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随笔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随笔5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随笔1
《遇见未知的自己》,简单的故事,简单的道理,读起来很轻松的口袋书,像一个老朋友突然的造访,推杯换盏之间互相聊聊得失荣辱,感慨下彼此的改变,第二天
昏昏醒转,挥挥手继续走自己的路.也许大部分的道理都这样吧,嘴上纵有千言,心中实无一策,只是在找一个知晓自己的人好好倾诉一番罢了.彼此都非常明白,我
们只是有些疲乏,找到地方歇歇当然是好的,但是路还得继续走下去啊.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这句是整本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诸事
繁杂,一天天的生活里,似乎什么都是新的,又似乎什么都发生过,有惊喜,也有波折.人潮汹涌,被推着走了很长一段路,仔细想想,还真觉得其实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也仅仅只是根据自己不那么稳定的臆想,自己加工出来的概念.那些让你快乐或者不快乐的精神因素,大多也只是幻觉.反正对世界的认知也是糊里糊涂,想法子让
自己高兴一点就是了呗.书中的道理我们都懂,无外乎是说要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阿甘正传》里面讲说: 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时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纯简的人. 如果那个未知的自己真的存在自己的身体里,那我想他应该有着像阿甘一样简单的人格,知道为什么而奔跑,又该因
什么而停下,大方地承认人生中的确存在自己完全无能为力的事情,总有回不去的时光,你应该出现却缺席的地方,你爱却不爱你的姑娘,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会随着
时间的风吹落到他们该去的地方,我们能做的就是诚实的面对自己,认真且豁达的生活,认识到一生是如此短暂,生命随时都会终止,命运是大海,当你能够畅游时,
你就要尽情游向你的所爱,因为你不知道狂流什么时候会到来,卷走一切.
顾城说, 一个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会永远清楚无二的呈现在你的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颗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的结出苹果一样. 这个自己不是你的愿望,不是你的想象,不是吹来又吹散的风,他是大地,无论走到哪里,做了什么,都还在自己的命中.我们坚持着固执的理想,
保持着难填的匮乏感,牢记着那些撕扯神经的遗憾,也许所爱的已不是彼时的种种,
但为其付出的热情,也将我们的生命堆叠得精彩丰饶.它们代表着对平凡的生活中的一次次勇敢超越,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是祭坛.某一天,我们站在某个路口,闭上眼睛,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方向.
生命本来就是一场回归,一次求证自己的冒险,越活越明白自己到底应该是谁,从而坚决地从自身处境挣脱,不再计算利弊得失,全身心的投入对生命本质的塑造之中,我们的一切品质.一切愿望都在这场对质中获得意义.这本书本来也没有讲
述什么真理般的深意,只是随着故事的演进,试图让读者拨开繁芜,看见这赤裸真
实的生命罢了.水浒里面写鲁智深最后的结局用的一句偈语: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讲的就是这种顿悟,对自己的知晓与放下.所有的纠缠阻挡,新伤旧恨在这种认识
之下就不再重要了,鲁智深是真性情,而这种真性情是相通的,明白的人似乎自然
就会明白.
曾经听说一个佛教典故,迦叶见佛祖拈花不语,破颜微笑,那或有时,我们见到
那另一个自己,也会有那样的自在圆融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随笔2
人生一辈子,每个人都在追求,金钱,权力,健康,快乐……总结起来不外乎是爱,喜悦,和平.有所追求就有所受桎梏,可能是别人追加的,也可能是自己加置的,说
到底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在失落中找回真我,找回真正的自己,走出迷雾,才能在谷底惊见阳光.
生活中许多事情会让我们愤懑,痛苦,伤心,不能自已.高中三年拼搏没考上大学,好朋友在背后戳了自己一刀,自己的亲人离世而走等等,这些事发生了就是发
生了,自己心里多么心如刀绞别人不会知道,就是知道了承受得还只有自己.
〝臣服〞.破坏情绪障碍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对已发生的事臣服,事实就
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你不去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
面墙,而希望把他撞开.因此在这种时候自己能做的就是只有臣服,从心底接受他,并想着去解决它,不要让情绪蒙蔽自己.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正所谓期望越小失望越少,而惊喜反而会更多.而且,正因为你把
注意力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而不至于让情绪左右自己.
