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班级管理原则以及实施策略_通用版-word文档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班级管理原则以及实施策略通用版
1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用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待,摸清楚班级管理的原则与规律,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既有序又高效。
在班级管理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原则:
1.1内部与外部激励相结合原则:
任何活动都强调要根据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实时而动。
在班级管理中,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作为管理对象和主体的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般要从内部进行激励,主要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管理的配合程度,以及任务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号召力。
好的班级管理,应该善于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班级关怀,学会遵守班级的组织活动规则,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其他成员,通过任务的实现得到满足感、成就感。
这种感受的获得比起外部激励而言,具有更强大的动力,更持久的效果,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心理、性格等的发展,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与内部激励相反,外部激励更加强调从任务或环境本身增加对学生的激励程度,这种激励是从外部触发而直达学生内心的。
有的人认为,外部激励并不涉及到学生的心灵、情感等因素,这是错误的。
好的外部激励,要能从外到内,发乎外部环境以到达学生内心,最常用的外部激励方法有设置目标法、物质奖励法、模范榜样法等。
1.2正向与负向激励相结合原则:
在心理学中有负强化的说法,所谓负强化,就是指惩罚,即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及时进行否定或者惩罚,使这种行为得以制止,并紧随着正确行为的教育。
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是与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类似的一种激励理论。
在学生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时,教师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学生表示肯定和鼓励;在学生表现出消极甚至是错误的行为时,教师及时采取惩罚等一系列措施,组织学生产生继续这种行为的冲动,并通过紧随着正确行为的教育,让学生在正向与负向的激励中领会班级管理中的纪律,学会遵守班级管理的规则。
1.3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正向激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手段,这就用到了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的原则。
其实内部激励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精神激励,比如,采用口头语言多鼓励或者表扬学生。
在负向激励方面,也可以用精神惩罚的方式。
比如,对于做错事情的学生,既可以采用眼神暗示,也可以采用口头批评的方式。
素质教育强调,教师在负向激励方面,要考虑负向激励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而不是把惩罚作为教师发泄对学生情绪的手段。
外部激励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物质激励,即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奖励,让学生对教师设定的目标产生兴趣,也就是所谓的捆绑教育。
2班级激励管理的实施策略
2.1设置合适的目标:
目标是学生对自己行为及成就的定位,有了合适的目标,学生的行为就有了标准,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目标的设定,从班级管理的角度考虑可以分为班集体总目标以及学生自身的目标。
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对班级管理的责任感,不再把班级管理当作教师和班干部的事情,而能认识到自己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是班级的主人公,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为班级的建设献计献策。
教师也可以通过把班级管理的任务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为学生设置具体的个人管理目标,比如,为了班级的良好卫生,我不再乱扔纸屑。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又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
2.2树立正确的榜样:
榜样使学生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设定,由于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因此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激励力量。
尤其是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性格还不定性,正是在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选择良好的榜样,帮助学生设定自身容易实现的目标。
比如,有的学生比较武断,做事缺乏勇气,教师可以让他多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把保尔柯察金作为自己的榜样;有的学生比较马虎,做事虎头虎脑,教师可以以本班级的学生作为他的榜样,帮助他挖掘同学身上的优点,树立赶超的榜样。
2.3用真挚的情感感动学生。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一切真挚的情感都具有超越时空的感染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与班级管理中要发自内心地爱护学生,这样学生在感受教师真心诚意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这也是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因素。
相反,很多教师对于学生仅仅从管理者地身份出发,在班级纪律管理方面非常严格,对于学生的关心却很少,造成学生对教师感情淡漠,大大地降低了教师的威信和说服力。
班级作为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另一个家,应该给学生温暖和关怀。
3总结
总之,班主任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班级管理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能够用爱和关怀感染学生,给予学生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