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论文)绿原酸的生物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研究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间试验,利用以下工艺流程从杜仲叶中制得绿原酸纯
品:40%乙醇提取(80℃,2h,1∶16料液比,提取2次)→制备浸膏(真空浓缩,80℃鼓风干燥)→加水转溶(4次)→铅盐沉淀(每100g杜仲叶用140g乙酸铅)→解析绿原酸(20%H2SO4)→乙酸乙酯萃取(约20次)→浓缩析出粗品→重结晶得纯品,平均得率0.53%,纯度98.35%。
研究中还发现杜仲叶中不含异绿原酸。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为杜仲科(Eucommiaceae)杜仲属植物,富含绿原酸。
作者曾对影响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1]。
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所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放大提取试验,用铅沉法对提取出的绿原酸进行分离,得到
(通常用的最多的是第二种,即分配平衡,)色谱分离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分离机制的不同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正相与反相)、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及分子排阻色谱法。
1.液固色谱法使用固体吸附剂,被分离组分在色谱柱上分离原理是根据固定相对组分吸附力大小不同而分离。
分离过程是一个吸附-解吸附的平衡过程。
常用的吸附剂为硅胶或氧化铝,粒度5~10μm。
适用于分离分子量200~1000的组分,大多数用于非离子型化合物,离子型化合物易产生拖尾。
常用于分离同分异构体。
2.液液色谱法使用将特定的液态物质涂于担体表面,或化学键合于担体表面而形成的固定相,分离原理是根据被分离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分离。
分离过程是一个分配平衡过程。
涂布式固定相应具有良好的惰性;流动相必须预先用固定相饱和,以减少固定相从担体表面流失;温度的变化和不同批号流动相的区别常引起柱子的变化;另外在流动相中存在的固定相也使样品的分离和收集复杂化。
由于涂布式固定相很难避免固定液流失,现在已很少采用。
现在多采用的是化学键合固定相,如C18、C8、氨基柱、氰基柱和苯基柱。
液液色谱法按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极性不同可分为正相色谱法(NPC)和反相色谱法(RPC)。
正相色谱法采用极性固定相(如聚乙二醇、氨基与腈基键合相);流动相为相对非极性的疏水性溶剂(烷烃类如正已烷、环已烷),常加入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等以调节组分的保留时间。
常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如酚类、胺类、羰基类及氨基酸类等)。
反相色谱法一般用非极性固定相(如C18、C8);流动相为水或缓冲液,常加入甲醇、乙腈、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以调节保留时间。
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
RPC在现代液相色谱中应用最为广泛,据统计,它占整个HPLC应用的80%左右。
随着柱填料的快速发展,反相色谱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已应用于某些无机样品或易解离样品的分析。
为控制样品在分析过程的解离,常用缓冲液控制流动相的pH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C18和C8使用的pH值通常为2.5~7.5(2~8),太高的pH值会使硅胶溶解,太低的pH值会使键合的烷基脱落。
有报告新商品柱可在pH 1.5~10范围操作。
正相色谱法与反相色谱法比较表
正相色谱法反相色谱法
固定相极性高~中中~低
流动相极性低~中中~高
组分洗脱次序极性小先洗出极性大先洗出
从上表可看出,当极性为中等时正相色谱法与反相色谱法没有明显的界线(如氨基键合固定相)。
3.离子交换色谱法固定相是离子交换树脂,常用苯乙烯与二乙烯交联形成的聚合物骨架,在表面未端芳环上接上羧基、磺酸基(称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季氨基(阴离子交换树脂)。
被分离组分在色谱柱上分离原理是树脂上可电离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及被测组分的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根据各离子与离子交换基团具有不同的电荷吸引力而分离。
缓冲液常用作离子交换色谱的流动相。
被分离组分在离子交换柱中的保留时间除跟组分离子与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基团作用强弱有关外,它还受流动相的pH值和离子强度影响。
pH值可改变化合物的解离程度,进而影响其与固定相的作用。
流动相的盐浓度大,则离子强度高,不利于样品的解离,导致样品较快流出。
离子交换色谱法主要用于分析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及核酸。
4.离子对色谱法又称偶离子色谱法,是液液色谱法的分支。
