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导师:日期:
目录
一、实习目的及内容
二、地形地貌
三、湖山区域地层简介
四、测区地质构造概况
五、湖山地区地质发展简史
六、结束语
实习目的及内容
一、掌握地质填图技巧并完成湖山部分地区的地质填图
二、进一步巩固地质罗盘的运用
三、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分层,测量产状,岩性描述
四、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地质思维能力以及编写地质实习报告的方法
五、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
六、提高野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练习定点及进行野外观察、记录作地质素描的方法
八、分析岩层剖面上看到地层的岩性变化
地形地貌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28km, 整个湖山地区位于宁镇褶皱的南带,地区由三列山组成,走向为北-东-东。
北列山海拔120m~169m之间,包括轰隆山,排山,棒槌山。
中列
山山势较高,海拔位于160m~250m之间,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陡山位于宁镇褶皱带的南带)、狼山等。
主峰孔山高341.8米,南列山简称汤山,
其主峰标高为292.3米。
三列山之间是两个谷地。
北侧湖山谷地是龙潭系地层径地表
侵蚀形成,南侧谷地是志留纪高家边组页岩被剥蚀形成。
湖山次生谷地两侧的谷坡上,发育有二级阶地。
第一阶地海拔40-60m,即农田、煤矿所在地,二级阶地海波60-
70m,主要为残积、坡积只碎石,夹有少量冲积成因的粉沙质黏土。
泉水有孔山寺泉
和棒槌山泉出露,均为上升泉。
湖山地区地层简介
地层岩性:自山顶往下,主要有这样几种岩层分布
1、山顶主要为三叠系和石炭系岩层,其中分布较多的是石炭系的黄龙组灰岩C2h和船山组灰岩C2c,这两种岩石是制造水泥的很好原料,可以生产出高强度水泥,很具有
利用价值,该地水泥厂也主要是以这两种岩石为原料。
灰岩在深海或者浅海环境中形成,其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另外该处岩石含有一
些硅质矿物,岩石呈浅灰色,致密状,一般称之为结晶灰岩。
2、向斜的东北方向,为石炭系高丽山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及一些粉砂岩组成,代号为C1g,岩倾向为西南方向。
页岩是由粘土脱水胶结而成,具有明显的薄层理,可以很容易地沿层理将其分成薄片,页岩一般易风化,性质软弱,浸水后强度显著降低。
砂岩是由50%以上2~0.05mm粒级的颗粒胶结而成的,而此处砂岩粒度较小,应
属于细粒砂岩,由于距离较远,未能观察其主要碎屑的矿物成分。
但此处岩石颜色较深,推测其应当为碎屑砂岩。
一、志留系
1、高家边组(S1g)
至今未有完整剖面,厚度大于293m。
黄绿色页岩夹泥岩及粉砂质泥岩,粉砂质页岩,风化后颜色为黄色、黄褐色。
地层岩性较为软弱,记忆风化。
风化后呈碎片状,岩层
产状较陡,近于直立。
2、坟头组(S2+3f)
坟头组上部为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夹薄层状细砂岩,厚层为80厘米,薄层为35厘米,风化面为灰褐色。
泥质胶结,胶结物以硅质为主,硅质与泥质胶结。
2.坟头组中部为厚层状石英砂岩,石英含量为60%到70%,岩屑25%,质地坚硬,
硅质铁质胶结,斜交层理,顶截底切。
3、茅山组
紫红色含岩屑石英砂岩,硅质胶结,质地坚硬,中层厚状。
原本应为灰白色,风化后
变为紫红色。
与坟头组整合接触,厚度在20米左右。
二、泥盆系
1、五通组(D3w)
五通组以石英砂岩为主,底部为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含茅山组岩屑,厚层状,硅质
胶结,坚硬,假整合于茅山组之上。
下部为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厚层状,硅质胶结,石英含量高,质纯。
