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机制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重大成果-论文
河北省科技厅近期发布一批农药植保类科研成果
![河北省科技厅近期发布一批农药植保类科研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484bae8084868762caaed53e.png)
花现 蕾前 灌根 再 到初 花 期前 和盛 花 期前 的 叶面 喷施 等 , 方 法 ,扩 繁 时 将 不 同地 方 采 集 的 种蜂 混 合 在一 起 进 行 3代 后 , 以扩 繁 的种蜂 进 行 繁 育 生产 。 形成 了 以纳米 乳 制 剂 为 主 的 全程 控 制 棉 花 黄萎 病 危 害 接 蜂 ,扩 繁 2 的配 套 技 术 。研 制 出 2种纳 米 乳 制 剂 ,采 用 滤 纸 片 、 筛 选 出 了 白蛾 周 氏啮小 蜂 规 模 化人 工 繁 育最 适 温 度 为
单 位名称 :河北 科 技师范学 院
该 研 究 采 用 形 态 学 和 多 种 分 子 生 物 学 方 法 如 物理 防治 技术 、植 物 农 药 印楝 素乳 油 、苦 参碱 以及 土 IS T 、UP P R等 明确 了蔬 菜保 护 地 土壤 中木 霉 菌 的 农药 来 控 制苋 菜蚜 虫 危 害 ,可 达到 控 制苋 菜蚜 虫 种群 — C
42 ̄ 0 6 %。首 创 了适 宜 大规 菌饼 法 和滤 纸 条 十 字 交叉 法 等 相 结 合 的方 法 筛 选 出 了 2 - 6 ,最 适 湿 度范 围为 4 - 0
l 4种对 棉 繁 育 生 产 的 纸箱 接 蜂 方 法 ,接 蜂 箱 的 大小 以每 箱 平
单 位名称 :河北 省森林 病 虫 害 防治 检疫 站 评 价单 位名 称 :河北 省林 业局
评 价 日期 :2 1 .8 2 0 0 0 .0 该 项 目从 河 北 省 林 业 生 物 灾 害 调 查 数 据 采 集 研
该项 研 究首 次揭 示 了 中 华微 蛾在 河 北 的生 活 史 和
基于遥感的玉米病虫害监测
![基于遥感的玉米病虫害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8b908b5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5.png)
基于遥感的玉米病虫害监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基于遥感的玉米病虫害监测成为实现农作物病害
快速、准确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玉米病虫害监测的应
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介绍。
遥感技术通过感知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获得并记录关于地表地物的信息,然后进行
分析和解译。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多光谱、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进而提取和
分析植被的光谱特征、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等信息,为玉米病虫害的监测提供了基础数
据。
在玉米病虫害监测中,遥感技术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获取遥感数据,可以对
玉米生长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从而为病虫害监测提供环境背景。
基于遥感图像的分类和变化检测技术,可以提取出玉米病虫害的特征信息,如病斑、虫害
叶片等,实现了对病虫害的定量化监测。
遥感技术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分析,通过遥感图像的叠加和分析,确定病虫害的分布范围和趋势,为病虫害的防治提
供科学依据。
基于遥感的玉米病虫害监测也面临一些挑战。
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需要专业的技术
和设备支持,对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
目前在玉米病虫害监测中,遥感技术主
要利用的是光学遥感数据,而对于植物病虫害的更好监测需要更多的数据源,如多光谱和
高光谱遥感数据。
玉米病虫害的监测涉及到大面积的农田,需要大量的遥感数据和处理能力,对遥感图像分析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6cebe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5.png)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毕业论文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然而,玉米生长期内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十分必要。
本文介绍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1.玉米灰斑病灰斑病是玉米生长期内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最容易在潮湿或雨水较多的年份出现。
玉米灰斑病发病症状是在叶片上出现黄色或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这些斑点会变成灰白色,并且叶子上的感染部位会变得边缘模糊。
为了防止玉米灰斑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选择品种。
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较为重要,所以选择兼具高产和较好抗灰斑病的玉米品种非常必要。
(2)密植。
密植能够增加玉米的自身免疫力,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概率。
(3)清理农田。
在种植时,应该对农田进行清洁,清除掉杂草和玉米秸秆等田间垃圾,防止病菌滋生。
(4)化学防治。
若病害已经出现,可以使用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
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三唑酮等。
2.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同样容易在潮湿或温度较高的地区发生。
锈病初期在玉米叶片表面出现小的白色或灰色斑点,随着病菌的扩散,斑点渐渐变成红色或棕色,并产生黑色胶体。
为了预防和防治玉米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防范。
在种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后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及时清理早期感染的植株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2)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恰当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玉米植物的抗病力。
