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盐 化肥易错题集锦-名师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盐化肥易错题集锦-名师教育
一、盐化肥选择题
1.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 CO 高温
Fe+ 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高温
2Fe+3CO2。
【详解】
A、生成的Fe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故A正确;
B、反应中红色的氧化铁变为黑色的铁,故B不正确;
C、不符合客观事实,故C不正确;
D、产生的尾气中含量未反应完的CO,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故D不正确。
故选A。
2.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A.碳酸氢铵B.氯化钾C.过磷酸钙D.尿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生成了氨气。
【详解】
A、碳酸氢铵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和氨气,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故A正确;
B、氯化钾和熟石灰研磨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故B不正确;
C、过磷酸钙和熟石灰研磨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故C不正确;
D、尿素和熟石灰研磨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则化肥是氨态氮肥。
3.向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加入铁粉的质量和所得固体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
过滤P 点时的混合物,向滤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加入的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 点时,所得沉淀质量为14.35g
B .M 点时,上层溶液中溶质有两种
C .O 点和P 点所得溶液中溶质种类相同
D .R 到M 点过程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向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加入铁粉的质量和所得固体发生的反应方程式:CuCl 2+Fe=Cu+FeCl 2。
过滤P 点时的混合物,向滤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FeCl 2+2AgNO 3=Fe(NO 3)2+2AgCl↓。
由图1可知,O 点时,铜离子反应完全,铁参与反应的质量为5.6g 。
【详解】
A 、设滤液中的含FeCl 2为x ,
22
56
1275.6CuCl Fe Cu FeCl x
+=+,则561275.6x =,可得x=12.7g , 则设生成氯化银沉淀为y ,
()2332FeCl 2AgNO F 1272871e NO 2Ag 2.7Cl y
+=↓+,则12728712.7y =,可得y=28.7g ,选项A 不正确;
B 、M 点时,氯离子反应完成,则上层溶液中只有溶质AgNO 3和Fe(NO 3)2,选项B 正确;
C 、O 点时铜离子反应完成,此时溶液的溶质为FeCl 2;P 点时,溶液的溶质为FeCl 2,选项C 正确;
D 、R 到M 点过程中,加入的硝酸银质量大于沉淀氯化银质量,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选项D 正确;
故选A 。
4.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其中不适宜用此法分离的一组是()
A.碳酸钙和碳酸钠B.氯化钙和氯化银C.硝酸钙和硝酸银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铜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则混合物是由易溶性物质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
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正确;
B、氯化钙易溶于水,氯化银不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正确;
C、硝酸钙、硝酸银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铜不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正确。
故选C。
5.下列措施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①研发易降解生物化肥
②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
③田间焚烧秸秆
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
⑤加快化石燃料的开发与使用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题意,故①正确;②含磷洗衣粉能污染水体,所以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符合题意,故②正确;③田间焚烧秸秆增加二氧化碳、烟的排放,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故③错误;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故④正确;⑤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烟尘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故⑤错误;故选:B。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6.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或提纯中,所选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鉴别硝酸铵与氯化铵,都属于铵态氮肥,加熟石灰粉末,研磨,都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无法鉴别;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铵,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铵,可以鉴别;只有一种方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鉴别棉线与羊毛线;点燃,闻气味,观灰烬的方法可以鉴别,棉线有烧纸的气味,羊毛有烧焦的羽毛味;两者均为白色,观察颜色无法鉴别;只有一种方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除去氯化钾溶液中少量碳酸钾,加入适量盐酸,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能够把碳酸钾除去,且加入盐酸适量,不引入新的杂质,提纯方法可行;加适量氯化钙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钾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把碳酸钙沉淀过滤,能够把碳酸钾除去,且加入氯化钾适量,不引入新的杂质,提纯方法可行;两种方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除去氧化铜中含少量碳粉,两种物质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加足量的水,过滤,不能除去杂质;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使被提纯的物质反应了,最终得到的固体是碳粉,提纯方法不可行;两种方法均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鉴别物质时,一定要利用两种物质与同一种试剂反应的现象有明显的差别才能起到鉴别的目的;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二是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简单记为:不增(不增加杂质)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7.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 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得到无色溶液,说明金属M将硝酸银中的银和硝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了,则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正确;
B、由A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M应位于H前,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正确;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正确;
D、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硝酸亚铁为浅绿色,错误。
故选D
8.有四位同学在分析一种含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时,得出以下组合.可能正确的一组是()
A.CuSO4、Ba(OH)2、NaCl B.Na2SO4、HCl、Ba(OH)2
C.KCl、HCl、H2SO4D.HCl、Na2CO3、H2S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应注意常见离子在水中的颜色。
【详解】
A、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而该溶液是无色溶液,并且硫酸铜可以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二者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三种溶质相互作用,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在溶液中能够共存,故符合题意;
D、碳酸钠可以和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通过本题可以看出物质溶于水可能得到带颜色的溶液,在判断能否共存的同时还要注意习题的要求。
