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30 牧场之国》教案_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西南师大2001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荷兰一向以“花之园”、“风车这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
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天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以读为主,品味欣赏。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未知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喜欢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揣摩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魅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牧国之国的宁静、和谐之美;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
1、通过揣摩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田园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语言的表达效果。
2、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魅力。
教学手段:
1、以读为主,读中感情。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读、边读边批注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理解文本,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获得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异国田园风光和不同语言的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语言导入,初知荷兰
(1)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国度,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有的气候宜人使人流连,有的历史悠久引人入胜,有的风情独特让人难忘。
在这个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你们的想象是多么美妙,今天让我们带着对牧场之国的向往,飞越重洋,直达位于欧洲的荷兰,做一次跨越国际的长途旅游。
(4)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师配乐简单介绍)(5)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荷兰?是的,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所说的都是荷兰的特点,但是,有人认为这都不是真正的荷兰,他们认为真正的荷兰是一个(生齐读课题)牧场之国。
(6)根据你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能说说什么叫牧场吗?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些课外知识:甲骨文中的牧是人们手持鞭子放牧牛羊的形象。
(7)荷兰为什么又被称为“牧场之国”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中提出了哪些问题,然后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要注意,读准文中带拼音
的生字,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师适机指导。
(3)请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读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指名分自然段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5)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之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一段。
三、自读自悟,品味欣赏
(1)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画出来,用掌握的读书方法读一读充分地体会。
(2)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感受与大家分享?暂时没有发言的同学认真倾听,想一想,你有没有更精彩的观点和更加独特的感受。
出示语段一:牛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自在思考着什么。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像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3)你喜欢牛犊还是老牛?你会把它比作什么呢?
(4)指导朗读
(5)小结: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导致了我们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形成了不同的看法,虽然中西方文化之间有着差异,但同时也具有不同的魅力。
谁愿意再用朗读来表现牛的优雅和尊严。
(6)辽阔无垠丝绒般的草原与流淌的运河相伴一起,黑白花牛专注地品尝着鲜嫩的青草(引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7)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大家注意到了吗?刚才我们怎么学习这一段的?
(8)组内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其它几个自然段,师巡视相机指导。
(9)指生汇报学习成果
出示语段二:碧绿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盖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10)这是一群什么样的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膘肥体壮”
(11)男同学们你们愿意成为很强壮的男子汉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
(12)这还是一群什么的马?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也愿意成为它们中的一员,去享受无人能挡的自由,体会拥有一切公爵般的尊贵!你想不想来体验一番?
(13)成群的“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这无垠的原野上拥有绝对的自由,看到这一幕,作者由衷感叹到(引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4)在天堂般绿色的草原上,还有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也安祥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请同桌交流一下你头脑中能浮现出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只小鸡或一只绵羊,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
(15)多么可爱的小鸡,温顺的绵羊,如果猪会说话,它会怎样赞许自己的王国?
(16)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到猪的快乐,也看到了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真是一幅生动和谐的“家畜家禽游憩图”。
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要让我们能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到绿色低地上的动物们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
(17)难怪作者说(引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8)你同意将荷兰称为“牧场之国”吗?那么,当夜晚来临,牲畜归圈了“牧场之国”又呈现一种怎样的情景?
(19)如果你此时站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20)让我们带着憧憬与向往,用我们的声音来感受牧场上的宁静之美吧!
(21)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牧场沉睡,一切显得无声无息,只有灯塔像瞌睡人的眼闪烁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安然与宁静的境界,作者深深地赞叹道:(引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2)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我们潜心读文也能用心感受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板书)
(23)作者和你们一样对荷兰充满无比的喜爱和赞美,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在课文中汇成一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
(24)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请大家回顾
课文,结合插图,静下心来想一想。
(25)现在让我们同作者一起来表达对牧场之国的深深喜爱与赞叹!
(26)在牧场之国碧绿草原牛成群(引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在牧场之国,骏马飞驰任自由(引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在牧场之国,羊闲猪乐鸡安闲(引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在牧场之国,牲畜归圈夜悠悠(引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7)除了牧场之外,你还了解荷兰其他特点吗?
(28)是啊,高大的风车,迷人的郁金香,辽阔的牧场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生动优美的课文,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我们满怀赞美之情告诉所有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引读)。
拓展延伸:
1、用你学会的写景方法,描绘一下我们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2、抄写你认为比较好的句子,并把它记下来。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