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成活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成活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
作者:益彬等
来源:《广东蚕业》 2021年第1期
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1.01.16
益彬焦强
(定西市巉口林业试验场甘肃定西 743000)
通讯作者:焦强(1980- ),甘肃定西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科研与生产。

摘要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点工作。

工程造林过程中需要确保林木的良好成活率,
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提供保障。

然而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林成活率下降,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分析了
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成活的影响因素,探索了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退耕还林;造林;成活率;影响因素;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21)01-35-02
退耕还林工程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其规模较大且涉及的内容繁杂多样,需要各个部
门的协同配合,以保障良好的退耕还林效果,改善整体生态状况。

近年来,我国在退耕还林工
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自然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造林成活率会由于区域生态
环境、土壤状况和气候条件等的差异而出现较大的不同,应该注重对多种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与考量,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

只有不断提高造林成活率,才能保
障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

在过往粗放式发展模式下,土壤沙漠化、沙尘暴和水土流失等问
题十分严重,使得人类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促进造林成活率的提高可以逐步扩大退耕还林的面积,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1 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成活的影响因素
1.1 树苗选择
树苗的质量会影响造林成活率,如果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选择树苗,将会对其后
续生长造成威胁,导致成活率下降,给农民带来严重损失。

现实中,农民在选择树苗时存在较
大的随意性,缺乏对不同树苗特点的检测与分析,导致树苗不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1],加上对于树苗质量的控制效果不佳,通常选择价格低廉的树苗,其生长状况不佳,容易造成病虫害问题。

政府部门对于农户的补贴力度较低,受到经济因素的
限制,在选择树苗时购入了劣质树苗,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的成活率。

1.2 栽植技术
除了树苗种类外,栽植技术也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将会使得苗木的生长状况受到抑制。

如在苗木的运输过程中出现水分缺失的现象,未能及
时做好根系的保护,导致根系遭到破坏;在运输至栽植区域后未能及时栽植,也会使得水分的
散失加快;在栽植时未能根据苗木的形状、大小设计树穴的深浅和宽度等,导致其生长条件不
佳[2]。

在干旱地区的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中,灌溉工作不够及时,也会导致苗木因缺水死亡。

栽植技术的类型较多,在实践中如未能考虑到不同树种的实际特点,盲目栽植,就会破坏树木的
生长环境。

1.3 抚育方法
通过抚育工作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改善幼林的整体结构状况。

然而现实中,农民缺乏对抚育工作的重视,使得苗木的生长受到负面影响,在后期生长中容易出现严重
的病虫害问题。

再加上在抚育时未能确定合理的种植顺序,缺乏对不同树苗生长的针对性控制,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难以达到预期抚育效果。

1.4 农药残留
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成活率也会受到农药残留的影响,比如在树木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做好除
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因此会用到大量的农药,这对树木的生长造成直接威胁。

如果土壤中的
农药残留量较大,将会使得树木的成活率下降至50 %。

2 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的有效措施
2.1 整地
土壤环境条件是影响幼林生长状况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中应该做好整地
工作,为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等,这也是提高成活率的基
础与前提。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使其掌握整地的技巧和方法。

合理划分作业小组,
安排好每一个小组的人数,从而确保整地的质量效果。

此外,还应该做好定点测量工作,按照
设计标准和要求对行距加以控制,在此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于GPS技术,针对退耕还林工程造
林区域的土壤条件进行全面勘察,为整地作业的实施提供依据[3]。

2.2 树种选择
在选择树种时,应该遵循“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

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等方面
加以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树种,保障后续良好的成活效果。

除了应该考虑到树种的经济性以外,还要对树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检测,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避免其由于贪图便宜而
造成严重损失。

在草牧场和农田防护林建设中确保树种的生长稳定性及防护性,可以选择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等乔木树种,也可以选择丁香、胡枝子和沙棘等灌木树种。

在水土保持林
的建造中确保树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分和固土功能,实现对地表径流的有效控制,防止该区域
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4]。

在水土保持林的种植中可以选择白桦、红松、榆树和柳树等乔木树种。

此外,选择根系发达的树种建造水源涵养林,实现对地表植被的有效保护,起到涵养水
源的作用。

裸根苗在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中的应用较为常见,不仅在运输上具有便捷性,而且对
于种植操作的要求较低,有助于成活率的提高。