它是根据被测组分离子与离子对试剂离子形成中性的离子对化合物后,在非极性固定相中溶解度增大,从而使其分离效果改善。
主要用于分析离子强度大的酸碱物质。
分析碱性物质常用的离子对试剂为烷基磺酸盐,如戊烷磺酸钠、辛烷磺酸钠等。
另外高氯酸、三氟乙酸也可与多种碱性样品形成很强的离子对。
分析酸性物质常用四丁基季铵盐,如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铵磷酸盐。
离子对色谱法常用ODS柱(即C18),流动相为甲醇-水或乙腈-水,水中加入3~10 mmol/L 的离子对试剂,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进行分离。
被测组分保时间与离子对性质、浓度、流动相组成及其pH值、离子强度有关。
5.排阻色谱法固定相是有一定孔径的多孔性填料,流动相是可以溶解样品的溶剂。
小分子量的化合物可以进入孔中,滞留时间长;大分子量的化合物不能进入孔中,直接随流动相流出。
它利用分子筛对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各组分排阻能力的差异而完成分离。
常用于分离高分子化合物,如组织提取物、多肽、蛋白质、核酸等。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解毒宣透汤中连翘苷、绿原酸、黄芩苷的含量。
色谱柱:Hypersil-C18(5μm,200×4.6mmI.D.),连翘苷流动相为乙腈:水(21:79,V/V),检测波长:277nm,平均回收率为97.0%,RSD= 1.3%;绿原酸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5:74:1,V/V/V),检测波长:320nm,平均回收率为96.1%,RS D=2.1%;黄芩苷流动相为乙腈:水:四氢呋喃(20.5:77.5:2,V/V/V,磷酸调至pH4),检测波长:274nm,平均回收率为99.5%,RSD=1.4%。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别名:氯原酸,咖啡鞣酸
绿原酸英文名:Chlorogenic acid
化学名:3 —咖啡酰奎尼酸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 3-[[3-(3,4-dihydrox yphenyl)-1-oxy-2-propenyl]oxy]-1,4,5-trihydroxy-1, [1S-(1 α , 3 β , 4 α , 5 α)]
系统名:1,3,4,5-四羟基环己烷羧酸-(3,4-二羟基肉桂酸酯)
产品名称:绿原酸; (1S,3R,4R,5R)-3-[[3-(3,4-二羟基苯基)-1-氧代-2-丙烯基]氧]
-1,4,5-三羟基环己烷甲酸
分子式及分子量:C16H18O9=354.30
绿原酸植物来源:
主要存在于金银花、杜仲叶中.其产品分别为金银花提取物杜仲提取物
绿原酸物理性状:
半水合物为针状结晶(水)。
110 ℃变为无水化合物,熔点208 ℃,[ α ]24 D-35.2 ℃(c=2.8)。
25 ℃水中溶解度为4%,热水中溶解度更大;易溶于乙醇及丙酮,极微溶于醋酸乙酯。
13CNMR(H2O)A:126.6(C-1), 114.1(C-2), 144.2(C -3), 147.0(C-4), 116.0(C-5), 122.6(C-6), 145.9(C-7), 115.2(C-8), 168.9(C-9); B: 76.6(C-1), 38.3(C-2), 70.6(C-3), 72.8(C-4), 71.0(C-5), 37.3(C-6), 180.1(C-7)[1]。
[编辑本段]
绿原酸作用与用途:
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在体内能被蛋白质灭活[11] 。
与咖啡酸相似,口服或腹腔注射时,可提高大鼠的中枢兴奋性。
可增加大鼠及小鼠的小肠蠕动和大鼠子宫的张力。
有利胆作用,能增进大鼠的胆汁分泌[12-14] 。
对人有致敏作用,吸入含有本品的植物尘埃后,可发生气喘、皮炎等,但食入后可经小肠分泌物作用,变为无致敏性物质[15,16] 。
有止血、增高白血球[17] 。
及抗病毒作用[18] 。
具有缩短血凝及出血时间的作用[19] 。
毒性很小,幼大鼠口服的LD50 大于1g/kg ,腹腔注射大于0.25g/kg[20] 。
(1) 降压作用:经多年临床试验证实的,杜仲绿原酸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而且疗效平稳,无毒、无副作用。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harles J Sih, et al . Separation and synthesis of pinoresinol diglucoside moides olive J Am Chem Soc 1976, 98(17):5412等研究发现杜仲绿降血压的有效成分是松酯醇二葡萄糖苷,桃叶珊瑚甙,绿原酸,和杜仲绿原酸多糖类。
(2) 抗肿瘤作用: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杜仲绿原酸有抗癌和抑癌之功效,日本学者研究了杜仲绿原酸的变异原性抑制作用(antimutagenicity),发现该作用与绿原酸等抗变异原性成分有关,揭示了绿原酸对肿瘤预防的重要意义。
(3) 补肾、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实验表明明杜仲绿原酸具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说明杜仲绿原酸作为助阳补肾是有科学依据的。
研究发现杜仲绿原酸既能启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腹腔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活性,增强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又能对迟发型超敏反应起抑制作用。
