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注射液对动力髋螺钉螺旋刀片治疗后老年骨质疏松性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唑来膦酸注射液对动力髋螺钉螺旋刀片治疗后老年骨质疏松性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
赵文博;米宁
【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对动力髋螺钉(DHS)螺旋刀片治疗后的老年骨质疏松性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骨科2015年1~12月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行DHS螺旋刀片治疗后的老年骨质疏松性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抗骨质疏松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基础钙剂治疗,而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基础钙剂治疗.通过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疼痛缓解情况、OQOLS评分、骨密度、骨形成及骨代谢标志物、骨折愈合时间及新发骨折情况.分析唑来膦酸注射液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Harris 评分(89.36±6.91 vs 88.66±6.43)及优良率(86.67% vs 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评分、骨密度增加、骨形成标志物上升、骨代谢标志物下降、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可以缓解DHS螺旋刀片治疗后的老年骨质疏松性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状况,减少新发骨折,促进骨折愈合.
【期刊名称】《安徽医学》
【年(卷),期】2017(038)005
【总页数】5页(P622-626)
【关键词】唑来膦酸注射液;动力髋螺钉螺旋刀片;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
【作者】赵文博;米宁
【作者单位】629000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骨科;629000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随着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也越来越多,而其多见于股骨颈骨折[1-2]。

老年患者常常伴有较严重的骨质疏松,因此当其发生股
骨颈骨折的时候往往为移位型骨折[3-5]。

目前对老年骨质疏松性移位型股骨颈骨
折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已达成了共识[6]。

随着内固定器材的改进以及人工关节置换
术后易发生大量并发症,内固定术广泛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7-8]。

有研究[2]表明,术后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将改善患者的预后。

唑来膦酸注射液作为双磷酸盐的代表性药物,可诱导破骨细胞调亡,减少骨钙释放,有效缓解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9]。

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分析唑来膦酸注射液对DHS螺旋刀片治疗后的老年骨质疏松性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移位型股骨颈骨
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①患者Singh指数低于3级[10];②影像学检查
明确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Garden III型和Garden IV型);③患者年龄>65岁。

④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需完善血常规、血生化常规、骨密度、骨形成和骨代谢标志物等检查,均应符合手术标准。

排除标准:①患者之前曾接受过抗骨质疏松治疗;②患者受伤前半年内服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钙剂,激素等;③患者曾接受过胃肠道手术治疗;④患者有相关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等;⑤患者有精神障碍。

共60例患者符合本研究标准,均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螺旋刀片治疗。

其中30例患者术后给予了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基础钙剂治疗,另外30例患者术后仅给予了基础钙剂治疗。

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年,期
间无失访患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详见表1。

1.2 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1天内接受闭合复位DHS螺旋刀片内固定术治疗。

手术由同一医疗组完成,内固定材料选用AO公司的DHS螺旋刀片。

全麻后,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健侧下肢取屈髋屈膝外展位固定。

在牵引的状态下外展外旋患肢后再内收内旋位固定,C臂透视确认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颈干角约130°,前倾角约15°。

常规消毒铺巾,在股骨外侧大转子下方作一长约5 cm的皮肤切口,逐层分离皮下,深筋膜及肌肉组织,暴露股骨大转子。

在大转子下方约2 cm处放置定位器,向股骨颈方向打入导针,C臂透视导针正位片上位于股骨距中,侧位片上位于股骨颈中轴。

测出所需螺旋刀片长度,沿导针方向扩孔,轻敲打入螺旋刀片,使螺旋刀片尖位于股骨头软骨面下5~10 mm。

安装侧方钢板,使其紧
贴于骨面上,拧入2~3颗锁定螺钉。

最后拧入尾帽锁紧螺旋刀片。

C臂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常规冲洗创口,逐层缝合。

术后常规给予抗菌药物1天预防感染。

术后第2天患者开始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活动患侧髋膝踝关节。

术后第3天可
逐渐下床活动,患肢暂不负重。

术后3个月根据复查X光片情况患肢逐渐开始负重,直至正常行走。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术后1天复查生化常规,如结果提示肌酐清除率及血钙
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表明患者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

于术后第2天开始输入唑来膦酸注射液(100 mL∶5 mg,诺华制药)。

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之前先输入生理盐水500 mL,再输入唑来膦酸注射液(输注时间>15 min),之后再给予500 mL生理盐水静滴。

