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玉米作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食用人口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已成为玉米种植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玉米高产的第一步。

优良的品种可以确定玉米的产量,因此,品种选择是最根本的。

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科学性:要选择优良的、科学有效的品种。

2.适应性: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品种。

3.稳定性:要选择高产、抗逆性较强、稳产的品种。

4.经济性:要选择鲜食、加工、种植、市场需求等方面较为优良的品种。

二、土壤选择土壤是玉米生长的根本,土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

相对于其他作物,玉米更喜欢排水良好、肥力丰富、微酸性的土壤。

通常,选择肥力好、排水良好的山地土壤或平地沟壑等地区均可作为玉米的种植基地。

三、化肥施用在施用化肥时,必须根据不同生育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案。

1.秋季追肥:玉米在秋季结合前期准备,最好做一次硫酸铵化肥追肥,并进行深松。

可将硫酸铵与土壤混合后深耕至20-30公分深度。

2.春季追肥:春季最好在第一次包肥前,肥区、排水沟、双排沟内追施一次化肥,在开春后,如果地温较低,追施几次化肥可在地面中草板或行间小径埋入少量复合肥或尿素,以促进玉米的长势生长。

3.包肥:除春季追肥外,在玉米生长中期(3-4叶期)也是重要的施肥时期。

这个时期需要在地表上追肥,并用耙子把肥土铺到玉米根部形成肥环。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对玉米高产大有影响。

在防治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因为不仅会对农产品安全产生影响,而且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有条件的种植户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或采用无害农药等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

五、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增加玉米的产量,缩短生长期,提高玉米品质。

1.合理密植:玉米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土壤、气候等综合考虑。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一、土壤准备1、选择土地: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玉米。

2、土壤改良: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改良,如施加有机肥料、调整土壤酸碱度等。

二、品种选择1、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根据当地病虫害情况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选择适应性好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生态条件选择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

三、种子处理1、种子浸种处理:将种子浸泡在适宜的温水中,进行溶解糖浸种处理,促进种子萌发。

2、种子处理剂使用:可以使用适量的种子处理剂来保护种子免受病菌的侵害。

四、适时播种1、选好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气温和湿度时机进行播种。

2、良好的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密度。

五、合理施肥1、底肥施用:在播种前进行底肥施用,添加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2、追肥施用: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根据生长状况进行追肥施用,维持玉米的养分供给。

六、水分管理1、合理灌溉: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状况进行合理的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度适宜。

2、节水灌溉技术:可以使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浪费。

七、病虫害防治1、病虫害监测: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使用生物防治剂,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八、采收与储存1、采收时机:根据玉米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采收时机,避免玉米出苗。

2、储存条件:将采收好的玉米储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霉变和虫害。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水资源管理法:对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进行法律规定的文件。

2、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管理的法规。

3、生物防治法: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进行法律规定的文件。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玉米的产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详细介绍:1. 土壤选择和改良: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结构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作为玉米的种植基地。

在土壤改良方面,可适量加入有机肥料、磷、钾等营养物质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水分。

2. 良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病虫害的良种玉米进行种植。

确保良种的高产、稳产和优质特性。

3. 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和土壤肥力,合理控制玉米的密度。

过密将导致光照不足和空气流通不畅,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4. 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状态和种植阶段的需求,科学施肥。

一般在播种前进行追肥,后期也可进行追肥补充。

施肥应注意适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

5. 合理浇水:根据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调节灌溉水量。

在幼苗期和拔节期,增加水分供应;雌雄花期和籽粒灌浆期,加强保水性和减少浇水频次。

6. 病虫害防治: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和特点,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如合理轮作、间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控制等。

7. 控制玉米生长的竞争杂草:在玉米生长初期,及时采取除草措施,防止杂草对玉米生长的竞争。

可以手工除草、地膜覆盖等方式来控制杂草的生长。

8. 良好的病虫害监控和农事管理:定期巡视玉米田,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科学地管理田地,包括及时疏土、培土、穴栽、松土等农事管理措施。

9. 收获技术:科学确定玉米的收获时间,根据玉米的成熟度进行机械化收获,减少损失,并及时储存。

10. 科学管理和技术培训:加强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玉米高产攻关栽培技术总结

玉米高产攻关栽培技术总结

玉米高产攻关栽培技术总结
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农业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攻关研究,总结出了一些科学的栽培技术。

下面就是玉米高产攻关栽培技术的总结:
1. 种子选优:优质种子是高产高效的基础。

在种子选用方面,应选用优质、早熟、抗逆性强的品种。

2. 土壤改良:做好土壤的改良和处理工作,如施入有机肥、绿肥、磷、钾等营养元素。

3.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

要根据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和作物需要进行适当地施肥。

4. 适当密植:密植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

但要注意控制株间距离,以控制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玉米高产的主要障碍。

要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点,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6. 种植时间:在不同地区,种植时间也有所不同。

