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物理高二上学期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年青海省物理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题干:在下列关于光的传播特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慢
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D、光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恒定的
答案:A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确实沿直线传播,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选项B错误,因为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约为3×10^8 m/s。
选项C错误,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实际上比在空气中慢。
选项D错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题干:关于牛顿运动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必须由外力作用引起
B、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力与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C、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答案:D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F=ma)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牛
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它综合了以上三个定律的正确描述。
3、在平抛运动中,物体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是相互独立的。
以下关于平抛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变,在竖直方向的速度逐渐减小。
B、物体在水平方向的速度逐渐减小,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不变。
C、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速度都逐渐增大。
D、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速度都逐渐减小。
答案:A
解析:在平抛运动中,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因此水平方向的速度保持不变。
而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因此竖直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
选项A正确描述了这一情况。
4、一个物体从高度h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
以下关于物体下落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下落过程中,其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
B、物体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
C、物体下落过程中,其动能与下落时间成正比。
D、物体下落过程中,其势能与下落时间成正比。
答案:A
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物体下落的时间t与下落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是h = 1/2 * g * t^2,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
由此可知,下落时间与下落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而不是与下落时间本身成正比。
因此,选项A正确描述了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
与下落时间的关系。
选项B、C和D描述都不正确。
5、在以下哪个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A. 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从斜面滑下
C. 物体在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
D. 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恒力作用沿直线加速运动
答案:C 解析: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因此其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而其他选项中,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或其他外力的影响,导致机械能发生变化。
A选项中,虽然没有外力做功,但题目要求是动能和势能之和,而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势能可能因为高度变化而变化。
B选项中,由于斜面可能存在摩擦力,机械能会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因此不保持不变。
D选项中,由于恒力作用,物体的动能会增加,而势能可能不变,但总机械能会变化。
因此,正确答案是C。
6、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为10N,方向向东,另一个力为8N,方向向南。
若物体保持静止,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是?
A. 2N,向东
B. 6N,向东
C. 2N,向南
D. 6N,向南
答案:C 解析:由于物体保持静止,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即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得出合力的大小为10N - 8N = 2N,方向与较大的力(10N向东)相反,即向南。
因此,正确答案是C。
7、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在时间(t )内,物体所通过的距离(s )与时间(t )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其中(s )是距离,(t )是时间,(a )是加速度):
A.(s =12at 2)
B.(s =at )
C.(s =12at)
D.(s =at 2)
答案:A
解析:物体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符合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 )内所通过的位移(s )与加速度(a )和时间(t )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12)。
因此,正确的公式是(s =12at 2)。
选项A 符合这一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以下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的中心
D 、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为N
答案:A 、B 、D
解析:A 选项正确,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选项正确,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选项错误,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但
不一定指向地球的中心,特别是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方向是指向地心的。
D选项正确,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为N。
2、以下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B、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C、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宏观和微观过程
D、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之一
答案:A、B、D
解析:A选项正确,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B选项正确,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C选项错误,能量守恒定律主要适用于宏观过程,而在量子尺度上,能量守恒定律需要结合量子力学进行描述。
D选项正确,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之一,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3、关于下列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冰块在水中漂浮,是因为冰块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B、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改变,故速度是变化的。
C、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强弱的物理量,单位为N/C。
D、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答案:B、C、D
解析:
A、错误。
冰块在水中漂浮是因为冰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而浮力的大小等于冰块排开水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密度有关,冰块密度小
于水的密度,所以冰块在水中漂浮。
B、正确。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改变,因此速度是变化的,符合物理学的定义。
C、正确。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强弱的物理量,单位为N/C,表示单位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大小。
D、正确。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如热能、光能等。
三、非选择题(前4题每题10分,最后一题14分,总分54分)
第一题
1.(一)实验题
(1)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他准备了一个长木板、一个砝码、一个弹簧测力计,并记录下不同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下的摩擦力大小。
请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和结果,完成以下问题:
① 实验步骤:
a.将木板水平放置,用弹簧测力计沿木板表面水平拉动砝码,记录下摩擦力大小;
b.在木板上放置一块海绵垫,用弹簧测力计沿木板表面水平拉动砝码,记录下摩擦
力大小;
c.在木板上放置一块光滑的塑料板,用弹簧测力计沿木板表面水平拉动砝码,记录
下摩擦力大小。
② 实验结果:
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N)摩擦力(N)
无10.8
海绵垫1 1.2
光滑塑料板10.6
③ 问题:
a.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b.若要探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小明同学应如何设计实验?