少部分患者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后出
现一过性发热,可给予泰诺1粒口服。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口服钙尔
奇D 600 mg和维生素D 5 μg,每日1次,直至术后1年。

1.4 观察指标
1.4.1 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1]判定,≥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以下为差,总体优良率=(优+良)/总数
×100%。

1.4.2 骨痛症状评价以髋部疼痛为主,骨痛症状4级评分标准:0分,无疼痛;1分,有明显疼痛感,不影响日常生活;2分,疼痛可忍受或疼痛部分影响工作生活;3分,疼痛难以忍受或不能工作。

总体疼痛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12]进行评定。

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高程度的疼痛。

1.4.3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osteoporosis quality of life scale,OQOLS)[13]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1.4.4 骨密度采用美国Lun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腰椎(L1-4全部)及健侧髋部(股骨颈、大粗隆)的骨密度值,腰椎
(L1-4)骨密度正常值为(1.00±0.18)g/cm2,髋部(股骨颈、大粗隆)骨密度正常值为
(0.88±0.17)g/cm2,若骨密度值上升,则说明骨质疏松情况好转。

1.4.5 骨形成及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情况比较应用血清骨钙素N端片段(N-MID Osteocalcin,N-MID)反映患者骨形成情况,其正常值为14~46 ng/mL,检测
值越高,表明成骨趋势越强。

同时应用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Type I collagen cross-linked telopeptide,CTX)来反映患者骨代谢情况,其正常值为0.2~0.5
mg/L,检测值越低,表明破骨趋势越弱。

1.4.6 安全性指标观察重点观察治疗1年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新发骨折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1年后,
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治疗
后疼痛缓解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VAS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降低程度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4。

2.4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OQOLS评分改
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5。

2.5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骨密度、骨形成及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情况比较治疗1年后,治疗组患者的骨密度和骨形成标志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骨代谢标志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6、7。

2.6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新发骨折情况比较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骨折均已愈合,但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1
3.00±3.51)周,少于对照组(15.00±
4.70)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P=0.03)。

治疗1年后两组患
者均未出现股骨头坏死,骨不连接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组患者均无新发骨折发生,对照组中出现了3例新发的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微观结构退化,从而容易导致骨折。

有研究指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大大超过了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总和[14]。

其中,发生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预后较差[15]。

现阶段普遍认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应该积极手术治疗[16]。

DHS螺旋刀片
创伤小,固定力强,已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案[17]。

在本研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AO公司生产的DHS螺旋刀片进行治疗,术后1年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骨不连接及内固定切割
松动等相关并发症,与Takigami等[18]报道的结果相似。

治疗1年后治疗组与对
照组患者在患侧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
原因可能是:①相同的医疗组对患者进行的手术治疗,且采用了同一种内固定器材;
②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也是在同一医疗组的指导下进行的。

本研究显示,术后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治疗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笔者总结原因如下:①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明显,从而消除了因为疼痛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情绪,避免了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了心理维度的得分;②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这有利于患者更早的回归社会。

唑来膦酸注射液属于双膦酸类药物,是现阶段公认的抗骨质疏松效果最好的一类药物[19]。

唑来膦酸具有的独特的二氮咪唑杂环结构,从而使其能与骨表面的羟基磷灰石紧密结合,并能有效的抑制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thase,FPP合成酶)的活性[20]。

本研究证实,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疼痛缓解情况,骨密度,骨形成和骨代谢标准物的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点与国外学者[21]的结果一致。

而在新发骨折方面,Balck等[22]认为,使用唑
来膦酸注射液后,患者新发髋部,椎体,非椎体骨折的风险分别为1.44%、
0.53%、7.97%;而仅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的患者新发髋部,椎体,非椎体骨折
的风险为2.49%、2.59%、10.71%。

除此之外,坚持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3年可减少骨质疏松性患者70%的椎体骨折风险和41%的髋部骨折风险。

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年无一例新发骨折出现,而对照组出现了3例新发髋部
骨折,结果与上述学者结果相似。

说明了唑来膦酸注射液可以增加患者骨质强度,减少新发骨折的发生。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唑来膦酸可以抑制骨吸收以及促进骨形成,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基础钙剂治疗,可以更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状况,减少新发骨折,
促进骨折愈合。