(3)使用生物防治方法。
通过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可以控制锈病的发生。
例如使用“乳酸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3.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其病斑呈现黑褐色,腹生子囊菌产生的黑色链状子囊壳群棒棒糖,摇晃发出“吱吱”声,是其最为典型的特征。
为了预防和防治玉米赤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清洁田间。
在玉米收获后,田间要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秸秆等植物遗留物,防止病菌滋生。
三代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
![三代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7f9206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d.png)
2023-11-08•三代玉米螟的概述•三代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三代玉米螟的危害及影响•三代玉米螟的防治方法•三代玉米螟防治的实践与建议目•相关研究与参考文献录01三代玉米螟的概述定义及特征定义三代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属于鳞翅目、螟蛾科。
特征三代玉米螟的成虫为黄褐色,有翅膀,身体长12-15毫米,翅展20-30毫米。
幼虫一般为淡黄色,但随着生长会逐渐变为红褐色。
分布与危害分布三代玉米螟在我国广泛分布,主要在华北、华东、华中地区。
危害三代玉米螟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严重影响。
幼虫会蛀食玉米的叶片、茎秆和穗部,造成叶片破损、茎秆折断、穗部畸形,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
三代玉米螟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春季出现,一般于5月中下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一代幼虫为害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二代幼虫为害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三代幼虫为害期。
生活习性三代玉米螟的繁殖能力较强,每头雌蛾可产卵300-600粒。
幼虫孵化后会在玉米叶鞘内蛀食,经过3-4个龄期后进入穗部为害。
成虫寿命一般为7-10天。
繁殖与寿命生物学特性02三代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三代玉米螟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内或杂草中越冬,春季化蛹、羽化。
成虫有趋光性,飞翔力强,雄蛾比雌蛾趋光性强。
成虫寿命约10天,卵期3-5天,幼虫期20-30天,蛹期7-10天。
危害特点三代玉米螟的危害主要集中在玉米心叶期(喇叭口期)和穗期。
心叶期常造成“花叶”现象,影响植株生长;穗期则造成穗部发育不全,甚至霉变。
生活史及习性发生规律及特点VS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三代玉米螟发生的重要因素。
湿度、降雨量和温度等气候条件都可能影响其繁殖和生存。
例如,湿度较高时,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和生存;而温度较高时,则对其生存和繁殖不利。
发生原因分析种植制度玉米的种植制度和三代玉米螟的发生也有关。
例如,连作地由于缺乏寄主植物,可能会导致三代玉米螟的发生量减少;而间作地由于提供了丰富的寄主植物,可能会增加其发生量。
关于印发《山东省2013年植保工作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山东省2013年植保工作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4e35edf76a20029bd642d6a.png)
的预 判 能力 。加强 农业 有害 生物 预警 与控制 区域 站
报 信 息 发布力 度 ,适 时开展病 虫 发生信 息 电视 、手 机和 网络 等 多种媒 体 的发布 工作 ,提 高病 虫信 息传
递速 度和 覆盖 范 围 。 全面 落实 政府 主导 、属 地管 理 、联 防联控三 大 机制 ,加 强 防控工 作 的组织 领导 ,进 一步 完善各 级 重大 病 虫防控 指挥 机构 ,明确防 控责 任 ,强化 部 门 协作 ,落 实 防控 资金和 物 资 。坚 持重 大病 虫应 急 防 控预 案制 度 ,提前 做好 技术措 施 储备 、人 员组织 培 训 、防控 物 资准备 、应 急 防控演 练等 各项 工作 ,严
遵循 “ 政 府扶 持 、市场 运作 、 多元 发 展 ”的原则 ,
大 力发展 专业 化 防治服 务组 织 ,逐 步 构建现代 植保
社会 化服 务体 系 。树立 典型 服务样 板 ,培育骨 干 服 务 组织 。加 大对全 国专 业化 统 防统治 百强组 织和 省
级优 秀示 范 组织 的培育 力度 , 引导其进 一步 壮大 发
指导 ,重 大病 虫和 主要 病虫 防治 关键 时期 、重 点 区
术 集成 ,探 索绿 色控 害技 术与 专业化 统 防统治 模式 相 结合 的病 虫害 绿色 防控技 术全 程承 包 防治 ,组配
一
域 ,要强 化督 导和现 场 技术 指导 工作 ,确 保 防治工 作及 时 、高效 ,最 大 限度减 少危 害损 失 。积极 参与 高产 创建 和小 麦 “ 一喷 三 防 ”工 作 ,做好 项 目技 术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2c6c8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4.png)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
为了有效防控玉米病虫害,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技术。
综合防控技术是指通过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全面提高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实现科学、可持续的玉米种植管理模式。
一、玉米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及危害玉米病虫害是导致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玉米病害主要包括玉米赤霉病、玉米晚疫病、玉米锈病等,这些病害会导致叶片枯黄、秧苗凋谢、果实畸形等,严重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而玉米的主要虫害包括玉米螟、玉米象、玉米蚜虫等,这些虫害会直接危害玉米的生长点,导致玉米植株死亡或减产。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二、综合防控技术的基本原则综合防控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其基本原则包括:多因素作用、全程覆盖、动态监测、精准施药等。