要选择适当的时间,避免遭受自然灾害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影响。

7. 耕作管理:要采取科学的耕作管理措施,如及时翻耕、松土、浇水、排水等措施,以保证玉米的良好生长和发育。

总之,根据地区、气候和作物特点,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措施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耐旱、耐高温、适应性强等特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适时育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精细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一、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玉米高产的前提,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在品种选择方面,应根据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因素,选择耐旱、耐寒、高产、抗病虫害的品种。

二、适时育苗适时育苗是玉米高产的关键环节,育苗质量直接影响后期的产量和品质。

适时育苗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育苗时间。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玉米种植以4月下旬-5月初为适宜育苗期,南方地区则以3月下旬-4月初为适宜育苗期。

育苗方法可以采用温床或地面育苗,育苗床宽度不宜过宽,一般以1.2米为宜,育苗箱高度以10-15厘米为宜。

三、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密植可以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密植的玉米产量较稀植的玉米高出10%左右。

但密植玉米也容易引起秆薄、穗小和穗数少等问题。

因此,密植的玉米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及时调整肥料、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玉米高产和品质。

四、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施肥要根据玉米生长的阶段、土壤肥力和病虫害情况等因素进行。

一般来说,春季种植玉米需要进行基础施肥,秋季种植玉米则需要进行后补肥。

基础施肥以磷钾肥为主,以增加玉米的根系肥量和抗寒能力;后补肥以氮肥为主,以增加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五、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玉米高产的关键,包括及时修剪根系、保持土壤水分、适时除草、及时除虫等。

及时修剪根系可以增加玉米的根系肥量,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保持土壤水分可以保证玉米生长的需要,减少玉米的干旱和缺水情况;适时除草可以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及时除虫可以防止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六、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种植技术一直备受关注,因为玉米的收获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掌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对于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1. 种子选择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之一是要选择优质种子。

优质种子是高产栽培的基础,所以种子的选择非常重要。

要选择抗逆性强的种子,能够抵抗病虫害的侵袭。

要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种子,能够保证丰收的同时也要保证玉米的质量。

要选择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种子,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潜力。

2. 土壤准备玉米对土壤要求较高,所以土壤的准备非常重要。

在种植玉米之前,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PH值、养分含量等情况。

针对土壤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比如添加有机肥料、复合肥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要进行土壤的翻耕和整地,使土壤松软、通透,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3. 播种管理播种是玉米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播种管理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

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来说,玉米的最佳播种时间是在春季,当地气温适宜、土壤湿度适中时进行。

要注意播种深度和密度。

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7-8万株。

要注意均匀撒播,使玉米种子分布均匀,有利于生长。

4. 施肥管理施肥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正确的施肥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

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玉米生长的需求进行施肥。

一般来说,可以在播种前施基肥,生长中期追肥,抽雄期追施追肥等。

要选择合适的肥料,一般可以选择有机肥、复合肥等,以提供养分。

最后要控制施肥的量,施肥量要适中,不能过多过少,以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品质。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非常重要。

要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保持田间的通风和光照,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的主食之一,还是饲料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玉米的产量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丰收,而高产栽培技术是实现更高产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对农户和农业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良种选配良种选配是玉米高产栽培的第一步,只有选用优质种子,才能种植出优质的作物。

在选种时应首先确保种子的良好品质,密度均匀,杂质少,发芽率高。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确保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还要注意选择产量高、抗病虫害的优质种子,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二、土壤准备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为了获得高产量,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酸碱度,合理施用化肥。

要进行耕地整理,犁地深度要适中,犁耕后要进行平整,保持土壤的蓄水性和透气性。

在播种前要进行深翻,将土壤中的秸秆和杂草清除干净,确保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三、合理施肥玉米是一种耗肥作物,为了获得高产量,需要合理施肥。

一般而言,玉米播种前要进行基础施肥,用足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生长期间,要进行追肥,根据玉米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肥力状态,适时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以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四、适时灌溉灌溉是保证玉米生长的关键环节,适时的灌溉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一般而言,玉米的生长期需求水量较大,如果缺水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在干旱地区要加强灌溉管理,确保玉米的生长需水,并且要避免过度灌溉,以免导致玉米生长不良。

五、密植栽培对于玉米密植栽培是一种有效的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玉米的产量。

一般而言,密植栽培可以使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从而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增加地上部分的叶面积,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密植栽培要适度,过密容易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为了实现玉米高产,农民需要掌握一些栽培技术要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1. 土壤选择和准备土壤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基础,选择适宜的土壤对于高产至关重要。