9.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 .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D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则不能生成气体、沉淀。
【详解】
A 、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不发生成反应,故A 不正确;
B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减小,故B 不正确;
C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不发生改变,故C 正确;
D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质量减小,故D 不正确。
故选C 。
10.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
C .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
D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答案】C
【解析】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故A 错误;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或盐酸盐,故B 错误;C 、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应是氨气,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氨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证明该固体是铵盐,故C 正确;D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证明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D 错误。
点睛∶检验氯离子的方法是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铵盐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2Cu +、H +、24SO -、Cl -
B .2Ba +、Na +、Cl -、3NO -
C .K +、2Ca +、OH -、23CO -
D .Na +、H +、3HCO -、3NO - 【答案】B
【解析】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HCO3-两种离子能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2.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SO42-K+CO32-B.Mg2+Cl-OH-Na+
C.Fe3+SO42-H+Cl-D.Na+Ba2+NO3-SO42-
【答案】C
【解析】
能大量共存,即离子不会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A、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大量共存;B、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能结合成水、气体或沉淀,能大量共存;D、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C。
点睛:离子的共存问题实际就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离子不会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13.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取一定量粗盐B.溶解 C.过滤
D.蒸发
【答案】C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C、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故选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14.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Na+、C1-、SO42-
B.H+、Na+、NO3-、CO32-
C.K+、Ba2+、OH-、SO42-
D.K+、Ag+、NO3-、C1-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四个离子之间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可以共存,选项A正确;
B、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共存,选项B错误;
C、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共存,选项C错误;
D、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选项D错误。
故选A。
15.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 的固体混合物。
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l,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
A.15∶16 B.15∶14 C.5∶4 D.15∶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混合物中只有碳酸钙含有碳元素,设CaCO3中Ca的质量是x,40
121
x
=,解得
10
3
x=,设
CaCO3中O的质量是y,
121
163y
=
⨯
解得y=4,CaO中的Ca的质量为:
105
5
33
-=,设CaO
中的O的质量为w,
5
404
16w
=解得
2
w
3
=,则混合物中O的质量为:
214
4
33
+=,此混合
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14
5:15:14
3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知识。
16.下列对化肥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KNO3是一种复合肥B.施用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是一种复合肥,故A说法正确;
B、施用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使叶色浓绿,故B说法正确;
C、铵态氮肥能与碱性肥料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故C说法正确;
D、多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要将化肥和农家肥交替使用,要合理使用,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7.下列离子能在PH=2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Fe3+、Na+、OH-B.K+、SO42-、Cu2+、 NO3-
C.Cl-、 K+、SO42-、 Na+D.Ca2+、Cl-、CO32-、Na+
【答案】C
【解析】
A、Fe3+、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H+和OH﹣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可以共存,但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且都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故C正确;
D、在pH=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因为H+和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学生应注意习题中的隐含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并结合复分反应发生的条件来解答此类习题.
18.下列物质所对应的俗名,错误的是()
A.NaOH烧碱B.Na2CO3纯碱C.CaO生石灰D.NaHCO3火碱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正确;
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化学式为Na2CO3,正确;
C.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正确;
D.NaHCO3是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俗称小苏打,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错误。
故选D。
19.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BaCl2溶液、Ca(OH)2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种,取三等份质量的X溶液,分别加入酚酞试液、NH4Cl溶液、Na2CO3溶液,振荡,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该物质X是
A.稀盐酸B.BaCl2溶液C.Ca(OH)2溶液D.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
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某物质X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X是碱性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X是碱溶液;与
Na2CO3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该溶液不含钡离子、钙离子、氢离子等,故X溶液为NaOH 溶液。
故选D。
20.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区分开来,该试剂是()A.二氧化碳B.石蕊试液C.碳酸钠溶液D.氯化钡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无现象,二氧化碳不会与盐酸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
B、石蕊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都显蓝色,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碳酸钠和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和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氯化钡和三种物质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