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教师积极心理暗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教师积极心理暗示
作者:孙小会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21年第11期
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笔者认为,要实现这样的理念,除了正常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外,教师还应该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点,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
在现代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键所在,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决定外因。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内因,这是教学的关键。
虽然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不少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总抱怨学生基础差,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甚至对学生失去信心。
因此,对小学生的教学,一定要重视心理这个非智力因素,从心理上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分析家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
运用到教学上,就是要注重学生潜意识心理,让它变成学习的一种动力。
而积极心理暗示法,就是发掘、运用这种潜意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意思就是通过教,最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从一些较为细微的层面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积极暗示,激发他们潜藏的正向能量,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就可以帮助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学习,达到“不教”的目的。
一、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期,心理有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多变,脆弱,但又容易塑形。
如果教师平时忽略了他们的心理状况,或者经常批评、奚落、漠不关心,或者违背他们的意愿强行让他们做事,或者对他们的正确行为不及时予以肯定,那么他们就会受伤,阴暗、负面的心理就会出现。
等他们不健康的心理形成了,再要回到以前的正常状态,就不容易了。
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小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更要教育和引导他们的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要急着赶教学进度,抓学习成绩,首先要多花一些时间,从学习、生活及各类活动中多关注、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上要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挖掘他们潜在的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兴趣,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先天生理或心理缺欠,决定了每个人潜意识中自卑感的存在。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艾里克森认为,6~11岁是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是勤奋向上还是自卑的关键阶段。
有的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会因为家庭教育等环节的薄弱或缺失,或因为学习较差且长期没有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甚至有时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自卑、厌学、不求上进等消极心理。
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使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暗示方法。
比如,语言暗示法:今天大家的精神状态真好,很有自信,这节课的内容,相信大家很容易掌握;某某同学很聪明,对这道题有独特的解法;某某同学变化很大,能认真听讲了,今天的作业肯定能认真完成;某某同学,字写得很漂亮,是个爱美的同学,将来肯定有出息……这些暗示语,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鼓励,可以让学生自尊心得到满足,并逐渐自信起来。
三、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学生对学习更有期望
期望定律说得好:当一个人對某件事情怀着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他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一个吉卜赛女巫仔细看了一位小姑娘的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后来这小姑娘就成为居里夫人。
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期望,他们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很强,有着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愿望,但脆弱的心理需要成人的帮扶、暗示和认可才能成熟并坚强起来。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注意到这一点,并从学习内容、方法、心态、习惯、精神意志等方面不断地给以积极的暗示,那么,他们就会很努力地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比如,我们可以用“你独立思考,刻苦认真,将来会很有成就的”这样的话来暗示那些好学的学生;可以用小高斯的故事暗示那些不动脑筋而呆板死学的学生;可以用陈景润的故事暗示那些学习上蜻蜓点水的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小学生对学习更有期望。
四、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学生学习更有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说:“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多次反复地思考,那它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让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老师看重我,对我有期望;我的做法是对的,我有老师支持;我不比别人差;我能干;我是最棒的……这样,他们的自尊、期望、好胜心、兴趣、理想等都可以激发出来,信心增强,成功的欲望也随之增强,学习也更加有动力。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其内在驱动力,使他们健康成长,学习充满自信、期望和动力,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