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1水乡歌_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1水乡歌_苏教版
师:这么美的水乡,在水乡人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请孩子们打开课本130页,自由地去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感受:经过课前谈话阶段后,孩子们回答问题明显积极了许多,许多孩子的脸上开始流露出愉悦的神情,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读准课题到读好课题的这一训练,使孩子们初步有了美读的概念。


二、初读课文
师:哎,有没有被课文中的生字难住?(小老师教,大家齐读,开两列小火车读词语)
真行啊,短短几分钟把生字读得这样熟悉。

那把汉字送回家,还能认识它们吗?
学生齐答:能——
师:请三个能干的孩子来读一读课文。

其他孩子边听边想,在水乡人眼中,水乡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水乡的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

师:他不仅在认真听同学读,还在积极思考,一下子找到了水乡的第一个特点——水多。

生二:水乡的船也多。

师:这个孩子就更加会归纳,把水乡的特点用更加简洁的两个字说清楚了。

生齐:水乡的歌也多。

师:这一次大家都能用最简洁的话来说出水乡的特点了,真了不起,为自己鼓鼓掌。

(板书水多、船多、歌多)让水乡人最自豪的就是家乡这与众不同的三多。

回头看看第一小节,哪些地方在写水乡的水多?
生一:我发现“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在写水乡的水多。

师:是啊,一个不起眼的“连”字使大大小小的池塘成了一片。

你能读出这池连着池,塘挨着塘的景象吗?
生二:千条渠,万条河在写水很多。

师:瞧,这就是渠。

它是人工开凿的水道,用来引水灌溉田地、浇灌庄稼。

【感受:在这一部分中,我利用集中识字解决了大多数比较难读的字词,并且随文很自然地认识了“渠”,了解了它的含义。

我觉得这样的识字方式效率很高,重点和难点也突破得很有力度,能保证教学时间。


师:在这六个字中,哪个字最能说明水多呢?
生二:千和万。

师:千、万都是很大的数字,那这里的渠、河真的有上千条,上万条吗?
生三:不是真的有上千条,可能只有几十条。

师:对,这不是实在的数字,它代表着成千上万,数也数不过来。

比如夜空中的星星,也可以这样说——出示“夜空什么多?星多。

,,颗颗星星像眼睛,一闪一闪眨不停。

”谁愿意来补充?
生一极小声地嘀咕:……
师:你补充得太棒了,愿意站起来大声地告诉同学们你的想法吗?
生一站起来自信地说:夜空什么多?星多。

千颗星,万颗星,颗颗星星像眼睛,一闪一闪眨不停。

师:他虽然补充得很好,也比刚才更加自信,但还是没有把星星撒满夜空的景象读出来,谁愿意再来试试?
生二把手举得老高:夜空什么多?星多。

千颗星,万颗星,颗颗星星像眼睛,一闪一闪眨不停。

孩子们自发给予他热烈的掌声。

师:他读出了夜空满是星星的壮观景象,看来只要读好这两个重要的数字千和万,一段话就读出味来了,谁能这样读好第一小节?
生三摇头晃脑:家乡什么多?水多。

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

学生再次自发给予他热烈的掌声,他在掌声中心满意足地坐下去了。

师:多么会朗读的孩子啊!听着你的朗读,我似乎也来到了这波光粼粼的水乡。

我发现这里的水不仅多,它还有着更加令人着迷的特点。

再仔细地看看第一小节,别放过每一个字,你能发现吗?
生一:它很绿。

生二:它不仅绿,还很清。

师:这个孩子用“不仅……还……”把水的两个主要特点说得清清楚楚,真
行!这水又清又绿,而且还在阳光下微微地荡漾着。

(板书“荡”)一个荡字,使所有的水都动起来了。

在咱们水乡啊,处处都能听到渠水哗哗流淌,处处都能看到河水碧波荡漾,还有清澈的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面对着这样的水,你想说什么?
生一:我想说,水乡的水真美!
师:这话真是说到水乡人心里去了!谁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水乡很美!
生二:我想说,要是我在那里生活该多好!
师:你对水乡生活充满了向往,那把你的向往读出来吧!
【感受:从最简单地想象填空,努力读出水多的感觉,到后面孩子们能通过想象感悟水的清、绿,并能各自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效果是惊人的。

几乎不能相信,这是开课时那群特别羞涩的孩子。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节:
师:随处可见的河流,纵横交错的沟渠,水,就这样淙淙地流着,流进水乡人的生活,带来百舸争流,千帆并进的奇景。

听老师读第二小节,并听边想,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一:我仿佛看见了无数的白帆像白云一样。

师:为什么说白帆像云朵呢?
生一:因为白帆是白色的,云朵也是白色的。

生二:因为白帆很多,云朵也很多。

师: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其他的相似之处吗?
学生集体沉默……
师神情朗读最后一句:“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还发现了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生三:因为白云在天飘来飘去,而白帆也正好在水面上飘来飘去。

师:是啊,瞧,一个飘字又把满湖满河的船只写活了。

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飘字。

碧蓝的水面上到处是雪白的帆,多动人的景象啊,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读完这一小节,你还仿佛见到了什么?
生一:我仿佛看见了很多很多的船。

师:哪里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生一:千只船,万只驳。

师:还是千和万啊!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也看见这样的奇景吗?在这千千万万的船只中,有一种船很特别。

