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人民版)一轮特训: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共23页文档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共23页文档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古代中国的科技 成就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四大发明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科技的伟大。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古代科技成就吗?它们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介绍古代四大发明、著名科学家、发明家及其贡献,分析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古代科学家、发明家的尊重和崇敬,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人类的贡献,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穿越时空的智慧”为主题,通过展示古代科技成就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2.教学过程:
2.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书写规范。
3.案例分析、课堂延伸等作业需注重查阅资料,培养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4.创新设计作业鼓励发挥创意,注重实践操作。
5.家长参与作业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分享学习成果。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学习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历史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在具体到古代科技成就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古代科技成就的了解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对科技成就背后的历史背景、科学家及其贡献认识不足;对古代科技成就对现代科技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影响评价能力有限。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古代科技成就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科技的伟大。
-通过讲述古代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古代科技成就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其背后的历史价值。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件(共4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件(共49张PPT)
A.地动仪 B.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D.司南
2.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 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 上。”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 ) A.印刷术 B.造纸术 C.古典文化 D.儒家学说
3.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
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具有 较强的经验性;
2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 治的需要;
3、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
服务于工业
思考: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的原 因?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衰落的原因: 1、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是什么让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了?从古代中国 科技发展和近代西方科技发展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1.经济: 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 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政治: 君主专制的加强; 3.思想: 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
11造纸术发明前的记事材料造纸术发明前的记事材料22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的发明西汉西汉33造纸术的改进造纸术的改进东汉东汉蔡伦蔡伦44发明造纸术的意义发明造纸术的意义使信息的纪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使信息的纪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极大推动了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极大推动了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
切麻——洗涤——浸灰水——蒸煮 舂捣——打浆——抄纸——晒纸
2.传播
阅读思考:
造纸术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 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人民版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 人民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固基题组]1.[2016·山西三诊]徐光启在谈及治蝗之策时,曾说:“陆田命县于天,人力虽修,苟水旱不时,一年之功弃矣;水田之制由人力,则地利可尽也,且虫灾之害又少于陆,水田既然,其利兼倍,与陆田不侔(mou ,等、齐)也。

”这体现出其“治蝗之策”是( )A .均衡发展水旱种植业B .大力发展水田农业C .增加农业劳动力投入D .充分利用旱地种植经验答案 B解析 据材料可知,徐光启认为陆田受制于水旱天灾,而水田则可以充分发挥人力的作用,并且水田不容易有虫灾之害,故其主张大力发展水田农业,B 项正确。

A 、D 两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C 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

2.[2015·黑龙江庆安期中]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中的火药。

材料中“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是指道家对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火药是在道家炼丹时发明的最为突出的事例,所以答案选C 项。

A 、B 、D 三项与道家没有直接关系。

3.[2016·南充模拟]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 .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B .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C .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D .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影响。

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是伽利略的学说,排除A 项;指南针促进了西方的新航路开辟,而非“文明的引擎”,排除B 项;印刷术只是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进展,而非根本动力,排除D 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项,火药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武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人民版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人民版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单元宏观概览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名片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考纲明示:科学成就。

[主干知识 理一理]一、纸的发明1.书写材料的演变(1)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

(2)可能早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3)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2.西传:8世纪时传到阿拉伯地区,后来传至欧洲。

3.纸发明的意义(1)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影响最为久远。

(3)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1)战国时有了指向仪器司南。

(2)后来制造出指南鱼、指南龟等各种指向仪器。

(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2.外传及影响(1)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2)为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及欧洲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等。

2.影响火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有力武器。

四、印刷术的进步1.印刷术的进步(1)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2)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又出现了铜活字。

2.影响中国印刷术经波斯传入西方,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特点1.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则重视不够。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高考研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高考研析人民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高考研析人民版真题典例1.[2014·北京高考]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的文化成就。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大秦”是中国对古罗马的称谓,《九章算术》和罗马法分别属于东汉和古罗马的文化成就,B项正确。

A项分别属于北宋和近代英国的科学技术成就;C项分别属于东汉和波兰的哥白尼的科学技术成就;D项分别属于西汉和古希腊时期的思想文化成就,因此,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2014·重庆高考]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B.①③A.①②D.③④C.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造纸术。