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如优势生态环境、微生物调节等,形成多因素协同作用,增强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其次,要在整个玉米生长周期中,全程覆盖病虫害的发生周期,做到早防、早治。
再次,要不断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防控策略,确保防控效果。
最后,要进行精准施药,避免药物滥用和对环境的污染。
三、综合防控技术的具体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天然生物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可以通过释放有益昆虫、引入天敌和天敌调查等方式,增加天敌的数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2.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例如,可以利用陷阱、遮阳网等物理屏障,阻止病虫害的入侵;可以利用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杀死病虫害的幼虫。
物理防治简单易行,对减少药物使用和环境污染有积极作用。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病虫害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控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
2023年玉米病虫害防控效果及植保贡献率评价专题报告
![2023年玉米病虫害防控效果及植保贡献率评价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732cf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3.png)
2023年玉米病虫害防控效果及植保贡献率评价专题报告2023年玉米病虫害防控效果及植保贡献率评价专题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不断破坏、环境污染等因素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尤为严重。
而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受病虫害危害的情况更是引人关注。
对于玉米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2023年玉米病虫害防控效果及植保贡献率进行评价,旨在全面了解目前我国在玉米病虫害防控方面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玉米病虫害的现状在整个玉米生长周期中,病虫害的危害始终伴随着玉米的生长。
其中包括玉米疾病和害虫对玉米的伤害,如玉米赤霉病、玉米小菜蛾、玉米螟等。
这些病虫害的侵袭,不仅直接导致玉米产量的降低,还可能对玉米的品质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玉米病虫害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三、2023年玉米病虫害防控效果评估1. 农药防控效果评价1.1 农药的使用情况近年来,我国对于玉米病虫害的防控主要依赖于农药的使用。
不同类型的农药被广泛应用于玉米田间,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进行防治。
1.2 农药使用效果然而,农药的长期使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
由于病虫害的抗药性逐渐增强,部分农药的效果逐渐减弱,对于玉米病虫害的防控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2. 生物防控效果评价2.1 生物防控技术的应用为了应对农药使用所面临的问题,生物防控技术逐渐受到重视。
一些天敌昆虫、生物杀菌剂等被引入玉米田间,用以控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
2.2 生物防控效果生物防控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药的使用压力,并且对于某些病虫害的防控效果良好。
但是,生物防控技术在规模化应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四、2023年玉米植保贡献率评价综合评价玉米病虫害防控的效果,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防控措施对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还需综合考虑社会、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从多个角度评价玉米植保的贡献率。
不同杀虫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不同杀虫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6f7c8f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d.png)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3月刊22科 研 试 验不同杀虫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韩 玲(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农业农村局,济南 250200)摘要:为研究不同杀虫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该试验测定了Bt 可湿性粉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80 g/L 毒死蜱乳油3种药剂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及挽回产量损失率。
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效依次为88.16%、93.81%、92.44%,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依次为8.26%、9.52%、9.30%,对玉米螟均具备一定的防治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可结合生产需求选择适宜的杀虫药剂。
关键词:玉米;杀虫剂;玉米螟;防治效果;田间试验韩 玲. 不同杀虫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7):22~23.玉米螟属翅鳞目,螟蛾科,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是玉米病虫害中发生面积广、防控难度大、损失重的有害生物[1]。
近年来,章丘区玉米螟每年会造成玉米产量损失10%~20%,严重年份甚至超过30%。
同时,玉米螟还会造成玉米品质降低,导致部分籽粒霉变,牲畜食入后可能会造成死亡[2]。
当前,在玉米螟防治上存在着防治措施不当、过量使用农药等问题。
