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学习了本文后,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看古今考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对联】围绕《范进中举》一课的内容,语文课代表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________
横批:________
(2)【谈观点】考试临近之日,网络上兴起了一股“拜神”热,“百度拜神帖”和“考神公共主页”应运而生,学生纷纷留言祈求考试过关。

而中国古代“名人”——屡败屡考的秀才范进被考生们封为“考神”,考神主页上的粉丝已经超过44万人。

对封范进为“考神”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案】(1)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
(2)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解析】【分析】(1)根据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范进的态度的鲜明对比来拟写,注意对联格式。

(2)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看法。

可以从赞同与不赞同两个方面来回答。

赞同的理由可围绕“能缓解考生压力”来阐述;不赞同可围绕“把范进当偶像不可取”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
⑵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考生要结合文章内容,注意上联的机构和内容,进行编写下联,要注意对联的要求。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理解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注意发表的观点要正确。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
材料一:国内首个“白云爱衣墙”在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志愿驿站亮相,社区里的贫困人员以及流浪人员等,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免费领取爱衣墙内干净的衣物。

爱衣墙由志愿驿站提供场地,市民捐赠的衣物由“尚丙辉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室”提供清洗、消毒服务。

爱心衣物墙活动起源于国外,是一项二手衣物捐赠的公益活动。

因为门槛低、人人可参与,进入中国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普及开来。

材料二:有人调查了各地“爱衣墙”的运行情况。

具体情况是:有的爱衣墙因设置在地下通道,运行不久就被环卫部门“取缔”;有的爱衣墙很短时间就收到几千件衣服,无处堆放,不便整理;有的捎赠人把爱衣墙当成了处理旧衣物的“垃圾站”,不少衣服太旧不适合使用;有的捐赠衣服被人取走卖旧衣牟利……
(1)依据材料一,请你为“爱衣墙”活动创作一条宣传标语。

(2)请你将材料二中反映的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为了使“爱衣墙”活动运作顺畅,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示例:有需要,请带走;有闲物,请带来。

(2)爱衣墙活动的运作模式不够完善(或:爱衣墙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


(3)建议示例:①捐赠来的衣物不可随意乱放,以免给城市管理造成不便。

②对于捐赠的衣物,应安排专人进行清洗与消毒,保证卫生安全。

③组织相关人员管理衣物,保证捐衣有序,取衣方便,杜绝通过卖旧衣牟利的现象。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这样的题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也要注意所拟写的宣传标语①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②要易于传播;③最后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要能吸引人。

如:有需要,请带走;有闲物,请带来。

(2)结合材料二中各地“爱衣墙”的运行情况分析,从有的爱衣墙因设置在地下通道,运行不久就被环卫部门“取缔”说明爱衣墙设置的场所存在问题;从有的爱衣墙很短时间就收到几千件衣服,无处堆放,不便整理可以看出爱衣墙的大小设计不合理;从有的捎赠人把爱衣墙当成了处理旧衣物的“垃圾站”,不少衣服太旧不适合使用可以看出爱衣墙接受的衣物管理不到位;从有的捐赠衣服被人取走卖旧衣牟利可以看出爱衣墙管理不到位,由此可总结出爱衣墙活动存在的问题是:爱衣墙活动的运作模式不够完善(或:爱衣墙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


(3)本题要求提出建议,提建议的时候要有针对性,本题要根据以上爱衣墙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故答案为:⑴示例:有需要,请带走;有闲物,请带来。

⑵爱衣墙活动的运作模式不够完善(或:爱衣墙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


⑶建议示例:①捐赠来的衣物不可随意乱放,以免给城市管理造成不便。

②对于捐赠的衣物,应安排专人进行清洗与消毒,保证卫生安全。

③组织相关人员管理衣物,保证捐衣有序,取衣方便,杜绝通过卖旧衣牟利的现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读图,了解嘉宾的基本情况,明确宣传活动举行的具体的时间、地点、内容。

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用语言进行表述。

注意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言要
有鼓动性和吸引力。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提取关键性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⑶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