从材料信息看,江南因为竹子多,人们对还魂纸“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说明还魂纸主要在北方生产,排除①,即排除A、B两项。

“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制造还魂纸要简单得多,排除③,排除D项。

②④说法正确,选C项。

3.[2014·江苏高考]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五代后唐开始雕版印刷“九经”,宋代官府与民间书版数量剧增,表明雕版印刷得到广泛应用,故C项正确。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

(1)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农学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 农政全书 》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 黄帝内经 《 》
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齐民要术 其中,《 》是我国 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 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医学
类别
主要成就或内容
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记 录
地位或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天象 观测的国家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天文 历 法
战国时期的石申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 的位置,后人据此辑成《石氏星表》 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 等
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早于 西方300多年,对指导农 业生产大有帮助
东汉张仲景的《 明朝李时珍的《
伤寒杂病论
》 》
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 誉为“万世宝典” 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 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 典”
本草纲目
• [特别提醒]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巨大,是 因为: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 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 据,宣示政权的合理性;朝廷集中人才对天 文历法实地观测和研究。天文、历法促进了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 [误区警示] 中国古代科技素称发达,但并不 是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仍 属于传统科技,而且以总结为主,发展停滞; 西方此时则是近代科技的兴起,而且以创新 为主,后来居上。
• 材料四 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 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 国人在14世纪时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 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 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 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 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⑤ 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 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 经济动力与知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2017一轮历史复习教案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含解析

2017一轮历史复习教案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含解析

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单元宏观概览内容主旨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科技:在造纸术、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文学:春秋的《诗经》、战国的《离骚》,汉代的汉赋;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和绘画成为自觉的艺术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文学辉煌灿烂,书法、绘画、戏曲异彩纷呈。

新中国在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名片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考纲明示:科学成就.错误!一、纸的发明1.书写材料的演变(1)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

(2)可能早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3)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2.西传:8世纪时传到阿拉伯地区,后来传至欧洲。

3.纸发明的意义(1)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影响最为久远。

(3)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1)战国时有了指向仪器司南。

(2)后来制造出指南鱼、指南龟等各种指向仪器。

(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2.外传及影响(1)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2)为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及欧洲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等。

2.影响火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有力武器。

四、印刷术的进步1.印刷术的进步(1)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2)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又出现了铜活字。

2.影响中国印刷术经波斯传入西方,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山东省乐陵第一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含答案

山东省乐陵第一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含答案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为了完成以下“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处应填上〔〕A. 日本派出遣唐使B. 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C. 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D. 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本来?2.“使原料多样化,还能化旧利废,取材方便,进步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

〞这种工艺带来的变革〔〕A. 造出中国最早的纸张B. 奠定了雕版印刷的技术根底C. 为兴办太学创造条件D. 便利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推广3.宋代士大夫掀起藏书风气,藏书最多的到达十万卷,超过官方藏书。

与此相关的宋代科技文化成就是( )A. 造纸术的创造B. 雕版印刷术的出现C. 市民文学的兴起D. 活字印刷术的创造4.在近代欧洲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印刷术所起的促进作用是A. 促进了地理大发现B. 推动了文艺复兴C.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D. 打败了骑士阶层5.四大创造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创造于宋代的是〔〕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术D. 活字印刷术6.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

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

中国古代历法〔〕A. 效劳于精耕细作的农业消费B. 竭力排挤外来历法成果C. 违犯了“天人感应〞学说D. 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7.历史开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选项是〔〕①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②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③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④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 ②③④①B. ②④③①C. ③②①④D. ④②①③8.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四次发现西汉时代存在麻纸的事实,证明我国在西汉时代就已经创造造纸术。

但出土的西汉麻纸,没有一张是写过字的,并且直到东汉初年,人们主要书写工具仍是竹简。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参考课件6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参考课件6