答案:
a.根据实验结果,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与接触
面粗糙程度成反比,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b.为了探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小明同学可以在实验步骤的基础上,
增加以下步骤:
1.在木板上放置一个定滑轮和绳子,将砝码挂在绳子的另一端;
2.用弹簧测力计沿绳子方向拉动,使砝码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下此时的摩擦力大小;
3.改变砝码的速度,重复步骤2,记录下不同速度下的摩擦力大小。
解析:
本题考查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并能够设计实验探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第二题
题目: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着光滑的斜面下滑,斜面的倾角为θ。
已知物体下滑过程中受到的阻力f 与物体下滑速度v 的关系为f = kv (k 为常数),其中v 为物体下滑速度。
求:
(1)物体下滑到斜面底部时的速度v1;
(2)物体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做的功Wf 。
答案:
(1)物体下滑到斜面底部时的速度v1为:
[v1=√2gℎ
1−ksin 2θ] 其中,h 为物体下滑的高度,g 为重力加速度。
(2)物体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做的功Wf 为:
[Wf =−fℎ=−k ∫v v10⋅v dv =−k 3v13] (注意,阻力做功为负值,因为阻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
解析:
(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量为mg sin θ,阻力为kv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下滑的加速度a 为:
[a =mgsinθ−kv m
] 由于物体从静止开始下滑,初速度v0 = 0,可以使用运动学公式:
[v12=v02+2aℎ] 代入加速度a 的表达式,得到:
[v12=2(mgsinθ−kv m )ℎ] 由于h = v1 / (g sin θ),将其代入上式,得到:
(2)阻力做的功Wf 可以通过积分阻力f 与位移s 的乘积得到。
由于物体下滑过程中阻力f 与位移s 成正比,且阻力与位移方向相反,所以功为负值。
积分过程如下:
[Wf =−∫k v10v dv] [Wf =−[12kv 2]0v1] [Wf =−12k (v12−0)][Wf =−12kv12] 将v1的表达式代入,得到:
[Wf =−12k (2gℎ1−ksin 2θ)] [Wf =−k 3v13] 第三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B.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C. 机械能越大,物体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D. 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但动能和势能可以分别等于零
2.一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B.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在下降过程中逐渐减小
C.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
D.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
3.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B.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逐渐减小
C.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逐渐增大
D.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4.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力作用,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B.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逐渐减小
C.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逐渐增大
D.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5.一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B.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在下降过程中逐渐减小
C.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
D.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
2.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和()有关。
3.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和()有关。
4.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
5.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动能与势能之和在运动过程中()。
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它们不能同时为零。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可以为零,但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2.A
解析: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动能和势能之和始终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3.D
解析: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动能和势能之和始终保持不变,因为物体没有受到重力或弹力的作用。
4.A
解析: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力作用,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动能和势能之和始终保持不变,因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重力或弹力的作用。
5.A
解析: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动能和势能之和始终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第四题
题目: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h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
物体落地前,在某一高度h1处被水平抛出,抛出时水平速度为v0。
假设物体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为f,且f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k为比例常数)。
(1)求物体在水平抛出后,落地时水平位移s;
(2)求物体落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vy。
答案:
(1)物体在水平抛出后,落地时水平位移s为:
s = v0 * sqrt((2h/g) + (2h1/g))
(2)物体落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vy为:
vy = sqrt(2gh) + 2v0 * sqrt(2h/g) + 2v0 * sqrt(2h1/g)
解析:
(1)首先,我们需要求出物体在水平抛出后落地的时间t。
由于物体在竖直方向
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求解t:
h1 = (1/2) * g * t^2 t = sqrt(2h1/g)
接着,我们求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s。
由于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
动,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求解s:
s = v0 * t 将t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得到:
s = v0 * sqrt(2h1/g)
由于物体在落地前还会经历一段竖直下落过程,我们需要求出物体在竖直下落过程
中的位移x。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为a,即:
ma = mg - f a = g - (kv^2/m) 由于竖直方向上的初速度为0,我们可
以使用以下公式来求解x:
x = (1/2) * a * t^2 将a和t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得到:
x = (1/2) * (g - (kv^2/m)) * (2h1/g) x = h - h1
因此,物体在水平抛出后落地时水平位移s为:
s = s1 + x s = v0 * sqrt(2h1/g) + h - h1
由于h - h1 = h1,我们可以将上式简化为:
s = v0 * sqrt((2h/g) + (2h1/g))
(2)物体落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vy由两部分组成: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速度和水
平抛出过程中的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速度vy1为:
vy1 = sqrt(2gh) 水平抛出过程中的速度vy2为:
vy2 = 2v0 * sqrt(2h/g) vy3 = 2v0 * sqrt(2h1/g)
因此,物体落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vy为:
vy = vy1 + vy2 + vy3 vy = sqrt(2gh) + 2v0 * sqrt(2h/g) + 2v0 * sqrt(2h1/g)
第五题
题目:一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角速度为ω。
求:
(1)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大小;
(2)质点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大小;
(3)质点在任意时刻的向心力大小。
答案:
(1)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大小为(v=ωR)。
(2)质点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大小为(a=ω2R)。
(3)质点在任意时刻的向心力大小为(F c=mω2R),其中m为质点的质量。
解析:
(1)速度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长。
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质点的速度大小是恒定的,等于角速度ω与半径R的乘积。
(2)加速度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是向心加速度,它指向圆心,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
式计算:(a=v 2
R
)。
由于(v=ωR),代入上式得到(a=ω2R)。
(3)向心力是维持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力,它的大小等于质点的质量m、速度v
的平方除以半径R,即(F c=m v2
R
)。
将(v=ωR)代入上式,得到(F c=mω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