在陡山北发育
有背斜,为背斜核部。
石英为主,成分单一,分选性差,质地坚硬,兼有沉积。
厚层石英砂岩夹薄层,含白
云母片,细石英砂岩,灰黄色,直立。
三、石炭系
1、金陵组 C1j
厚约6米,与五用组假整合接触。
为灰黑微晶碎屑灰岩,厚层状生物屑中主要是海百
合茎及腕是碎片,含有机质几泥质成分较高,底部有一层铁质粉沙岩与五通
组接触。
盛产假乌拉珊瑚等化石。
2、高骊山组 C1g
厚约36米,假整合与紧、金陵组之上,金陵组顶面颜色发红,有铁锰质薄层堆积。
下部为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夹薄曾砂岩,含褐色泥质生物碎屑微晶灰岩透镜体,见腕足类化石碎片。
中部为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
上部为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及黑色粘土质几粉砂质页岩,夹少量菌层砂岩。
3、和洲组 C1h
厚约5米,与高骊山组假整合接触。
为灰黄色泥岩及白云色微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
可见袁化珊瑚,贵州珊瑚,不规则石柱珊瑚,轮状珊瑚等化石。
4、老虎洞组 C1l
厚约6米,与和洲组假整合接触。
灰白色厚层状白云岩,假整合,特征为:1.含肉色
燧石条带和燧石团块结晶矿物,硬度大于7。
2.风化面有刀砍状溶沟,厚层状到块状。
与和州组假整合接触,总厚度约6米。
5、黄龙组(C2h)
底部为灰白色块状巨晶白云岩,中上部为灰白色或者肉红色厚层微晶灰岩,质地较纯,含小纺锤虫蜓化石。
6、船山组(C2-P1C)
此地层岩石黑白相间,厚度约为40米。
处于栖霞底部。
梁山段煤系,在地表易风化成沟,含炭质钙质页岩,厚度大约为1到2米。
与黄龙组假整合接触。
四、二叠系
1、栖霞组(P1q)
栖霞组有四段岩性,从上到下依次为:
A.嗅石炭化石。
这段有浅灰色与灰黑色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及微晶灰岩互层。
产有珊瑚类化石。
B.下硅质岩层。
这段含硅质条带。
栖霞本部为灰褐色中厚层,含燧石条带,生碎屑石灰岩。
产有化石。
C.本部灰岩段。
中到薄层,灰褐色,含燧石条带和燧石砾岩,生物性灰岩,岩性脆弱。
中到厚层,有燧石条带,燧石透镜体
D.上硅质层。
总厚度约130米,与船山组整合接触。
2、孤峰组(P2g)
新鲜硅质岩,硬而脆,深紫红色,风化含其他物质,间夹薄层硅质页岩(含粘土矿物)。
单层厚度为5到8米,岩石呈隐晶质结构。
此处的硅质岩呈叶片状,手摸光滑,与高家边组页岩无法区分。
总厚度约20米,与栖霞组整合接触。
3、龙潭组
龙潭组下部为灰黄色黑色粉砂岩,粉砂页岩。
中部为黄褐色厚层长石砂岩,含煤层。
上部为灰黄色页岩,粉砂岩,砂岩,含煤层。
顶部为黑色生物屑灰岩透镜体,深灰黑
色页岩,泥岩。
总厚度约30米,与孤峰组整合接触。
4、大隆组(P3d)
灰黑色中薄层硅质岩夹页岩透镜体。
总厚度约20米,与龙潭组整合接触
棒槌山西端P23d到T1地层剖面
五、三叠系
1、下青龙组(T1x)
下部黄绿色紫红色页岩夹灰黄色薄层泥质微晶灰岩。
中部黄绿色紫红色页岩与灰白色
薄层微晶灰岩互层。
上部灰白色薄层微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由中层到厚层。
顶部灰
白色薄层微晶灰岩,中层至厚层。
厚度约200米,与大隆组整合接触。
2、上青龙组(T2s)
下段:灰黄色或者黄褐色钙质页岩夹土黄色中薄层泥质灰岩。
中段:灰绿或者灰黄色中薄层泥质灰岩夹灰黄灰绿色钙质页岩。
上段:青灰色中厚层微晶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紫红色瘤状灰岩。
总厚度在300米左右,与下青龙组整合接触
测区地质构造概况
湖山地区主要属于下扬子地层,宁镇褶皱带南部。
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完整,出露良好。
可以观察了大石碑正断层与獐龙山地垒构造。
褶皱构造
一、孔山背斜
水平岩层受到应力作用后发生弯曲变形,单个弯曲成为褶曲,由多个弯曲连生叫褶皱。
