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章末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春季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
代》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最新研发的波音787客机具有更省油、更舒适的特点,波音787还是首款使
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超过50%的客机,开创了在航空领域复合材料大范围代替传
统金属材料的新时代,如图所示的某聚酰胺树脂是波音飞机材料中的一种,具
有较好的导热性、耐水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碳纤维是增强材料,该树脂是基体材料
B. 复合材料是未来材料发展的趋势,因此应该停止对金属材料的研究
C. 该树脂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该树脂可以由单体和通过加聚反应得到
【答案】A
【解析】A.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以树脂作为基体材料,碳纤维作增强材料,故
A正确;
B. 不可能停止金属材料的研究,故B错误;
C. 该聚酰胺树脂分子中的N原子与周围的原子成三角锥构型,故C错误;
D. 该树脂可以由单体和通过缩聚反应得
到,故D错误。
2.塑料废弃物会严重污染环境,俗称为“白色污染”为了防止这种污染,有一条
途径是将合成生物高分子化合物重新变成小分子化合物,目前对结构为
的高分子材料已成功地实现上述
处理,试分析若用CH3OH来处理它,下列物质中不能得到的有机物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防止这种污染是将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重新变成小分子化合物,
则+2nH2O→nHOOC﹣﹣
COOH+nHOCH2CH2OH,
用CH3OH来处理发生HOOC﹣﹣COOH+2CH3OH→CH3OOC﹣﹣COOCH3+2H2O,
故选C。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聚乙烯塑料可作食品包装袋
B. 乙醇和葡萄糖分子中都含有羟基
C. 乙烯和苯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 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A.聚乙烯塑料无毒,可用于食品包装袋,故A正确;
B.乙醇和葡萄糖分子中都含有羟基,故B正确;
C.乙烯和苯都能燃烧,燃烧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
D.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答案】D
【解析】A.乙烯含碳碳双键其中1根键断裂,相互加成生成聚乙烯,聚乙烯中不存在双键,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长链断裂等原因,故A错误;
B.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2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所以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变化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碳纤维是碳的单质,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用粮食酿酒时,先在糖化酶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然后在酵母作用下转变为酒精,都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
5.下列校园运动设施或器材中,没有用到合成材料的是()
A.钢质单杠
B.塑胶跑道
C.有机玻璃标示牌
D.尼龙跳绳
【答案】A
【解析】A,钢质单杠是金属制品,属金属材料,没有用到合成材料,故A正确;
B,塑胶是一种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故B错误;
C,有机玻璃属于合成材料,故C错误;
D,尼龙是合成纤维,属合成材料,故D错误。
6.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被《泰晤士报》评为全球“最强悍”工程,“鸟巢”运用了高强度、高性能的钒氮合金高新钢和884块ETFE膜,并采用新
一代的氮化镓铟高亮度LED材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ETFE膜是由两种单体缩聚而成的
B.已知Ga处于ⅢA主族,可推知氮化镓化学式为Ga3N2
C.合金的熔点通常比组分金属高,硬度比组分金属小
D.用金属铝与V2O5冶炼钒,铝作还原剂
【答案】D
【解析】A.ETFE膜([CH2﹣CH2﹣CF2﹣CF2]n)是由乙烯,四氟乙烯两种单体加聚而成的,故A错误;
B.Ga处于ⅢA族,为+3价,而氮化镓化学式Ga3N2中化合价为+2价,故B错误;
C.合金的熔点通常比组分金属低,硬度比组分金属大,故C错误;
D.铝可用来冶炼一些难熔性金属,铝作还原剂,故D正确。
7.下列塑料可用作不粘锅的表面材料的是()
A.聚氯乙烯
B.聚四氟乙烯
C.聚苯乙烯
D.有机玻璃
【答案】B
【解析】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不溶于强酸、强碱和有机溶剂,同时具有耐高温的特点,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有机玻璃不耐高温,不能做不粘锅的表面材料,故选B.