通常来说,选择土壤肥沃、透气性好、排水良好的菜地进行种植。

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准备,包括深翻、耕犁、除草等。

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可以进行施肥和调整土壤的酸碱度。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的玉米品种,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和耕作管理水平等因素,选择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耐旱抗倒性好的玉米品种。

根据玉米的不同用途,如食用玉米、饲料玉米或工业玉米,选择相应的品种。

3. 播种和密度控制播种是玉米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般来说,选用高质量的种子,进行预处理,如浸种和发芽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

在播种前,需要进行地面平整和畦沟开净。

对于旱地玉米,可以选择行距较宽、单株开沟的方式;对于水田玉米,可以选择行距较窄、秧田机直播的方式。

播种时,要注意控制播种密度,以保证玉米的生长发育和通风透光。

4. 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

玉米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在生长季节中,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施肥。

通常来说,苗期需要适量的氮磷钾肥,促进根系的发育;拔节期需要多施氮肥和磷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茎秆的增粗;抽雄抽丝期需要适量的氮肥,促进花粒的结实;灌浆期需要适量的磷肥和钾肥,促进籽粒的充实。

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进行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措施。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实现玉米高产具有重要影响。

在生长季节中,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如杂草清除、秧苗病虫害的防治等。

在病虫害防治中,可以结合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灌浆期的玉米往往容易受到玉米螟、稻瘟病和玉米大斑病等病虫害的影响,需要及时进行防治。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大量出口的农产品之一。

高产农业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国家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

玉米的高产种植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和管理,本篇文章将介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一、土壤准备1.深翻整地:玉米的根系深达60厘米,种植前需要进行深翻整地,以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2.施肥:在深翻整地后,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如畜禽粪肥等;另外还需施加适量的化肥,如复合肥、纯氮肥等,以提高土壤肥力。

3.改良土壤:玉米生长需要能够保持水分而不积水的土壤,将不适宜种植玉米的土壤改良为排水性更好的土壤,以减小受灾因素,提高产量。

二、品种选择在选择品种时,应该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

在中国,玉米品种众多,根据其生长方式和品质特点可以分为中熟和晚熟两个品种。

根据不同的生长期和生长速度,还可进一步分为优质玉米、甜玉米、塑料玉米、青贮玉米等多个品种。

三、适应气候条件的种植技术1.适应高温干旱气候玉米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可以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生长。

在夏季高温时,要防止玉米叶片干枯、直接受到阳光曝晒,可以在栽培地上安装半透明的塑料膜,对其进行遮荫。

此外,还要对玉米进行浇水和施肥,使其保持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2.适应冷凉潮湿气候在冷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玉米受到病害的威胁较大。

可以通过栽培适合当地气候的玉米品种,并加强排水,增强土壤通透性,及时进行病害防治等手段,以提高产量。

四、高产管理技术1.密植玉米是一种可以进行密植的作物,密植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还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使作物生长更加健康茁壮。

2.适时施肥玉米生长期比较长,需要充足的养分来维持生长发育。

一般情况下,在玉米生长初期要进行施氮肥、磷肥,促进根系和茎叶生长;生长中期要进行施氮磷钾肥料,增加叶绿素的含量,保证光合作用;成熟期后要用适量的磷钾肥料,提高玉米籽粒的质量和产量。

3.隔行喷药玉米害虫比较多,对种植面积大的田地不仅会影响作物产量,还会传播疾病。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栽培方法和管理措施,使玉米的产量达到最大化的水平。

本文将从土壤准备、良种选取、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等方面介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一、土壤准备玉米对土壤要求较高,通常在土壤肥力较好、排水良好、PH值适中的地块上种植效果更佳。

在土壤准备阶段,需要对土壤进行翻耕、松土,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进行施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玉米种植前要进行充分的耕地,保持土壤松软,有利于玉米幼苗的生长,同时可以促进养分的渗透和根系的伸展。

二、良种选取良种是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选择适应当地生长条件、抗逆能力强的优良种子,对玉米的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良种应该具有高产、抗逆性强、抗病虫能力好等特点,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抗逆能力。

三、施肥管理在玉米生长期间,及时合理施肥是保证高产的关键。

在玉米生长初期,可施入磷、钾肥料,有利于幼苗生长;在拔节开花期可追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

在施肥时,可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玉米生长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低效和浪费。

四、病虫害防治对于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一是选用抗病虫性较强的良种,二是在生长期间进行科学的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有玉米螟、玉米蓟、赤霉病等,对于这些病虫害可以根据发病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比如喷洒杀虫剂或者药剂,进行病株清理等。