【相关文献】
[1] GORAI I,HATTORI S,TANAKA Y,et al. Alfacalcidol-supplemented raloxifene therapy has greater bon-sparing effect than raloxifene-alone therapy in postmenopausal Japanese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or osteopenia[J].J Bone Miner Meta,2012,20(3):349-358. [2] OKAZAKI N,CHIBA K,TAGUCHI K,et al.Trabecular microfractures in the femoral head with osteoporosis:Analysis of microcallus formations by synchrotron radiation micro
CT[J].Bone,2014,64(7):82-87.
[3] SANCHEZ R,CARNAHAN E,VOS T,et al.The global burden atrributable to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J].Ann Rheum Dis,2014,10(4):1189-1206.
[4] KREGE J H,WAN X,LENTLE B C,et al.Fracture risk prediction:importance of age,BMD and spine fracture status[J].Bonekey Rep,2013,2(2),404.
[5] PASCO J A,LANE S E,BRENNAN S L,et al.Fracture risk among older man: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defined using cut-points derived from female versus male reference
data[J].Osteoporos Int,2014,25(3):857-862.
[6] SIWACH R C,ROHILLA R,SINGH R,et al.Radiolog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 in unstable,osteoporotic trochanteric fractures stablilized with dynamic helical hip
system[J].Rategies Trauma Limb Reconstr,2013,8(2):117-122.
[7] LUO Q,YUEN G,LAU T W,et al.A biomechanical study comparing helical blade with screw design for sliding hip fixations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J].Scientific World Journal,2013,35:1936.
[8] 乔文龙,苑强,刘玄德,等.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微创治疗股骨颈骨折[J].安徽医
学,2013,34(2):1784-1786.
[9] SHEIKHOLESLAMI H,SOTODEH M,JAVADI A,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maturity index in cervical smears,serum estrediol levels and body mass
index[J].Glob J Health,2013,5(6):209-213.
[10]SINGH M,NARGATH AR,MAINI PS,et al.Changes in trabecrlar pattern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femur as an index of osteoporpsis[J].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1970,52(3):457-467.
[11]HARRIS W H. 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ctabular fractures :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 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1969,51(4):737-755.
[12]GRANT S,AITCHISON T,HENDERSON E,et al. A comparison of the reproducibility and the sensitivity to change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s,Borg scales,and Likert scales in
normal subjects during submaximal exercise[J].Chest,1999,116(5):1208-1217.
[13]蔡太生,刘健,吴萍陵,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生活质量量表的编制策略及条目筛选[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221-222.
[14]SHENGZHONG M,DONGJIN W,SHIQING W,et al.Modification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painful old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in the elderly:preliminary report[J].Injury,2012,43(4):486-489.
[15]GADAM R K,SCHLAUCH K,LZUORA K E,et al.Frax prediction without BMD for assessment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risk[J].Endocr Pract,2013,19(5),780-784.
[16]SEHMISCH S,RIECKENBERG J,DRESING K,et al.Stabilization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ith 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J].Oper Orthop
Traumatol,2013,25(1):63-83.
[17]STERN R,LUBBEKE A,SUVA D,et al.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screw versus helical blade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nergy trochanteric fractures[J].Int
Orthop,2011,35(12):1855-1861.
[18]TAKIQAMI I,MATSUMOTO K,OHARA A,et al. Treatment of trochanteric fractures with the PFNA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nail system-report of early
results[J].Bull NYU Hosp Jt Dis,2008,66(4):276-279.
[19]NANCOLLAS G H,TANG R,PHIPPS R J,et al. Novel insights into actions of bisphosphonates on bone:differences in interactions with hydroxyapatite[J].Bone,2006,38(5):617-627.
[20]DUNFORD J E,THOMPSON K,COXON F P,et al. Stra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for inhibition of 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 in vitro and inhibition of bone resorption in vivo by nitrogen-containing bisphosphonates[J].J Pharmacol Exp Ther,2001,296(2):235-242.
[21]EDITMANN H,DE BOER R,BUNDRED N,et al. Efficacy of zoledronic acid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receiving adjuvant letrozole:36-month results of the ZO-FAST Study[J].Ann Oncol,2010,21(11):2188-2194.
[22]BLACK D M,DELMAS P D,EASTELL R,et al. Once-yearly zoledronic acid for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N Engl J Med,2007,356(18):1809-18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