8.橡胶属于重要的工业原料.它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强度较差.为了增加某些橡胶制品的强度,加工时往往需进行硫化处理,即将橡胶原料与硫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橡胶制品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弹性越差,下列橡胶制品中,加工时硫化程度较高的是()
A.橡皮筋
B.汽车外胎
C.普通气球
D.医用乳胶手套
【答案】B
【解析】A.橡皮筋需要较好的弹性,硫化程度不宜过高,故A错误;
B.汽车外胎应具有弹性差、强度很大的特征,硫化程度较高时符合要求,故B 正确;
C.气球需要较高的弹性,硫化程度不宜过高,故C错误;
D.医用乳胶手套需要较高的弹性,硫化程度不宜过高,故D错误。
9.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C2H4
B.(C6H10O5)n
C. C6H12O6
D. C12H22O11
【答案】B
【解析】A.C2H4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
C.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10.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关于颜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鸡蛋白溶液遇浓硝酸——黄色②淀粉溶液遇碘离子——蓝色
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白色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红色
⑤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⑥过氧化钠在空气中久置——淡黄色
⑦Fe3+离子遇苯酚——紫色⑧石蕊试液中通二氧化硫气体——无色.
A.①②③⑧
B.②③④⑥
C.①④⑤⑦
D.②④⑤⑦
【答案】C
【解析】①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故正确;②淀粉碘化钾溶液遇单质碘显蓝色,故错误;
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生成的金属银不是白色,而是黑色,故错误;
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金属铜,故正确;
⑤新制氯水久置后成为盐酸溶液,呈无色,正故确;
⑥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的固体,在空气中久置成为碳酸钠,变为白色,故错误;
⑦Fe3+离子遇苯酚发生显色反应,溶液显紫色,故正确;
⑧石蕊试液中通二氧化硫气体,溶液变红,故正确。
11.制造下列文化用品的原料不属于有机材料的是()
A.纸
B.铅笔芯
C.橡皮擦
D.塑料文具盒
【答案】B
【解析】A.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属于无机物,故B错误;
C.橡皮擦的成分是橡胶,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塑料文具盒的成分是塑料,塑料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
12.下列糖类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
B.蔗糖
C.麦芽糖
D.葡萄糖
【答案】A
【解析】A.淀粉[(C6H10O5)n]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
B.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麦芽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13.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聚乙烯塑料做食品包装袋
B.用二氧化硫加工食品使食品增白
C.用活性炭做净化剂除去冰箱中异味
D.用明矾做净水剂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答案】B
【解析】A.聚乙烯无毒,可做食品包装袋,故A正确;
B.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食品,人食用这类食品,对人体的肝、肾等有严重损伤作用,故B错误;
C.活性炭是疏松多孔结构,可以吸附异味分子,除去冰箱中异味,故C正确;
D.明矾电离出的铁离子和铝离子和水中的氢氧根结合形成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胶体,从而吸附水中的颗粒悬浮物,故D正确。
1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可知二者均可使人中毒
B.塑料的老化是由于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加成反应
C.粮食酿酒的过程:淀粉葡萄糖乙醇
D.可以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的方法去吧地沟油(分离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
【答案】D
【解析】A.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硫酸铵不属于重金属盐,不会使蛋白质变性,故硫酸铵无毒,故A错误;B.塑料老化是指塑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其组成和结构发生了如分子降解(大分子链断裂解,使高聚物强度、弹性、熔点、粘度等降低)、交联(使高聚物变硬、变脆)、增塑剂迁移、稳定剂失效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导致塑料发生变硬、变脆、龟裂、变色乃至完全破坏,丧失使用功能的现象.老化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它是材料的通病,老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结构或组分内部具有易引起老化的弱点,如具有不饱和双键、支链、羰基、末端上的羟基,等等.外界或环境因素主要是阳光、氧气、臭氧、热、水、机械应力、高能辐射、电、工业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海水、盐雾、霉菌、细菌、昆虫等等,故B错误;
C.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硫酸,故C错误;
D.地沟油属于酯类,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矿物油属于石油加工产品,属于烃类混合物不和氢氧化钠反应,故可区分开,故D 正确。
15.加热聚丙烯费塑料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苯和甲苯,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废旧塑料的再利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乙的试管中可收集到芳香烃
B.装置丙中的试剂可吸收烯烃以制取卤代烃
C.最后收集的气体可做燃料
D.聚丙烯的链节是﹣CH2﹣CH2﹣CH2﹣
【答案】D