(4) 抗氧化、抗衰老、抗肌肉骨骼老化:杜仲绿原酸含有一种可促进人体的皮肤、骨骼、肌肉中胶蛋白的合成与分解的特殊成分,具有促进代谢、防止衰退的功能,可用来预防宇航员因太空失重而引起的骨骼和肌肉衰退,同时发现杜仲绿原酸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均有明显抗自由基作用。
(5) 抗菌、抗病毒:杜仲绿原酸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桃叶珊瑚苷及其多聚体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桃叶珊瑚苷元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都有抑制作用。
桃叶珊瑚苷有抑菌、利尿作用,并能促进伤口愈合;桃叶珊瑚苷与葡萄糖苷一起预培养后还会产生明显的抗病毒作用,但其本身开不具有抗病毒功能。
日本爱知医科大学加龄医科学
研究所经研究确认,从杜仲中提取的碱性物质有抗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病毒的功能,这种物质有可能用于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6) 其它作用:利尿,利胆,降血脂,保胎
绿原酸的生物活性
绿原酸被认为是众多药材和中成药抗菌解毒、消炎利胆的主要有效成分,通常被作为定性甚至定量的指标。
据报道,绿原酸的主要生物活性有(1)对透明质酸酶及葡萄糖-6-磷酸酶的抑制作用;(2)对自由基的清除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3)抗诱变作用;(4)保肝利胆作用;(5)抗菌、抗病毒及解痉等作用。
检测方法
南京泽朗杨东骋敬告:绿原酸易分解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4%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
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不低于1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4μg的溶液,即得(10℃以下保存)。
酯化反应
醇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生成酯和水,这种反应叫酯化反应。
50-150分钟
绿原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化学试剂。
在我国 1 70种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成药中均含有绿原酸的成分。
它具有具有利胆、抗菌、抗病毒、降压、增高白血球及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作用[1] ,是保健品、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目前我国提取绿原酸多以金银花为原料,其绿原酸提取成本高,导致目前应用的绿原酸多从国外进口。
研究表明,杜仲叶中含有1 %~5 .5 %绿原酸,且杜仲叶价格仅占金银花的 1 /2 0~1 /40。
近年来,我国杜仲叶利用量增长较快,年采收数量达40 0万吨以上,但利用率仅占采收叶的1 0 %~ 2 0 % […
本研究利用昆明种小白鼠,对向日葵叶中提取的绿原酸进行了降血糖的药效学试验研究。
试验包括对向日葵叶中绿原酸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提取、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试验: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试验;绿原酸粗提物对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及剂量依赖性试验;绿原酸粗提物对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肾重/体重的影响试验;绿原酸粗提物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试验;绿原
酸粗提物对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的SOD、MDA、NO、NOS、TG的影响试验;绿原酸粗提物对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代谢影响试验。
通过对向日葵叶中绿原酸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提取、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是10倍量70%乙醇为浸提剂,在80℃,pH6的条件下浸泡,回流3。
0h得出绿原酸含量最高为1。
51%。
绿原酸粗提物对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及剂量依赖性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剂量的药物均可有效降低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给药后高、中、低剂量组间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P>0。
05),说明该药物无剂量依赖性。
