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毛泽东四季组诗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6
一些教师受到利益驱使,在校外兼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校外。
还有部分教师违规拉拢学生校外补课,课堂上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也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教师行为功利化成为影响教育社会形象的主要方面,更是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新时期现阶段小学师德建设的有效对策分析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新时期提出的针对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要思想认识和价值评判标准。
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强化每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增强他们的责任感,确保每个教师爱岗敬业;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让教师争当立德树人的模范,成为社会发展的标杆,成为学生心中最好的学习标准和道德楷模,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体会师德的崇高,找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实现师德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步,与时代接轨,做到与时俱进。
从而更好地将师德教育变成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努力提升自己,让每个教师成为学生心中最为理想的领路人。
新时期,每个小学教师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感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美德和新时代社会发展融合的新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强化自己的师德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理想,增强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做一个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
2.实现师德建设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融合。
教师是学校最为核心的资源,是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根本。
学校管理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师德建设的关键。
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每个学校都非常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并将教师的师德建设当作最为重要的内容。
现阶段小学师德建设是一项整体要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常抓不懈,更需要每个学校认真落实,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
3.强化师德建设,坚持人本理念。
师德建设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提升全体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保障,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基础,更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师德建设与每个教师息息相关,关系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关系每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重视师德师风与关注教师成长相得益彰。
强化师德建设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发展理念,这样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教师负责,可让每个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工作,不断强化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也能够更好地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针对新时期师德存在问题,围绕影响教师教育和发展的问题和矛盾,解决他们的深层次问题,帮助每个教师消除工作、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每个教师能够专心做好本职工作,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营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切实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大力宣传尊师重教,让每个小学教师有更好的社会地位。
作为学校管理者,不能仅仅盯着教师的工作,也应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生活,做好管理,更做好服务,让每个教师能够在学校得到更多的关照,增加他们的幸福指数。
总之,现阶段小学师德建设是我国教育管理的长期工程,也是每个教师学习和强化的重要内容。
小学教育是最为关键的基础教育,是每个人开启成功人生的重要阶段。
教师作为重要的领路人,不仅要有专业的教学技能和扎实的业务素养,还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学校应管理重视教学管理,重视师风培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风尚,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和共同成长。
本文为2018年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小学师德建设的问题研究》(
zkjy18176040)的过程性研究成果。
一片冰心在玉壶
———毛泽东四季组诗鉴赏
■呼发民 (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 461300)【摘 要】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也是一个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
他乐观自信的爱国情怀在他的诗作中时时都有体现,尤其是在春夏秋冬四季作品中表现
得特别突出。
综合分析是对国家的爱,对理想的不断追求让他从一个农家之弟创造出这亘古未有的奇迹。
【关键词】《沁园春·长沙(秋)》《沁园春·雪(冬)》《清平乐·会昌(夏)》《卜算子·咏梅(春)》;乐观;自信;爱国【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86-01 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一册《沁园春·长沙》时,我们以“毛泽东不同阶段经典诗词鉴赏”为话题,按春夏秋冬四季各选出一首代表作进行重新组合,目的让学生通过这几首诗词的学习对毛泽东从一个农家子弟如何一步步走向“神坛”的成为亿万人敬仰的伟大领袖的。
毛泽东本人的思想也是随着眼界一步步的高远、认识一步步的深刻逐发步
展起来的。
他的成功既不是神话,也不是传说。
首先我们把写于1
925年秋季的《沁园春·长沙》与写于1936年冬季的《沁园春·雪》进行了比较。
前者是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面对滚滚东逝的江水,他看到的不是万木凋零的落叶,秋风瑟瑟的荒凉,而是云霞般的红叶,斗破苍穹的雄鹰,自由翱翔的游鱼,挣破束缚的万物,心潮澎湃,激情万丈,不由自主地由心底发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声震寰宇,穿云裂石。
