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岩石的断裂及损伤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裂纹尖端要产生应力集中; b.应力集中是局部的; c.裂纹尖端愈尖锐,应力集中的程度愈高 。
三、裂纹端部的应力、位移及应力强度因子
裂纹端部指的是裂纹尖端附近的区域,有的文
献也称为裂纹前端或顶端,它的应力场和位移场是
研究岩石断裂的基础.假设裂纹体是线弹性材料,
用弹性理论可以求出不同类型裂纹的应力场和位移
第五章 岩石的断裂及损伤理论
第一节 岩石断裂力学基础
断裂力学是研究含裂纹材料断裂韧性和裂纹扩 展规律的学科,它已被引入到岩石力学中拓宽了解 决岩石力学问题的思路。
一、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
断裂力学是以连续介质力学为基础的,但它主
要研究的是裂纹尖端的应力奇异性,研究裂纹端部 应力与位移场的强弱程度,从而构成了岩石断裂破 坏的条件,产生断裂判据。实践证明,许多脆性材 料,包括岩石、水泥、陶瓷、玻璃等,其构件在远 低于屈服应力的条件下发生断裂,即所谓“低应力 脆断”,这正证明材料中存在的裂纹效应。
实验证明,宏观裂纹出现之前,损伤已经影响
了材料和结构的强度与寿命。
一、
损伤现象
混凝土圆柱体做加载——卸载压缩试验,试验 结果表明:试件的纵向和横向的弹性模量都随着载 荷过程而变化。
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图
岩石在单轴拉,压的加载——卸载试验曲线也 表现出同样的特性。试验表明:岩石的杨氏弹性模 量随着损伤的增加而逐渐变小。
砂岩在单轴应力下微裂纹分布密度
研究表明:随轴向应力的不断增加,与轴向应力方 向较小角度的微裂隙数目的增加速度较之于与轴向 应力方向较大角度的微裂隙数目增加速度要快得多。 由此可以进一步推证;随着轴向应力的不断增加, 其内部所产生的大量微孔隙几乎都是近乎平行于轴 向应力方向的。
岩石中裂尖微裂纹区裂纹密度随载荷的变化
裂纹成核、扩展示意图
图2—l (a)穿透裂纹;
裂纹在物体中的位置 (b)表面裂纹; (c)埋藏裂纹
研究表明,断裂现象与裂纹尺寸的大小、裂纹
端部的变形性质等有直接关系。因此,从总的方面
断裂力学分为微观断裂力学和宏观断裂力学。裂纹
或缺陷的尺寸在l0-10m~10-4m范围之内时,属于微
观断裂力学的任务。长度在10-4m以上的裂纹称为
宏观裂纹,一般断裂力学以宏观裂纹为研究对象。
按裂纹端部的变形特征宏观断裂力学又分为线弹性
断裂力学和弹塑性断裂力学。
二、裂纹的基本类型
根据外力作用线和裂纹面的几何关系将裂 纹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 I型,称张开型,受到垂直于裂纹面的拉应力作用。 (2) Ⅱ型,称滑开型,又称面内剪切型,受到平行于裂纹 面并且垂直于裂纹前缘的剪应力作用。 (3) Ⅲ型,称撕开型,又称面外剪切型,受到平行于裂纹 面并且平行于裂纹前缘的剪应力作用。
2. 岩石的连续损伤力学描述
岩石的损伤变量考虑在瞬时拖带系上的O点邻 域的微元体损伤状态如图。定义损伤变量D(表征 微元面上由于微缺陷产生和发展引起该微面的劣化 程度)。
一点的损伤状态
只有尺寸超过临界值的核才是稳定的和能发展 的,系统储存的能量W
岩石的损伤演化方程
(4—9)
有四个材料常数B,n,Y0,D0待定,主要取决 于各种岩石的材料性质,损伤耗散能释放率Y,损 伤越严重,也就是说该点微面的劣化程度越严重。
2、Ⅱ型裂纹
对于下图的Ⅱ型裂纹,它是一带有中心穿透裂纹的无 限大平板,无限远处作力场
裂纹端部任一点A的应力分量为
断裂准则:KⅡ=KⅡC
当KⅡ达到KⅡC时,Ⅱ型裂纹开始滑开失稳扩展
式中 KⅡ——应力强度因子,KⅡ=
a
3. Ⅲ型裂纹
Ⅲ型裂纹的应力场
断裂准则:
橄揽岩单轴压缩实验。σ —ε 曲线
砂岩单轴压缩Y—D曲线
砂岩压缩。σ—ε 曲线
Φ=20º 绿泥岩单轴压缩Y—D曲线
Φ=20º 绿泥岩单轴压缩σ—ε 曲线
大理岩单轴压缩Y—D曲线
大理岩单轴压缩σ—ε 曲线
场。并引出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
1.I型裂纹
I型裂纹的应力场
裂纹端部任一点A的三个应力分量为
(2-1)
断裂韧度和断裂准则:
式中 KI ——I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
K I K IC
断裂韧度KIC是含裂纹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能力的指 标,是材料的固有特性,通过专门的试验方法来测定。因 为I型裂纹扩展比其他类型的裂纹更危险,同时平面应变 状态比平面应力状态下的裂纹更容易产生临界扩展。因此, 工程上最常用的断裂韧度指标是I型裂纹平面应变的断裂 韧度。
岩石非弹性变形和破坏微观特征最主要地体现
在:微裂纹尺寸同晶粒同量级,轴向微破裂是占主
导的,是应力作用的产物;几乎没有宏观塑性区形
成。建立岩石损伤模型时认为:
(1)岩石损伤可认为是弹性损伤(无塑性损伤);
(2)岩石损伤的主体在轴向,故此损伤张量矩阵
可以考虑为主对角阵; (3)损伤演化应是应力应变状态的函数。
K III K IIIC
KⅢ=τl a
第二节 岩石损伤力学简介
断裂力学是以实际固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宏观
裂纹这一客观事实为前提的。它的任务是通过对裂
纹周围的应力、应变分析,着重解决材料的失效问 已经产生了微观裂纹与微观空洞,将材料与结构中
的这些微观缺陷的出现和扩展称为损伤。
题。但是大多数材料与结构,在宏观裂纹出现之前,
损伤模型的实验验证
在一维情况下:
由实验给定三组值(Yl,D1), (Y2,D2), (Y3,D3)及常数Y0,就可以定出系数n,B:
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证实了上式的实用性,下图 分别给出岩石的实测Y—D曲线和由理论计算曲线的 符合情形,及相应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和理论曲线, 可见该损伤模型是合理的。
橄榄岩单轴压缩实验D—Y曲线
花岗岩间接拉伸曲线(劈裂法); 砂岩单轴压缩实验曲线
二、 岩石的损伤力学分析
1. 岩石的损伤机理和特征
岩石的组织结构为:
岩石中的自然微孔隙
注,LARC一低纵横比孔隙,HARC一高纵横比孔隙
受载岩石在超过弹性极限后表现出明显的非弹 性变形。从工程意义上说,岩石是脆性材料,几乎 不存在宏观塑性变形 (微观上是存在局部塑性变形 的)。造成岩石非弹性变形的主要或直接原因可认 为是如下几种微裂纹扩展的可能机理: (1)在岩石中原始的微裂纹压密后重新张开和扩 展; (2)在岩石中微缺陷如夹杂、第二相等局部应力 集中导致的微破裂; (3)与局部拉伸裂纹张开相伴随的裂纹摩擦滑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