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密卷:段考模拟君之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原创卷A卷(河北)(考试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易密卷:段考模拟君之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原创卷A卷(河北)(考试版)
绝密★启用前|1试题命制中心
2019-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原创卷A卷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
(1~4题20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6分)(1)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
行》)
(2),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3)我国古代散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佳句。
郦道元用“春冬之时,,”描写出三
峡春冬之景;陶弘景用“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写出山水之美……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
的图画。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2)这张脸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
(3)国民党反动派军无斗志,纷纷kuì tuì()。
(4)在夏天,棚屋里面zào rè()得像温室。
3.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2分,共6分)
(1)图片一、图片二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答:改为改为
(2)图片三中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为它补写下联。
(3)图片四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4.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材料一:2019年4月14日至15日,第14届民营书业发展高峰论坛暨2019全国知名实体书店CEO峰会在西安隆重举行。
陕西省出版物发行协会、陕西省书业商会、西安市图书发行行业协会提议,由参加本届大会的实体书店共同发起成立“全国知名实体书店联盟”。
材料二:
()(2分)
A.引手作推敲之.势
B.炼之.未定
C.退之立马久之.
D.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2)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0.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2分)11.你认为“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哪个好?为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4题。
(9分)
漆艺:有“用”才能“活”
①泱泱中华五千年,诞生了数不清的灿烂文化,楚文化是其中一朵奇葩。
髹饰绝艳的漆器,展示出楚人精湛的造物技术和清奇的美学品格,传达出无与伦比的智慧和自由浪漫的精神。
②楚漆器上的楚美术,与同时期的古埃及、古希腊美术相比,毫不逊色。
漆器逐渐成为当时日常生活用器的主流,并摆脱对青铜器的模仿,以柔美优雅的线条、大胆鲜明的色彩,彰显华夏民族风范。
③然而,漆器在今日中国却难以再现昨日辉煌。
在昔日楚国都城荆州,虽有荆楚非遗传承基地和漆器作坊,但成本高昂、费工费时、艺术原创力缺乏等原因,导致大多数作坊以仿制出土器物为谋生手段。
这种仿制绝不是对楚文化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
近些年,当地文化部门重点调查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的传承谱系,以确定扶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方式,传承楚漆器文化,却难以真正扩大楚漆器的影响力。
漆器依然未能获得大众认可,从而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④在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方面,日本的做法可资借鉴。
其对于本国传统漆文化“飞驒【注】春庆”的保护最具典型意义——日本设计委会向设计师发出邀请,设计新式生活用品,重新唤醒“飞驒春庆”传统漆器的活力。
这样的创作理念吸引了包括原研哉、黑川雅之、深泽直人在内的多位设计大师。
往常因为对工艺文化、传统造型的理解和经验不深,设计师对传统工艺望而却步,这种显现因“飞驒春庆”本地漆艺手工艺人的加盟而改变。
传统工艺通过简约设计,重新拥有进入现代生活的可能。
⑤“日本长寿企业数量全球数一数二,考察其长寿的秘诀,首先是有通古知今的传人。
”这句话深刻阐明了传承的秘诀在于通古知今,即通晓过去的技艺,了解如今的趋势。
的确,传统工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真正复活。
手艺人固然更懂工艺,但设计师更了解如何让“产品”适用于当今社会。
楚漆器毫不逊色于日本的春庆漆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中国人更加注重日常用品体现生活品位的深层内涵。
通过手艺人和设计师的协作,促进古老的漆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⑥楚漆器千变万化的造型中所蕴含着的楚人浪漫自由的精神,依旧熔铸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
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就是让传统文化精神在现代中国确立现代价值而更具意义。
【注】驒:音tuó,毛色呈鳞状斑纹的青马。
(《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收录)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楚漆器具有线条柔美优雅、色彩大胆鲜明的特点,楚漆器上的楚美术,与同时期的古埃及、古希腊美
术相比,毫不逊色。
B.近年来,荆州文化部门通过确定、扶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传承楚漆器文化,却难以真正扩大楚漆
器的影响力。
C.多位设计师加盟“飞驒春庆”,改变了本地漆艺手工艺人因对创作理念、传统造型的理解和经验不
深,望而却步的情况。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更加注重日常用品体现生活品位的深层内涵,这要求漆文化要有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3.楚漆器具有哪些特点?(3分)
14.如何才能促进古老的漆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分)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5~16题。
(6分)15.《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什么?它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16.《格列佛游记》一书中,格列佛在小人国为什么会失宠乃至要被杀死?(3分)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20题。
(15分)
留守乡村的爷爷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
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
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
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他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他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
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他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
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
”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
”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
”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
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
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
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
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
”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
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
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
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选文有删改)17.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分)18.结合全文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6分)
(1)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
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
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
他的血脉,他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2)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
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
开朗,哀而不伤。
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
的?
19.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
(3分)20.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3分)
第三部分
(21题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
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