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铜鼓纹样在现代服装配饰中的运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铜鼓纹样在现代服装配饰中的运用研究作者:李婷林燕宁
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3期
摘要:广西铜鼓是民族文物的重要物质载体,是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广西铜鼓的文化内涵以及其特殊社会功能性,使广西铜鼓文化影响深远。

广西铜鼓纹样造型多元各异、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器形震撼硕大,具有浓厚的艺术文化价值以及丰富的纹样艺术。

铜鼓作为广西地区的对外文化名片,文章将通过对广西铜鼓纹样元素的研究,从广西铜鼓纹样入手,使其如何能在现代服装配饰中得到更完美的运用延伸,让广西铜鼓得以现代化继承,以此使铜鼓文化得到更全面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铜鼓;纹样;服装配饰;运用
一、广西铜鼓纹样概述
广西铜鼓纹饰多样、种类繁多,时而简约朴素;时而细腻精致,但始终及其富有浓厚的广西地方特色,是古代当地社会生活的写照。

解读广西铜鼓纹样的来源与含义,以及所蕴藏的铜鼓艺术文化内涵。

广西铜鼓纹样虽种类繁多,含义却不尽相同,以下便从广西铜鼓纹样类别出发进行梳理。

1、动物纹
动物纹指当时各类别有寓意的超自然祥瑞神兽纹样或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动物形态,与其他纹样进行组合所形成的铜鼓动物纹饰。

广西铜鼓常见的动物纹有翔鹭纹、蛙塑、龟鳖纹等,另少存有龙纹、蛇纹、鹿纹等。

翔鹭纹大量发现于石寨山型铜鼓,少量在冷水冲型。

广西铜鼓沿鼓面中间起为主晕,在鼓面主晕的外圈处,有一列首尾衔接,好似展翅飞翔的鹭,亦有人称其为鹤,沿逆时针方向循环排列展翅飞翔。

这种纹样直发展至冷水冲型时期,人们审美意识与价值艺术随之变化发展,翔鹭纹样从最初的写实手法逐渐转向变形、夸张、写意处理,直至完全转变成为抽象的几何纹样。

蛙塑造型在灵山型铜鼓鼓面上装饰为九只,即为六只“累蹲蛙”,亦是三组成双,与三只单个蛙塑相隔排列。

而早期冷水冲型蛙塑,为最早出现,鼓上装饰即为八只蛙塑造型。

2、几何纹
几何纹是采用直曲线与各类圆形、矩形、菱形等组成的图形形态。

形态各异的几何纹样,形成各类规则与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以作为铜鼓装饰纹样。

其中,太阳纹、线纹、云雷纹等为广西铜鼓常用装饰纹样。

另大多数采用其他几何图形作为点缀,使得鼓面、鼓身丰富且极具特色。

然除开铜鼓仅有的光体无纹样装饰的万家坝型铜鼓。

另其他铜鼓纹样以鼓面太阳纹为中
心,光芒环绕,围绕其光晕散开。

在铜鼓鼓面光晕内再装饰翔鹭纹、羽人纹、云雷纹以及其他纹样。

其中,云纹与雷纹组合成云雷纹,围绕在太阳纹周围。

云纹纹样详分为双卷、单卷、半边卷等,其中并头云纹是每组以自身为中心再向外呈螺旋式旋转的。

雷纹纹样详分为埋线形、回形、椭圆形等形状,其中回形纹样则是采用多个菱形图案层层重叠,大小不一所组合而成。

在北流型铜鼓纹样中最常见的为云雷纹。

二、广西铜鼓纹样的造型特点
广西铜鼓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文化瑰宝,迄今已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广西铜鼓蕴涵着当地人民对于自然人文的独特领悟,以及审美意识的展现,广西铜鼓不仅是权利与财富的象征,亦是人与神沟通的祭器,是军务指挥的响器,亦是人神娱乐的乐器,可谓是全综合的重器了。

