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系统可靠性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防范系统可靠性设计
6.8可靠性设计
6.&1安全防范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系统规模的大小和用户对系统可靠性的总要求,应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进行分配:2系统所有子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应小于其MTBF分配指标;
3系统所使用的所有设备、器材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应小于其MTBF分配指标。
6•&2采用降额设计时,应根据安全防范系统设计要求和关键环境因素或物理因素(应力、温度、功率等)的影响,使元器件、部件、设备在低于额定值的状态下工作。
6.&3采用简化设计时,应在完成规定功能的前提下,应采用尽可能简化的系统结构,尽可能少的部件、设备,尽可能短的路由,來完成系统的功能,以获得系统的最佳可靠性。
6.8.4采用冗余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应釆用储备冗余设计,系统的关键组件或关键设备应设置热(冷)备份;
2系统主动冗余设计宜釆用总体并联式结构或串-并联混合式结构。
6.8可靠性设计
6.&1本条对安全防范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做了规定。
3在理论上,所谓可靠性,是指产品(系统)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条件=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定量表示可靠性的数学特征量很多,本规范采用其最常用的特征量——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作为衡量系
统(产品)可靠性的技术指标。
在进行系统功能设计时,需同时考虑系统的功能、性能指标与可靠性指标的相容问题,避免盲目追求过多的功能、过高的指标而牺牲系统可靠性的倾向。
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朵的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定量测试。
本标准重点强调的是设备的可靠性和系统的可维修性与维修保障性。
6.&2降额设计原是使零部件的使用应力低于其额定应力的一种设计方法。
是使元器件、部件、设备在低于额定值的状态下工作,以加大安全余量,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6.8.3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不是越复杂越好,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简化系统结构,用尽可能少的部件、设备,尽可能短的路由,來实现系统的功能。
6.8.4本条条文说明如下:
1本款耍求是为保证在系统局部受损的情况下能正常运行或快速维修。
2本款要求是为保证系统的某个局部发生故障(或失效)时,尽量不影响系统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
69可维护性设计
6.9.1在安全防范工程的产品选型、工程施工、备品备件和工程技术文档编制等环节应进行可维护性设计。
6.9.2产品选型的可维护性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的前端设备宜采用标准化、规格化、通用化设备以便维修和更换;
2系统主机结构应模块化;
3系统前端设备、系统主机和安全管理等的软件应模块化:
4系统前端设备和系统主机宜具有口检、故障报警、故障代码和日志功能;
5系统前端设备、系统主机和安全管理软件宜采用标准化通信协议,满足在线监测、故障定位、隐患排查和维护保障的耍求。
6.9.3工程施工的可维护性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线路接头应插件化,线端应做永久性标记:
2设备安装或放置的位置应留有足够的维修空间:
3传输线路应设置维修测试点;
4关键线路或隐蔽线路应留有备份线。
6.9.4备品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所用设备、部件、材料等,宜有足够的备件和维修保障能力;
2系统软件应有备份和维护保障能力。
6.9.5工程施工技术文档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编制与安全防范工程现场一致的施工图;
1
2应整理和归档与安全防范工程项目一致的系统的前端设备、系统主机和安全管理等的软硕件产品说明书、安装手册、维护手册等。
6.9可维护性设计
6.9.2本条对产品选型的可维护性设计做了规定。
5本款提出宜采用标准化通信协议,例如网管协议采用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