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以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五、灌溉管理玉米是喜水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大。

在干旱地区,需要加强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以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求。

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土壤湿度,有利于玉米的生长,促进产量的提高。

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要合理控制灌溉时机和水量,避免因过量或者不及时的灌溉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人口最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

为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玉米,需要应用高产栽培技术。

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常用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择良种良种的选择是高产栽培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环。

选种要选择具有抗病抗虫、抗逆能力强、高产稳产、米质好等品质优良的品种,以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质量。

有条件的农民可以购买优良的种子,也可以通过自制优良的种子,增加经济效益。

二、适宜的播种期玉米适宜于在气温达到10℃以上的季节播种。

一般来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播种的最佳时期。

运用区域性播种技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提高垦殖效益。

三、合理的密度玉米的栽培密度应该视地力、品种和气候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每亩5500~6500株是较为合理的密度,若是单株产量较高的品种,可对密度进行适当的减少,而较低的品质要相应增加密度。

选择合理的密度可以保证粒数的增多,提高产量。

四、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施肥是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

通常分为基础施肥、追肥和叶面施肥。

基础施肥在播种前完成,一般使用有机肥或化肥进行施用,追肥和叶面施肥一般是随着生长发展,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加强补充,增加膨粒和提高产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施肥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施肥方案。

五、正确的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玉米生产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正确的防治措施能够防止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防治病虫害需要科学合理,不过度使用农药,防止农药残留问题的发生。

从而保证粮食的质量和安全,达到稳产的目的。

六、适度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好坏是生产中产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根据不同的生长期和生育阶段,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及时对其进行刈割、除草、松土等工作,保持土壤湿度,同时根据当地气温和毒害情况,进行适当的田间处理和防治,才能保证产量与质量。

以上就是玉米的几种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通过合理的栽培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提高玉米的经济效益,保证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高产玉米的种植方法

高产玉米的种植方法

高产玉米的种植方法高产玉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高产作物之一,具有生长速度快、易栽培、适应性强、食用价值高等优点。

但要想达到高产的目的,种植环境、饲料、施肥、灌溉等因素要正确掌握,下面介绍10条关于高产玉米的种植方法和详细描述。

一、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是保证高产的第一步,不同的玉米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周期、适应能力、抗性等特点,根据生态环境、土壤性质、种植面积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品种,才可以保证后期的生长和产量。

二、科学施肥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养分供应,施肥要科学合理,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在种子萌芽前期,应追施1次复合肥,萌芽后及时施入化肥,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不同的施肥和用肥方式,如:花棒期施用含磷化合肥、结穗期施用氮磷钾肥等。

三、合理搭配菌肥玉米生长过程中,可以适量添加一些微生物制剂,如:秸秆菌、固氮菌、有机肥等。

这些菌肥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改善,增强植物免疫力,提高玉米产量。

四、及时除草除草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影响很大,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除草,保证耕地整齐、无杂草、水分供给充足,提高空气和阳光的透过率,有效抵御多种病虫害。

五、适宜的密度玉米的种植密度主要以株距、行距和施肥量来调节,应根据土地质地、肥力水平、生态环境、玉米品种等因素进行适量调整。

如果种植密度太小,会导致玉米生长得太高,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减少产量;如果密度过大,植株竞争加剧,营养不足,导致单株产量下降。

六、注意间休作物将种植的玉米与其他的农作物进行间休,有利于土壤的改良和病虫害的控制,同时可以有效减轻种植面积对土壤的压力,为玉米的长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养分供应。

七、合理灌溉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灌溉主要分为喷灌、滴灌等方式,应根据土壤根系状况、气候、太阳辐射、土壤状态等综合因素作出调整,平衡土壤的水分含量,使根系得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玉米的干物质和果实质量。

八、正确病虫害防治玉米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蚜虫、侧柏树螟、尺蠖、绿色券等,需要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采用物理、生物手段等,加强预防措施,做好防治工作。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方式研究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方式研究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方式研究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种植面积最广泛的作物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探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及推广方式,希望能为玉米种植者提供有益的信息。

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1. 种子选择玉米的种子选择对于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选择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种子是玉米高产栽培的第一步。

建议选择来自正规渠道的优质种子,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来选择适宜的品种。

2. 土壤改良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要想实现高产,必须对土壤进行改良。

通过施入有机肥、复合肥、磷钾肥等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3. 合理密植合理的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

一般来说,每亩播种量在15000~18000株之间为宜。

过密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产量下降;而过疏则会浪费土地资源,影响产量。

根据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密植量是非常重要的。

4. 合理施肥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施入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肥料。