对于绿原酸粗提物对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肾重/体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纯化研究
2008-09-27 07:23
作者:袁华,邓良,杨小俊,闫志国,吴元欣
.绿原酸;,,提取;,,纯化;,,杜仲叶
摘要:目的研究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纯化方法。
方法采用水提、絮凝脱色、树脂吸附、重结晶工艺提取纯化。
结果杜仲叶的水浸提液浓缩后用1%壳聚糖絮凝去杂、活性碳脱色得到进样液,进样液用NKA-9树脂吸附,50%乙醇解吸,洗脱液浓缩后的粗品经甲醇重结晶得到纯度≥97%的绿原酸,提取率≥65%。
结论优化完善了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纯化方法,为杜仲资源的充分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绿原酸;提取;纯化;杜仲叶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in Eucommia ulmoides Oliv. Leaves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optimum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process for chlorogenic acid in Eucommia ulmoides Oliv. Leaves. MethodsThe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by water extraction, 1% chitosan flocculation, actived char decolorization, NKA9 resin adsorption, 50% ethanol desorption and methanol recrystallization. ResultsThe extracting ratio of chlorogenic acid was 68% with purity of 97%.ConclusionAn optimum and improved technology for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in Eucommia ulmoides Oliv. Leaves was investigated. It is helpful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Key words:Chlorogenic acid;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Eucommia ulmoides Oliv.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其药用价值历来受到人们关注。
杜仲中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利胆、保肝、降压、清除自由基等作用。
2000多年前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就将之列为中药上品。
近年来研究表明杜仲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杜仲皮基本一致,且杜仲叶中绿原酸
含量更为丰富,达到干叶重的1%~5%,因此从原材料丰富且价廉的杜仲叶中提取绿原酸成为研究热点[1~3]。
其中钱骅[4]、刘军海等[5]提出的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纯化法展示了一定的工业化前景,但报道的树脂分离效果不一致,且均未见有关终产品纯度及收率的报道。
杜仲叶提取物中除含绿原酸外,还含有鞣质、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为了得到纯度较高的绿原酸,必须对提取液进行多步分离纯化。
本文在文献工作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化目标,改进完善了提取制备工艺,采用水提、絮凝脱色、树脂吸附、重结晶工艺提取制备了纯度与收率较高的绿原酸。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杜仲叶采自湖北五峰(风干、粉碎);主要试剂乙醇、甲醇、稀盐酸等均为分析纯;壳聚糖为生化试剂;NKA9,AB8,NKAⅡ型树脂(南开大学化工厂);绿原酸(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ZFⅠ型紫外分析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提取纯化工艺准确称取10.0 g杜仲叶,用去离子水2×120 ml在80℃下动态提取150 min,过滤,提取液减压浓缩至100 ml,浓缩液中加入1%壳聚糖溶液4 ml絮凝,过滤,滤液用活性碳脱色,得进样清液,用NKA9树脂吸附进样清液,用5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绿原酸粗品,经甲醇重结晶得绿原酸纯品。
提取率≥65%(以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计),纯度≥97%。
1.3 绿原酸的含量检测绿原酸的含量测定参照文献[6,7]进行。
2 结果
2.1 提取条件
2.1.1 提取溶剂的选择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一般选用40%乙醇水溶液,使用乙醇水溶液提取除增加溶剂成本以外,提取液中的脂溶性成分增加,造成后续处理困难,绿原酸在热水中溶解度较大,本文选用水为提取溶剂。
