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贝多芬《暴风雨op.31 no.2第一乐章》演奏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右手的三连音也要弹得非 常均匀并且清晰流畅,这样左右手的乐句才能很清晰的表现出来。 副部主题第(42—55)小节。音乐的旋律达到高潮,气氛变得非常 急促。右手二连音的演奏要出情绪与强弱之间的对比,弹出渐强的 感觉。左手要弹出先渐强后渐弱的弧线,双音弹时要轻巧,不要 重。第55—63小节是对副部主题的补充,演奏和弦时要弹的饱满有 力,胳膊要放松,力量从肩膀下落在指尖,右手的八度要弹出渐强的 旋律。第64—74小节是连接,注意左右两手的力度对比。第74—93小 节是结束部,运用踏板和右手的旋律,要弹出连贯、渐弱的感觉。
◎ 器乐演奏实践
黄河之声 2019年第23期 总第548期
浅谈贝多芬《暴风雨OP.31 No.2第一乐章》演奏技巧
刘映辰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 要: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他一生创作体裁极为广泛。尤其是钢琴方面的创作,其中著名的《暴风雨》 是贝多芬的第十七首钢琴奏鸣曲。这篇论文对奏鸣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了描述,主要从演奏技巧进行详细的分析,目 的使演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该奏鸣曲。 关键词:贝多芬;创作背景;演奏技巧
[参考文献] [1] 阎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力度处理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 院学报),2009,02:188-193. [2] 张燕.贝多芬“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J].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157-163. [3] 李琴.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作品风格与演奏分析[J].黄河之 声,2011,08:44-45. [4] 孙绍强,赵颖,陈琳.浅谈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及表 现手法[J].中国职工教育,2012,14:166. [5] 朱敬文.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赏析[J].当代音乐,2015,03:127-128.
展开部(94—142):展开部是对之前的音乐进行延伸和发展,戏 剧性更加强烈。力度从很弱到很强,就像情绪从安静到激动,这种戏 剧性的演变使暴风雨越来越激烈,最后达到高潮。演奏时的技巧和感 情处理与前面的相似,一定要把强弱和情感表达的更为明显。
再现部(143—238):对呈示部的不完全再现。再一次以庄重的 琶音引入,象征着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安静与柔和。第159—171小节 是连接,开始的三个和弦力度从pp-p-ff,演奏时要演奏出层次感, 三连音和六连音演奏时节奏弹准,使音乐再次进入紧张的气氛中, 之后达到音乐的高潮。
尾声(219-228):乐章结束在d小调的三和弦上,左手的几个 音循环重复出现,表现出雷声滚滚的形态,也表达了不安与纠结的 气氛。之后,声音逐渐消失表达了雷声渐渐远去的气氛。第一乐章 (快板)的结尾是同一个和弦的一直反复并逐渐消失。音乐的延 伸、减弱,沉闷的气氛就像暴风雨还没有结束。
三、结语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以致不少著名的钢琴家都以他作为 毕生学习的对象,他的作品也是每个钢琴学习者必修的课程。《暴 风雨》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最有特点的一首。这首奏鸣曲的主题鲜 明,庄重沉稳,完美的表现了成熟典雅的音乐风格。整首奏鸣曲让人 们也感受到了暴风雨的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此外,这首奏鸣曲还采 用了民间的艺术歌曲,是众多钢琴奏鸣曲中最著名之一,同时也展现 出了贝多芬的才华和贡献,为世人留下了巨大的音乐瑰宝。■
一、《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和莎士比亚的《暴风 雨》有关。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是用诗写成的最后一部作品,主 要表达热爱生活以及自己的崇尚理想。贝多芬在创作该奏鸣曲时, 也是他听觉几乎完全丧失,精神涣散的最后一段时间。因此,莎士 比亚的作品中塑造的主人公与贝多芬自己的命运及其相似,所以贝 多芬创作了惊人的作品。 《暴风雨》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最重要的一首,创作于1802 年,这一年也是其创作生涯最痛苦的一年。在创作中速度、节奏都采 用了新的手法,其中琶音的使用在每一个乐章都有表现。该奏鸣曲主 要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因此,要想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 思想内容,就应该了解该作品产生的创作背景。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 最富有诗意的作品,整首作品都充满了成熟与浪漫的气息。 二、《暴风雨》奏鸣曲演奏技巧 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一共有三个乐章,三个乐章又依次 称为快板、柔板、小快板。三个乐章均由奏鸣曲式写成。贝多芬在 创作这首奏鸣曲时不同于以往的作曲手法,而是在乐曲的开头就使 用了琶音引出乐曲的主题,使音乐的气氛像是狂风暴雨来临之前的 激动与紧迫。 第一乐章是4/4拍,d小调,快板。这一乐章的开头,有着徐 缓、庄重、焦急不安的气氛,具有戏剧性的气氛。这段音乐的快板部 分,低音的威严与高音的紧张形成了一种气氛紧张不平静的场景。 呈示部(1—93):主部的主题第(1—19)小节。开头六小节以 广板、快板和慢板三种不同的速度,先是以庄重徐缓的琶音把音乐 引出,有一种安静、神秘且梦幻的感觉。之后突然变得焦急不安, 就像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的诉说、紧张。右手连续二连音和左手八 度音程相互参杂,使乐曲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不安。在演奏方面, 开始的两处琶音要弹得的很弱,触键不能太重,演奏时要稳住气, 还可以借助弱音踏板,弹第二个琶音时要比第一个琶音慢一点, 触键稍微深一点,这样就能使两个乐句有了前后递进的感觉。在演 奏二连音时要弹的快速清晰且具有颗粒性,因此手腕要轻松,把每 个乐句的层次感演奏出来。连接第(21—41)小节。由广板的和弦 把沉思的特点变的非常果断。左手的低音苦求与右手的高音交替出 现,使暴风雨来临之前饱满、浑厚、雷鸣般的气氛更为突出,进而 推向下一个高潮,引出副部主题。演奏时,左手利用手臂的力量来
贝多芬一生创作的音乐体裁非常广泛,其中最重要的体裁有交 响曲、歌剧、钢琴奏鸣曲等。他的一生基本都在写钢琴作品,最为著 名的有五首钢琴奏鸣曲分别是:悲怆、月光、暴风雨、黎明、热情。 其中《暴风雨》这首奏鸣曲充满激动、紧张且优雅的旋律,这首乐曲 共有三个乐章。整首奏鸣曲的各个乐章都是按奏鸣曲式创作的,分别 又叫快板、柔板、小快板,本文讲述的是第一乐章—快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