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三年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寨乡中心学校
“留守儿童之家”




高寨乡中心学校
2014年9月15日
高寨乡中心学校“留守儿童之家”(2014—2016年)
工作规划
我校共有教学班17个,740名在校学生。

校园环境幽雅,布局合理,人文气息浓郁,绿化率达20%以上。

因学校地处偏远农村,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现象普遍,造成留守儿童较多。

为切实改善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特制定我校“留守儿童之家”2014—2016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以心灵关爱、亲情弥补、健康成长为核心,采取学校自筹资金与上级奖补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关爱服务载体建设,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之家的覆盖面,使更多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关爱。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
4、留守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95%。

5、创建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学校。

三、分年度措施:
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完成留守儿童之家硬件设施设备建设,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之家”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真正地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加强硬件建设,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结合有关文件规定,利用少年宫部分专用教室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具体建设标准为:配备32英寸电视机一台;配备亲情电话一部(号码为0857—5470551);配备桌凳20套;1—2台计算机(带视频和话筒);数码相机一部;1—2个书柜,不少于400册的儿童少年图书;有不少于4种期刊或报纸;有棋类、球类等不少于4种文体器材,每种器材不少于6件。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实施教师结对关爱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儿童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

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培养
优秀教师志愿者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和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每学期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4)加强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5)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志愿者成为“代理家长”。

第三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2月)
1、以班主任为家长,把班级建设成“留守儿童之家”。

班级是留守儿童上课学习、接受教育的地方,是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加强班级的关爱与温暖,无疑是关爱“留守儿童”的重中之重。

(1)在全校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

由班主任担任班级“留守儿童之家”的家长,做到“四掌握、四管理”,当好“四员”。

四掌握:就是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以“四掌握”为基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四管理:就是管理思想、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身体;
当好“四员”:就是当好情感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思想品德辅导员、健康成长指导员。

(2)以班主任为首,带领科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使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情感的真空。

一是在班级做到“三多、三沟通”。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里家访;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本人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

二是在班级开展以“互相关爱”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针对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实际情况,让同学们以“家庭、互助、友爱”等为主题,多多地在班会上进行交流,融洽同学感情,让同学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关爱,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班级就象家庭一样,在班级里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三是在班级开展“手拉手”活动。

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品学兼优的学生结成学习小组,使他们能够更多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知识,增长本领,避免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空白,沾染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惯,帮助他们坦然面对成长中的烦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克服
孤僻、胆怯、冷漠等心理,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原因而导致失学。

2、以校长为家长,把学校建设成“留守儿童之家”。

如果班级是一个小家庭,那么学校就是个大家庭,担负着整合校内资源、打造学习环境、营造成长氛围的重要责任,搞好学校建设,是建设好班级的大前提,只有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大家庭,才有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空间。

这就要求学校校长要切实负起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主要责任,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

要当好家长,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的大范畴,统一安排与部署,把学校建成“留守儿童之家”。

(1)在学校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委托监护人)讲座班。

开展“如何与孩子沟通”、“科学的家教方法”等专题讲座,以家长座谈会的形式,将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传输给留守儿童监护人(委托监护人),宣传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成功的家教范例,提高监护人(委托监护人)的家教能力和水平,使监护人(委托监护人)懂得,既要关爱儿童,又要严格要求儿童,既要关心儿童的物质生活,又要关心儿童的思想感情,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补互动,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在学校开展各种主题活动。

不定期开展留守儿童联欢,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父母不在身边,自己仍然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里。

(3)在学校开展各种关爱活动。

班主任和老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进行谈心,对于生活中的困难,能够给予及时的帮助。

同时积极号召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高寨乡中心学校
2014年9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