【解析】A.加热聚丙烯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苯和甲苯,苯和甲苯的沸点较高,所以试管中最终残余物为固体碳,试管B收集到的产品是芳香烃苯和甲苯,故A正确;
B.进入锥形瓶C的气体乙烯,烯烃可以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烃使溴水褪色,故B正确;
C.最后收集的气体为氢气和甲烷,可作燃料,故C正确;
D.聚丙烯,聚丙烯的链节是﹣CH2﹣CH(CH3)﹣,故D错误。
16.波音787型飞机的机身和机翼大量使用下列哪种材料()
A.液晶高分子材料
B.橡胶
C.高分子分离膜
D.碳纤维复合材料
【答案】D
【解析】A.液晶高分子材料是做液晶屏的材料,故A错误;
B.因为橡胶较软不可能做机身,故B错误;
C.高分子分离膜是由聚合物或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得的具有分离流体混合物功能的薄膜,故C错误;
D.碳纤维复合材料有很大的韧性刚性,而且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度较小,故D正确。
17.航天飞船高速进入大气层后,温度会迅速升高,其表层的复合材料可保护飞船不受破坏,这体现了该复合材料具有的特点是()
A.耐酸性
B.耐热性
C.耐腐蚀
D.耐碱性
【答案】B
【解析】航天飞船高速进入大气层后,温度会迅速升高,要想保护飞船不受破坏,表层材料应该具有耐高温的特性,故选:B。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和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二氧化硅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
C. Na,C,S都能直接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相应的氧化物
D.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A.高分子化合物是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故A错误;
B.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晶体硅可以制太阳能电池,利于环保、节能,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材料,故B错误;
C.Na,C,S都能直接与氧气反应,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或过氧化钠,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硫和氧气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硫一种产物,故C错误;
D.蔗糖与麦芽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19.当航天飞机返回地球大气层时,由于空气的剧烈摩擦,飞机尖端的温度可达1000℃以上,为了防止高温将它烧毁,科学家给航天飞机的相应部位安装了可靠的保护层,制作保护层的材料是()
A.塑料
B.合成纤维
C.新型陶瓷和碳纤维的复合材料
D.镁铝合金
【答案】C
【解析】A.塑料的熔点很小,所以不能耐高温,故A错误;
B.合成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腐蚀等优点,但合成纤维的熔点较低,所以不能耐高温,故B错误;
C.耐高温新型陶瓷熔点较高,所以能耐高温,故C正确;
D.镁铝合金的熔点较低,故D错误。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们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B.分子的质量肯定比原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肯定比中子或质子的质量C.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等都曾对探究原子结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D.汽车尾气中的CO,NO等都是汽油和柴油的不完全燃烧产物
【答案】C
【解析】A.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分子的质量可能等于原子的质量,如He,原子的质量可能等于中子或质子的质量,如H,故B错误;
C.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C正确;
D.氮氧化合物是在气缸内高温高压状态下生成的,不是不完全燃烧产物,故D错误。
第Ⅱ卷
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10.0分,共20分)
21.根据系统命名法,天然橡胶应称为聚2甲基1,3丁二烯,其结构简式为:
,单体为2﹣甲基﹣1,3﹣丁二烯(),
该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合成橡胶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生产的。
(1)以为单体生产氯丁橡胶,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2)1,3丁二烯(CH2=CH﹣CH=CH2)和笨乙烯()按物质的
量之比为1:1加聚,可生产丁苯橡胶,试写出丁苯橡胶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
(3)丁腈橡胶的结构简式为:,形成该橡
胶的单体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3)CH2=CHCH=CH2;
【解析】(1)的加聚与二烯烃的加聚类似,两个双键同时打
开,彼此相互连接,反应为
;
(2)1,3﹣丁二烯和苯乙烯加聚时,单烯烃打开双键,二烯烃的两个双键也同
时打开,彼此相互连接,二烯烃又形成一个新双键,反应为
;
(3)根据加聚产物单体的推断方法:“取出链节,单键改为双键,双键改为单键,断开错误的键.”故丁腈橡胶的单体为CH2=CHCH=CH2、。
22.聚丙烯腈的单体是丙烯腈(CH2═CHCN),其合成方法很多,如以乙炔为原料,其合成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①CH≡CH+HCN CH2═CHCN
乙炔氢氰酸丙烯腈
②nCH2═CHCN→
聚丙烯腈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聚丙烯腈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2)聚丙烯腈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如何检验某品牌的羊毛衫是羊毛还是“人造羊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聚丙烯腈是线型结构还是体型结构?_________。
【答案】(1)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2)26.4%
(3)羊毛接近火焰时蜷缩,燃烧时有特殊气味(烧焦羽毛的气味),燃烧后灰烬用手一压就变成粉末;而化学纤维(如腈纶)接近火焰时迅速蜷缩,燃烧较缓慢,气味与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明显不同,趁热可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