为筛选出玉米螟虫高效低毒防治药剂,2020年进行了几种不同杀虫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试验。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均日照2547.6 h,气温12.8℃,降水量600.8 mm,无霜期192天。
1.2 试验材料试验用玉米品种为先玉335。
试验用Bt 可湿性粉剂,毒力效价32000 IU/mg,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福戈),瑞氏先正打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480 g/L 毒死蜱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包括1个空白对照及3个药剂处理,具体用药情况详见表1。
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精选五篇]
![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aa5f7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c.png)
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1玉米大斑病a.种植抗病品种。
①实现抗源基因区域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种植一套抗病基因品种,在另一地区里种植另一套抗病基因品种,使抗病品种的布局合理,起到隔离作用,限制毒力小品种的定向选择,以防大斑病菌优势小种的形成和扩散。
②不同抗病品种的合理搭配种植,防止在一个地区内品种抗病基因(种质资源)单一化,使品种群体的抗病性在遗传上是异质的、多样的。
③重视品种的兼抗性,在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混合发生区,应选用能兼抗几种病害的多抗性品种。
b.彻底消灭菌源。
秋收后结合防治玉米螟及时处理玉米秸秆,尤其对严重感病的秸秆要及早处理,以便减少翌年的浸染菌源;亦可通过机械收割时粉碎秸秆进行还田或站秆翻地,以及秋季深翻等,将病残体及病叶深埋地下,加速其腐解,从而也起到加速病菌消亡的目的。
c.药剂防治。
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区可以用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喷雾,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喷雾。
2玉米瘤黑粉病a.轮作。
有计划地进行轮作,可显著减轻发病,一般可与小麦、大豆、谷子、高粱等作物轮作2~3年。
b.选育抗病品种。
配制杂交组合时,应注意父母本的抗病遗传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产生新生理小种等问题。
c.割除病瘤。
及时割除病瘤,减少病菌积累,且可减轻当年的再浸染。
割除病瘤时,应在病菌未成熟前(未形成黑粉)进行,割下的病瘤应深埋或烧掉,以减少菌源。
3玉米丝黑穗病a.实行轮作。
尤其病重田块,应与大豆、小麦、谷子等作物进行3~4年轮作。
b.适期早播。
过早播种,地温低,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时间拖长,易受病菌侵害,过晚可减轻病害,但成熟过晚,易遭霜害,故应适期早播。
c.种子处理。
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0.5%)拌种,或用25%羟锈宁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0.5%)拌种,或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4%~0.8%)拌种。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eb14d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2.png)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玉米作为我国的三大经济作物之一,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占据了我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的重要位置。
但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极大地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
因此,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技术成为了保障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措施。
1. 玉米病害(1)玉米灰斑病:引起该病的真菌主要为灰斑病菌,该病在玉米生长期间的危害比较明显,会造成叶面积减少、萎缩或变黄,进而导致玉米减产。
(2)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由赤霉菌引起,该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玉米不育,同时病害普及率高,亟待治理。
(3)玉米穗腐病:玉米穗腐病是由铜绿假单胞菌等导致的病害,主要表现为穗壳变软,口部开裂等,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1)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幼虫钻入玉米叶片中,造成纵向蛀洞,严重时会造成玉米减产。
(2)桃天牛:桃天牛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一种害虫,被广泛认为是重要的林业害虫,但同时也会对玉米带来危害。
(3)玉米象:玉米象是一种比较广泛分布的玉米害虫,它会对玉米的花粉、花药、玉米胚芽以及玉米饲料等带来危害。
尤其在夏季高温时容易大量繁殖,成为玉米重大病虫害之一。
(1)合理降低田间湿度:在玉米生长期间及时清除秸秆、杂草等杂质物,以减少田间湿度,有助于降低病菌在田间的传播和生存。
(2)及时病害预警: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可以制定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
(3)选用健康良种:选用对病菌较为抗性的玉米品种,有助于提高防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4)使用生物农药:可以采用核糖体损伤剂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病害的发生。
(1)合理施肥:通过合理施肥,使玉米健壮生长,增强玉米的抗虫能力,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物理防治:可以采用一些物理防治方法,如用草木灰、农药、油膜等对玉米带菌虫成虫/幼虫进行灭杀。
(3)早期防治:在玉米生长初期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有助于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危害程度。
