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附答案)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他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他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
(2)有美国人说他的“新政”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罗斯福
(2)不同意
理由:罗斯福实施的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的宏观调控能力,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并不是要发展社会主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的内容“他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实施的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的宏观调控能力,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经济进行的政策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不是要发展社会主义,而是为了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所以不同意美国人说他的“新政”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这个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的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
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以压倒优势胜出。
……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
材料二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
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美国总统是谁?他就职前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他上台后是怎样应对的?(2)针对材料二中“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的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中的这次改革有什么特点?
(4)这次改革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1)罗斯福经济大危机采取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
(2)“以工代赈”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或者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3)加强国家干预
(4)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可知,1929年到1933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进行了“新政”改革。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可知,“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的问题,他采取了“以工代赈”的政策;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他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开始稳定下来。
(3)根据所学可知,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方式。
(4)根据所学可知,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睛】
本题以罗斯福新政这切入点,考查它的特点。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方式。
3.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不可磨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整个国家都将永远记住这次日本对我们进攻的性质。
……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美)罗斯福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不得不暂时搁置反共反苏政策,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消灭纳粹德国作为首要任务,呼吁齐心协力打击法西斯,并开始向苏联提供武器装备。
1942年,美苏政府签订了互相援助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接受了美方价值约109.8亿美元的援助。
材料三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使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逐渐走向联合。
1942
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材料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国败局已定之时,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重大问题,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均摘自北师大教材九下《世界历史》请回答:
(1)材料一罗斯福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美国宣布对日作战使二战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美国“不得不暂时搁置反共反苏政策,立即宣布支持苏联”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美国参与签订的26国《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什么形成?《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奠定了什么胜利的基础?
(4)材料四美国总统罗斯福参加了雅尔塔会议,据材料回答这次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什么?(5)结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哪些方面做出了贡献?
【答案】(1)日本突袭珍珠港(或答太平洋战争);使二战规模达到最大
(2)为了共同反对法西斯。
(3)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
(4)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重大问题。
(5)军事上、经济上、外交决策上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可知,它就是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它使二战规模达到最大。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不得不暂时搁置反共反苏政策,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消灭纳粹德国作为首要任务……”可知,美国宣布支持苏联的原因是为了共同反对法西斯。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可知,26国《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这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重大问题,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可知,雅尔塔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重大问题。
(5)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三、四可知,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在军事上、经济
上、外交决策上做出了贡献。
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
”一但……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一华盛领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1)材料一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是什么?(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再次爆发?”
【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①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②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合作面对各种挑战。
③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解析】
【详解】
(1)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可知,材料一中“上一轮争夺”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下一轮争夺”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依据所学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时期。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①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②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合作面对各种挑战。
③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新的经济模式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材料一表明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它“新”在哪里?“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作用?
材料二1933—1937年,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
它的内容包含: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2)你如何评价材料二中“新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
【答案】(1)“新”:国家政权干预经济。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范例。
(2)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这就是罗斯福新政“新”的方面;通过“新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范例。
(2)从材料“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和“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
它的内容包含: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可知,“新政”体现了关注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政府针对这一失业率状况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国会要求企业按部门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的目的。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人在纽约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爱欢迎,他的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的原因。
【答案】(1)上升或猛增,快速增长等等。
兴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
(2)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3)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29年到43年美国失业率图表可知,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从不足5%骤增到将近25%。
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促进就业,美国罗斯福政府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
(2)根据材料中“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可知,美国国会要求企业部门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目的在于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在1933年当选美国总统,为了救治经济危机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在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人们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罗斯福受到了民众的欢迎。
7.观察下面图片并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图一诺曼底登陆图二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图三《解放日报》毛泽东声明
图一 1944年6月,英、美盟军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减轻了苏联的压力,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欧洲战场的结束。
图二欧洲战场结束后,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
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图三 1945年8月9日,《解放日报》刊登毛泽东发表的声明:“致电斯大林元帅将以全力配合红军及盟军作战”。
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
日本侵略者。
一周后,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图三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A
(2)可从登陆地点、登陆(作战、发表、结束)时间、战争结果、登陆意义(作用)声明内容等方面回答。
(3)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加速了二战的胜利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三“《解放日报》毛泽东声明”可知,图三属于史料类别中的第一手资料。
(2)可从登陆地点、登陆(作战、发表、结束)时间、战争结果、登陆意义(作用)声明内容等方面回答。
如信息一:登陆的地点是法国;信息二:登陆的时间是1944年6月;信息三:登陆的意义是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减轻了苏联的压力,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欧洲战场的结束等。
(3)根据材料图片和文字介绍中可知,图片和文字材料反映的是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作战,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加速了二战的胜利。
8.观察下图:
(1)请在答题卡图中的方框内,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的名称。
(2)据图指出法西斯轴心国扩张的特征
【答案】(1)日本
(2)扩张遍布全球,范围广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日本法西斯的代表军部上台,标志着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的名称是日本。
(2)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可知,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法西斯建立了轴心国集团,开始多外侵略扩张,并且扩张遍布全球,范围广。
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军队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向法西斯军队展开全线反攻的?说出二战中反法西斯军队密切合作、协同作战的三件史实。
【答案】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攻克柏林战役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帮助中国消灭日本关东军。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军队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向法西斯军队展开全线反攻的,诺曼底登陆战,攻克柏林战役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帮助中国消灭日本关东军,都是二战中反法西斯军队密切合作、协同作战的史实。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1年6月,德国突然进攻苏联。
希特勒计划在入冬前解决战斗。
……莫斯科全体军民同仇敌忾,20多万青年紧急应征入伍,经4天训练后即开赴前线……由于苏联军民的奋勇抵抗,德军在冬季来临之前没有打败苏联,加上德军没有保暖设备,冻伤人数超过了伤亡人数,苏联抓住机会开始了大反攻,经过三个月的鏖战,解除了德军占领莫斯科和北高加索的危险。
——摘编自晓戈《二战风云实录》材料二:1941年12月8日13时,罗斯福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
”……面对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世界各国逐渐走向联合。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文件,建立了反法西斯联盟。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三:在战前欧洲的主要国家当中,德国已被摧毁;意大利已显示出不过是一个空壳;大不列颠已不能在一场均势游戏中扮演主要角色;而法国仍然受着他在1940年在军事上和道义上的崩溃的折磨。
没有一个国家有可能或手段从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彻底瓦解所直接造成的真空中捞到好处或去填补这个真空。
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日本“发动进攻”对美国的影响是什么?26个国家签署的文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1)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全体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抵抗;由于天气因素,德军设备不足,苏联抓住有利时机。
(2)美国对日宣战,加入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列。
《联合国家宣言》。
(3)欧洲实力削弱,出现权力真空。
【解析】
【详解】
考查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题思路:第(1)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1941年6月,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莫斯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进行了莫斯科保卫战。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的“苏联军民的奋勇抵
抗”“德军没有保暖设备”“苏联抓住机会开始了大反攻”可知,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取得胜利的原因是莫斯科全体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抵抗;由于天气因素,德军设备不足,苏联抓住有利时机。
第(2)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1941年12月8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列。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文件,建立了反法西斯联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德国已被摧毁”“意大利……是一个空壳”“大不列颠已不能……扮演主要角色”“法国仍然受着……折磨”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德国、意大利,极大削弱了英国和法国,欧洲出现了权力真空,据此作答即可。
评分标准
(1)答出战争;答出原因;
(2)答出影响,答出文件;
(3)答出影响。
周年热点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