2.1.2 提取温度的选择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绿原酸得率不断增加,当温度高于80℃时,绿原酸得率开始下降。
随着温度的升高,杜仲叶中其它成分的溶出也不断增加,同时考虑到绿原酸的热不稳定性,提取温度控制在80℃以下。
2.1.3 提取时间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绿原酸得率逐渐升高,尤其是在50~150 min内,二者几乎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随后逐渐达到提取平衡状态。
2.1.4 浸提液pH值的影响在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一致的条件下,用稀盐酸调节提取溶剂的pH值,当pH值为4时,绿原酸得率较高。
因此,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每10.0 g杜仲叶,用2×120 ml去离子水在pH=4及温度80℃下动态提取150 min。
2.2 絮凝脱色传统中药提取工艺中常常采用水提醇沉法,目的是除去提取液
中的淀粉、树胶、蛋白质、粘液质、果胶、多糖、无机盐等无效成分。
实验发现,水提醇沉法中醇的浓度越高越有利于除去杂质,但有效成分由于醇沉包夹损失也随之增大。
另外水提醇沉工艺还存在乙醇消耗量大、生产成本高、生产安全系数低等缺点,因此需要改进工艺。
絮凝澄清法是在中药提取液或提取浓缩液中加入一种絮凝剂以吸附架桥及电中和方式除去溶液中的某些物质,以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8]。
实验通过絮凝剂种类、浓度及絮凝温度、酸度的选择比较,确定优化的絮凝脱色工艺为:每100 ml浓缩液中加入1%壳聚糖溶液4 ml,搅拌,在60℃静置60 min,过滤,滤液用1g活性碳脱色,得进样清液。
2.3 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结合杜仲叶浸提物的特性,本文对NKA-9,AB-8,NKA-Ⅱ3种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选择比较。
树脂根据文献[4,5]经预处理、再生后,进行静态吸附与解吸实验,3种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对绿原酸溶液(4.8 mg・ml-1,10 ml)得到的吸附量、吸附率和解吸率如表1所示。
表1 3种树脂对绿原酸的吸附和解吸情况(略)
由表1知,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绿原酸均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和吸附率,但是AB-8型树脂吸附的绿原酸很难被解吸下来,不宜用作分离绿原酸的树脂,只有NKA-9,NKA-Ⅱ型树脂较为适合。
比较可知,NKA-9型树脂在静态吸附时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和吸附率,而且易解吸,对绿原酸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
2.4 NKA-9树脂对绿原酸的吸附实验
2.4.1 动态吸附曲线将浓度为
3.0 mg・ml-1的绿原酸溶液加入装有200gNKA-9型大孔树脂的玻璃层析柱中,在流速为2.0 ml・min-1时(可用BV/h 表示,即每小时流过床层的流动相的体积为树脂床体积Bed Volume的倍数), 测定流出液中绿原酸的浓度,绘制吸附曲线(见图1)。
结果表明,该树脂可处理7~8倍树脂床体积的进样液。
图1 NKA-9树脂对绿原酸的吸附曲线(略)
2.4.2 进样液流速对吸附的影响为了进行有效的吸附,在树脂吸附过程中有必要使固液两相有充分的接触时间。
进样流速过大,树脂对绿原酸来不及吸附,导致吸附率下降;进样流速过小,虽然吸附较充分,但是吸附时间长,效率较低。
将浓度为
3.0 mg・ml-1的绿原酸溶液过柱,考察单位时间内树脂的吸附量与不同进样流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流速为2.0 ml・min-1时,吸附效果最好。
见图2。
图2 进样液流速对吸附的影响(略)
2.4.3 进样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在不同pH值下进行吸附实验, 结果表明,绿原酸作为多羟基酚酸,在酸性条件下易被吸附。
因为在酸性条件下,绿原酸以分子形式存在,树脂对其吸附作用增强;在强酸条件下,以内酯形式存在的绿原酸容易水解;在碱性条件下,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绿原酸则不易被吸附。
由图3
可知,pH值为3时,吸附效果最好。
2.5 NKA-9树脂对绿原酸的脱附实验
2.5.1 洗脱液的选择化合物经树脂吸附后,根据吸附力的强弱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洗脱剂。
一般来说,吸附剂与吸附质以分子间色散力作用时,吸附力较弱,易于洗脱;而当吸附剂与吸附质以偶极间作用力或氢键作用时,吸附力强,不易于洗脱。
NKA-9大孔树脂极性较强,同时绿原酸是含有酚羟基化合物,容易与树脂形成氢键,对绿原酸洗脱需要用对它有更强的溶解能力的溶剂。
本实验中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溶液作为洗脱剂,结果见图4所示。
图3 进样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略)
图4 洗脱剂乙醇浓度与解吸率的关系(略)
实验中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进行洗脱,测定洗脱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并计算解吸率。