此类题属于展示个性与创新意识的题目。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分析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即可。

3.陈爷爷家住温岭市体育场路附近(7路公交车有停靠站),准备去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但并不清楚市一院搬迁事宜,请你根据公告中的相关信息告知,使其顺利前往体检。

要求表述清楚、语言得体,120字左右。

【答案】示例:陈爷爷,市一院已搬迁到城西街道川安南路。

您可以在体育场路乘坐7路公交直达。

医院上班时间上午是7:30到11:30,下午是14:00到17:00,您可以在星期一到星期五去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如有不明之处可拨打咨询电话(0576)86206059。

预祝爷爷身体健康!
【解析】【分析】此题首先明确表达的中心,即告诉陈爷爷市一院已经搬迁了,要将搬迁的新地址陈述清楚。

搬迁公告中的核心内容是“市一院已搬迁到城西街道川安南路”,这一点需要开篇点明,其他诸如交通方式、上班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也需要分别概述。

答题注意语言通顺即可,开头要有称呼语。

故答案为:示例:陈爷爷,市一院已搬迁到城西街道川安南路。

您可以在体育场路乘坐7路公交直达。

医院上班时间上午是7:30到11:30,下午是14:00到17:00,您可以在星期一到星期五去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如有不明之处可拨打咨询电话(0576)86206059。

预祝爷爷身体健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

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语言得体,言之有理,表述清晰即可。

4.根据文章揣摩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仿写两个句子,使之形成排比。

①初中三年的“书山漫步”,收获颇多:我在赵师秀的约客不来闲敲棋子的声声韵律中感受到他悠闲的心情;我在琦君芳香醇美的春酒里品尝到乡愁思乡的滋味;我在鲁滨孙流落荒岛历尽艰险的经历中感受到他顽强开拓的精神……
②我热爱那些字字珠玑的文字,也喜欢这些风骨独具的文人。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人比黄花瘦”,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峻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我喜欢疾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例句,然后再根据例句特点进行仿写。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人比黄花瘦’,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我喜欢的是这个诗人或作家的两个方面的风格,然后再举这个诗人或作家的两句名言。

注意前面那句是一般人心中对这个诗人或作家的人设,后面那句是特殊的人设,但并不是贬义的。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峻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

示例二:我喜欢疾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

仿写要注意三点,①数清例句的字数;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5.2018年11月18日,意大利奢侈品D&G在网上发布了一则名为“起筷吃饭”的宣传片。

这段视频侮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筷子,被网友质疑存在歧视中国传统文化嫌疑,引起了大家的愤怒。

筷子有多伟大,D&G就有多无知!请你写出筷子任意3个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内涵),告诉D&G: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筷子!
【答案】①筷子一头圆、一头方。

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②方的在上,圆的在下,直接接触食物,代表“民以食为天”;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③一双筷子(两根)代表中国人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

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有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合二为
一,这阴与阳的结合,也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果。

④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⑤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

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

即便忘了带筷子,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当筷子用。

⑥筷子一双:成双成对的和配之美。

【解析】【分析】本题以“筷子”为中心,分别从筷子的名称演变、种类造型、礼仪文化等几个方面对筷子进行说明。

我们了解到了筷子的形状也是有一定意义的,拿法有一定的讲究,并“渗透着中国人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筷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还代表着中国的礼仪文化;介绍中国的用餐工具不同的原因,可见“筷子”是因中国的饮食文化顺应而生的;让将这些要点提取出来,合理表述即可。

故答案为:①筷子一头圆、一头方。

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②方的在上,圆的在下,直接接触食物,代表“民以食为天”;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③一双筷子(两根)代表中国人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

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有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合二为一,这阴与阳的结合,也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果。

④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⑤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

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

即便忘了带筷子,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当筷子用。

⑥筷子一双:成双成对的和配之美。

【点评】此题为开放题,表述的内容涉及材料和图片两个部分,要点齐全,语句表述连贯即可,答题时注意一下要点:“筷子”有着悠久的历史;“筷子”中承载着中国人的礼仪和文化;选择“筷子”作为餐具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筷子”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思想;“筷子”中蕴含着中国人浓厚的亲情和文化传承思想。