山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山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6199b8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f.png)
山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措施1. 引言1.1 山东玉米栽培技术概述山东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种植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种植条件。
山东玉米栽培技术概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品种选择山东玉米栽培技术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玉米品种。
常见的玉米品种包括武利玉米、中华序列、小麦式中玉米等。
二、地块选择选择土地肥沃、排水良好、有适宜的坡度和阳光充足的地块进行玉米种植。
三、田间管理在整地的基础上进行耕作、施肥和种植管理等工作,确保玉米作物生长有利。
四、病虫害防治及时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防止病虫侵害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山东玉米栽培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山东玉米产业也将因为这些技术措施的实施而蓬勃发展,助推山东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
1.2 山东玉米病虫害现状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之一,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一直是制约玉米产量和质量提高的重要问题。
在山东省的玉米田里,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玉米病毒病、玉米褐条病、玉米穗腐病、玉米螟等。
玉米病毒病是山东省玉米种植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病毒通过媒介昆虫传播,造成玉米叶片出现黄斑、叶缘燃烧等症状,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玉米褐条病则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上出现褐色条纹,严重时会造成叶片枯黄、干枯死亡。
此外,玉米穗腐病和玉米螟也会给玉米种植带来一定的危害。
面对这些病虫害的威胁,山东玉米种植者亟需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
2. 正文2.1 山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一、选择合适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生长的玉米品种。
山东地区气候较为温和,适合种植中熟玉米品种。
二、适时播种:在气温适宜的时候进行播种,一般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
播种密度也需要合理,一般为每亩10-12万株。
三、密植透风排水:在密植的情况下,要保证玉米植株之间的空隙有利于透风排水,避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和病虫害的滋生。
山东五莲县玉米生长异常原因分析及对策
![山东五莲县玉米生长异常原因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9e0658bddccda38366bafab.png)
山东五莲县玉米生长异常原因分析及对策作者:徐昔梅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32期徐昔梅玉米是山东省除小麦外第二大粮食作物,玉米生产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户的收入,但是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到玉米产量。
该文对玉米生长各种异常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五莲县常年种植玉米在30万亩左右,每年因玉米生长异常引起的产量降低或绝收现象,农户咨询多达10起。
不同原因会引起玉米生长异常,在危害症状、田间分布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针对玉米生长的这些现象,及时做出合理的判定,为农户解释和提供预防措施是每一位基层农技工作者的职责。
笔者根据多年对五莲县玉米田间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为广大玉米种植农户提供一些参考。
一、玉米病害1、粗缩病危害症状: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迁飞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侵染性病害。
是玉米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玉米植株一旦被感染,叶片会变宽短、僵直,叶色暗绿,植株节与节变粗且短,顶叶簇生如针状。
叶背面、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糙的蜡白色条状突起。
植株变得又矮又粗,雄穗秀不出来,雌穗严重变形,严重时造成玉米绝产。
预防措施:在植保上,都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玉米粗缩病上同样如此。
首先在前期选用抗病、耐病品种,种植前选用药剂拌种,减少虫源、毒源、减少、将危害降到最低,其次病虫害的预报和预测。
适时晚播,改麦套玉米为夏直播,五莲县区域合适的播种时间在6月10日之后;大蒜、马铃薯等茬口须适当调整播期;种衣剂拌种;及时有效的防控灰飞虱;及时拔除病株。
2、褐斑病危害症状:褐斑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又一大主要病害之一,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都有明显症状,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并在叶片和叶鞘交接处形成密集的、成条状分布的病斑,开始是黄褐色,逐渐变成红褐色小斑点,病斑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也有线形的,病斑附近常呈红色,严重时叶片上全部布满病斑,叶鞘上和叶脉上全是褐色斑点,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片干枯。
玉米抗病基因挖掘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
![玉米抗病基因挖掘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cc9de41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c.png)
