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的误区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的误区与思考
滕波
【摘要】本文分析了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易出现的问题与误区,如强
调评价功能而忽视其教育作用,将其代替体育课等.并提出测试过程与教育过程同步
进行;强调锻炼的过程而非"达标"为目的,学习掌握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等.
【期刊名称】《内江科技》
【年(卷),期】2010(031)011
【总页数】2页(P37,56)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功能;误区;对策
【作者】滕波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体育部
【正文语种】中文
2002年7月4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的测试项目涵盖了人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的各个方面[1],不仅为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体质测试提供了符
合个体差异和人性化的广阔空间。

通过三年来的测试实践,笔者发现《标准》测试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易行,许多学生和教师对《标准》的解读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了其理解、认知乃至行为上的错误,人为造成了测试结果的差异,部分差异结果对学生的整个体质健康评定产生了影响,导致测试结果不能正确反映学生体质状况,有悖《标准》制定与实施的初
衷。

(1)教师不熟悉《标准》内容和检测工作。

虽然《标准》测试进行快八年了,但由于测试每年进行一次,许多教师对《标准》的意义和内容不够清楚和理解。

加之高校扩招后,学生增多,导致整个测试工作几乎都是教师们分工协作完成,造成部分教师对检测程序和检测安排不够清楚,对于测试仪器使用要求不甚了解,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误差。

甚至还因为不熟悉部分仪器性能及操作步骤,使仪器发生非人为性故障,影响了测试正常进行。

(2)学生不了解《标准》的测试内容、指标、方法。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每次《标准》测试的规模都比较大。

加之学生对《标准》和检测项目比较陌生,致使检测速度较慢,测试时间延长,造成相对拥堵。

另外,在检测过程中,有的学生抱着好玩或想测出好成绩的心理,在一个检测项目上反复测试多次,影响了后面学生的测试,也破坏了测89试的严谨性。

(3)预先制定的检测方案不够详尽具体。

由于测试方案中无具体安排每个检测时间段中每台仪器的专门负责人员,因此造成了有些仪器没有专人负责,学生自行检测有困难,耽误时间较多。

(1)强调《标准》的评价功能,忽视其教育作用。

测试与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标准》的唯一目的。

实施《标准》的过程除了测量与评价之外,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能否全面实现《标准》最终目标的有效途径和关键过程。

通过《标准》的测试,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自己体质健康的现状,设定改变现状的目标或有针对地制订健身计划,而且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适应社会环境。

因此,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教育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正确处理测量评价与教育的关系。

(2)将《标准》实施等同于锻炼过程与目的。

《标准》的测量与评价实质上只是一种测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手段,它既不能代表锻炼过程,也不是实施《标准》
的最终目的[2]。

《标准》的贯彻实施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激励学生主动自学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形成终身追求健康的意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健身意识和锻炼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是根本,过程是关键,测量与评价是检验锻炼过程达到目的的效率或程度。

因此,教师不能用手段来代替影响体质健康要素的锻炼过程,不能以测代练。

(3)《标准》测试与体育课程的相互替代。

体育课程是以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它注重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突出增进健康的目标,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些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

虽然课程和《标准》在组织形式和所采用教育手段方法上有所不同,在教育的内容方面各有侧重,但它们最终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标准》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使学校和广大学生以及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上好体育课,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全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由于课程与《标准》在教育过程、手段、方法、内容以及评价等方面有所不同,所以其教育内容可以相互渗透,但不能够简单地相互代替,更不能以《标准》的测试内容代替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标准》的评价完全代替课程的评价,以牺牲课程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价值而盲目追求或换取较高的“达标率”。

(4)发展身体运动素质等同于发展身体健康素质。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在理念和认识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手段和方法上也有改进和创新,身体健康素质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标准》测试项目的选择也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但是,在强调身体健康素质对人体未来体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影响作用的同时,绝不应该轻视或否认身体运动素质的价值,也不能放松对身体运动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任何单一发展身体运动素质或发展身体健康素质的安排都将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
终身体育意识及习惯的养成。

因此,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发展身体运动素质不等同于发展身体健康素质,教师绝不能因强调了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而忽略了身体运动素质的发展。

(5)重视评价而忽略反馈。

评价实质上就是一种测定目标达到程度的过程,它只反映结果而不涉及过程以及测试结果产生的原因。

反馈即说明和讲解过程,阐述探究结果产生的原因,是实施《标准》的重要环节。

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通过反馈学生讲解测试结果的意义以及产生结果的原因,指导学生为改变测试结果应采取的适宜的锻炼过程,使学生通过测量与评价不仅知其然[3],而且知其所以然。

正确处理评价与反馈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标准》测试项目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体质的健康情况,有利于科学地设定和安排自己的健身目标和锻炼计划,还有利于对学生改变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产生积极的作用,最终实现《标准》所设定的目标。

科学、有效、合理地处理评价与反馈的关系,使评价与目标保持一致,充分发挥评价积极的导向作用,并将评价所产生的消极因素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是我们在实施《标准》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和认真研究对待的问题。

(1)《标准》的测试过程与教育过程同步进行。

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资源、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等一切有效的手段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实施《标准》意义、目的的认识,以求获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2)强调锻炼的过程,而非仅以“达标”为目的。

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杜绝测什么就教什么、测什么就练什么的应试教育倾向。

(3)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发展身体素质。

在教学中要改变就技术教技术的“技术唯一”的观点,改造竞技运动项目大众化、教材化,使技术的学习与发展与特定的身体素质相结合,使学到的技术真正能够成为终身体育的手段。

(4)《标准》应成为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

《标准》和体育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它所涉及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量原理和评价手段应成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适时讲授这些内容,使《标准》和课程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献】
[1]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陈皋华.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4
[2]季钢,候令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中学实施中的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