在苗期和抽雄期需要施入适量的氮肥和磷钾肥,以促进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在抽雌期和灌浆期需要适量施入钾肥,以提高玉米的籽粒灌浆率。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5. 病虫害防治及时有效地防治玉米的病虫害是保证高产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巡视、喷施农药、清除病虫害源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6. 水肥一体化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是玉米高产栽培中不可或缺的要点。

在干旱地区,合理的节水灌溉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而在水稻田或菜田后种植玉米,既可以减少水肥浪费,又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1. 农技培训通过举办农技培训班、座谈会和现场指导等方式,向农民传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使他们了解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种植水平和科学种植意识。

2. 示范田建设在农村地区建设玉米高产栽培示范田,向农民展示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为了追求高产、高效、高质的种植目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日益受到种植者的重视。

下面将根据实践经验,针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讲解。

一、品种的选择品种的选择是玉米高产的基础。

通常要求品种具有高产性、抗病性、适应性强、品质好等特点。

此外,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地资源、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

二、土壤的准备良好的土壤是高产的基础。

玉米生长需要土壤的养分和水分,因此在播种前要做好土壤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土壤松土,使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渗透性;其次要施肥,选择适量的有机肥和化肥,尤其是钾肥和磷肥的追施,有利于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最后要做好地膜覆盖工作,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润。

三、科学的播种播种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

要选择适宜的播期和密度,一般在晴天施肥后2~3天进行播种。

建议采用直播法,株距要适当,一般不超过25cm,行距为60~75cm,营养土层厚度保持在5cm左右。

四、及时的灌溉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且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要进行不同的灌溉管理。

在生长初期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在抽雄期至孕穗期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和加强灌溉,以满足玉米茁壮生长所需的水分;在灌浆期要适当降低水分供应,以加强籽粒的营养积累,提高玉米的品质。

五、精细的管理精细的管理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

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松土、追肥、除草等管理,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还要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玉米生长的损失。

六、科学的收获收获是玉米高产栽培的最终目的。

要在玉米籽粒干燥熟透后进行收获,避免因过早或过晚收获而导致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降低。

此外,在收获期间还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造成玉米收获损失。

以上就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几点讲解。

希望能对广大种植者提供帮助,实现高产、高效、高质的玉米种植目标。

玉米如何高产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如何高产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如何高产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高效栽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土地的生产率,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还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玉米的商品化率。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共七点,供参考。

一、保护隔离,品质第一玉米是一种隐性突变体的植物,种植的时候要与其他的玉米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避免串粉影响品质。

保护隔离的方法可以是时间、空间、自然的隔离。

时间隔离大概是20天左右,空间隔离要有250米的隔离区域,自然隔离是在区域内只种植一个种类的玉米。

二、提高种子的多期播种率玉米在早春播种,一般的情况下会在每年的四月中旬左右播种。

要提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进行晒种、药剂的处理,从而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减少种子的虫害率,为以后的苗打下坚实的基础。

晒种一般是三天左右,用粉锈宁作为药剂处理,能够有效的防治黑粉病。

首次播种以后,可以按照市场的需求分批播种,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

三、科学浇水、合理施肥想要提高玉米的生产量,不仅仅施有机肥,还要追加氮肥、复合肥或磷肥。

提高玉米的需肥量,能够明显的提高玉米的生产量。

通过播种前的培土可以增强玉米的抗击摔倒的能力。

另外,在拔节期间和大喇叭口期间,通过运用中耕的技术和培土的技术,可以给玉米施加尿素和氯化钾。

对于玉米种植时期的农田水分的管理,在植物开花的期间要注意让植物保持充足的水分,也要注意卡脖要早。

四、玉米幼苗时期的管理间苗一般都在三叶期间进行,进行的同时应当将幼苗中坏的幼苗,过于弱小的幼苗,具有病菌的幼苗还有有虫子的幼苗都应当锄去,注意细心地将幼苗移走,缺少的部分应当及时补栽。

要想玉米长的健壮,结出大果实,就要想方设法保存住玉米中的养分,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除去玉米的分蘖。

玉米的分蘖较多,如果除去就可以达到保存养分的效果。

而且分蘖不仅仅只要分一次,在拔节期间多分几次,及时地拔出。

五、加强对于害虫疾病的预防要尽可能的避免害虫疾病就应当及早预防。

玉米作为新鲜食用的农作物,只能采用农药或者生物防治进行无公害的预防。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点之一,也是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就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介绍。

一、选种优良种子选种是玉米高产栽培的第一步,优良的种子是高产栽培的基础。

目前,我国培育了许多适合各地种植的玉米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用适宜的玉米品种。