褶皱构造是地壳中常见的构造形态。
我们这次观察到的孔山背斜,属于斜歪倾伏背斜,北缓南陡。
二、陡山-大石碑向斜
断裂构造
一、大石碑正断层
断层是地壳中的岩层或岩体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并且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
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最重要的构造之一。
断层常构成一定地区的地质格架。
大石碑正断层断层断距3米左右,向北西方向倾斜,左上盘下调,右下盘抬升,断于
栖霞本部,二叠系。
断层证据:1.相同地层位发生错断。
2.断层段出现角砾岩,角砾岩一般呈透镜状或碎屑,有张性。
3.断层上盘出现一系列张性粒屑。
4.出现很多泉。
(由断层带形成)
二、断层组合型式
孔山地垒构造。
两边地层相对下调4到5米,使两组正断层中间地层上升成为地垒构造。
湖山地区地质发展简史
从前寒武纪到早古生代的末期,湖山地区的地壳活动较弱。
从震旦纪到早古生代的末期,整个宁镇地区的地壳只是经历了多次轻度的升、降,整
个地区的沉积环境属于浅海。
寒武纪以来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化石。
在震旦纪、
寒武纪、奥陶纪以及志留纪的灰岩中或多或少有薄层的硅质岩或燧石结核。
这种稳定
的环境一直延续到志留纪的末期,在华南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加里东
运动,本地区受到影响,地壳从海水中上升出来成为陆地,但未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
与断裂,志留纪末至泥盆纪中期,整个宁镇地区处于一个剥蚀的环境中,至晚泥盆世,在准平原化的作用下,发育了五通组河流相的沉积,随后又出现了五通组顶部的大型
湖泊相沉积。
在早石炭世,本地区进入了一个海陆交替的时代,形成了具有滨海相沉积的早石炭统
的地层,以高骊山组具有波痕构造的砂岩为代表。
主要的沉积物有富含生物化石的灰岩、页岩与砂岩。
从中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本地区的地壳开始持续下沉,沉积物得到有效的补偿,形成
了厚层的浅海碳酸盐沉积,内含较多的生物化石,远处搬运而来的硅质以薄层硅质岩
或燧石结核的形式沉积下来。
在早晚二叠世之交,地壳因东吴运动有过一次显著的抬升,本地区海水退去,形成滨海沼泽,于是形成上二叠统龙潭组的煤层。
短暂的东吴运动后,至晚二叠世后期,海水复行侵入,形成了上二叠统大隆组、下三
叠统下青龙组以及中三叠统上青龙组的浅海相沉积。
在下、上青龙组的沉积过程中,
地壳运动逐渐加剧,沉积环境越来越不稳定,在上青龙组的灰岩中已经存在瘤状构造,说明地壳在加剧运动。
至上青龙组沉积完毕,本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印支运动,地壳发生褶皱,形成了宁镇山脉的雏形。
在宁镇地区把这次运动称为金子
运动。
金子运动结束了本地区长期的海进历史,使宁镇地区彻底成为陆地。
在金子运动形成
的山间盆地中沉积了上三叠统的黄马青组,它与下伏的上青龙组呈不整合接触关系,
正说明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结束语
通过这次的地质实习我们大体掌握的地质填图的方法和技巧并将湖山部分地区进行填图。
我们运用罗盘及一些常规的地质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对当地一些地质构造进行测量、观察及记录。
我们加深了对三大类岩石的认识和不同类岩石的一些区别,对南京湖山周边地区的一
些地质现象作了初步的了解,加强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学会了使用基本
的地质勘测仪器。
对沿途地貌的观察使我对成都地区的地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加了
感性认识,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