家之言。
此书的大致内容是搜集流行于世的各种序、记、杂文,而且没有敢妄加评论一词一句。
他编写这本书就是这样周密详尽谨小慎微而又不厌其烦。
二、(2015·江苏卷)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三国演义》中,关羽接受曹操赠送的新战袍后,仍将旧战袍穿在外面,说明关羽生活简朴,对新战袍格外珍惜。
B.鲁迅《白光》中反复出现的“这回又完了!”既是指陈士成又一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也是暗示他对人生前景的绝望。
C.《子夜》开头,吴荪甫的一九三○年式雪铁笼汽车与吴老太爷的《太上感应篇》形成强烈比照,标志着资产阶级全面压倒了封建阶级。
D.第一幕开场时,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克劳迪斯杀害,造成了哈姆莱特与克劳迪斯之间不断的争斗,全剧人物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
E.《老人与海》中,老人年轻时曾在黄昏时分看到海滩上的狮子,后又多次梦到
狮子,这里的狮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解析】选AD。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A项,关羽将旧战袍穿在外面是不忘与刘备的结拜之情,因为旧战袍是刘备所赠。
D项,哈姆莱特在第一幕开场时并不知道他父亲是克劳迪斯所害,所以他们的争斗并没有开始。
2.简答题(10分)
(1)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5分)
答
【解析】首先要明确“篾片”的意思,“篾片”也叫“清客”,指旧时在富贵场中帮闲凑趣的知识分子,男的称“篾片相公”,女的称“女篾片”。
其次要善于联想,《红楼梦》中身份相合且善于凑趣的女的只有刘姥姥,且“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确实拿刘姥姥取笑了,刘姥姥也善于迎合,故意引大伙大笑。
答案刘姥姥。
朴实善良,善解人意;老于世故,精明狡黠;幽默风趣,性格诙谐;顺从讨好,偶有反抗。
【评分标准】答对人物姓名得1分;性格特征共4点,每点1分。
(2)《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
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
黄狗泅水而,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边城》人物形象的理解。
要求从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概括。
解答时,要结合前文相关内容展开分析。
此情节前,当地的团总想以新碾坊为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而翠翠暗地里喜欢傩送,听说了这件事后,心里忧愁、嗔怪,但不便明说,便借骂狗开脱。
而傩送跟翠翠热情地说话,表明傩送喜欢翠翠,因此翠翠心中欢喜。
答案因为听到碾坊一事,心中有些忧愁、嗔怪;因为二老明明对自己有意,又隐隐地有些欢喜。
【评分标准】分两点作答;答全一点给3分,两点给5分。
三、(2015·江苏卷)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古文的写作讲气,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
这个气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
作者由气势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就作者说,他在写作时,不是考虑什么什么手法,而是考虑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正确,怎样把感情表达出。
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
不是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
一凑合就成了做作,就写不好文章了。
要达到前人写作的很高境界,就要学通他们下笔的精妙处;要懂得他们写作是本于准确地表达情意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有意做作。
这样,到自己写作时,才能本着自己的情意,透过气势表达声情,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然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
因声求气不光是会读出文章的声情,还要求能长久熟读。
这样读,当然是读经过时间考验的名篇;这样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简便方法。
由于熟读,接触书里的词汇时,不是孤立的,而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记熟的。
这样,当对这个词完
全懂得时,就对这个词在不同句子里的意义变化,以及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用法都懂了。
自己在写作时,可使之用得合乎法则。
因声求气,就是透过熟读学习写作的一种方法。
(节选自周振甫《文章例话》,有删改) 1.“声”“气”分别指什么?“因声求气”的内涵是什么?(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
从文中找出这几个词语的位置(在选文的第一段);再标出前后相关的句子,如“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气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等;接着进行揣摩、归纳、整合;最后规范组织答案。
答案(1)“声”指声调的高下,“气”指语气或气势。
(2)读者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评分标准】第一问2分,每点1分。
第二问3分,两小点,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
要点不全,酌情扣分。
2.为什么说“一凑合就成了做作”?(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
从文中找出句子位置(在选文第二段);标出前后相关语句,如“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写作是本于准确地表达情意的自然流露”“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然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等;结合题干要求,整合相关语句;最后按要求答题。
答案“一凑合就成了做作”,是指一旦用自己的情意拼凑、迎合各种艺术手法,文章写作就显得不自然了;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如果为了表现各
种手法而拼凑自己的情意,那就成了虚情假意,就写不好文章了。
【评分标准】两个要点,一点2分。
如概括不全或不准,酌情扣分。
3.结合全文,简析如何通过读书学习写作。
(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
“结合全文”,问题指向明确,答题时,就要反复阅读,通过阅读文本,就会发现,文中说这个问题用的是“要……就要……”的句式;还有句式熟读时谈到的词语;等等。
在此基础上概括、提炼,就能形成答案。
答案通过读书学通前人下笔的精妙处;通过因声求气学习如何准确地表达情意和自然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通过熟读名篇积累词句等的用法。
【评分标准】三个要点,一点2分。
如概括遗漏或表达不畅,根据具体情况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