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的人际功能看虚拟语气与陈述语气的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言的人际功能看虚拟语气与陈述语气的差异
作者:赵春梅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4年第02期
摘要: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虚拟语气具有陈述语气无法企及的“附愿”功能,从语言的这一人际功能研究语气的变异能够揭示虚拟语气“以言附愿”的微妙性。

关键词:虚拟语气;语气隐喻;人际功能
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115—02
在英语中,通常用以下三种方式来表现语气的变化:第一,通过不同词汇的选择;第二,通过动词形式的变化;第三,通过语调的变化。

在陈述语气和虚拟语气中,动词的形式是不一样的,那么不一样的动词形态在表达的意义上是否有着微妙的变化?陈述语气能否完全取代虚拟语气?
《大学英语语法手册》第三章《虚拟语气》中有这样的陈述:“正式文体中,在表示建议、命令或请求的动词后,that从句的动词常常用虚拟形式……”此种表述本身是正确的,问题在于例句的选择全部局限在虚拟的用法上,这可能会让初学者误以为虚拟形式的表达是唯一的。

《剑桥高级英语语法》对此加以补充说明:在非正式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用陈述语气替代虚拟语气,例如:
(1)I suggest he apply for the job. (subjunctive)
(2)I suggest he applies for the job. (Indicative)
(3)I suggested they drive along the coast. (subjunctive)
(4)I suggested they drove along the coast. (indicative)
(5)It is important that I study grammar, that you study grammar, and (believe it or not)that she study grammar. (subjunctive)
(6)It is important for me\you\him to study grammar. (indicative)
以上的例句(2)、例句(4)和例句(6)分别以陈述语气替代了虚拟语气,传达着同样的意义,但是有必要呈现出来让初学者明白,在某种程度上“虚拟”的表达形式并非是“必须”
的;只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虚拟在表达上更正式一些,在语气上更强烈一些;有时在没有前提语境的情况下,虚拟还是非虚拟是很难区分的:
(7)We recommend that both schemes go ahead.
在此例句中,虽然虚拟和陈述的表达在语言形式上是一样的,但未必表示完全等同的含义,功能语言学认为形式和意义之间并不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陈述语气向虚拟语气的转变与其说是语言形式的变化,不如说是意义上的重大变化。

我们把这种语气变异现象,即从一种语气域向另一种语气域的转移,称为语气隐喻。

语气隐喻是人际语法隐喻的体现。

语言具有表达讲话者态度、动机和对事物判断等功能,按照不同的意愿选择不同的语气就是人际语法隐喻。

一种言语功能可以由不同的语气来体现;反之,一种语气也可以体现一种以上的语言功能。

既然虚拟式可以用陈述式来替代,那么是否意味着虚拟的表达形式没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呢?有的研究者认为“表面上纷繁复杂的虚拟用法其实完全可以归入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之下。

取消虚拟语气理据充分,有助于结束学界在虚拟语气问题上的尴尬。

”基于这种论调,多数人为了规避风险有意绕开虚拟的表达形式从而使得本来就很难运用得当的虚拟语气处于一种临界消失的边缘状态。

下面我们从虚拟语气的几种常用表达上阐述虚拟语气与陈述语气的细微差别,从而揭示虚拟语气在表达意义和传递情感上的独到之处。

一、虚拟式表示一种愿望,陈述式表示一种事实
(8)God bless us. (subjunctive)
(9)God blesses us.(indicative)
例句(8)是宗教用语,经常在祈祷时使用,以虚拟的形式表达出虔诚的教徒希望上帝保佑他们,是“(I pray that) God (may)bless us.” 的缩略形式;而例(9)是陈述语气,是强调“上帝保佑我们”这一事实“God blesses us so that we might bless others.”
二、虚拟式表示难于或无法实现的愿望,陈述式表示可实现的愿望
(10)I wish she were happy. (subjunctive)
(11)I hope she is happy. (indicative)
例句(10)以虚拟语气的形式委婉地表达我的愿望,暗含着一种遗憾和同情的心情。

如果赋予其一定的语境则更好理解“She has been in a bad mood since she lost her son. How I wish she were happy.” 例(10)表明我比较了解她的情况,知道她处于一种不幸福的状态;例(11)是陈述语气,表明我不知道她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状态,也许幸福,也许不幸福,也许处于两
种状态之间:“I have been out of touch with her for a long time,but I hope she is happy.”需要指出的是“hope”后面加宾语从句有时也用虚拟语气,表示特别强烈的愿望现在还没有实现:
(12)I hope that the subjunctive be with us and that it enhance our writing for a while longer.
三、虚拟式表示非真实性假设,陈述式表示真实性假设
(13)If I were wrong, I would pay the damages. (subjunctive)
(14)If I am wrong, I will pay the damages. (indicative)
例(13)采用虚拟语气的形式意在表明至少在我看来,我没有错,而且我也不应该赔偿:“I am stating (at least my belief) that I am not wrong, and I shall not be paying damages.”例(14)是陈述语气,意在表达“犯错”和“赔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在“对”与“错”所持的态度上没有什么倾向性,只是客观陈述“可能错,也可能没有错”的事实。

四、虚拟式表示一种怀疑或无法证实的猜测,陈述式表示有据可依的猜测
(15)The lady looks as if she were very rich. (subjunctive)
(16)The lady looks as if she is very rich. (indicative)
例(15)采用的是虚拟的表达方式,暗含着讲话人的一种怀疑心态:“The lady looks as if she were very rich,but in fact she is quite poor.”或者可以这样诠释“The lady looks as if she were very rich,but who knows she is really rich or not.”例(16)是陈述语气,说明讲话人从该女士的穿着判断她可能很有钱,并没有怀疑其是否真的有钱,只是一种不掺杂着任何私人情感的客观判断而已。

五、虚拟式表示一种遗憾和抱怨,陈述式表达一种客观事实
(17)The victim would have had a chance to survive. (subjunctive)
(18)The victim will have a chance to survive. (indicative)
例(17)是虚拟的表达形式,意在体现讲话人内心的一种强烈的情感:遗憾、不满以及对冷漠路人的声讨。

在话语的发出者看来,如果被及时送往医院的话,受害者本来会有机会活下来的;例(18)是陈述语气,是在客观地陈述这样一种事实:如果被及时送往医院,受害者可能会幸存下来,在情感表达上远不及虚拟语气那么强烈,也不会引起读者的反思和共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虚拟语气表达着丰富的内涵和话语人强烈的情感,传递出讲话者态度、动机和对事物等的推断。

这种表达方式的深刻性和含蓄性是语气平淡的陈述式所无法企及
的。

陈述语气表达的是一种现实状况,或者被公认的事实;而虚拟语气表达的是一种超现实的东西,寓个人态度和情感于微妙的表达之中,力求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也寻求改变他人的看法,更巧妙地体现着“以言行事”的人际功能。

我们在学习虚拟语气时要避免过分关注语言形式而忽略其赖以存在的语言环境,要着重体会虚拟语气在真实交际下所具备的人际意义和人际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圣平.虚拟语气的人际功能探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01).
[2]谢国平.英语虚拟语气的合理归属[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4).
[3]吴永强.英语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分析——兼谈国内语法著作在虚拟语气论述中存在的缺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3).
[4]张成祎.大学英语语法手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Martin Hewings.Advanced Grammar in Us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