广西铜鼓中式中将各种形体各异的铜鼓纹样运用的灵动且极具生气,装饰艺术以及雕塑艺术造型都十分的夸张且传神。

广西铜鼓纹样造型特点以简单几何形态为主,线条运用刚劲有力且又周密精细,让人有宁神庄重之感。

广西铜鼓纹样对于画面构图以及纹样造型特征的安排,其中十分精巧将当地历史人文传说、生活环境以及对于人神祭俸祈求等信息蕴含其中,而并非表面的视觉感官,其中蕴藏龙吼的文化信息,将自然文化的韵律与铜鼓装饰巧妙的融汇贯通。

铜鼓装饰造型在铜鼓表面装饰着各种形体丰富的纹样图案,其中有写实的图案形态,亦有抽象概念的几何纹样。

铜鼓雕塑造型亦是铜鼓纹样的另一种呈现方式,除了平面纹样的装饰外,通过立体雕塑造型的点缀,其大大丰富了铜鼓造型与画面构图的趣味性,在平面纹样装饰的鼓面上,让其造型更加丰富化。

三、铜鼓纹样在现代服装配饰中的运用研究
现代服装配饰设计使人类感官设计的呈现体,是反映现代人文化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对于广西铜鼓纹样在现代服装配饰中的运用,需要在继承中回归本源,再在融合中创新,以此形成设计新的产物。

传统的铜鼓纹样与现代服装配饰之中的差异显而易见,如何从现代服装设计与传统设计中找到一个相互融洽的契合点,将广西铜鼓纹样的精髓理念运用到现代服装配饰设计中。

在现代服装配饰中可通过以下方法使其得到创新的同事,并得以发展与延续。

广西铜鼓纹样是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产物。

对于原有的铜鼓纹样造型是固有不变的,而设计师在运用中不能够以此照搬铜鼓纹样固有的东西,而应从图形、造型等方面对广西铜鼓纹样
元素进行分解再造,运用铜鼓纹样中的精髓,以此进行再次创作,了解其时代文化特点,深度解读其中的文化因素,并融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融合出新的作品。

将广西铜鼓纹样通过切割、打散、错位、变形等手段,再进行重组创作。

既保留广西铜鼓纹样造型特征的同时,亦能打破原有的感观特点,再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法将其运用到服装配饰中。

四、对于广西铜鼓纹样的开发式保护思考
广西铜鼓纹样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开发与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忽视任何一方,由于广西铜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与民族性,探索发现,可通过广西铜鼓纹样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实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视觉舒适度,适应与服装、服饰、家居、软装等方面,通过图案与造型的运用,以此实现现代化的传承方式,开启“运用”的保护形式,以实现对于广西铜鼓文化的传承开发应用,达到实施开发式保护的目的性,从而成为实现铜鼓纹样的发展传承的创新新方式。

目前,广西铜鼓流传发展区域主要在广西红水河的民族村寨中,從古至今,铜鼓仅作为当代民族生活与节日庆典中必需品存在而存在,其在广西民族地区是存在着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然而,在村寨之外,广西地区之外,却是鲜为人知,从而没有人着手关注铜鼓的文化价值,从何去思考其传承与发展。

现代服装配饰中的纹样设计使对于消费者传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让消费者与产品够沟通的桥梁,在铜鼓纹样设计与现代服装配饰设计融合的同时,亦可通过铜鼓本身的象征符号为着重点,吸引大众眼球,实现铜鼓纹样与市场的融合度,提高其市场传播能力,从而达到宣传与传承的目的性。

所谓象征符号,指其用某种事物的形象来暗示某种含义。

例如在发展最初阶段,铜鼓的拥有者是对于权利与财富的象征。

通过铜鼓纹样在装饰艺术的基础上,深入视觉美感的同时,加以注重符号象征、文化底蕴传播、寓意深入等表现手法,加以融会贯通,以实现对于广西铜鼓纹样的开发式保护性思考。

对于广西铜鼓文化的保护是必不可缺的,开发式保护模式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创新方式,对于广西铜鼓文化与市场进行更好的融合,能够适应市场潮流的同时,起到传播作用,从而提出保护意识,既而对于广西铜鼓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五、总结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我国的经济与文化水平都在持续提高,政府部门以及人民群众都开始越来越重视对于非遗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通过民族文化与现代服装配饰的运用,通过与现代艺术美的结合,商品得以流通传播,即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的同时,又起到一定的传播作用。

通过商品流通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广西铜鼓文化,从而对于广西铜鼓文化起到继承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