回忆过往,岁月峥嵘,也曾豪情万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虽然意气风发,气势磅礴,但是眼界也只是一时的达官显贵,一地的军阀要员。
青年时期的理想壮志与十多年后的《沁园春·雪》相比着眼点还不是很深邃,立足点还不是很开阔。
经过十多年的艰难探索,经历无数次的成功失败,饱尝二万五千里的洗礼,熬过雪与冰的锤炼,终于破茧化蝶,凤凰涅?。
到了1936年已大有不同,虽然还乐观,还自信,但视野已转向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探索和未来中国命运的思考,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代表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此时此刻在他的眼里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而已,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改朝换代,而是创造历史,中国革命要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即将上演的不仅仅是换汤不换药的旧式改革,而是乾坤大挪移,其志向之宏大,气概之非凡,无论深度与广度有着明显的变化。
且诗风更加沉稳,思想更加深邃,视野更加开阔,目标更加明确。
他深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会战无不克攻无不胜,无路不畅,无坚不摧。
别说开疆拓土的秦皇汉武、一代明君的唐宗宋祖,就连横扫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在强大的人民面前也只不过蝼蚁一般,根本不想值一提。
他们只不过是随风飘散的几缕烟云而已,“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理念和方向已经很明确,个人、国家、民族的归宿已了然在胸,革命征途势必一往无前不可阻挡,将开创超越古人的崭新的未来,因此这些可以看着是革命必定胜利的宣言。
两首诗词比较后,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1)时间不同:一个写于1925年秋天,一个写于1936年冬天(2)地点不同:一个在湖南湘江边,一个在陕北高原旁(3)着眼点不同:《沁园春·长沙》是写青年时期的自己只是着眼于对当前一时一地的统治者的斗争,而《沁园春·雪》放眼的却是整个中国历史,思考却是中国未来的走向。
改变过去对一两个封建皇帝的尊崇到未来真正实现对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的尊崇。
这个思路的改变可谓是前无古人。
(4)角度不同:一个是对血气方刚青年时期的回忆,一个是对改天换地未来中国命运的思考。
一个是对“谁主沉浮”的探索,一个是“还看今朝”的回答。
(5)背景不同:前者是受当时湖南军阀赵锡恒的通缉,前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领导如火如荼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
后者是完成万里长征壮举刚刚到达陕北,对凤凰涅,愈挫愈勇中国革命重获新生后的热烈展望。
相同之处:(1)爱国的感情相同:无论是“白草红叶黄花”的深秋,还是“数九寒天,满天飞雪”的隆冬;无论面对的是枯木萧瑟的江南,还是沟壑纵横的北国,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赤子之情没有丝毫的改变。
(
2)乐观的精神相同:无论身处藏无可藏,躲无可躲窘境,还是跋山涉水的征途,斗争的热情依然高涨,“万山红遍,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金沙水拍云崖暖”“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乐观的精神感天动地。
(3)坚定的信心相同:无论革命是低潮还是高潮,形势有利还是不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心从未改变。
即使长征刚刚结束,红军的数量由原来的八万人锐减到三万,在中国革命遭受致命打击的情况下,但刚到陕北的作者还是满怀信心地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又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
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在作者的正确指挥下中国共产党以三万人为基础历经抗日战争能、解放战争,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这种乐观自信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情怀即使在战争期间也表现得淋漓尽
致。
如写于1
934年7月23日的《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
比较以上三首诗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指挥处炮火连天的战斗还是暂得一时的安静,面对民生凋敝,山河破碎,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黑暗现实,作者对祖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沟一坎,都一往情深,看到的永远是无限的生机,无穷的风光,无比的活力。
正是这种祖国永驻心中大爱情怀,才乐意为此操劳一生,奉献一生,奋斗一生,歌唱一生。
为了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为了这个山河飘絮的国家,他不但要奉献自己甚至也奉献出了自己的亲人:青壮年时他奉献了自己的妻子和妹妹;中年时他又奉献了自己的两个亲弟弟
和一个年仅1
9岁的侄子;到了老年为了新生的共和国他又再一次奉献出了自己的儿子。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为了他心中的理想,他做到了呕心沥血,肝脑涂地,倾尽所有。
一个人对祖国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不会不弃不离不管不顾地为他放歌,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做它的主人。
在作者的作品中无论诗词无论文章,从没有透漏出一丁点的灰心与沮丧,心情从来都是阳光的,明媚的,热烈的。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的伟人风格,博大的胸襟,高远的境界,坚定的意志,深邃的眼光,乐观的精神,十足的自信。
到了1961年国家的各项建设已步入正轨,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作者一如既往不改初心,把乐观、自信爱国情怀巧妙地融入到他所领导的事业中来中,融入到他所从事的伟大的斗争实践中来,谈笑风生,从容得体。
他在《卜算子·咏梅》中形象地写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作者的视线,由国内转到国际,面对波诡云谲的复杂形势,作者不但没有被吓倒反而非常乐观,信心十足,兴趣高扬,轻松自如,意志坚定。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对一切内外敌人表现出无比的蔑视与不屑,“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者埋葬一切丑恶现象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综上所述,四首诗词无论时间、内容、环境各不相同,但是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爱、对苦难的蔑视、对敌人的不屑、对未来的信心却出奇的一致,以上所述可以让我们从一个侧面走进毛泽东的内心世界,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毛泽东的精神境界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本文为2016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专项课题《教师创新开发文本引领学生积极阅读之研究》(qwyd16011606)的研究成果。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