玉米抗病基因挖掘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病害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致力于挖掘玉米中的抗病基因,并开展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
玉米抗病基因的挖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科学家们通过对玉米品种的大规模筛选和鉴定,发现了许多具有抗病性的玉米品种。
这些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对象。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手段,科学家们成功地鉴定出了一些重要的抗病基因,如ZmPep1和ZmPep2。
这些基因能够增强玉米对多种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为玉米的病害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除了抗病基因的挖掘,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也是玉米抗病研究的重要方向。
种质资源是指各种玉米品种和亲本的遗传资源,包括野生种质资源和栽培种质资源。
科学家们通过对这些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鉴定,发现了许多具有抗病性的玉米种质。
这些种质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基因资源,可以为玉米的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的遗传材料。
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科学家们成功地将这些抗病基因导入到优良的玉米品种中,提高了玉米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玉米抗病基因挖掘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研究对于玉米的抗病育种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挖掘玉米中的抗病基因,科学家们可以为病害防控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可以丰富玉米的遗传背景,提高玉米的适应性和抗病性,为玉米的生产和品种改良提供重要的支持。
玉米抗病基因挖掘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是解决玉米病害问题的重要途径。
科学家们通过对玉米中抗病基因的研究和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为玉米的抗病育种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促进了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8381df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5.png)
Hale Waihona Puke (三) 色板诱杀措施 色板诱虫是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向性,通过板上黏虫 胶防治虫害。应用广泛在黄板、蓝板及信息素板,对螃虫、白 粉虱等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四) 防虫网防控措施 在农作物种植大棚框架上铺设一层防虫网,可以有效 隔离虫害的影响,把有害昆虫隔绝在外面,阻断虫害繁殖、 发育的过程,以此解决虫害问题的困扰。防虫网的成本较 低,使用期限较长,且同时具备透光性、通风性强等优势,在 该类农作物种植棚中生产出的绿色蔬菜质量非常高。另外, 该类大棚能够在一年中种植2—3次的蔬菜,获得的经济效 益也更高一些。 五、结语 总的来说,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利用相关生物、物 理、化学等类型的防控技术,能够全面实现农作物的绿色病 虫害防治技术。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防控 效率,为防控工作节约成本,增加农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质量,推动我国绿色农业 经济的发展。
58 | 中国科技投资 CHINA VENTURE CAPITAL
杀虫灯不仅可以降低虫害防治成本,还能够大大降低 人工成本。市面上流通的杀虫灯主要分为频振式、太阳能两 种类型,杀虫灯工作原理为:利用昆虫对振动频率以及光照 强度的不同反应,开展灭杀工作。杀虫灯的主要优势包括: 诱捕范围广,可以诱捕大量害虫,并且防治效果相对较好, 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52 中国科技投资 CHINA VENTURE CAPITAL
植方法以及收获期,也可以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确 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环境,进而增加农作物产量。例如,某 地在进行农业生产工作时,结合当地的环境因素,规划不同 种类农作物的种植区域,利用合适的农作物耕种方式,实现 种植地的换茬需求,高效阻断土壤中的病虫害传播路径,进 而优化农作物的种植环境。 二、生物防控技术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0d0a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b.png)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对玉米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玉米的重大病虫害,提出一些防控技术方案,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一、病害防控技术方案1. 玉米赤霉病防控:玉米赤霉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害,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
预防和控制赤霉病的关键是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病害监测和田间管理。
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选择抗病性好的种子。
在生长期间,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高湿度环境的形成。
发现病害症状时,及时采取农药防治措施,如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2. 玉米灰斑病防控:玉米灰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玉米叶片,导致叶片出现灰色斑点。
预防和控制灰斑病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病害监测和合理施肥。