并且要选择品种的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良种子,这样才能在栽培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产量。

二、合理施肥在玉米高产栽培中,施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施用不同比例的氮、磷、钾等元素,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

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作物的需肥量等条件进行肥力测定和调查,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还应结合有机肥和磷肥等进行施用,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玉米的产量。

三、科学灌溉灌溉是玉米高产栽培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玉米生长期间,充足的水分能够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产量。

在播种期后,要根据土壤含水量和玉米生长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

避免出现干旱造成作物减产的情况,也要避免过量灌溉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

合理的灌溉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保证作物的生长。

四、严格控制病虫害病虫害的发生往往会给玉米的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严格控制病虫害对于玉米的高产栽培非常重要。

在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田间消毒,减少土传病害的影响。

在玉米生长期间,要定期对玉米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及时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这样可以保证玉米的生长健康,提高作物的产量。

五、密植适量在玉米高产栽培中,密植适量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之一。

适量的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和光照资源,增加单株产量,提高总产量。

但是密植过量也会造成氮肥、水分等资源的浪费,对作物的生长不利。

在种植玉米时,要根据具体的品种和土壤条件,制定合理的密植方案,兼顾单株产量和总产量的提高。

六、科学收获科学的收获管理也是玉米高产栽培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植株的生长潜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玉米品种,包括抗性强、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的玉米品种。

根据自己的种植需求,选择具有不同成熟期特点的玉米品种,进行合理组合种植,以实现丰产增收。

二、土壤选择玉米生长的土壤要求比较宽松、肥沃、排水性好的土壤。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尽量选择土层深厚、肥力充足、排水性良好的土地,不宜选择沙质土壤或者盐碱地。

三、基肥施用在种植前合理施用基肥,以保证玉米作物的早期生长发育。

通常可以选择翻耕后深耕,施用有机肥、磷肥、钾肥等基肥,同时注意在玉米播种前充分腐熟堆肥。

基肥的合理施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

四、播种密度根据不同的玉米品种和种植区域的气候土壤条件,合理确定玉米的播种密度。

一般来说,密植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但也容易导致玉米的营养竞争和病虫害的发生。

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确定玉米的播种密度。

五、合理施肥在玉米生长期间,及时进行追肥,以保证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通常可以在玉米拔节至抽雄期间,进行追肥,施用含氮肥、磷肥、钾肥等,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

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调整施肥的量和比例。

六、及时灌溉在玉米幼苗期和抽雄期,需及时进行灌溉,以保证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特别是在旱季气候条件下,要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的频次和水量,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求。

要注意避免积水和发生水分过多的情况。

七、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和防治玉米病虫害,避免对玉米植株的危害。

可以选择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手段,合理使用农药,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玉米高产栽培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被广泛用于饲料和工业制品,因此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一直是粮食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玉米高产栽培的一些技术,希望对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土壤肥力管理土壤肥力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因素,除了基本的肥料施用之外,还需要注意土壤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控制田间杂草的生长,避免竞争玉米造成肥料和水分的浪费。

其次要注意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措施可以包括耕作、覆盖、种植轮作等。

二、优良品种的选择玉米高产栽培需要选择适用的玉米品种,通常情况下,优良的种子品质和高产的玉米品种是密不可分的。

在选择种子时,要结合本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选择,避免盲目追求高产而忽略了适应性和抗病性的问题。

三、适当的间距种植恰当的间距种植可以提高每单位面积的产量,同时还有利于玉米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选择种植间距时,需要考虑土壤肥力、气候、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四、密度控制合理的玉米密度可以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过于密集的栽培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优质品种的密度一般控制在55000-65000株/亩,而普通品种则在75000-90000株/亩之间。

五、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是玉米生长中的难点之一,需要协调好土壤水分和气候水分的配合。

应该对土壤进行湿度和温度的监控,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并且结合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六、合理的施肥方案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提高单株和总产量,同时还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在施肥之前,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检测,以确保施肥方案的正确性。

七、病虫害防治玉米生长中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螟、玉米象、锈病等,这些害虫和病菌都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甚至会造成死亡。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可以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个方面。

在玉米的高产栽培中,除上述技术之外,还需要注意管理和收获的细节,比如及时除草、及时除虫、及时收割等。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

本文将介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择适宜的品种选用适宜的玉米品种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栽培要求选用不同的品种。

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应优先选择抗逆性好、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

同时,要选用符合当地栽培习惯的玉米品种,以便加强管理,提高产量。

二、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玉米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需适时施入不同配比的肥料。