(4)线型结构
【解析】(1)反应①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②属于聚合反应(加聚反应);(2)w(N)=×100%=×100%≈26.4%;
(3)羊毛接近火焰时蜷缩,燃烧时有特殊气味(烧焦羽毛的气味),燃烧后灰烬用手一压就变成粉末;而化学纤维(如腈纶)接近火焰时迅速蜷缩,燃烧较缓慢,气味与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明显不同,趁热可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
(4)由于聚丙烯腈分子中的结构单元连接成长链,故属于线型高分子。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小题10.0分,共20分)
23.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是人类使用的三大类基础材
料,它们以各自的特点满足着人类多方面的需要。
(1)金属材料中,有一类贮氢合金能够结合氢气形成金属化合物,并在一定条
件下分解释放出氢气,该贮运原理属于_________变化,钢铁是制造轮船的主要
金属材料,船身外通常装上一定数目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以防止腐蚀,该金属
块可以选择_________(选填“铜块”、“锌块”、“铅块”);
(2)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用于电子工业的高纯碳酸钙、高纯氧化钙生产流程如
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硝酸钙与碳酸铵在溶液中反应,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②实验室常采用_________操作进行沉淀分离;
③生产高纯碳酸钙时,选择“220℃恒温干燥”而不选择“灼烧”的原因是
_________;
④高纯氧化钙生产过程中,“干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___(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
(3)有机高分子材料“玉米塑料”,因其可降解被广泛用来替代一次性泡沫塑
料,“玉米塑料”的使用可减少_________污染,20世纪30年代,尼龙因其抽成
细丝极像蚕丝而被推向世界,生活中可采用________方法区分尼龙和蚕丝。
【答案】(1)化学;锌块(2)①复分解反应②过滤③高温灼烧会使碳酸钙分
解,所得的碳酸钙含有杂质氧化钙而不纯④CaO+H2O═Ca(OH)2
(3)白色污染;灼烧
【解析】(1)根据反应过程:贮氢合金能够结合氢气形成金属化合物,并在一
定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氢气,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根据金属活动顺序
表,比金属铁活泼的金属是锌;
(2)①硝酸钙与碳酸铵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硝酸铵和碳酸钙沉淀,化合物之间交换成分,属于复分解反应;
②固体和液体的分离采用过滤的方法;
③高温灼烧条件下碳酸钙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所得的碳酸钙含有杂质氧化钙而不纯;
④氧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在高纯氧化钙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干燥”;
(3)可降解塑料不会导致白色污染,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会有焦羽毛味,人造丝因含有硫元素往往会燃烧后有刺鼻气味,且冒黑烟,生活中可采用灼烧的方法区分尼龙和蚕丝。
24.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淀粉水解的条件,进行以下两个实验了:
(1)实验用品:0.5g淀粉、4mL 20%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银氨溶液、碘水;
步骤: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 20%硫酸溶液,在试管2里加入4mL水,都加热3~4min.用过量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硫酸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3里都加入碘水,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上有无银镜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预测可能的实验现象,实验现象与结论(填入下表):
(2)实验用品:0.5g淀粉、唾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步骤: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加入少许唾液加热,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观察现象;
现象: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
(3)比较实验(1)(2)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
【答案】(1)
(2)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在唾液作用下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3)淀粉水解需要稀硫酸或唾液中的酶作催化剂
【解析】(1)在试管1里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 20%硫酸溶液,加热3~4min,淀粉水解,银氨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存在,检验葡萄糖时溶液要呈碱性,用过量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硫酸溶液,加入银氨溶液,产生银镜,说明淀粉水解液可发生银镜反应;
在试管2里放入0.5g淀粉,加入4mL水,加热3~4min,没有催化剂,淀粉未水解,加入银氨溶液,无银镜产生,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色,淀粉不发生水解;
把试管1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加入碘水,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溶液不变蓝色,说明淀粉完全水解;
(2)淀粉水解(C6H10O5)n+nH2O n C6H12O6,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所以现象为:产生砖红色沉淀,结论是淀粉在唾液作用下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3)实验(1)(2)淀粉水解分别需要稀硫酸、唾液作催化剂,无催化剂,淀粉几乎不水解,所以淀粉水解需要稀硫酸或唾液中的酶作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