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1-5-4《表达技巧》即学即练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枯萎属于正常
余秋雨
①离开卢克索向东,不久就进入了浩瀚的沙漠。

这个沙漠叫东部沙漠,又名阿拉伯沙漠。

②穿行沙漠对我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但刚刚还在古代遗迹中感叹人类文明的恢宏久远,没几步却跨进了杳无人烟的荒原,这种强刺激的对比经验却从未有过。

连个过渡也不给,使得几天来沉浸于历史文化中的眼神和表情不知往何处搁置,一时显得十分慌张。

③一切都停止了。

没有了古代和现代,没有了文明和野蛮,没有了考察和推断,只剩下一种惊讶:原来人类只活动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原来我们的历史只是游丝一缕,在赤地荒日的夹缝中飘荡。

④眼前的非洲沙漠,积沙并不厚。

一切高凸之处其实都是坚石,只不过上面敷了一层沙罢了。

但是这些坚石从外面看完全没有棱角,与沙同色,与泥同状,累累团团地起伏着,只在顶部呈现出淡淡的黑褐色,使每一个起伏在色调上显得更加立体,一波波地涌向远处。

⑤远处,除了地平线,什么也没有。

⑥偶尔会出现一些奇迹:在寸草不生的沙砾中突然生出一棵树,亭亭如盖,
碧绿无瑕,连一片叶子也没有枯黄。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地母单独为它埋设了一条细长的营养管道?但是光有营养也没有用,因为它还必须面对日夜的蒸发和剥夺,抗击骇人的孤独和寂寞。

由此联想,人类的一些文明发祥地也许正像这些树,在千百万个不可能中挣扎出了一个小可能。

从树叶丛中看,似乎很成气候;从整体环境看,始终岌岌可危,谁也无法保证它们的存活年限。

有人为它们的终于枯萎疑惑不解,其实,真正值得疑惑的是它们何以能够持续,而枯萎则属于正常。

⑦正这么想着,眼前的景象变了,黄昏开始来到。

沙地渐渐蒙上了黯青色,而沙山上的阳光却变得越来越明亮。

没过多久,色彩又变,一部分山头变成炉火色,一部分山头变成胭脂色,色块在往顶部缩小,耀眼的成分已经消失,只剩下晚妆般的艳丽。

⑧车队终于驶出了沙地丘陵,眼前平漠千顷。

暮色已重,远处的层峦叠嶂全都朦胧在一种青紫色的烟霞中。

此时天地间已经没有任何杂色,只有同一种色调在变换着光影浓淡,这种一致性使暮色都变得宏伟无比。

⑨谁料,千顷平漠只让我们看了一会,车队蹿进了沙漠谷地,两边危岩高耸,峭拔狰狞,猛一看,就像是走进了烤焦了的黄山和庐山。

天火收取了绿草青松、瀑布流云,只剩下赤露的筋骨在这儿堆积。

⑩像要安慰什么,西天还留下一抹柔艳的淡彩,在山岩背脊上抚摸,而沙漠的明月,已朗朗在天。

⑪我想,这一切都与人类文明没有什么关系,但它无可置疑的壮美,而且万古不息。

人类所做的,只是悄悄地找了一个适合自己居住的小环境而已,略加张罗,是为了沟通,为了方便,为了一点小小的诗意,这也就是所谓的文明。

须知几步之外,便是茫茫沙漠。

⑫文明太不容易,真应该好好珍惜。

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联系上下文作具体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把阳光喻为天火,又通过“收取”把天火
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沙漠谷地阳光强烈、所有的植物无法生存、水分被蒸发的景况,突出了沙漠谷地荒芜、两侧峭拔狰狞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