6.针对下面材料,请你任选角度,对这一事件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得体,100字左右。

10月28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公交车上,乘客刘某因错过目的地站要求停车,司机冉某以该处无公交车站拒绝。

刘某对司机大加指责,司机不断回头解释与争吵,乘客大多选择旁观不语,矛盾逐渐升级。

当车经过万州长江二桥时,刘某突然拿起手机两次砸向司机头部,司机冉某放开方向盘进行回击,双方开始殴打,最终导致车辆失控,与迎面的小轿车碰撞后冲出二桥护栏坠江,造成车上15个鲜活的生命在3秒内瞬间消逝。

【答案】略
【解析】【分析】针对不同的人分析评价。

对于刘某:刘某不顾规则,强行要求停车。

要求没得到满足便辱骂和行动攻击,导致公交车失控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其行为已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以危险方法致多人死亡,触犯《刑法》。

生活中,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大灾难,而是我们不善自控的性情。

一个无论多么优秀的人,在冲动的时候,都难以做出正确的抉择。

在涉及到公众及个人安全的关键时刻,一定要保持克制,不要激动,更不能做蠢事,不妨给自己一点空间和
时间。

否则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对于司机:在驾驶公交车途中,司机冉某与乘客争吵、互殴,为个人荣辱不顾全车乘员安危,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员的职业规定,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并涉嫌违法。

作为司机要时刻将行车安全和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遵守交通法规,集中精力,不要分心。

行车过程中如遇乘客无理取闹,要保持冷静,牢记安全驾驶操作规范,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停车并报警。

切勿因一时冲动导致车辆失控发生悲剧。

对于乘客:公交车上,全车人就是一个整体,如果我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放任事态升级,当灾难来临时,谁都逃不掉。

特定环境下,沉默并不是金,该说不时不说不,该出手时不出手,沉默可能就是陪葬!乘坐公交、客车外出,要遵守秩序,文明乘车。

发生坐过站等情况,请在下一站下车,切勿提出无理要求。

若遇个别乘客无理取闹、干扰司机安全驾驶,不要做“旁观者”,要联起手来,敢“管闲事”,及时制止闹事人员。

故答案为:略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和见解表述。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7.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据报道,1月14日,在温州市区学院路口,交警依据最新的《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对斑马线上看手机的“低头族”某市民开具了10元罚单。

对此你有怎么样的看法?请拟写100字左右的微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答案】示例:
看手机是我们的日常,但要把握好看手机的时间和场合的。

过斑马线时看手机,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不负责。

此次给“低头族”开罚单的行为,为完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罚不是目的,而是希望引起行人的重视。

使大家文明、安全通过斑马线。

【解析】【分析】对于此类试题,要结合材料,有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首先否定“低头族”的行为,肯定交警的行为,再陈述交警的行为对于“低头族”行为避免有什么好处。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示例:
看手机是我们的日常,但要把握好看手机的时间和场合的。

过斑马线时看手机,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不负责。

此次给“低头族”开罚单的行为,为完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罚不是目的,而是希望引起行人的重视。

使大家文明、安全通过斑马线。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

考生做该题时要结合材料,分析材料,提出观点。

考生要注意的是所提出的观点要正确,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正能量。

8.文化创意,魅力无限。

探访小组的成员们在“2019南京创意设计周”展览上,发现以夫子庙“天下文枢”牌坊造型制作的笔架(见下图),都佩服设计师将文化元素融于生活物品的巧思。

大家想办一个班级文创展,你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自己设计的文创作品。

【答案】辟邪台灯。

以六朝石刻辟邪的造型设计灯座,上面安装宫灯式的节能灯。

这个灯的好处是,当灯光亮起时,仿佛千年前的文明之光照到了眼前,今人浮想联翩。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自己设计的文创作品,答题时要把设计的内容和寓意表达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辟邪台灯。