一般来说,玉米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幼苗期、生长期、成熟期和籽粒填实期。

这四个阶段对应的肥料需求也不同。

在幼苗期,应以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有助于促进根系的发育。

生长期需要施入适量的氮肥和磷钾肥,以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成熟期要减少氮肥施用,适当施入磷钾肥,有助于促进玉米的成熟和籽粒饱满。

籽粒填实期需要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以促进籽粒的填实。

三、适时浇灌适时浇灌是玉米高产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下,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会受到影响,导致产量减少。

适时浇灌能够满足玉米所需的水分,并且有助于提高玉米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一般来说,玉米的生长期主要需要进行常规灌溉,成熟期需要适当减少灌溉次数和量,以避免过度浇水导致玉米耐受性降低。

四、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合理密植能够使玉米更加紧密,有助于提高玉米的养分利用效率和光合作用效率。

但是,如果密度过高,会导致玉米活力不足、营养不足,甚至影响穗的形成和籽粒饱满度。

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应选择适当的种植密度,一般为6万-8万株/公顷。

五、加强病虫害防治玉米生长期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是玉米高产的必要措施。

在病虫害防治中,应注重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的方法,选择低毒、高效的病虫害防治药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单粒播种:精品种子质量高,机播建议精量播种,亩播5000-6000粒,仍然要间苗,如何使用单粒点播专用播种机亩播4400粒即可,不用间苗。

2.按照要求的密度定苗。

很多人不舍得间苗,造成密度过大,使得田间表现不佳。

浚单20的最佳密度为4000株/亩;
3.增施磷钾肥:玉米高产要求有相应的养分、水分供应,建议使用10公斤的二胺和钾肥做底肥或苗期施入,可以促苗早发,提高抗逆性,为高产打下基础。

4.加强中后期管理:要重视大喇叭口肥的施用,建议每亩施用尿素25公斤以上。

如果土壤干旱,施肥要结合浇水。

5.适当晚收:玉米完全成熟之前收获会降低籽粒重,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要等玉米完全成熟时收获,以提高千粒重,提高玉米品质,最大程度地获得好的产量。

合理
..密植,玉米才能高产
近日在田间调查发现农民朋友玉米留苗的随意性很大,一个品种每亩留苗密度竟达6000株,这样种植会导致很多不良的后果.概括来讲,玉米品种分为密植型、稀植大穗型,密植型的品种一般建议密度在4000株/亩左右;稀植大穗型的品种一般建议密度3000株/亩左右.种得太密容易造成玉米抗逆性差。

密植型品种密度在4500株/亩以上,稀植大穗型的品种种植密度在每亩3500株以上,
属于种得过密,有时会造成玉米的空秆、秃尖,还会造成玉米株高、穗位增加,茎秆变细,茎秆的韧性降低,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出现倒伏、发病严重等情况,造成减产。

那么,怎样确定玉米的行距和株距呢?由于玉米的根系90%的重心在主茎四周20厘米的范围内,加上细根的四周扩展,建议玉米的合适行距为60-66厘米为好。

这样,密植型的品种株距应该为28-25厘米,稀植大穗型的品种株距应该为37-33厘米.过度的加大行距会造成土壤肥力和光能的浪费.
俗话说“见苗三分收”,玉米苗齐、苗匀是获得丰产、丰收的基础,一播全苗就成为玉米栽培技术的重要一环,那么,除了要选择好的种子外,在播种中,我们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就播种中常见的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
1、播种深度要合适:无论机播、手点,玉米播种深度要求3-5厘米,如果计划浇蒙头水,播种3厘米深即可。

播种过深会造成出苗慢,苗弱,如果再浇水太大,甚至会出现出苗很差,缺苗。

2、正确施用基肥:玉米播种时播入适量磷钾肥做基肥,能显著增强苗期长势,进而提高产量,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适量:亩播二铵或者复混肥10公斤左右为宜。

要错行:种子和化肥要错行播种,距离间隔5-7厘米。

要浇水:播种后要浇蒙头水。

如果播肥量大、种子化肥不错行、不浇水极易造成化肥烧种,导致严重缺苗。

3、浇水要合适:种子发芽出苗要求有一定的空气才可,浇水只要能够使苗出齐即可,不能浇水太大,大水漫灌形成田间积水会使出苗慢、苗黄,甚至会造成严重缺苗。

尤其是播种偏深地块,更要控制浇水量。

4、播种机的各条腿播种量要一致:在播种前,种子倒入播种机后,要转动拨
籽轮,看各行的下种量是否一致,一致时再行播种,以免造成有的行苗太多,有的行缺苗。

做到了以上几点,加上好的种子,可以保证您的玉米一播全苗,为玉米丰收打下基础。

玉米倒伏的原因
玉米的抗倒性除与品种有关外,田间调查发现,近年来,玉米栽培中的一些不当措施加重了玉米的倒伏程度:
1、密度过大:由于密植型玉米品种的推广,导致一些农户产生“玉米密度越大,产量越高”的心理,田间调查发现最高可达6000株以上,部分地区玉米播种后干脆不再间苗,密度过大造成植株纤细、株高、穗位增高,容易倒伏。

