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意义:《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略 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3、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延安Biblioteka 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 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 日的前线,到1940年,在华北、 华中、华南、东北地区创建了有 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 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亡国论:主要是针对汪精卫卖国集团和国民党中具有头像倾向的人来说的, 他们认为中国国力太过于弱小,不能够抵抗日本侵略,在日本强大的国力和 精锐的部队造成的压力下,即使中国国共合作,也难以摆脱亡国的命运,所 以认为不应该做无谓的抵抗,而是投降日本,在日本的统治下寻求新的出路。
1938年10月10日,著名报人龚德柏在国民党中宣部机关刊物《中央周 刊》创刊号上撰文分析抗战前景,公开提出:“再战半年,最多一年, 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 利,为期不远也。”显然还是持一种速胜观点。 速胜论是国民党内部一些过于乐观分子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国 国力远胜于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即使没有国共合作,中国 也能在国民党领导下迅速打败日本。
涌现出 :“铁道游击 队”“平原游击队” 、“回民支队”“敌 后武工队”等一支支 著名的敌后抗日队伍 !
5.巩固抗日根据地
目的: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
政治上: 经济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 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使根据地成为敌 后游击战得以长 期坚持并取得最 后胜利的基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平型关大捷
时间:1937年9月
指挥:林彪(八路军115师)
平型关大捷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协同国民政府
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的一次成功范例。八路军
一一五师以极其落后的装备主动伏击在日本号
称“钢军”的板垣师团一部,打破了日军“不
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
民的抗战士气,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日军“扫荡”
八路军“反扫荡”
意义: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百团 大战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日军遭到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其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八路 军随即进行“反扫荡”作战。
课堂练习:
1、抗战初期,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减租减息大会
开展大生产运动
三、百团大战
1、背景: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 实行的“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 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 沟”的“囚笼政策”,依托公路、 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 食。
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所谓“以铁路 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尤其在横贯太行山、连接太原至 石家庄的正太铁路,日军在沿线的大小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密布据点, 阻断了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
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 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 1938年7月首次出版
毛泽东《论持久战》一书认为,中国国土面积广阔,战略纵深广,战争潜力大,而日本兵力有限,想要将 占领区落实殖民统治,必然分兵,加之日本国内经济危机影响,日本的侵略必然不能长久,只要中国全体 上下一心,国共精诚合作,再加上国际正义力量支持必然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但是因为中国本身是一个弱国,和日本差距过大,所以在短时间内中国不可能战胜日本。只能以持久战的 形式拖垮日本,让日本帝国主义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我们不能过于依赖美国等 国际力量的支持,因为美国还要顾及西欧、北非战场,不可能全力应付太平洋战场,而且日本还占有地缘 优势,在美国的海军压力下仍然能够坚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们要针对日本侵略做好持久战准备。
B 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C 2.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包括( )
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平型关大捷表明,日军并非不可战胜,只要采
取合理、有效的战略战术,中国是可以战胜日
本侵略者的。
林彪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背景: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卢沟桥事变后,汪精 卫在他的各种演说中 大肆宣称“战必大败” 的“亡国论”,其代 表作是题为《最后关 头》的讲话。
2、经过:
1940年下半年,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日军民 的士气,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 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战役时间 3个半月
战斗次数 1800多次
毙伤俘日伪军数 4万多人
破坏交通线 2000多千米
拔掉据点 近3000个
《抗日根据 地示意图》
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和指挥中枢。
4、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展开人民 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 击战,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地道战
地雷战
麻雀战 破袭战
水上游击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