臣服已发生的事,找回失落的自己.人往往是在外物的诱惑下,蒙蔽了自己的内心,迷失自我.拨开情绪的迷雾,才能找到事情的根本,情绪只是一种发泄,真正需要我们做的是找回自己,重新走上正确的路.成功者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们从自我情绪中走了出来,找到了前进的路,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情绪的蒙蔽下徘徊不前.
管是人生的大挫折,还是日常的小事情,懂得接受,懂得臣服,懂得找到真我,才能尽快走回〝正道〞.人生一辈子,最大的成功不在于获得了多少金钱.名誉,而是心灵的满足.宁静,不管是去追求,还是满足当下,问问自己的心,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被现实蒙蔽,找回失落的真我,找到人生的平静,即使波澜壮阔也会倍感平稳.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随笔3
这是一本心灵读本类的书籍,以小说的形式写出来的,比一般的心灵读本容易读些,是台湾前主播张德芬的作品.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下载到手机里的,一直没看,前两天我抽空在两三天之内把它读完了,这似乎有些急功近利了,这类书籍还是需要慢慢品读的.在读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思考,并按照其思路去想.去做,很认同里面的大部分观点(几乎是全部).我还是比较喜欢有关心理类的书籍的,读了它觉得很喜欢,并推荐给了几个朋友.
但是在按照其中的理论说法做了一两天之后,我恍然大悟,对这本书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第一,书中的大部分理论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说的话,只不过是通过她的文笔写出来了,就把它当成一种新鲜的观点了.这就好像我们平时吃的土豆,我们习以为常,当它突然以薯条的形态出现在肯德基.德克士等西式快餐店的时候,我们就忘却了我们平时见到的土豆.例如,第_章,人生就像一场戏——角色扮演.它里面讲到若凌每次去婆婆家吃饭都是一种煎熬,在接受老人的课程后,积极应对此事,即使是演戏,也要演的好一点,她也因此获得了婆婆与往日不同的关心的态度.
这就像我们平时说的积极面对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同样的是要面对,为何不乐观一些,这样乐观面对让自己的心情也会好一些.还有第23章,爱过.痛过.哭过之后
──臣服的体验.它是将若凌在朋友和丈夫欺骗背叛后很伤心,而老人让她对此臣服.这就是我们日常中所说的,当我们无力改变时,我们只有选择认清现实,从而更好地面对.第_章,你所招引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则——什么人找什么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第10章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我们所处的境遇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无论好与坏.这点也与萨特的选择哲学的观点有相似的地方.还有其他的一些例子,我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
第二,书中带有一点唯心主义色彩.例如,第26章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转念作业.〝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
句话被写过多次的话语的意思是: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
这本身就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任何人的个人成长与境遇都与自己的环境有着
不可分割的关系.看似是我们在进行自主选择,实际上是我们的从小生长的环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和性格,从而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选择.第31章
战胜了胜肽──心想事成的秘密.它里面提到感恩,我们先感恩然后老天就会不得不给我们所感恩的东西,书中称它为赖皮法.还有就是祈祷,你祈祷了,事物就会向着你祈祷的方向发展.这很明显的就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不过心灵读本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吧,它可以麻痹一个人的思想,相信这些唯心主义的东西,只要它的作
用是积极的,这也就无可厚非了.