2.3 造林技术
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选择可靠的造林技术,并对技术应用中的要点予以全面把控。

首先,做好苗木的保鲜工作。

在苗木的起苗和运输过程中,根部水分容易过快散失,因此应该
严格做好保鲜处理。

起苗时间通常选择阴天或者早晨,避免在气温过高环境下起苗,保障苗木
完整的根系。

及时做好苗木的假植处理,对根系进行保护,避免出现裸露问题。

在运输的过程
中采取遮阴处理措施,使根部始终保持湿润性[5]。

在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中,尽可能遵循“就地
育苗、就近造林”的原则,这样能够有效缩短苗木运输的距离,防止出现严重的失水问题。

其次,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造林方法。

截干造林法、泥浆造林法、顶浆造林法、浸根造林法和带
土造林法等在实践应用中较为常见,此外还可以根据经济条件、生长状况和苗木类型等选择采
用容器雨季造林法和应用保水剂造林法等。

混交林的建造也是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的重点,为了
使整体造林质量得到可靠保障,可以选择乔木和灌木混交、针叶林和阔叶林混交等。

2.4 幼林抚育保护
幼林的抚育保护能够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所以要对当地的立地条件和幼树的成长规律进
行综合考量。

同时确定合理的抚育顺序,比如应该先对前一年的林木进行抚育,后对当年的林
木进行抚育,按照由小苗到大苗、由针叶树种到阔叶树种的顺序进行抚育等。

在抚育保护当年
的幼树时,做好培土、扩穴和踩实等工作,当树木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时采取补栽措施。


第二次抚育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松土处理,使树木的根系获得良好的生长空间,同时有助于对
鼠害的控制[6]。

在人工林的抚育保护中,应该合理设置防火隔离带的间距,避免由于火灾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2.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问题会对树木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促进退耕还林工程
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当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区域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时容易发生病虫鼠害,食叶
性害虫、蛀干害虫和吸食汁液害虫等在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中十分常见,严重影响退耕还林的成效。

若未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还会导致其病虫害的发生率上升。

此外,如果林木的生长状
况不好,林间的通风状况较差,也会使得病虫鼠害状况加剧。

为此,应该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7],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并在此过程中应避免盲目用药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2.6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符合树木的生长规律,能够在自然演替中改善树木的生长状况,改善散生木林、
疏林地和宜林荒山的条件,优化整体森林结构,使其生态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封山育林的
成本投入不大,但是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
得到逐步恢复,主要分为封禁和培育两项内容。

全封育林、半封育林和轮封育林在封山育林中
的应用较多。

在采取全封育林措施时,应该在规定时间内禁止一切形式的放牧、砍伐和修枝,
以及挖药材和挖树根等活动。

该措施在水土保持林、护岸林、水源涵养林和防风固沙林的抚育
中较为常见,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特用林当中,包括自然保护小区、环境保护林、自然保护区、
名胜古迹和森林公园等。

半封育林则是根据季节的不同采取针对性封禁和育林措施,封禁时间
通常为3—9月,由专业人员指导进行定期割草和割灌。

在此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幼苗的保护,防止造成严重的破坏。

轮封育林的方式更具灵活性,可以实现对封禁区域的有效划分,防止对社
会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其中樵采和放牧也应该严格遵循政府部门规定。

3 结语
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投入,改善生态环境,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
键工作。

然而,由于树苗选择不合理、栽植技术落后和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影响,使得造林成活
率下降,给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此,应该对整地、树种选择、造林技术、幼林抚
育保护、病虫害防治和封山育林等各个环节的要点加以全面掌控,促进成活率的提高,创造良
好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宏胜,杨尚钊.退耕还林工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21(1):91-94.
[2]郭炳明.大姚县金碧镇退耕还林造林问题及对策建议[J].绿色科技,2020(11):197-198.
[3]曾祥久.浅析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9,37(8):98.
[4]秦能利.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难点与发展策略[J].农业工程,2018,8(6):67-68.
[5]刘思远.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及农户福祉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8.
[6]杨晓茜.影响退耕还林工程耕地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J].现代园艺,2017(8):229.
[7]徐贵友.影响退耕还林工程耕地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2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