谈起四大发明这个话题,人们总爱 引用鲁迅的这段话:“外国用火药造子 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 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 水,……”
——《电的利弊》 火药和罗盘针在中国,是否只有鲁 迅所说的作用?
四大发明
造纸术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西汉时有个叫东方朔的人,想给汉武帝提安邦定 国的建议,当时他可以使用什么材料给皇帝写奏章?
竹木简、丝织品 还有可能用纸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因为东方朔有满肚 子的话要说,他的奏章一下子就用了3000来根竹简。 东方朔面对这3000根竹简发了愁,因为他手无缚鸡 之力,无法拿动这么庞大的奏章,最后只好请了两位 大力士抬进宫里去。汉武帝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那一大堆竹简。
(一) 指南针 ⒈演变过程 ⑴战国:司南 ⑵北宋:应用于航海 ⒉外传:由海路→阿拉伯→欧洲(12、13世纪)
(二)火药 ⒈发明:与炼丹有关 ⒉东晋葛洪《抱朴子·仙药》提到“火药” ⒊用于战争:唐末宋初
(三)造纸术 ⒈西汉:发明书写用纸 ⒉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在印刷术发明 前,人们用手抄书, 既费时耗力,又易 出错。到隋唐时期, 人们从印章和拓石 中受到启发,把字 雕刻在木板上,使 它成为反的凸字。 然后刷上墨,铺上 纸,一张一张地就 印成了,它大大方 便了文化的传播。
3.明代中期,出现铜活字
4.
元 朝 畏 兀 尔 文 木 活 字
元朝时发明了 木活字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概况: (一)指南针 (二)火药 (三)造纸术 (四)印刷术
⒈演变过程 ⑴唐代:雕版印刷术 ⑵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三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真题典例
1.[2014·北京高考]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的文化成就。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大秦”是中国对古罗马的称谓,《九章算术》和罗马法分别属于东汉和古罗马的文化成就,B项正确。

A项分别属于北宋和近代英国的科学技术成就;C项分别属于东汉和波兰的哥白尼的科学技术成就;D项分别属于西汉和古希腊时期的思想文化成就,因此,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2.[2014·重庆高考]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造纸术。

从材料信息看,江南因为竹子多,人们对还魂纸“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说明还魂纸主要在北方生产,排除①,即排除A、B两项。

“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制造还魂纸要简单得多,排除③,排除D项。

②④说法正确,选C项。

3.[2014·江苏高考]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 C
解析材料反映了五代后唐开始雕版印刷“九经”,宋代官府与民间书版数量剧增,表明雕版印刷得到广泛应用,故C项正确。

宰相冯道只是主持者,从中得不出A项;材料只提及了雕版印刷,故B 项错误;D项与材料“书坊”矛盾,故错误。

4.[2013·重庆高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答案 C
解析“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A项错误;西汉前期已有纸张存在,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项错误;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项错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C项正确。

5.[2012·山东高考]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A.汉朝B.唐朝
C.宋朝D.元朝
答案 C
解析通过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可以排除A项;分割职权造成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的是宋代,唐代的节度使权力集中,排除B项。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不符合元朝史实,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排除D项。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师说高考
1.[2016·三明质检]《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A.龟甲兽骨B.丝帛
C.竹木简D.植物纤维纸
答案 C
解析《庄子·天下》是战国时期的著作。

龟甲兽骨是殷商时期的,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书”的材质是丝帛、竹木简,竹木简笨重,而丝帛轻,又从材料“其书五车”可以判断是竹木简,故B 项错误,C项正确;植物纤维纸出现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

2.[2015·南充质检]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以说明()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答案 B
解析宋代才出现突火枪,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唐末已经出现“发机飞火”,反映了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故B项正确;材料与地理大发现和欧洲无关,故C、D两项错误。

3.[2015·商丘调研]以下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
①印刷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授时历》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墙内开花墙外香”突出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而对世界的影响十分巨大的是四大发明,故正确答案为A项。

4.[2016·江西六校联考]有人说:如果古代有诺贝尔奖,那么得主都会是中国人。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府的高度重视
B.古代中国人比其他民族人更聪明
C.古代中国没有外来侵略
D.封建经济的发达
答案 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发达。

故选D。

5.[2015·烟台诊断]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

”李约瑟强调的是() 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没有多到足以影响”说明“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错误,故A项错误;综合材料信息,可得出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有接触,但外来文化对其影响不大,故B项正确;“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说明中国不排斥外来文化,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