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对于防控灰斑病非常重要。
同时,及时监测田间病情,一旦发现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合理施肥也是预防灰斑病的重要措施,保持适宜的氮磷钾比例,避免过量施肥。
3. 玉米锈病防控: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玉米叶片和茎秆。
预防和控制锈病的关键是选择抗病品种、病害监测和田间管理。
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对于防控锈病非常重要。
及时监测田间病情,发现病害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田间管理方面,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氮磷钾比例。
二、虫害防控技术方案1. 玉米螟防控: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导致玉米叶片被蛀食,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预防和控制玉米螟的方法包括合理轮作、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合理轮作可以打破虫害的生命周期,减少虫害发生的机会。
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如释放寄生蜂。
化学防治则是在必要时使用农药进行喷洒,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遵守使用规定,避免滥用农药。
2. 玉米蚜防控:玉米蚜是一种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会导致玉米营养不良、生长受限。
2017年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
![2017年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40e5f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0.png)
2017年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2017年是一年天气异常的年份,全国范围内受连续高温干旱、强降雨等天气灾害影响,其中玉米生产面积和产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此外,玉米病虫害的危害也比较严重。
本文从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病虫害发生特点1、玉米蝗虫大爆发2017年,全国范围内发生了一次玉米蝗虫的大爆发,对东北地区的早期玉米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特别是在8月份,东北地区遭受了极端的天气,玉米蝗虫飞蝗大规模侵入玉米田,捣毁玉米生产大片。
不仅如此,玉米田里面的其他害虫也会乘机增多,对玉米生长造成更大的危害。
2、福建地区稻瘟和玉米粘虫等病虫害严重2017年福建地区范围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稻瘟和玉米粘虫等病虫害。
在福建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其农业结构相对单一,种植品种品质也不够优良,这也是福建地区玉米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原因之一。
3、长臂飞蝗、玉米螟和玉米脚架菌等病虫害严重此外,长臂飞蝗、玉米螟和玉米脚架菌等病虫害在不同地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1、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品种单一在生产上,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品种单一,导致了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增大。
由于每种玉米品种具有不同的病虫害防控问题,所以在玉米种植时要注意不同品种的病虫害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天气异常、环境变化对病虫害的影响2017年全国范围内受连续高温干旱、强降雨、台风等天气灾害影响,造成环境变化,影响了玉米生长,增加了玉米病虫害的风险。
此外,过度使用农药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病虫害防控难以达成预期效果。
3、农民知识水平不足、防治意识淡薄许多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摆正防治思想,认为病虫害出现了再治疗,极大地增加了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因此,农民应加强防治病虫害的知识学习,提高防治意识,结合不同病虫害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2017年是一个玉米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年份。
在今后的生产中,要认识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防治思想,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建立健全的防治体系,以提高玉米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玉米种子贮藏期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
![玉米种子贮藏期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ab2649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b.png)
农业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3期玉米种子贮藏期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张 奂(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运城 044000)摘要:在世界范围内,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便是玉米。
为保证玉米品质和产能满足要求,当种子进入贮藏期后,农户应提升对虫害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同步应用各类有效的防治手段,以此在提高粮食质量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收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玉米种子;贮藏期;虫害防治0 引言当前,在我国农业领域,当玉米种子进入贮藏期后,受各类外界因素影响,虫害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严重隐患。
