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育贤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1月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育贤中学高一(上)月考生物试
卷(1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

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分)(2021秋•海兴县校级期末)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 )
A.外膜上
B.内膜上C.基质中D.片层薄膜上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片层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发生的场所,对于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属于识记层次的考查。

2.(1分)(2021秋•东莞校级期末)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 A.糖类B核酸C.脂类 D.蛋白质考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两大类,即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其中无机化合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解答:解:在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80%﹣90%;其次是蛋白质,占7%﹣10%.所以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内化合物含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不同.
3.(1分)(2021秋•海兴县校级期末)下列对细胞周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够连续分裂的体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B.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C.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之前为止
D.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点:
细胞周期的概念。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远比分裂期长。

分裂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其中分裂间期进行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了物质准备.
解答:解:A、能够连续分裂的体细胞具有细胞周期,已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A正确;
B、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B正确;
C、细胞周期是指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C错误;
D、细胞周期是指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对于细胞周期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4.(1分)(2021秋•海兴县校级期末)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DNA分子数目依次为()
A.20、20B.20、40 C.40、20D.40、40

点: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细胞分裂期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
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解答:解: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经过复制,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含有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此时细胞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目依次是40、4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1分)(2021秋•海兴县校级期末)没有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被消耗的物质是( ) A.N ADPH和ATP B.H2O和CO2
C.五碳化合物和酶
D.三碳化合物

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发生的物质变化有:
二氧化碳的固定:CO2+五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三碳化合物糖类+五碳化合物.
解答:解:A、在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中,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A错误;
B、在二氧化碳的固定的反应中,需要消耗CO2,B错误;
C、五碳化合物在二氧化碳的固定反应中消耗,但是在三碳化合物还原中由重新形成,并维持量的相对稳定,因此等于不消耗,并且酶作为催化剂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不消耗,C正确;
D、三碳化合物在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反应中不断被消耗,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暗反应中的两个重要的物质变化,并且明确酶作为催化剂,其量不会发生消耗;而且五碳化合物在消耗的同时又不断生成,从而使卡尔文循环能够持续进行.
6.(1分)(2021秋•海兴县校级期末)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可以用于合成( )
A.葡萄糖和蛋白质
B.核酸和蛋白质
C.纤维素和淀粉D.乳糖和核酸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是C、H、O,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P;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可以用于合成含氮化合物.
解答:解:A、葡萄糖属于糖类,不含有N元素,因此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不用于合成葡萄糖,A错误;
B、核酸和蛋白质都含有N元素,因此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可以用于合成核酸和蛋白质,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属于糖类,不含有N元素,因此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不用于合成葡萄糖,C错误;
D、乳糖属于糖类,不含有N元素,因此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不用于合成葡萄
糖,D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核酸、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糖类的分类,矿质元素的利用,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7.(1分)(2021秋•义县校级期中)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化合物很可能是( ) A.肌糖元 B.蛋白质C.核酸D.脂类

点:
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分析:蛋白质主要由C、H、O、N4种元素组成,很多蛋白质还含有P、S元素,有的也含有微量的Fe、Cu、Mn、I、Zn等元素.
解答:解:A、肌糖元属于多糖,组成元素只有C、H、O三种,A错误;
B、蛋白质由C、H、O、N4种元素组成,有些蛋白质还含有P、S元素,所以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化合物很可能是蛋白质,B正确;
C、核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5种,分子式中没有P元素,C错误;
D、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一般没有S元素,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构成细胞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1分)(2021•成都模拟)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的水,这一分子水中的氢来自于( )
A.羧基B.羧基和氨基
C.氨基D.连接在碳原子上的氢

点:
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结构上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解答: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时,一个氨基酸上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上的羧基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键,即“﹣NH﹣CO﹣”,同时氨基上的“﹣H"和羧基上的“﹣OH”结合生成水.所以水分子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氧来自于羧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9.(1分)(2021秋•鲤城区校级期末)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病毒和根霉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蘑菇和酵母菌

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解答:解:A、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A错误;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蘑菇和酵母菌都是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种类,对于此类试题,考查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对于细菌的判断,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和“弧"等字样的都为细菌.
10.(1分)(2021秋•海兴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锡箔覆盖处理后在阳光照射24小时后,将其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本实验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④光合作用放出氧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本题可以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发生光合作用,在缺少光照的条件下,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碘遇淀粉变蓝色;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说明被锡箔覆盖的位置没有淀粉生成,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有淀粉生成;从而说明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进行.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淀粉遇碘的颜色变化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获取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

11.(1分)(2021•庄浪县校级四模)某种毒素因妨碍细胞对O2的利用而影响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内()
A.线粒体B.细胞核C.核糖体D.内质网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细胞结构的功能.
1、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所有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4、内质网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

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解解:A、线粒体普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妨碍细胞对O2的利用则
答:抑制了线粒体的功能,A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消
耗氧气,B错误;
C、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不消耗氧气,C错误;
D、内质网对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脂质的合成有重要作用,不消耗氧气,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各种细胞器功能的理解和辨析。

可以进行归类记忆: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动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高尔基体(植物细胞)。

12.(1分)(2021秋•滕州市校级期末)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作为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的是( )
A.无机盐 B.水 C. 蛋白质D.核酸

点: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分析:本题是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功能的考查,梳理蛋白质、核酸、水、无机盐的功能然后解答选项.
解答:解: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核酸、水、无机盐的功能,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3.(1分)(2021秋•天山区校级期末)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A.氨基酸 B.核苷酸C.核糖D.脱氧核糖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是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解答:解: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A错误;
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B正确;
C、核糖是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之一,不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C错误;
D、脱氧核糖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之一,不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D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