第三,虽说这本书有点唯心主义和新瓶装旧酒的意味,但书中的许多内容还是
很值得我们深思与效仿的.例如书中提倡的饮食与健康,认识本真的自己,关注我
们的身体.内心与潜意识,向情绪臣服,检视自己的思想,觉察自己的身份认同等等.毕竟,它的内容还是好的,教会我们如何关注自己的内心,认识在层层身份认同及
障碍下真实的自己.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认清自我,找回迷失的自己,确定前进
的方向,一往无前.另外,书中也提到了其他的基本书,有兴趣的话可以一并阅读,反正多读读书也是好的.That’s
all.Thank you!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随笔4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网上,励志的书看过不少,灵修的书却从没涉及过,总觉得所谓灵修总有些玄学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的作者张德芬的介绍,从一个光鲜亮丽的新闻主播到一位为追求自我真相不辞艰辛跋山涉水的心灵修行者的蜕变,让我对所谓〝灵修〞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关注这个人,进而关注起她的作品来.而关于张德芬的作品,首推的应当就是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据说这是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她用一个深入浅出的故事把多年来灵修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到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以至于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得越严重,内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
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记得老人的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
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就像书中所说的,事件本身都是中
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随笔5
很久以前,听过这样一句话, 潮湿的土地容易长出悲伤的种子
.然而太多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将精力集中于滋生的悲伤的种子将我环绕,将我吞噬的体验,却忽略了自己纵容 . 迷恋甚至亲手培养的潮湿的土地 ,愈是潮湿,越是阴雨连绵萦绕不去.所以被这种悲伤.失望等的负面情绪套牢.包裹,正面
体验被丢之一旁,甚至遭到拒绝.跌至谷底.周遭尽是潮湿的时候,为何不让阳光照进来?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对于人生的种种迷惑,作者给出的破坏之道是:身体——联结,情绪——臣服,思想——检视,身份认同——觉察,这些外在的东西将真我——爱.喜悦.和平层层包裹,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渴望展现真我特质,寻求爱.喜悦.和平.这是一场探寻深层的自己.真实的自我和创建快乐力量的旅程.如果说书中的哪部分对我个人来说印象最深.最能让我从中得到更多思考,我想非情绪
莫属.
初读《遇见未知的自己》,可能还是会愤愤不平:那么难以接受的事实,怎么能轻易接受?怎么不可挣扎一下.痛苦一番?经过各种斗争,仍旧无法改变,那就接受吧.对于不想接受的,怎么不会产生痛苦.悲伤.愤怒等等一系列的情绪?但是,走到接受既定事实.产生情绪这一环节上,我却陷入了困顿的局面:负面情绪一直萦绕,乃至爆发,怎么去疗愈?书中给出的秘诀是臣服 ,是带着爱的觉知之光去消融
这些黑暗的能量 .
也像很多人一样,听到臣服就不自主地抵触,因为从小到大,遭遇挫折时,老师.身边的亲人.朋友都会旁敲侧击的告诉你:要去挑战.抗争, 臣服是懦弱的表现,不认输是你坚强的标志.然而,在这条不屈的路上,又有多少人不堪重压而陷入无限循环的自我折磨的怪圈?
又有多少人不可自拔的沉浸在助长悲伤的潮湿的环境中
不管这是不是胜肽的作用,从某一方面说,这的确是我们忘乎所以的一直和负面情绪为伴,甚至封闭自己于各种扰人的情绪之中.
那么为什么会有情绪烦忧着你,因为已经发生的事让人觉得悲伤.失望,因为总是害怕即将发生的事会让人觉得悲伤.失望,更是因为对于已经发生的即使无力挽回,仍旧苦苦挣扎,不肯放过自己,亦不肯向前看.
也许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也许事情很糟,可是现实带给我们每个个体的无力感普遍存在,那何不学会臣服.接纳,活在当下?不如就让阳光照进来,因为过去和未来惶惶不可终日总不比专注于当下来的更好吧.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 ,这个大前提是,接纳并跳出困住你的情绪,关注现在的自己.现在的事以及所带来的各种感受.
至于怎样才能做到臣服 ,怎样才能跳出负面情绪的漩涡,自己去主动迎接阳光,我想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尽然.运动中感受身体的变化,阅读中流连于文字组合所带来美的感受,电影音乐中享受视觉.听觉盛宴,完成每件工作的成就感……于专注当下中积蓄能量.等待转机,从而蜕变为一个有耐心.有勇气.全新的自己.
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大时代,在这样一个纷繁耀眼的大社会,每个人多少都会遭遇一些波折与困难,就像书中主人公会遭遇感情.工作以及种种不如意.也许各种压力与情绪会让我们筋疲力尽,也许我们会因为各种艰难困惑而变得沮丧,也许人生中的很多不如意让我们被负面情绪所环绕,但是情绪的产生无法阻止,至少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不被情绪左右,努力做到接纳与臣服 ,从而获得专注当下的力量.跳出怪圈,不如就让阳光照进来,晒晒心底那片有点潮湿的土地 ,然后告诉自己:我已经做好一切乐观和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