其不仅会对作物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阻碍玉米稳定生长。
为此,种植户应全面掌握玉米贮藏阶段的常见虫害及其发生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降低风险问题出现可能性的同时,避免其对玉米成长产生的干扰,确保农户能够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
1 玉米常见虫害1.1 黏虫在玉米的成长周期内,作为一类较为常见的害虫,如若发现仓库中出现黏虫,极易对种子的活性造成严重干扰。
正常情况下,黏虫会以群居的形式存在田间,进而导致作物的年产值和果实质量下降。
引发玉米黏虫虫害的成因如下,当贮藏区域内的温度处于30℃以内时,便会满足黏虫虫卵的破壳需求。
相反,如若温度高于30℃,则会抑制虫卵孵化[1]。
另外,进入降水量较高的夏季后,当空气中的水分子含量超标,也容易导致仓库内存在严重的黏虫虫害。
1.2 麦蛾麦蛾又称谷蛾,成虫外体为黄褐色或浅褐色,分布于我国的大多数区域。
在温度较低的高海拔地区,繁殖周期为三代。
在温度适宜的区域,最高为六代。
此类虫害喜食玉米种子,如若仓库内存在此类虫害,则会导致种子内部被蛀空。
1.3 谷螟成年谷螟的体长最高可达9 mm,头部呈灰褐色,腹部为灰白色,广泛分布在我国各个省份。
由于其喜温的特点,当贮藏仓库的温度超过20℃,含水量高于60%时,进入成年期的螟虫即可进入繁殖状态。
完成繁衍活动的雌性螟虫会将虫卵放置在玉米籽粒顶部,抑或是外包装的衔接处。
玉米虫害预防策略及其效果评估
![玉米虫害预防策略及其效果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fc9a943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c.png)
玉米虫害预防策略及其效果评估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受到各种虫害的威胁。
针对玉米虫害,农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玉米虫害预防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一、多样化种植多样化种植是降低玉米虫害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农民可以通过合理选择不同品种的玉米,减少同种玉米连续种植带来的虫害积累。
此外,与玉米相适应的辅助作物的种植也可以有效减少虫害的发生。
例如,在玉米田间种植一些能够吸引天敌昆虫的花卉,如姜花、金盏花等,可以帮助控制害虫的数量。
然而,多样化种植并非全然无懈可击。
对于一些玉米虫害,如玉米螟、玉米象甲等,它们对不同品种的玉米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因此仅仅依靠多样化种植不能完全防止虫害的发生。
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安全、环保的玉米虫害防治措施。
农民可以通过引入对玉米有益的天敌昆虫来控制虫害。
例如,引入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它们能够寄生在玉米螟体内并阻止其繁殖,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此外,一些食草性昆虫如瓢虫、蚜虫天敌等也可以帮助控制玉米田里的害虫。
然而,生物防治并非没有缺点。
首先,引入天敌存在一定的成本和技术难度。
其次,天敌的数量和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如气候、环境等。
因此,仅仅依靠生物防治很难达到完全控制虫害的目的。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玉米虫害防治方法。
农民可以使用农药来消灭和控制玉米田里的害虫。
化学防治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虫害,并且可以广泛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虫害。
常用的玉米虫害农药有杀虫剂、杀螨剂等。
但是,化学防治也存在一些问题。
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容易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同时也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
此外,农药的使用还需要严格遵守剂量使用,以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效果评估:针对玉米虫害的预防措施,我们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虫害发生率、害虫数量以及玉米产量等指标来进行。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采取多样化种植措施之后,玉米虫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德州市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策略
![德州市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56b6c2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b.png)
德州市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策略
王朝霞;李燕
【期刊名称】《现代农村科技》
【年(卷),期】2024()4
【摘要】玉米作为德州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栽培、管理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同时,病虫害的发生也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制约玉米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本文对当前德州市玉米的主要病虫害危害情况以及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措施,推行全新的栽培方法,减少化学药物滥用,制定适宜本区域发展的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为玉米病虫害防控的持续性、科学性提供依据,并阐述了有效的预防策略。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王朝霞;李燕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与种业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农作物病虫害全面实施绿色防控的思考--以海南省绿色防控实施情况为例
2.榆阳区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3.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4.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情况及优化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