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辽宋夏金元的文化》PPT下载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夏文刻 的《孙子 兵法》
(四)蒙古:
【课堂笔记】
1.畏兀体蒙古文;
2.八思巴字,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元朝秘史》书影
八思巴字《百家姓》


西夏

蒙古
元朝
1114年契丹大 1101年契丹小 1345年西夏文 1224年女真文 畏兀体蒙古文 1314年附注汉文
字“耶律习涅墓 字“辽道宗哀册” 石刻“陀罗尼” “进士题名碑” 书法作品 的八思巴字“教士
——《二程遗书》
4.历史影响:
【课堂笔记】
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南宋
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②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心反省,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
了积极作用。
局限:维护尊卑等级观念,形成重男轻女、重
礼轻法的观念等,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
度,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翻开历史一查…满 本都写着两个字 “吃人”。
──鲁迅
二、文学艺术 (一)宋词:
【课堂笔记】
1.兴起:唐朝后期出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2.特点:句子长短不等,可配乐歌唱,根据
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3.代表: ①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 宏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 表达内心感慨。
③马致远:《汉宫秋》;④白朴:《梧桐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清明上河图》中 的勾栏
(三)话本:
【课堂笔记】
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
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四)宋元书法、绘画
1.书法:
三、科技
【课堂笔记】
(一)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
1.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北宋毕昇发明活
字印刷术;
2.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
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型射击火器;
3.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
用于航海。
铜火铳
指南鱼
【课堂笔记】
4.影响: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理学的兴起
【课堂笔记】
(一)背景: 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学习。
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1.内部问题: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一)辽朝: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
②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农书》中介绍的牛转翻车
1.政治:①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相对安定。②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 ——朱熹:《大学·第六章》
13世纪金亡于蒙古人之手后仍在部分女真诸部中使用至15世纪中期,后为满文所取代。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策,重视教育。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②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2.外部挑战:受佛教、道教冲击。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农书》中介绍的牛转翻车
3.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学者热衷于细枝末节的繁琐笺注,对现实的政治实践与个人精神生活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陷入危机之中。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1345年西夏文石刻“陀罗尼”拓片局部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为天地立心,
务,希望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为生民立命,
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已难以读懂,学者对文字进行解释,称为“注”。
2.经济:经济高度发展。 ②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指—南( 针3唐:.)用文舒人元工化舆磁化的:方法私造出人的指南讲针,学广泛书应用于院航海兴。 起,宋朝科举取士条件放宽,取士人数增加。
——《朱文公文集》
4.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化的需求增加。 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志”拓片拓片局部
墓碑”局部
西夏文刻的《孙子兵法》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然八饿思死 巴5事字.极,科小是,汉技失语节拼事音:极化大的印。最早刷尝试。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经文用红色印成,注释用黑色印成。
6.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学习。 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八 大 山 人 《 孤 禽 图 》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马远《踏歌图》
宋徽宗书法:瘦 金体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宋徽宗赵佶人物画《听琴图》
风俗画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五)宋朝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课堂笔记】 郭守敬(元朝)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由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而赐名。
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中留下了一则有关宋英宗年间陨石的详细记载,记载中除了观察到陨石是流星体坠落地面的残余部分,还注意到陨石的成分,“色如铁,重亦如之”。 散曲:比词更灵活、更通俗,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
②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 细腻感人,内容以叹咏个 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二)元曲:
【课堂笔记】
1.形成:宋朝出现,元朝繁荣。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
元曲。
2.散曲:比词更灵活、更通俗,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
需要。
3.杂剧:标志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窦娥冤》;②郑光祖:《倩女离魂》;
(1)特点: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2)代表:
①宋代书法四大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②元朝:赵孟頫。
《黄州 寒食诗 贴》苏 轼“天 下第三 行书”






宋代说书人
頫 《





【课堂笔记】
2.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总的来说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
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 段。……这三种东西曾
富。
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
的面貌和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四、少数民族文字
【课堂笔记】
(一)辽朝: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
契丹大字“泰皇万国” 大钱
契丹小字《大 金皇弟都统经 略郎君行纪》 是现今发现的 唯一汉字与契 丹小字对译的 文字。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标要求】认识辽宋夏金元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在传统史学家的笔下,宋 朝是屡屡遭受非议、评价不高 的时代。它积贫积弱……其实 宋朝有它辉煌的另一面,它处 于中国历史从中世向近世转变 的转折点,……唐宋之际的社 会变革时期,无论在经济、科 技、文化各个领域,它都是繁 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
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我国世界上最早的套色印本是于公元14世纪所刻的《金刚经注》,用红、黑两色套印。
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叹咏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为往圣继绝学,
……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为万世开太平。”
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内容: 局限:维护尊卑等级观念,形成重男轻女、重礼轻法的观念等,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沈括(北宋)代表作是《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 “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
火药、指南针、印
(二)其它成就:
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
1.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 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许多科技成果;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
2.元朝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 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
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 3.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
③马致远:《汉宫秋》;
——北宋·张载
(二)兴起:程朱理学:
【课堂笔记】
1.代表人物:①北宋:程颢、程颐;②南宋:朱熹。
2.主要观点:
①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
“天理”; ②人生目标:“存天理,灭人欲”,达到“圣人”的精
程颢
神境界;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
3.特点:
①注重抽象思维;
②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朱熹注解四书—— 《大学》《中庸》
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语》《孟子》
程颐
朱熹 理学的集大
成者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 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 谁怜之? ——清·戴震
“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 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 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 失节事极大。”
【课堂笔记】
(二)金朝:创制了女真文字。
金朝: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 ,用女真文字答题。女真文创制 于12世纪金国建立后不久,与汉 字同为官方文字。13世纪金亡于 蒙古人之手后仍在部分女真诸部 中使用至15世纪中期,后为满文 所取代。
【课堂笔记】
(三)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
西夏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