以六朝石刻辟邪的造型设计灯座,上面安装宫灯式的节能灯。

这个灯的好处是,当灯光亮起时,仿佛千年前的文明之光照到了眼前,今人浮想联翩。

【点评】图文转换题解题思路与步骤:整体的解题思路,即读一思一写。

读:画面组成要素。

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一深层含义)。

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选择关键词,注意答题格式和字数要求。

9.传统美食,历久弥香。

探访小组首先想去考察美食项目。

先考察哪一种呢?大家发生了分歧,于是,各自拟写一句话广告词,为喜爱的传统美食做广告。

(美食选择可参考下图)
【答案】示例①:鸭血粉丝汤。

千回百转,热血衷肠。

示例②:玉带糕。

吃了玉带糕,生活步步高。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写一则广告词,答题时注意广告词基本要求①简短易记;②突出特点;③号召力强④;适应需求。

答案只要符合以上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①:鸭血粉丝汤。

千回百转,热血衷肠。

示例②:玉带糕。

吃了玉带糕,生活步步高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语的能力。

在为某个主题拟写广告语时,一般语言都比较简洁且主题突出,因为这样的广告语才便于受众识记。

10.鼎湖中学802班的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围绕插图中“谁是庄子”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意见不一,于是张欣怡同学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写了一封信。

请你读完信后给张欣怡写一封信,发表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论
据有效。

论证合理。

(不超过150字)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鼎湖中学802班的学生。

我们班同学在学习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对插图中“谁是庄子”产生了分歧。

有同学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有同学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

我认为从服饰上看,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从神态上看,低头看鱼的是庄子。

那么,这幅插图中,究竟谁是庄子呢?希望能得到您的回复。

张欣怡
2019年5月17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

你看他站在那里,拈着胡子,神态悠然自得,拄着竹杖,衣衫相对随意,符合庄子率性的特点;而前面那位,头戴峨冠,身佩玉环,更像是具有官职地位的惠子,只见他死死盯住水中游鱼,一脸严肃认真,只想看出鱼是否快乐。

他怎知鱼之乐实乃人之乐啊!我的看法不知你是否认同?
示例二:我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

他低头弯腰微笑,似乎并不理会一旁的惠子,而与水中游鱼相乐,符合课文里那个随性而又智慧的庄子形象;而拄着竹杖的那位,拉着长脸,正眼不看游鱼,像是在严肃地质问庄子,符合惠子凡事追求实证的个性。

从他们的对话中,我觉得惠子老气横秋,庄子活泼轻松,因此让惠子挂着竹杖更符合我对人物的想象。

【解析】【分析】这道题要仔细观察插图,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两个人物,产生“谁是庄子”的分歧,可以判断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从动作、姿态、神情等方面分析,应该是沉着冷静充满睿智的庄子的形象。

当然,也可以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依据有他低头弯腰微笑,似乎并不理会一旁的惠子,而与水中游鱼相乐,完全陶醉在自我的世界之中,符合课文里那个随性而又智慧的庄子形象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

你看他站在那里,拈着胡子,神态悠然自得,拄着竹杖,衣衫相对随意,符合庄子率性的特点;而前面那位,头戴峨冠,身佩玉环,更像是具有官职地位的惠子,只见他死死盯住水中游鱼,一脸严肃认真,只想看出鱼
是否快乐。

他怎知鱼之乐实乃人之乐啊!我的看法不知你是否认同?
示例二:我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

他低头弯腰微笑,似乎并不理会一旁的惠子,而与水中游鱼相乐,符合课文里那个随性而又智慧的庄子形象;而拄着竹杖的那位,拉着长脸,正眼不看游鱼,像是在严肃地质问庄子,符合惠子凡事追求实证的个性。

从他们的对话中,我觉得惠子老气横秋,庄子活泼轻松,因此让惠子挂着竹杖更符合我对人物的想象。

【点评】本题考查针对课文插图、人物、内容发表看法。

答题时应注意,看似小问题,实际涉及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内容、主旨等重要内容。

注意以编辑老师的身份和口吻,会带学生的疑问,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