其中50%和70%的乙醇溶液可将树脂吸附的绿原酸基本洗脱下来。
对洗脱液进行薄层分析发现,70%的乙醇溶液解吸率虽然较高,但是洗脱液中杂质含量也较高,达不到有效成分分离的效果,所以实验中选择50%的乙醇溶液作为洗脱液。
2.5.2 洗脱曲线的绘制进样清液吸附后,采用5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流速控制为1.0BV/h,收集洗脱液并测定洗脱液中绿原酸含量,绘制其洗脱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NKA-9树脂的洗脱曲线(略)
可见,用3倍树脂床体积的洗脱剂基本上可将绿原酸洗脱下来,而且洗脱峰较集中。
将50%的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低温干燥后得到绿原酸的粗产品。
2.6. 重结晶绿原酸粗品用甲醇重结晶,真空干燥,得白色针状晶体。
产物结构经IR,HNMR分析确证,HPLC测定含量97.91%。
3 结论
本研究优化了从杜仲叶中提取绿原酸的工艺条件:杜仲叶用去离子水在80℃浸提150 min,提取液经浓缩、絮凝除杂、吸附脱色得到进样清液,进样液经NKA-9大孔树脂处理得到绿原酸粗品,后者经重结晶得到含量≥97%的绿原酸,提取率≥65%。
我国杜仲资源丰富,从杜仲叶中提取绿原酸的工艺条件优化研究为杜仲资源的充分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1]马柏林,梁淑芳.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分离研究进展[J].陕西林
业科技,2003,4:74.
[2]蔚芹,景谦平,马希汉.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1,21(4):27.
[3]陈晓娟,周春山,魏巍.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酮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6,27(1):38.
[4]钱骅,赵伯涛,张卫明.杜仲叶绿原酸的提取分离[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4):15.
[5]刘军海,裘爱泳.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J].中药材,2004,27(12):943.
[6]钟方晓.高效液相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含量方法学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3):212.
[7]刘圣金,狄留庆,吴德康,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中绿原酸的含量[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44.
[8]王龙虎,吴国良,程冀宇.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中药制药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
摘要:绿原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是许多植物、果汁和中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该文对绿原酸的分布、性质、结构、生物活性、提取纯化工艺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绿原酸;生物活性;提取;纯化
绿原酸是一种缩酚酸,属酚类化合物,是植物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草莽酸途径形成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
绿原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升高百细胞、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清除自由基等作用。
其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如葵花籽、水果、蔬菜、大豆、小麦、可可豆、咖啡豆和一些中草药中,尤其葵花籽、可可豆、咖啡豆、沙棘果及传统中草药,如金银花、杜仲中其含量较高。
它是许多药材和中成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同时,绿原酸含量多少又是某些成药的质量指标,也是许多果汁饮料营养成分之一。
绿原酸不仅在医药工业,而且在食品、日用化工中也有广泛应用。
本文对绿原酸的分布、理化性质和结构、生物活性及提取、纯化和应用作一简单介绍综述,旨在开发和利
用绿原酸资源。
1 绿原酸分布及存在
绿原酸广泛存在植物中,如葵花籽、水果、蔬菜(土豆)、咖啡豆、可可豆、小麦等。
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从食用的粮食、蔬菜、水果、茶和果汁中或多或少地摄取绿原酸类物质。
绿原酸只要存在于忍冬科忍冬属、菊科嵩属植物中,但含量较高的植物不多,其中包括杜仲、金银花、向日葵、继花、咖啡、可可树。
绿原酸是金银花、杜仲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最高的当属大花毛忍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