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于教, 育德于学——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129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对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
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念,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有道德的优秀人才。
在素质
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德育教育渗透到
各学科的教育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
思想品德意识。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加强德育教育
的总结与反思,优化渗透方法,最大程度地实施高效的德育教育工作。
一、积极转变德育教育观念
为了更有效地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首先要树立先进的道
德教育观念,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实施德育教育工作。
在小学的
基础课程中,教师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
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然后结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养
成文明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且按照权利义务,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来培养
学生成为良好公民的意识。
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关于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
发育。
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
人师表,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并且在具体的学科教育中,将德育与学
科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世界观。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
德育教育的黄金阶段,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
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落实新课程德育工作
新课程的推行为小学教育教师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小学教师
应深入贯彻新课程的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
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科教学的智育、德育、美育作用,使小
学生得到全面的、良好的发展。
在小学教育中,德育内容并不明显,因
此教师要深入的研究学科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将德育贯穿到
整个课堂中。
例如,在某一学科教材中,当中的主题图片、插图等非常
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心理特征,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从中深
挖德育素材,通过具体的图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注意教育的可操作性、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可以通过类比法、转
换法、迁移法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结合,开展有趣的德育活动。
例如,教师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到社
会中去进行实际调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等搜集关于德育教育的素材。
让
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启发,受到指引。
摘要: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学生品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根本,并将德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为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行为基础。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德育;小学教学;渗透
育德于教,育德于学——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宋玉娥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合成小学)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教育活动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
学生学习掌握了新知识后,能真实的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科知识中的美学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
例如,美术、音乐的课程中都蕴含了非常丰富的美育元素,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美育知识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地发掘其他学科内容中的美学元素,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生带来的乐趣,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不论是哪一科目,里面都包含着热爱生活、科学发展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名人名事将优秀的道德品质传授给学生,如爱国敬业、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这些对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借助科学精神激励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科学精神来引导学生养成明辨是非、坚守真理、顽强自信的优良品质。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教育的科学精神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反思、总结、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
教师也可以通过班级小组合作形式来实施德育教育,让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在提高道德意识的基础上,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注重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也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工作。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优良的道德品质是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具备的。
在教学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反思与总结德育教育的问题与方式,提高德育教育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另外,教师要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结合小学生的阶段特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 周耀虎.论小学生德育教学的重要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1(36).[2] 赖华英.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J].家长,2019(02).[3] 陈和平.浅谈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16(36).作者简介:宋玉娥,女,大专,小学语文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