学习“驳”,“驳”也是船的一种(出示课件),好几条装满货物的船拴在一起,由拖轮在前面拖着向前行驶。

这样多的船只在水面上行驶,它们在忙着做什么?
生一:拖货。

生二:搭人。

师纠正:那叫作装载乘客,你再说一次。

生二:搭人。

师再次纠正:没关系,咱们不用四川话说这意思,再跟老师学一学,这样的行为叫装载乘客。

生二:它们在装载乘客。

生三:它们在忙着打鱼。

师:水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们,每一艘都装满了忙碌而又充实的水乡人。

无论是拉货、载客,还是在撒网捕鱼,水乡人都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创造财富。

多么勤劳的水乡人,多么忙碌的水乡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这人杰地灵的水乡吧!(引读)
【感受:这一部分依然是采取逐字逐句理解的方法,带领着孩子们走进文本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水乡生活。

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重点关注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训练,并努力使稍差的孩子也得到锻炼。

】(二)学习第三节:
师:在这美丽的山水间,在穿梭的船驳间,水乡人民的歌声也此起彼伏。

他们在唱什么呢?
生一:他们在唱水乡的歌。

师:家乡的歌唱不完。

生二:他们在唱自己的劳动果实。

师:丰收的喜悦在歌声中传递。

生三:他们在唱水乡。

师:唱水乡的什么?
生三:唱水乡的新生活。

师:是啊。

水乡人民爱水乡,更爱水乡的新生活!他们过着怎么样的新生活?
生一:他们的房子大了,楼房高了。

师:劳动致富啊!
生二:他们身边的树木多了,到处都是绿油油的。

师:难怪他们要动情歌唱了,这是一处世外桃源啊!
生三:他们的科技发达了,医学进步了。

师:看来光是财富还远远不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生四:他们的船上装满了鱼,每个人都能吃得饱饱的。

师:这才是真正的鱼米之乡呢!孩子们,你们勾勒出了一幅多么和谐、美好的水乡新生活图。

瞧,这就是他们的新生活。

(出示图片)唱不完的千首曲,唱不尽的万支歌,装满一箩又一箩。

为什么歌声竟然会装满箩筐?
生一:因为这些歌很多。

生二:因为他们心情很愉快,所以就在不停地唱歌。

生三:其实箩筐里装的是鱼,鱼多了,他们就丰收了。

他们就开始唱歌。

师:说是歌,不如说是欢乐与幸福,这欢乐装满了箩,这幸福盛满了筐。

此时,水乡歌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凝聚着水乡人对家乡的神情,对家乡的热爱。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自豪与情感一起再来读一读最后一节。

【感受:这一部分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讲解,而是通过孩子自由谈读后的体会,教师不断引导、点拨的方法,使孩子们逐渐读懂最后一节,并点燃他们的激情。


四.扩展学习:
师:假如你就是水乡的儿女,看着这美丽的风光,看着父辈们早出晚归,你有什么感受?
生一:我会为我生长在这里,感到格外高兴。

师:我骄傲,我是水乡人。

生二:我会因为爸爸妈妈天天努力工作而很感动。

师:勤劳善良的水乡人养育了你这样会感恩的孩子。

生三:我喜欢这里的风光,这里很美,又很安静。

师:是啊,水乡风光美如画,谁不为它陶醉呢?
生四:我要是看见爸爸妈妈那么辛苦地工作、挣钱,我就会想给他们唱一支歌。

师:你也想唱歌了,难怪水乡处处飘荡着歌声啊!
师:水乡的水呀静静地流,水乡的船呀悠悠地飘,水乡的歌呀尽情地唱,生活在这里的人多么幸福啊!让我们拿起书,再好好地读一读《水乡歌》,读出咱们水乡人的快乐,读出水乡人的幸福吧!
全班深情朗读。

师:谁不爱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家乡在哪里?
全班哑然。

生一:我的家乡在贵州。

师:现在你住在重庆吗?
生一:是的。

师:欢迎你来到重庆,希望这里成为你的第二故乡,并深深地爱上它。

生二:我的家乡在中国。

师:不对,中国是你的祖国。

你是哪里人?
生二:重庆人。

师:对了,那么重庆就是你的家乡。

请跟我说,我是重庆人,重庆是我的家乡!
生二:我是重庆人,重庆是我的家乡。

全班学生齐说:我是重庆人,重庆是我的家乡。

师:那么,知道重庆什么多吗?
生一:重庆山多。

生二:重庆树多。

生三:重庆人多。

生四:重庆楼房多。

生五:重庆桥多。

生六:重庆车多。

生七:重庆花多。

师:好,你们对自己的家乡都非常了解,那试一试,把你想到的重庆特色填入下文中。

出示句式:
重庆什么多?
_____多。

千_________,万_________。

【感受:学文本是为了用好祖国文字,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学他乡的美景是为了歌颂自己的家乡,我在这一版块悄悄地把对他乡的赞美转移成为对重庆的由衷赞叹,使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爱被唤醒,并且努力创作出各种各样的答案。

后来在展示时,精彩纷呈,成为课堂上一处亮丽的风景。


五.小结全课。

师: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希望一首首家乡的歌能唱得更响亮,唱遍大江南北,唱遍四面八方。

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