2、化肥养分失衡:目前玉米施肥普遍存在重氮轻磷的情况,钾肥更是严重缺乏,而磷钾的缺乏导致玉米苗弱、茎杆韧性减弱,增加倒伏的风险。

3、苗期水肥过大:玉米在8叶期以前怕涝不怕旱,苗期的干旱可以使根系发达、茎杆降低,增加抗倒能力。

同时,玉米苗期是需磷肥的临界期,充足的磷钾肥能促苗壮,增加抗逆性,而对氮肥需要量不大,因此苗期的过量氮肥只会不利于玉米抗倒。

4、肥料使用时间不当:目前很多农户为了省事,所有肥料在苗期一次施入,这种施肥方式会导致玉米苗期旺长,株高增加,容易倒伏。

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是需氮肥高峰期,应将大量氮肥在大喇叭口期施用。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在玉米栽培上要合理密植、苗期增施磷钾肥、苗期控制浇水、氮肥重点在大喇叭口期施用。

采用上述方式栽培管理,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玉米倒伏的
风险.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先要种子质量高,再来说说咋种好:
夏播宜早不宜迟,早种粒饱产量高。

每亩用种别太多,单点五千苗不少。

播种最好带种肥,磷钾促根又壮苗。

及时浇好蒙头水,刚能进地就除草。

留苗宜稀别太密,一尺一棵刚刚好。

追施尿素不能省,中期穴施最有效。

玉米早收会减产,乳线消失籽粒饱。

优种良法获高产,科学种田要记牢。

尿素埋施效果好
尿素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一种,被广大农民朋友用做玉米的追肥,笔者发现,很多农民朋友在土壤表面撤施。

其实,这样做非常不科学。

尿素属于酰氨态氮肥,施于土壤中要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和利用。

如果地表撒施,在30℃气温下,两天就能完全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这2种物质极不稳定,在土壤表面上分解形成游离氨,部分挥发损失。

如追肥量大时,挥发的氨还会熏伤作物的茎叶。

同时,如果尿素追施后立即浇水,还易造成淋溶损失,使肥效降低,因为尿素施入土壤中,以分
子态溶于土壤溶液里,在其转化之前,不宜被土壤胶粒吸附,随水流
动。

尿素做玉米追肥,应在玉米孕穗时,开沟条施或穴施,深度为10
厘米左右,施后应覆土紧实,夏天2~3天后浇水效果最好。

用专家的眼光在田间看玉米品种
经过一季辛勤劳动,农民朋友在盼望着一个丰收的秋天,收获前就去田间对各家的玉米进行品头论足,那么,在田间如何评价一个品种呢?
1、看雄穗:雄穗分支少,可以减少养分的消耗,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状况,并且蚜虫发生轻。

2、量穗位:一般情况下,穗位在1.1米以下为穗位较低品种,低穗位品种重心要低。

3、看株型:有的品种叶片披散,属松散型株型,如农大108;有的品种叶片上举,属紧凑型株型,如郑单958,还有一种介于二者之间,下部叶片披散,而上部叶片紧凑,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利于田间果穗均匀,属典型的经济型株型,()这种株型的品种一般高产、稳产性好。

4、看果穗均匀程度:有的品种边行优势明显,虽然地头的玉米果穗很大,但地中间的果穗很小,甚至有花粒、缺行等结实不好的情况,要想客观评价一个品种,必须走到地中间看果穗是否均匀,只有田间果穗均匀的品种才能高产、稳产。

5、看籽粒长度:在即将成熟时,把果穗掰断,比较籽粒的长短,有的品种虽然果穗看上去很大,但是穗轴粗、籽粒短,千粒重小,产量也上不去,而有的品种籽粒长、穗轴细,虽然看上去不大,但由于出籽率很高,产量很高,
像()的籽粒长度可达1.5厘米,这就是品种果穗不显大,产量却很高的原因。

6、单打单收:玉米好品种最重要的优势是产量,看上去再漂亮的品种如果不多收粮食都不能说是一个好品种,而玉米的产量在田间是看不出来的,像浚单20虽然果穗看上去不显很大,但是果穗均匀、籽长、轴细,容重高,产量优势特别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